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第1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她的实力来说,她不会畏惧这个世界的王侯将相,但能省事的话,她很乐意。
  “镇南侯府这段时间比较乱,顾不上我们娘三个,我可以趁机走人。”
  唐王妃有心说,根本就不要怕他们,反正有唐王在。
  就见余颖笑着微微摇头,她并不愿意离皇帝太近。
  但说出理由是另外一条,“我之所以想要往外走,也是为了孩子们,他们应该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余颖还是很满意这个世界,没有实施什么类似八旗制度的东西。
  那种制度直接就把旗民钉在一个地方。
  不允许远离那个地方。
  而这个世界,有了路引,有了户籍。
  还是可以四处看。
  余颖希望两个孩子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看到更远的地方。
  他们两个人要学会把自己眼光放大,拥有博大的胸怀,这样子的孩子会活得快乐些。
  “而且,等我定居下来后,就可以请你们夫妻过来做客的,你们也算是有个地方散散心。”余颖说。
  唐王妃一听,眼睛都亮了,对邀请十分感兴趣,这样挺好的。
  她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出去过。
  作为一个女人,在闺中时要紧守规矩。
  这个社会根本就不允许闺中女儿出去浪一浪。
  等到出嫁后,又要生孩子。
  生下儿女后,要抚养孩子,就没有出去过。
  也好,等着找机会去看看妹妹就是。
  “好!既然妹妹么说,我明白了,你打算去哪里?”
  “先去南方,那是海家的故乡,等到孩子长大后,可以去看看大海,看看高山,也可以去西南,去北方。“
  “北方?”唐王妃有些吃惊地说。
  “对!北方,即使那里有蛮族人,但不等于那里风光不好。”
  “阿姐,孩子们总是要长大,也许有一天他们会面对北方的铁蹄,在此之前,要知己知彼。”余颖说。
  在大乾皇朝的北方,是蛮族人的地盘。
  当年开国皇帝带着人,把蛮族人赶出中原。
  但蛮族人依旧是占据北方肥美的草场。
  他们一直是在虎视眈眈。
  想要夺回繁华的中原。
  是大乾皇朝的大敌。
  这一点唐王妃也知道。
  才会如此惊讶,竟然想要到北方去。
  听了余颖的回答后,唐王妃点点头,因为蛮族的事情要注意一下。
  “阿姐,你和王爷要多多锻炼身体,想要好好活着,可以不冒头,但绝对不能没有自保能力。”余颖说。
  唐王妃连连点头,说:“好的,那要是你到了地方,定居下来后,一定要写信回来。”
  唐王夫妻在余颖南下后,帮着料理海家留在京城的产业,收益是专门存好。
  而镇南侯府的人,也终于知道海氏竟然成了唐王妃的义妹。
  海氏竟然离开了京城。
  这些人里一个个心里有鬼。
  看到有人给海氏撑腰,是懊恼的。
  想了一想,就没有去找余颖他们几个人。
  他们并没有知道皇帝还给了余颖一个县主的爵位。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海氏会有这种殊荣,这不可能的。
  大乾朝的郡主、县主,是可以非皇室中人。
  有些重臣的女儿,也会得到这种爵位。
  虽然不如前朝那么珍贵,但一般人也是拿不到。
  事情就这样过去,唐王夫妻连续接到余颖寄来的信件,知道海家买了一些田产,有好有坏。
  余颖是打算好好教那些佃户们种田,增加粮食产量。
  此外,她还开了一家蒙学。
  作为第一个上蒙学的南哥儿。
  余颖亲自教学。
  当然佃户家的孩子要是愿意跟着读书,也可以。
  余颖虽然穿越好多次,不能参加科举。
  但穿越过好多次古代后,对儒家典籍还是很了解的。
  在她的主持下,这个蒙学来念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变成了私塾。
  甚至还有不少女孩也跟着念书。
  余颖鼓励女孩子念书。
  就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大人也可以读书。
  在她看来,一天认识一个字,也是一种进步。
  还别说,在余颖附近的人家,识字已经成为潮流。
  就算是没有纸张,余颖让他们用水在石头上练字,在沙石上练字。
  就是南哥儿也是如此,即使家里有钱,但还是不要太特殊。
  在这个时候,纸张是要花费不少钱的。
  就算是余颖给儿子用。
  但对其他孩子来说,就不行,必须减轻学生家的负担。
  好在因为余颖教他们种田很成功,让不少人知道读书识字有好处。
  有更多的人,慕名来到这个私塾。
  私塾出来的不少孩子,纷纷考中秀才。
  后来,海家私塾被改名为百味书院。
  原本的小镇经过发展,竟然成为一个县城。
  百味书院和那些老书院比,刚开始并不怎么太出名。
  来上学的人还太年轻,没有好的成绩拿出来。
  但书院占地的面积不少。
  教授君子六艺,每一项都是实打实的。
  虽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门门精通,但最起码知道。
  令很多读书人最为惊喜的是,书院里的藏书阁里有不少藏书,有很多是孤本抄出来的。
  这多亏有唐王在,他四处帮着收罗,让书院的书籍追上老牌书院的藏书量。
  因为这个原因,陆续招来不少好老师。
  另外,余颖的县主身份也是让学院少了不少麻烦。
  大家都无视了这位创始人是女性的问题,好在余颖并不怎么管书院的事情。
  她专门聘请了人当书院的山长。
  当然要经过余颖的面试。
  她不希望这位山长是一心只言圣人言的人。
  说句不客气的话,人活在世上,以为只要按圣人言,就可以活得很好,那是做白日梦。
  好在找到的那位山长,倒是很有开阔的胸怀。
  和余颖的理念比较合拍。
  学子们念书时,也要他们锻炼身体。
  甚至还有专门的游学。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真的很不错。
  一个个根本就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甚至十年后,书院里陆陆续续出现一些进士。
  而当余颖开办书院后,唐王夫妻也是吃惊,想不到她还这样厉害。
  后来他们夫妻干脆就离开京城,带着儿女,来看余颖。
  唐王饶有兴致地做了一个先生,开了一门艺术鉴赏课。
  他感觉这个很适合。
  以至于他根本就无意回京城。
  每年就在过年那段时间回京,参加一下皇家宴会。
  皇帝知道后,让人看看是怎么一回事?才发现唐王当先生,当的是一个爽字。
  至于唐王妃则去了女学,教授的是礼仪。
  他和唐王妃两个人在课余,还是分别开始写书,一个写怎么辨别古物,一个写各种礼仪。
  可以说,两个人是夫唱妇随,活得是那个自在。
  唐王之所以逃走,就是因为皇帝的年纪变大之后,各个皇子们的心很急。
  作为一个不惦记皇位的咸鱼王爷,自然是不愿意掺和进去。
  干脆是包袱款款,带着老婆儿女走人。
  皇帝是默许的,这个儿子不在也好,这样子兄弟之间的争斗,就不会牵扯到他。
  后来老皇帝还是寿终正寝,在死前留下遗嘱,新皇登基。
  在此之前,唐王知道父皇不怎么好,就急急带着一家人回京。
  只是见了最后一面,老皇帝就薨了。
  新皇登基后,大赦天下。
  唐王一家人,一个个活得很好。
  他们一家人都跑到南方去,根本就没有争斗过。
  但那些兄弟们就很难说,一个个都是经过一番搏斗,家里少了不少人。
  而新皇对唐王也是很满意的,这种上道的王爷是很不错的,不争不抢,多好。
  唐王在给父皇守灵后,也是老老实实留在唐王府里,夫妻两个人接着著书,根本就不理会其他的事情。
  老皇帝为了让这个年纪比较小的皇子,能名正言顺的登基,在自己临死之前立了皇后。
  那么新帝就算是唯一活着的嫡子。
  这也是给那些年长于新帝的皇子们一条活路。
  因为嫡子的地位高于其他皇子。
  余颖在知道皇帝驾崩后,给他上了一炷香。
  毕竟他还是给了一个县主爵位,让余颖有了一定的底气。
  后来唐王出了孝期后,就和新皇谈了一下。
  接着跑去教书。
  事实上,新皇对于百位书院是很感兴趣的。
  因为书院里,不单单是教授儒家学说,其他也有涉及。
  那里出来的学生即使是参加科考,也是会点别的东西,而不是只会读书。
  他就派唐王,去盯着百味书院,看看书院里会有别的问题吗?
  余颖自然是知道,她根本就没有在意。
  她依旧主要是关注着粮食的增产,收留了不少孤儿。
  当然她没有让他们去当死士,而是让他们都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
  至于南哥儿、宁姐儿两个人也开始长大。
  南哥儿考取了举人,刚刚是及冠之年。
  说起来南哥儿并不是那种天纵奇材,也就是比一般人的资质好一些。
  在余颖的教导下,他成长起来,小小年纪已经走到不少地方。
  等南哥儿中了举人后,她带着他们兄妹两个人去了海家的祖坟那里。
  她亲手给原主的父母亲坟墓整理了一番后,就让两个孩子给亡者行礼。
  过后,余颖带着他们找到一个地方坐下。
  这个地方属于高处,没有人可以偷听。
  “坐吧,南哥儿、宁姐儿。”
  余颖看了他们兄妹一眼。
  兄妹两个人知道娘亲一定是有事要说,就乖乖坐下。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你们都大了,有些事情你们也就应该知道。”
  兄妹两个人相互对视一眼,难道家里还有什么秘密吗?
  但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印象。
  余颖看了一眼兄妹两个人,活得很好。
  也算是完成了原主的心愿吧?
  当然,也许这件事一说,他们会有别的想法也没准。
  “其实,你们亲爹并没有死,他还活着。”余颖最终说出这句话。
  “还活着?”
  兄妹两个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些年娘可是说他已经死了。
  怎么又活了?
  “之所以说他死了,是因为在为娘心里,他已经死掉。”
  余颖并没有藏着对靳侯爷的不满。
  她拿出来不少资料,让兄妹两个人看看镇南侯府的人,是怎么样的人。
  他们兄妹两个人都会去京城。
  那么说不定会遇到镇南侯府的人。
  还是早有准备的好。
  这些年过去,他们也有了不少变化。
  萧氏被其他几房攻击为穷光蛋。
  因为这一次再嫁进侯府时,她的嫁妆不多。
  萧氏被气得是背过气去。
  靳侯爷知道后大怒,把那几房的人叫到一处,准备分家。
  余颖知道后,哈哈大笑,该啊!
  其实人想要过上好日子,首先就要有钱。
  没有钱,就意味着吃不饱穿不暖,还有啥好日子过?
  有句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他们夫妻两个人在经历过一连串打击后,算是对钱比较上心。
  唐王妃就曾经有些好笑地说:“哎!你是不知道,他们两个人变了,可见的日子是比较苦。”
  余颖就是一笑。
  她在穿过来后就想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