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6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青茗没有跟着圣驾离开,而是去了坪山仓,监督开仓放粮。
    此时米麦价格八文到十文间,仓米多为陈米陈粮,故而稍贱,约六七文,五斤也有三四十文,而一般打短工一个月的工钱不过三四百文。是以,早上告示一出,响应者云集,很快就集合了两万多人,赶赴大堤,挖土固堤,并有抬夯夯实堤坝者……
    大名府都督同知、经历等武官,点齐大名府驻军,延大堤由近及远,开始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疏散百姓。
    百姓不舍,却被迫离开家园,一时嚎啕声连天。又有意欲违抗者,被官兵拿住丢在车上……接连处置了几人之后,百姓哭泣流泪,却畏惧不敢反抗,只能扶老携幼,紧着收拾一点点细软衣裳,就此离开家园。
    前脚百姓离家,后脚就有征集来的大批马匹车辆,赶着一户户将粮食、被褥等物搬上车运走……
    未时末刻,江夏随同圣驾到达广平府。
    圣驾并未打卤薄仪仗,白龙鱼服入了广平城,进了广平府衙,广平知府才匆匆奔出来迎驾。
    圣驾暂时在府衙里歇息、用膳,一边吩咐下去,安置随行诸人,并打发人去广平府周边打探消息,可有大名府同样的异象出现。
    几乎是略缓一口气,大兴帝又吩咐广平府,在城外圈地搭棚,准备接应大名府过来的‘百姓’。
    江夏带着孩子们直接进了四喜客栈,只略略梳洗一下,简单吃了些东西,就有消息陆续传回来。广平府周边也有蛇群迁徙之事,老鼠也似乎比平常里见得多一些,却没形成大规模迁徙……
    转给吴监正之后,初步推测,广平府可能会受波及,但应该危险不大。
    皇上的銮驾、卤薄、仪仗,在隔天一早离开大名城,并召集百姓出城送驾。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此次修大堤居然给报酬给粮食,百姓们竟对皇帝多了几分不舍,真正是扶老携幼,倾城而出,按照官兵指引,一路将圣驾送出五十余里。
    送到此处之后,发现路两旁都设了茅草棚子,棚中安置数十口大锅,锅内米粥熬得浓稠喷香……
    又有典仪官登高而呼,称米粥乃圣上为民心所感动,特命衙门组织熬制,免费提供给送驾百姓食用。

  ☆、1121。第1121章 来了

最前头的棚子里铺了竹席,略往后些的棚子里铺的是苇箔,再往后的棚子里干脆铺了些柔软的干茅草……
    即便如此,走了大半天路的大名府百姓,也是个个欢喜,人人称庆,乱纷纷跪地拜谢圣恩后,又杂杂沓沓地涌进各个棚子下。
    已是五月末,恰又是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大名府百姓一路走来,早已是又热又渴又饥。
    棚子里准备的周到,锅里熬着粥,旁边却都有数口大缸,旁边放着一摞一摞的粗瓷大碗,缸中竟是上烧开过的水,手触尚有余温。大名府的百姓们纷纷涌上来,一人舀一碗温水咕嘟咕嘟喝下去,顿觉口渴立解,浑身舒爽起来。
    粥锅旁边却有官兵维持,让百姓们按次序排队领粥。领完粥,锅台上还放着一盆萝卜咸菜条,每个人能取一截手指般大小的咸菜,就着喝粥。小小的一截咸菜不值什么,却让人心里更加熨帖,一个个的脸上的笑容也越发舒畅起来。
    粥熬得浓稠,一时喝不得,众人也不着急,各自与相熟不相熟的人坐在一处,说说话,歇息着,等那粥凉一些再喝。
    一碗粥喝到大半时,原本头顶明晃晃的天空突然一暗,随即,众人恍惚间只觉得自己如坐在鼓面上一般,屁股底下猛地一震,随即就摇晃震颤起来。
    有些人手中的碗没有端牢,就此摔在地上身上的,又有恐慌的大呼小叫,乃至号啕哭喊的……
    只不过转眼,原本欢喜言笑的场景,变成了哭喊嚎啕的一片凄惨。
    此时,广平府衙门的院子里也搭了棚子,只不过棚子下就不是苇箔,更不是干草,而是一张宽敞的矮榻,榻上铺了锦褥,又铺了水竹凉席,榻上还置了几张小矮几,几位随行朝臣正苦劝皇帝,赏了粥后,就让大名府的百姓回去吧,毕竟,送驾也不能一天两天的送起来没个完啊,大家伙儿还要过日子,哪有功夫天天陪着心血来潮的皇帝玩啊。
    大兴帝的表情从最初的轻松,也渐渐露出不耐和犹豫来,眼看就要抵挡不住,答应了几位大臣的谏言,大地一震,众人惊愕之下,有那行动快的,立刻跳起来往外就跑。
    江夏和顾青茗却在第一时间护在了大兴帝的左右,江夏更是大声道:“别怕,棚子甚是牢固,安全得很,大家坐好……”
    大地震颤,房屋、树木,地面上的所有东西都一起晃动着。屋顶的瓦片掉下来,噼里啪啦地摔得粉碎。
    又那冲到屋檐下躲避的官员,不幸被屋瓦砸到,痛呼哀嚎,头破血流的,却也无人理会得,每个人都是一片惊惶。在天地震怒之下,一个个如蝼蚁般,瑟缩颤抖成一团。
    地震时间并不长,江夏默默在心中估摸着,大概也就两三分钟,却漫长的犹如过了一个世纪。
    等大地平静下来,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空,人人一脸的惊恐未定、噩梦初醒模样,只觉得眼前的宁静犹如隔了世一般,只有满地的碎瓦片儿,还有那几个被砸破头的官员的哀嚎呻唤声音,明晃晃地告诉大家,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不是梦。
    江夏第一时间醒过神来,抬头看向怔忡的大兴帝,低低地唤了一声:“皇上!”
    大兴帝眨眨眼回过神来,神色未名地看了江夏一眼,随即扬声道:“广平知府,都督同知何在?”
    有两个人连忙答应着,强撑着双腿起身,来到棚子边缘候命。
    大兴帝立刻下旨,带人往城中各处查看,有无屋舍倒塌、人员有无伤亡;另外,通知到城内城外百姓,大震之后往往有余震反复,百姓们最好在院子中或宽敞豁亮处,搭棚暂居,并提醒百姓,莫饮生水……
    江夏则悄悄离了棚子,来到衙门的前院,召集等在这里的学生们,并朗哥儿长安两个孩子和他们的随从小厮,看学生和孩子们都安然无恙,江夏轻轻松了一口气。
    接着,她将学生们分成四组,各组由衙役带领往城中四个方向散布开去,首先查看水源、水井,有无异样、有无脏污,如有浑浊,放明矾澄清,并留人值守,井水澄清前,不得饮用。查看水源的同时,就近救治受伤之人,做最简单的抢救、包扎。重伤的,送到早前辟出来的院子进一步救治。如有死亡,学生们只做标记,交给后边的驻军兵丁处置,尽快抬出城去,城外已经安排了火葬地,尸体焚化后,再归还给本家安葬。
    学生们答应着,跟分管各处的衙役们一起出了门。
    江夏正与朗哥儿和长安交待,让他们去各药房药铺医馆搜罗需用药材,在里边听旨的广平知府和都督同知也转了出来。
    两人见着江夏,齐齐上来见礼,江夏回了半礼,又叮嘱了几句,尸体万万耽搁不得,一定要尽快抬出去火化。那广平知府和都督同知应诺着,匆匆去了。
    江夏又细细叮嘱了两个孩子几句,看着护卫们、随从小厮们随着两个孩子匆匆去了,她才重新转回内院去。
    早就应召而来候命的周边驻军将领,此时也已经得了旨意,轰然应诺着,垂手退出去,分别驰马出城,率各部兵丁,分几路往大名府城和河堤等处查看处置去了。
    不多时,广平知府打发出去的人已经将城中郎中召集到那处临时征作医馆的宅子里,四下里摔伤、砸伤的伤员也陆续送了过来。
    城中有条不紊的同时,城外一片棚子里,百姓受惊哭喊嚎啕之时,一队队兵丁不知何时出现,将各个棚子看住,百姓或哭喊、或号啕并不阻止,却不许四下走动。
    很快,又有郎中拎了药箱子过来,检查有无受伤之人,并有衙役相随而来,宽慰众人,皇上就在广平城,已经派了兵往大名城查看、搜救,让大家安心等候,左右有皇上拨的米粮,给大伙儿熬粥饱腹,莫要惊慌云云。
    在短暂的惊慌恐惧之后,有热水,有热粥,又有许多人一起相伴,百姓们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1122。第1122章 重建

大名府中百姓,奉命送驾者十中七八,有那弄巧滞留家中的,也有老弱不堪出门的……
    这边送行的百姓被暂时安抚住,命人熬粥、煮水,又专程在不远处用苇箔圈了地方,供人便溺,一切考量周全,安排妥当,一时倒也算安抚住了场面。
    没多时,大名府那边就有快马飞驰而来,带来大名府最新的讯息,却是前一日开始的固堤有了效果。河水本就不是太大,两万多人上堤夯实加固,有那不甚牢固的地方,也被找出来不了土夯实……故而,大名府临近的河堤竟是险险保住,没让大水淹了大名城。只不过,大名府东南四五十里处,却决了口,河水泄出,无数村庄成为泽国一片。
    大名府城内外震荡剧烈,无数房舍倾倒、垮塌,虽城中之人离开大半,却也有许多死伤。
    消息传回来,官兵不再约束百姓,任由人自行去留。大部分百姓立刻返回,少数留在棚子里的,仍旧有水、有粥供应。
    到了第三日,广平府就已经清理了一遍,死者全部火化,死伤的动物也都处理完毕,然后就开始着手修缮损坏、破损的房舍。
    大名府那边,许多陈旧房屋垮塌成一片废墟,衙门人员有限,虽然用粮米雇用民壮进行挖掘清理,却进展缓慢。
    地动后,第二天大名府就下了一场大雨,之后天气越发炎热,雨水浸泡再加天热腐败加快,两三日后,就渐渐有尸臭气从废墟里散发出来。而水淹之地更是分不出人去理会,浑黄的洪水中,浮浮沉沉着许多膨胀腐败的,或人或猪、羊、牛、马……
    如此耽搁下去,尸体腐败污染水源,瘟疫爆发几乎不可避免。
    顾青茗几乎天天去坪山仓,转回来也大都随侍在皇帝身边,商议救灾应对之策,江夏已经数日不得见他。
    眼见灾区环境日渐恶化,疫情随时可能暴发,江夏已经打好腹稿,准备面见大兴帝进言,大兴帝会合群臣商议后,针对大名城的废墟和水灾地区,做出了紧急处置办法:集中全力,在大名城内清理出几片房屋相对完好,水源洁净的区域来,将幸存百姓集中安置,再召集力壮逐步清理房屋废墟。
    大名府库银有限,坪山仓里的粮米也有限,大兴帝下旨,裁撤用度,捐银两万两。皇上立了榜样,随行官员纷纷减少自己和随从的花费用度,捐银若干。之后是广平府的官员、相邻府县的官员,再然后是乡绅、商户……
    两三日功夫,居然就筹措十数万银和数万石粮米,又有布帛、木材、砖石等物。
    紧接着,大兴帝又颁下圣旨,水淹之地整片发卖,所得款项,填补河堤溃口。城内垮塌严重的区域也分片出售,供人开发住宅铺面。
    旨意发出后两日,水灾之地和城内所划地块已经售出大半。
    紧接着,就有购买城内废墟的商人,联络百姓安置搬迁事宜,并出具租房费用,之后起房子时用工也会优先考虑搬迁百姓,诸般事宜,皆签契书为凭。
    短短几日,几片售出的地块已经安置好百姓,并征集了数百上千青壮,开始清理废墟,然后,有木材、竹子、砖石等建筑之物,陆续运抵,火热的开发场景,带动了其他地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