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能没办法,这种情况下,总不能叫人家侍卫娶吧,因此,只能是他娶了。
那个男的是半夜强占了那姑娘的,姑娘压根不认识那男人,怎么认?
智能娶了那姑娘,然后在人家侍卫的帮助下盖了那屋子,然后那几个侍卫由于本身还是很出色的,又相继有姑娘嫁给了他们。
他们几家人就这么过着日子。
智能由于是和尚,在人家附近的寺庙还是能领些米粮的,这也是智能不去干活,也没饿死媳妇和孩子的缘故了。
弘昼听了,虽然根据人家打探的,早就猜到一部分,不过,还有一部分是没猜到的。
“那你打算就这么一直继续扮着人家男人?不准备还俗了?”
弘昼有些不高兴,救人命的想法他可以理解,可是没必要把自己耽误在这里不是?
其实或者可以想别的解决办法的。
弘昼因此积极的帮着智能想起办法来。
办法一,给那女人几百两银子,人家一辈子也不用愁了。
毕竟南洋的物质条件还是比较低的。
办法二,把那女人带去大清名货一条街,随便给她安排一个工种,到时候肯定也能养活自己。
至于那两个孩子,也可以这么操作,虽然现在年纪小,不过,只要弘昼开口,先进去占着位置,以后位置还是可以安排。
无论是人家名铺或者是大清皇家名下,都可以,反正都是可以操作的。
弘昼觉得,他和某些商家关系还是不错的,安排些南洋本地人进去当差,真没问题。
本来人家的铺子就是要招些南洋人的,现在安几个人进去,啥都解决了。
反正那几个侍卫的妻子,就是先如此解决的。
第六百零六章 土豪,你能捐款吗
弘昼是觉得这个方法是最最不错的,对智能好,对那个女人也好。
可是哪知,智能却又反对了。
他的意思是,那两个孩子把他当亲生父亲一样看待,他们呢,也知道,自己是和尚,那么,能够理解,到了一定的年纪,他就会离开他们。
而现在,毕竟他还不到三十,所以,想尽可能的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弘昼听了那叫一个无语啊,又不是你的孩子,人家的亲生爹不来负责,你来负什么责任啊??
智能却笑了笑,“救人救到底,送佛送上西,这或者是佛祖的意思吧。”
原来那对孩子出生后,智能有把他们两个也送到佛祖哪儿去。
智能的想法也很简单,他觉得,南洋有这个习俗,那么,倘若两个孩子在佛祖哪儿,到时候,那个所谓的媳妇就比较的好照顾了。
他的想法也是如此,到时候让弘昼的人帮忙照顾,反正给人家介绍工作不是?
可是哪知,两个孩子佛祖都不要。
智能就明白了,这是佛祖的意思,让他照顾两个孩子到成年,等他们心智成熟了,到时候再告诉二人实情。
倘若现在他早早的离开,那么,万一二人学坏怎么办?
“他们还有娘呢,学坏,哪这么容易学坏的?”弘昼气呼呼的说道。
照智能这么说来,还得有个十来年?天,他要晕倒了。
“弘昼,这事,我主意已定。你也不用再劝我了。”智能摆了摆手道。
“我的下落你也知道了,以后咱们还是多来往,倘若两个孩子长大了,有那天赋,到时候,也还得请你帮忙。”
智能真诚的说道。
智能也是认字的人,而且精通好几国的语言。他有在教两个孩子。
应该说。南洋的孩子其实并不比大清的孩子笨,以前弘昼还常说南洋的人笨哪样的,其实是这儿穷苦人家的孩子无法接受教育。
你不读书明理。自然会感觉笨些了。
可现在,两个孩子有智能这个大清高素质教育出来的精英教学,自然不会差到哪儿去。
无论是认字,还是学外语。还有佛经方面。
其实智能是觉得,当和尚。在南洋真的是份很不错的事业,以后也让两个孩子继承。
他现在虽然修行在家,但由于他的佛法修为高,因此。常在人家寺庙哪儿给一些人讲课,算是人家寺庙的顾问。
每个月领的银子足够养活一家四口。
而智能也说了,那个名义上的妻子。也没有弘昼想得不堪,真的是个很能吃苦的人。
倘若换的是别人。见你能养活他们四人,那就乖乖在家做些家务,缝补衣服,过些安心舒适的生活不就结了。
不过,她是个很勤劳的人,家里的活做完,还会把邻居家的衣服拿来洗,赚点零花,特别是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她离不开,常这样干。
现在孩子大些了,她就去做那种类似钟点工的活。
还请智能帮忙,向那寺庙佃了块地来自己种。
基本上,现在一年到头自家的粮食,完全就是靠她种出来的,因此,家里也有了些余粮。
“切,做这么点事就让你感动,这不是应该做的嘛,大清哪个女人不是这样干的?真是少见多怪。”
弘昼撇撇嘴很是无语的说道。
“我以为你在南洋待的时间长了,会比较了解这儿的一些风俗,看来……”
智能摇了摇头笑道,“这儿的人和我们大清的人比起来,想得开的多,我们大清的人想得是如何多为子孙留些什么,可他们这儿并不是,所以,她这样做,我就挺感动了。”
“而且严格来说,她也并不是为了孩子。”智能又笑了笑道。
“什么意思?为了她自己?”弘昼很白痴的问道,然后又道,“也是,女人嘛,想买些好衣裳,做块新布,不过,就她长得这么又黑又丑的,再是好衣服,穿上她身上也不像样。”
“弘昼我知道你因为我的缘故,不喜她,不过,也别这么说她,她没你想像中的这么坏,贪幕虚荣……”
“不贪幕虚荣怎么会被人搞大肚子的?”弘昼很不以为然的撇撇嘴道。
“在南洋,你一直在上层贵族,不曾来到这疾苦的民间,呵呵,你大概不知道,南洋这儿,很多国家都是女儿家倘若被男人占了清白身子,必须得给这个男子为奴为仆的吧?倘若这个男人不愿负责,那么,这个女人不是得被族人放火烧,要么就是被扔水里……”
智能长叹了一口气“所以,很多人家,一看生出来的是女儿,就会直接扔水里,或者掐死……”
“居然有这样的事?”虽然弘昼是觉得,姑娘家在大清也算是赔钱货,特别是在汉人看来,不过,在他们满人看来,姑奶奶的地位可是很高的。
他敢打赌,他和永瑛加起来,在皇阿玛心里,也没扎拉芬的地位,或者三公主的地位高。
永瑛这个亲孙子,在皇阿玛眼里,肯定也没思思高,当然了,自己也是把女儿更加看中一眼的,男孩子们本来就粗生粗养好了。
不过,这儿简直是太奇怪了,你不当一回事,可也别这样啊,太让人不能容忍了。
“这儿的寺庙也是如此吗?”弘昼突然问道。
“寺庙自然不会了,不过,又能救得了几人?”智能长叹了一口气。
应该说,这里的寺庙能做的,也只不过是盖个院子,然后把一些被遗弃的可怜女婴养着,也只能是养着,而愿意捐给这些可怜女婴的善款是真的不多。
“所以,你觉得,她就很善良了?”弘昼问道。
这也不算什么吧?
这智能名义上的媳妇接受了智能的照顾,耽误了智能的修行,那么,多赚些银子去捐些善款照顾那些可怜的女婴,这应该也算是智能的功德的吧?
“银子对你来说,自然是小意思,可对她来说,那都是一件件衣服辛苦洗出来的,我们出家人,不会因为你捐一文钱,或者捐一千两银子而认为你们二人有什么区别,至少我不会。”
“弘昼,你有没有想过,每年赚的银子,拿一部分出来,捐给这些寺庙,让更多的可怜女婴能吃到一餐饱饭?”
智能提议道。
第六百零七章 是个会来事儿的
弘昼白了眼智能,很是无语,要捐款咱也捐给大清的贫苦子弟好么,谁乐意捐给南洋啊。
人家南洋的风土民情是这样的,你得尊重人家不是?
再说了,也不是南洋每个国家是如此啊,自己看有些国家,女子的地位还是挺不错的,反正也和大清一个样,要捐款,谁要捐给南洋啊,当自己傻啊!!
智能一看弘昼这样子,便知道弘昼的想法了,便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弘昼是大清皇室的人,只为大清皇室着想,那也是难怪他的,他就再也不多说了。
捐款这种事,智能自然不可能非要人家拿出来,善事,你得发自内心的,那才有意义。
弘昼见这儿说不动智能,也没办法,他毕竟是有公务在身的,也不可能长期的在这边,只能是打道回府。
弘昼回去的时候是挺失落的,虽然他还有永琸,可是,永琸和弘暾还有和智能比起来,倒是真的差了好些的,虽然他也是发小。
永琸这次是留守在了南洋,以后算是驻南洋的总指挥,明年换星德,反正二人一年一轮换。
主要是大清皇室也需要有人在这儿镇守,毕竟,有好多的商人,还有大清民间的人都来南洋寻富,追求他们的梦想。
那时候弘昼就向四爷建议了,咱必须有支队伍在哪儿,不用多,一两千人就成。
人数太多,一是怕四爷不答应,四爷毕竟要为皇权考虑,而且海外有支这么庞大的军队,军费开支也是笔很大的开销。
弘昼自己也要为将来的日子考虑。
因此,才提出,驻守的最好是皇室人员,一年一轮换,这样,总是能让当权者放心了吧?
而且你人真多了。人家南洋的贵族和国王也不会答应啊。
由于人数不算多,南洋那边的国王倒也答应了下来,不过,也是让大清的皇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的。
弘昼是觉得。只要能保障这儿商人的利益,让他们能够安心赚钱,有些代价还是挺值得,严格算来,长期如此下去。那都是互惠互利的。
本来弘昼是早早要出行的,只是因为智能的事给耽误了。
这么耽误,就又不方便出行了,接下去便是台风比较频繁的日子,也幸好,弘昼那时候就命星德压了十几船先回大清了。
只有一些比较固执,觉得弘昼是运财童子,想借弘昼风的人没跟着走。
可现在台风来了,大家都知道,就算在陆地上。台风一来,大家也抵抗不了,更何况是海上了,因此,大家更加不敢走了。
而弘昼则是在担心,也不知道星德靠了岸没有。
弘昼那时候有给星德分析过,去年海难的主要原因。
第一自然是船和船之间解开了铁链,另一点,那也主要是因为你不听老船公的话。
人家那是跑了一辈子船的人,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海。你说你不听人家经验丰富的人,明显肯定会吃亏的嘛,不听人家的话,傻不傻。不是和自己的小命过不去嘛。
星德本来就属于一个乖宝宝,小的时候听阿玛额娘,娶了媳妇听媳妇的。
到了海运上,听弘昼的,现在弘昼说了,在船上。别的都自己做主,不过,什么时候停靠海岸,什么时候出发,全部听人家老船工的,星德自然是照做了。
星德这样的人有一点好,属于不会有太多成就,可是,也不会闯祸的。
因此,这样的个性也让他平平安安的到了广州。
这次的海船最主要的货是,十三行的,还有一些是京城,江南的倒是真的比较少。
因此,星德便和在广东的巡抚他们商讨了。
星德为人比较的谦虚,毕竟,他也算是第一次跑海船,所以,他便向人家巡抚问了,这广东这边要搞些什么货去南洋。
另外,这批货物里,除了是一些商家的,像沈琳也是有的,还有大清皇室的一些东西,也是需要运上京城的。
可是,人家老船公说了,这台风就要来了,咱们船没有台风来得快,还不如走陆路,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