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妹妹一直都这样。”然后又严肃地道,“下次不要这样干了,那个伙计一看就不是好人,万一欺负你怎么办?那些卖柴的未必会为你出头。”
张小花心下一暖,点头。
“大哥说得对。不过,我也是因为有你们,还有周围的那些人,不然我不会那样做。”
除了依仗这些,还依仗着酒楼进出的客人,她料定那个伙计不敢闹大。
如果情况不明,就算为了圣母值,她也不会叫自己陷入麻烦的。
29 晒幸福的刘氏
刘氏这段日子过的不错,儿子对她恭顺,媳妇对她小心,小崽子们也没再作妖,免不了的在人堆里自夸一番,什么教导有方,什么张家兴旺啥啥的。
可别小看了刘氏,人家可是识文断字的,还写了一手好字。
当然这是年轻的时候,老了提不起笔了,但在村里也是个有文化的老太太。
刘氏出身耕读之家,虽然不是很富裕,但过的还可以,不然也不会上了几年女子学校。
古代叫女子私塾。
而且说起来还和张青山是自由恋爱。
张青山家庭贫困,父亲是个铃医,就是那种走街串巷摇着铃铛给人看病的大夫,有了些钱,便把张青山送去私塾念书。
虽然和刘氏不在同一个私塾,可私塾之间不远,一来二去就认识了,然后有了好感,再然后结了亲。
当然,三媒六证是少不了的。
这种不是盲婚哑嫁,还情投意合的结合在古代很少见,所以也成了刘氏最骄傲的话题。
“想当年,我跟我男人认识的时候,他给我念堂前柳青青,我接着他的话说,屋后一个大冬瓜!哈哈!”
这是年轻的刘氏经常说的。
老了就成了,想当年,我跟我老头子念私塾的时候……巴拉巴拉的。
如此的话,不知羡煞嫉妒多少村里村外的小媳妇老太太。
因为了有了这样的优越感,也叫刘氏喜欢上了串门。
那么多人带着星星的眼看着自己,听着自己巴拉着当年,心里感到了极大的满足。
前半辈子如此风光,后半辈子儿女双全,而且还都挺有出息,第三代也是家家有孙,这更有了说嘴的资本,所以基本天天出去了。
反正家里一切有媳妇儿子,外面有老头子,她只负责晒幸福就行了。
这天早上,和往常一样,刘氏吃了些点心,喝了些热水,周身上下收拾利落齐整,锁上屋门出去了。
她最常去的有两家,一个是老王家,一个是老曲家,她们也是干姐妹,年轻的时候拜的,一直处的都不错。
这天去的是老王家。
王家住在后街,两个儿子,四个姑娘,一个儿子是老大,剩下的是四个姑娘和小儿子。
王家的儿媳妇很老实,小姑子们出嫁了一个,还有仨待嫁在家这,一个个尖刻的很,可怜的王家儿媳妇不但要受婆婆的气,还要受仨小姑的气。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儿子是自家的好,媳妇是人家的好,刘氏看王家的儿媳妇怎么看怎么顺眼,因为是干姐妹每次来了便说几句维护王家儿媳妇的话,同时心里越发觉得自己这个婆婆还是不错的。再同时,就想着怎么调教自己儿媳妇更顺眼些。
王老头带着儿子儿媳下地干活了,小儿子出去玩了,家里只剩下老王婆和三丫头做针线,见到刘氏来让到炕上,聊了一些针线的话,其他串门的人陆续登门,都是一些大小年纪的老婆子,有的带着自家的小孙子小孙女。
村里都是一天两顿饭,这个时间年轻的下地干活,小孩子们出去寻食,家里只有老人,老头有老头的聚集地,老太太就去关系好的人家串门,从这点看,老王婆的人缘还是不错的,每天都有好几个人来。
30 挑事
大家觉得屋里太闷,就来到王家大门口外的一排杨树下,这里放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一看就知道是常坐的,经过长年累月的摩擦,石头表面上都很光滑。
各自找地方坐下,带孩子的一边说话一边给孩子抓虱子,抓到的虱子也不浪费,直接扔进自己嘴里,还不耽误说话。
“听说了……”扔进嘴里一个虱子,“王家村有人见到鬼了……”又一个虱子。
……
不要怀疑怎么那么多虱子,更不要怀疑怎么那么恶心,这在古代的乡下很正常。
还有的翻着孩子的小衣服,直接用牙咬着缝合处的虮子,含糊着回应。
“真的吗……我的天,鬼啊,那是啥样的……”
如此这样。
聊了一会邻村的奇闻怪事,又念了一番孩子经,很自然就扯到了各家的媳妇上。
都是当婆婆的,坐在一起,不说媳妇都对不起听众,于是各家媳妇就摆了出来,你家的能干,我家的不利落,他家的不孝顺等等等等。
每当这时候刘氏就很活跃,又开始话说当年,话说自家,巴拉巴拉的。
一个老婆子正显摆自己媳妇的绣花技术,结果被刘氏抢了风头,顿时就有些不乐意,天天这样,天天说那点事,烦不烦啊!
就在刘氏说到兴头上,这个老婆子笑着来了一句。
“对了,张家老姐姐,我听说前两天你家的孙子和赵家那仨小子去镇上吃羊汤大饼啦?你可真疼孙子啊,那羊汤大饼可不少钱呢,我可舍不得!”
刘氏愣了下。
“我孙子去镇上吃羊汤大饼了?你听错了吧,我咋不知道?”
“你不知道?”那个老婆子一脸不相信地道,“怎么会!我是听赵家那个小小子说的。对了,你孙子还给了赵家小子买了些肉包子,说带回来给他爹娘吃,哎呀,你们两家关系可真好啊!”
刘氏一听连忙追问。
“你说的真的假的,你可别说糊弄我!”
“我糊弄你干啥,你不信你去问赵家小子啊。你真的不知道啊?哎呀,我听赵家小子说,你那孙子也买了包子回来了,没孝敬你几个?”
话说到这里,其他人都听出点来,坐在她身边的就拉了她一下,又冲着刘氏说。
“许是听错了呢,张家老姐姐你可别当真!”
老王婆也急忙笑着道。
“小孩子家家的就会吹牛,可能是他自己想羊汤大饼了!”
那老婆子听了像是领会到什么,生硬地道。
“也是啊!小孩子嘛,都是馋的,胡说也是有的。来来,看看我新媳妇画出的花样子咋样,好看不?”
“好看!真是心灵手巧,这个多喜庆啊!”
大家纷纷转移话题。
可刘氏却再也坐不住了。
“不行,我得问问去!这日子过的这样,哪来的钱给小孩子糟蹋,还带着外人一起糟蹋,羊汤大饼,我老婆子还没喝过呢,几个小崽子就享受上了,还有没有把我老婆子放在眼里啊!”
老王婆赶紧拉着。
“你看看你,怎么听了风就是雨啊,不是说了吗,小孩子的话不能当真吗!”
其他的老太太也赶紧劝,可刘氏哪里听得进去,匆忙地走了。
这下其他人都埋怨起那个说羊汤大饼的老婆子。
“你看看,你说这干啥,这不是挑事儿吗!”
“是啊,这老张婆的脾气你不知道吗,那么厉害,这回去还说不定闹出什么事来!”
“这回她家的媳妇又该遭罪了!”
那老婆子被说的也是一脸后悔。
“看我这破嘴,我就是随口一说,那知道……哎呀,真是的!不过,我说的是真的,我可没骗你们,赵家那小小子说了,吃了好几张大饼了,都是张家小子付的钱。你们听听,自家的孙子请外人吃,还瞒着她这个老婆子,搁在我身上,我可受不了。”
“这倒也是啊。”
“要是这事是真的,那还真是太不像话了,孩子没这么惯的。”
“看他的儿子媳妇好像也不是这样的人啊,怎么干出这样的事来?”
“表面上能看出啥来?”那个老婆子再次说道,“那赵家小小子说了,张家小子还带着肉包子回来呢,可你们看看张婆子的反应,可不像见到肉包子的样啊,哎呀,这是儿子媳妇吃独食啊!”
“这,好像是啊。”
“可不是,张婆子这是什么都不知道啊!”
那老婆子同情地说道。
“这张婆子也真是可怜,还夸自己怎么把媳妇调理好呢,这下打脸了。唉!婆婆难当啊。”
众婆婆们纷纷点头。
老婆子感觉好多了,老张婆,我看你以后还有什么脸在人堆里说嘴!哼!
……
再说刘氏气哼哼地直接去了赵家质问,可惜扑了个空,这时候赵家人也都下地了,孩子也不在家。
赵家老人去世的早,家里只拴着一条大黄狗,对着她不停地汪汪,她只好气哼哼地回了家。
儿子媳妇还在地里没回来,孩子也没在家,往常这会她还在人堆里晒幸福,今儿这是早回来了。
她开锁进屋,往炕上一躺,开始盘算起这事来。
刚才光顾着生气了,现在想想那老婆子应该是故意挑事,可是关键是她说的是真的假的。
假的那不用说了,她也不是那种被人挑唆就回来骂媳妇的婆婆,自然找那死老婆子算账去!
可要是真的,她顿时阴了脸。
她都没吃羊汤大饼呢,倒是给外人吃上了,这是欺负他老婆子啊!
这样不孝的儿子媳妇,她决不能轻饶了!
可是又她意识到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证实真假呢?
刘氏琢磨开了。
田地里,张老大和赵氏正忙活着引水浇麦子,现在是麦子灌浆的时候,几乎隔几天就得浇一次。
引的是大河的水,这片种的全是小麦,村里人排班浇,张家还好,排的是早班,要是晚班,那就得半夜三更过来,弄不好就掉水里了。
今年的小麦长得不错,泛黄的麦穗沉甸甸的,看的赵氏眼里全是喜色。
“他爹啊,麦子长得这么好,能多打几斗吧,到时候给孩子们蒸锅白面馒头吧。”
张老大心情也很好,这段日子早上都能吃点东西,身体精神感觉很不错,听了媳妇的话,连连点头。
“一锅不够蒸两锅!”
赵氏嗔怪地看了男人一眼,笑了,很是开心。
可怜的他们还不知道,家里的一场暴风雨正等着他们。
31 哄骗
张小花和两个哥哥,还有赵家三兄弟在山林里寻找着,凡是能卖的东西都收集到背篓里。
如此忙了一上午,看看天色也快吃第一顿饭了,虽然回去也只有三块硬邦邦的干料,可总比没有强。
张二牛却一脸期许的看着大哥妹妹,说道。
“我们现在就把这些东西卖了吧。”卖完了好吃羊汤大饼。
虽然他没说,可大家都知道。
张小花看看他,,这孩子还吃上瘾了。
“就这点东西能卖多少钱!回家!”张大牛没理会他,背着背篓,拎着捆结实的猪草走了。
张二牛顿时泪汪汪了。
张小花无良地道。
“没有羊汤大饼了,回家吃干粮吧!”
张二牛瞪了她一眼。
赵家三兄弟闷声跟上去。
这里面张大牛是老大,张大牛说不吃,那就不能吃了。
进了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