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我,别人也是去送死啊。对了,你做什么生意?”
“饭馆。”
“饭馆?你要做吃食?”
“对,餐饮。”
“你不会打我善粥铺子的主意吧?”
“那倒没有,我是打你钱袋子的主意。我一个人力量太小,对了,你去问问蓝云,他愿不愿意做,出钱就行,派个管事,到时候等着分红,怎么样?我出力,要是送死我去送,你们至多就搭上个管事。当然要是信的过我,也可以不用派管事。”
唐明正视起来。
“你真的要去边境?你的家人知道吗?他们……好吧,我明白了,你就是个不服天朝管的。可是,这件事……”
“我明年春试之后才能走,我也要准备一下,你有的是时间想,不用急着下决定。”
“那大概需要多少钱?”唐明还是问了一句。
“越多越好。”
唐明白了她一眼,这不废话吗!
段利回来问起唐明为何来,张小花将自己送给唐明的贺礼说了一遍,段利愣了半天才道。
“你,真的送给他那样的东西?”
张小花点头。
“你还会画那样的东西?”
张小花白眼。
779 去做生意
段利这才回过神来,又奇怪地问道。
“那,你写虫二是什么意思?”
“风月啊。”
“风月?”段利怔了下便明白过来了,噗的笑了起来,点着她,“还真有你的!”
“我很有文化吧?”张小花得意地扬了扬下巴。
“很有文化。”段利点着头道。
“我打算拉他入伙。”
“嗯?”
“去边境做生意。”
“他去吗?他可是刚成亲。”
“谁叫他去了,钱去就行了。”
段利又笑了起来。
“也是,钱去就好了。你打算做什么生意?”
“餐饮,我要开个饭馆。”
“去边境开饭馆?”
段利不觉得这是个好生意,这时候边境那地方太乱了,饭馆这样的生意最好在富足太平的地方。
只是张小花想要做那就做好了。
“也算上我一份。”
“那当然,你还是大头呢。不要银子,换成粮食吧。”
段利笑。
“好,不过买粮还是在附近吧,太远耗损太大,得不偿失。”
“这个你说着算。”
段利见张小花一脸飞扬的样子,心里极为满足,只要不担心段玉就好,其他什么他都不在意。
张小花确实没有担心段玉,一个王府世子去打仗,是不可能冲锋陷阵的,要是在后营里还出了意外,那就是天意,她担心也没用。
另外,她要去边境,也会见到段玉的,更没什么好担心了。
时间很快,转眼张小花就在京都呆了差不过半个月了,该回去了,在临回去的时候她远远看了眼段玉的母亲,端王妃,还有那个算计她的朵朵。
都是美人啊,都是不好招惹的人啊。
张小花摇了摇头。
“要见她们吗?”段利促狭地问道。
张小花没好气地道。
“我见她们干什么,叫你看热闹吗?”
“没有没有,你要见她们,我也会在热闹中。”段利忙道
张小花没理他。
“我回去了,你也回吧。”
“这就走了?好,我送你。”
“不用,你日理万机,还是算了。”
“我再日理万机也没送你重要,走吧。”
段利一直将张小花送到了庄子,这还真是送了。
临走的时候段利忽然问道。
“你看了唐明大婚,什么感觉?”
张小花看看他。
“你是想问我羡慕吧?”
段利笑而不语。
“挺感慨,但不羡慕。”张小花也笑道,“跟你说,我喜欢看人家成亲,喜欢看新生儿降世,特别不喜欢办丧事。可是我只是喜欢,绝不羡慕。知道我羡慕什么吗?是死人丧事。我就觉得他们终于辛苦完了,可以安歇了。不像我,还得继续努力活着,明天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未知其实挺叫人害怕的。”
“你太悲观了。”段利再次道。
“不是悲观,是没有安全感。”
在这个世上,无论她得到了多少,都觉得像是没有根基的浮萍,不知道要飘到哪里。
要不是她是个大咧的性子,早就受不了了。
今年的秋收,张小花依然将庄子的人派回去几个帮忙,张老大轻快了许多。
自从张小花在庄子做事,张家的收秋就一直有人帮忙,这本是好事,可一想到张小花的亲事,这样的好事也叫张老大高兴不起来了。
果园的果今年长势不错,在成熟的时候,张小花就派张管家去收购了,这是段玉的产业,只是段玉如今不在府里,那她就帮忙收着了。
秋收之后天就冷了,张小花开始准备去边境的东西。
主要是治疗外伤的一切物品,绷带、草药、成药,还有酒精。
这里有烈酒,提炼酒精很容易,其他的绷带药品什么的,能用这个时空的东西尽量用,她更希望没有自己的圣母,这里的人也能治疗。
剩下的就是印刷医疗卫生的小册子,里面不但有文字,还有图画,就算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
希望做这些能赚很多的圣母值吧。
张小花心里想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进入了腊月,张小花回了家。
自家的小炕上,张老大正坐在炕上,和赵大叔等几个村里的男人说着话。
张小花听着声音就没进去,而是去找赵氏了。
赵氏正在收拾柴和,见到她回来,惊讶了一下。
“咋这么早就回来了?往年都快要过年你才回来。”
“想你了就回来了。”张小花呵呵笑道。
赵氏白了她一眼。
“少哄人了!说吧,咋回事?”
“没咋回事,就是早回来几日帮你干活。”
赵氏嗯了声。
“正好,我要蒸干粮,你烧火吧。”
“嗯。娘,我回来看咱们家有好几个人在和我爹说话。”
“你爹要盖房子。”
“盖房子?”张小花惊讶,现在家里的条件都能盖房子了?
“也不是什么好房子,就是土房子,跟你赵大叔他们商量一下,看看要花多少钱。”
“在哪盖?”
赵氏犹豫了下道。
“在老屋的后院,就是咱们原来住的地方。”
张小花呆了呆。
“那个房子不是给小叔了吗?”
“先些日子你小叔回来一趟,说他要在那边买房子了,这边就给咱们了,也不多要钱,把之前的那个钱给他就是了。”
“爷爷奶奶答应了?”
“你爷爷说这是你们兄弟之间的事,他不管。你奶奶说,不管谁来住,前院都是他们的,他们死了就不管了。”
“你们答应了?”
“你爹答应了。”
张小花斜着眼看着赵氏。
“你也愿意?以前的日子你还没过够?”
赵氏叹气。
“我是不愿意的,果园这个小屋虽然小点,可是住着自在,那边,哎。可你爹说,你小叔不回来,你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边没个儿女不行……”
“那他忘了以前我奶奶是咋对待他的了?”
“我也说了,可他说你奶奶年纪大了,这两年看着改了不少。再说这不是还有你爷爷吗,以前你爷爷不在家,现在不用出去了,有你爷爷在家看着,你奶奶不会再像以前了。”
张小花点头。
“他说的对,可那是对他!你呢?你以为你就轻松了?娘,我告诉你,你将来的日子要比以前还要累!”
赵氏一愣。
“说句不好听的,爷爷奶奶万一生病了,谁伺候?万一卧床不起,谁伺候?你指望着我那些婶子回来伺候吗?她们是回来,可她们的家不在这里,能在这里长住?就住那么几天,端个茶倒个水,应应景,你呢,你不但要伺候老人,你还要伺候他们,做饭做菜,洗碗收拾,你想过没有啊!”
780 有关孝顺
赵氏愣愣的,这个她真的没想过。
张小花气的不行。
“还有啊,我告诉你,别看你们在跟前,你伺候着,将来也落不到什么好,人家还嫌弃你伺候的不好呢!人就是这样,做的人得不到好,说的人就什么都好了!娘,你咋就那么没心,这样的事能答应吗?”
“我……”
“我早就说过,你们不去我庄子做事,就踏实地在这里住着,等哥哥们考上了,置办了房子,你们过去住就是了,爷爷奶奶需要照顾的时候,每家住几个月就是了,可你们现在却大包大揽起来!”
关于孝道古代不用说了,就是现代说的也很多,有的说父母需要陪伴,有的说父母需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虽然原则都是要孝顺,可惜说的全是理论,实际屁用没有!
先说陪伴,所有的儿女不可能都在家里陪着父母吧,不说追求梦想理想啥的,就是为了生活,为了将来父母生病住的起医院,你也得出去打拼吧?当然大城市的无所谓了。
既然出去打拼,时间就不可能由着你支配了,再加上应酬生活娱乐种种,又剩下多少时间呢?
所以陪伴很大程度是不可能的。
再说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叫父母还在原来的老家生活,可父母生病了,有事了,又去找谁呢?
所以啊,人和人的情况不一样,孝顺也不一样的。
好吧,扯远了。
其实古代的乡下和现代的乡下的养老情况差不多,都是儿子养老,一个儿子不用说了,儿子多了就轮流住,每家住几个月,或者几年。
就算有的儿子无法接老人来住,就用经济补偿。
可一般来说,提供经济的那个,永远比亲自照顾的那个轻松的多。
而且,提供经济的那个往往更能得到父母的肯定,觉得他们更孝顺,反而是亲自照顾的百般不满意,这就应了那句话,远的香近的臭。
何况,做再好也不会十全十美,但提供经济的那个,就只留下钱,什么都不做,看上去就完美多了。
再说轮住,在外人觉得,都是儿子,谁家住不是住,住多住少也没啥,可谁苦谁知道,谁累谁知道,这可不像外人,上下两张皮,坐在那巴巴说几句就行了。
再说,同样是儿子,凭什么你出力少我就出力多,我出力多还落不到好,你出力少还当好人,这不公平!
以张家的情况,如果张老大一家搬进老屋,那照顾老人就会落到赵氏身上。
张老大会干啥,也就是跑跑腿,赵氏干啥,吃喝拉撒全部包括,要是老人躺在炕上,那你还要端屎端尿,儿子也就动动嘴,点评一下你做的好不好罢了。
就刘氏那样的,肯定借着由子难为赵氏,不但如此,还不会念着赵氏好,觉得还是外头的儿子好。
就算满意,也觉得这是应该,没什么可夸赞的,她不会想外头的儿子这点应该都没有做到。
不但是刘氏,基本大多数的老人都是这样。
赵氏每天巴巴地起来烧火做饭,喂猪喂鸡,伺候上顿伺候下顿,还得任劳任怨,不能有半点不平,不然就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