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甫霆扯了扯脸皮,露出一个怎么看怎么勉强的笑容。“老太君同意了?”
孟灵湘笑嘻嘻的。“没有!我还没问她呢!想来她老太君也不会拒绝,有个人陪着她说说话、聊聊天,她怎么会乐意?我是你请回来的,怎么说多应该先给你说一声,这样才不会失了礼数!你怎么说?”
他怎么说她就会怎么做吗?这丫头片子向来主意大得很,就算他阻止,大概也拦不住她搬出“晨曦院”的决心吧!
既然这样,他阻止又有什么意义?“你觉得好就行!”
那就是同意咯!
孟灵湘对他笑了笑。“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把老太君的哮喘病治好的。”说罢也不等皇甫霆开口,她径直回了东厢房。
皇甫霆站在正房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在他眼前关闭的门扇,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偏偏又不能对这丫头说什么,心情有些烦闷。
深吸了好几口气,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样也好,搬进“松鹤院”后,有老太君在,母亲也不会做得出什么事来,不失为一个权宜的办法!
在台阶上又站了一会儿,他才转身回房。
*
孟灵湘次日一大早就去了“松鹤院”,皇甫霆来找她一起用早膳都没有见到人。
这丫头不会是在躲他吧?
想想又觉得不可能。他的丫头,从来都不是畏难之人,如果不想见他,肯定会直言以告,绝对不会躲躲闪闪的。
从来都是他一个人用早膳的,可今日总觉得院子里太静,吃什么都没有滋味。
草草医了一下肚子,他就让小厮把早膳撤下去了。
“少主,田先生来了!”有小厮来禀报。
皇甫霆几乎是立刻就猜到了老先生的来意,孟林的“死讯”大概已经传出去了。
“请——”他说着,自己也亲自迎了出去。
刚刚走出正房,就看到田先生脚步匆匆而来。
田先生急得很,人还未到他面前,已经等不及地开口问道:“少主可还记得赛诗会上夺得头筹的孟林?”
“学生当然记得。”皇甫霆把田先生让进垂花厅,让小厮上茶。“田先生莫急,先喝口茶水,再缓缓道来便是。”
田先生大约是一路疾行而来,又累又喝,接过茶盏,几口把茶水喝了一大半,缓了口气,这才说道:“据说中秋那夜她离开观云楼赛诗会后,就在出城的路上被被山匪给劫了。你可知道此事?”
皇甫霆垂下眼帘。“知道!”
田先生讶然。“你竟然知道?那人可救下来了?老夫今日一早就听说孟林已经被土匪杀了。”
老先生紧绷的神情因为皇甫霆的这句“知道”而微微放松了些。在他心中,既然皇甫霆知道此事,那大概孟林就会性命无碍。毕竟没有那个土匪胆子肥到敢在皇甫家族的地盘上做那要人命的买卖。
哪知皇甫霆却摇了摇头。“我离开观云楼收到了有人欲对孟林不利是消息。可赶到的时候,还是……还是晚了一步!土匪已经遁走,人,救不回来了!”
田先生皱纹沟壑的脸顿时僵住了,嘴巴张了张,却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学生知道先生颇为欣赏那位孟林,可……”皇甫霆叹了口气。“先生还是节哀吧!”
田先生不知道有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过了半晌,脸皮连带着嘴角都微微发起抖来,眼眶迅速转红。“到底是谁?到底是谁?……”
他重重地拍着茶几。“孟林不过是一届瘦弱文人,那些土匪求财便求财,为何要伤他性命?太可恶,实在是太可恶了!他还那么年轻呢?想想他在赛诗会事的风采,老夫总以为一别之后定有再见之日,岂知一别竟是永别!少主,这种事情竟然发生在杨州,你打算如何处理?”
这老人家,悲痛之余也并没有丧失理智,几乎是一下子就拆解了整件事的关键之处。
孟林并不是杨州本地人,据他所说他是第一次来杨州,与人结仇的机会几乎没有。而知道他身上怀有巨款的必定是当夜参加赛诗会,并且不知道孟林把摘得灯魁的一万两白银全部捐出去的人。
此人既参加了赛诗会,又中途离场,还与孟林又过节。是谁?那个名字几乎是呼之欲出!
田先生微眯着眼睛刚想要把那三个字说出口,皇甫霆摆手摇头。“先生不必说,学生知道的谁。可单凭猜测并不能让他入罪,还须得有证据才行。”
恰在此时,有小厮来报,说追查土匪事件的护卫头领求见少主,有要事禀报!
因涉及江湖之事,田先生委实不方便在场,皇甫霆先送走了田先生,才命人请护卫进来。
*
田先生离开皇甫府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在茶馆里转了一圈。
在今天早上以前,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无一例外说的都是前几天中秋夜观云楼赛诗会的情景。
这些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口沫横飞,把当天晚上发生在观云楼里的事情说得高。潮迭起、精彩绝伦,连当时在场的人是什么表情,说了什么话都说得一清二楚,就好像他们当时在场见证了这位横空出世的孟林孟大才子是如何一步步摘得灯魁的一样。
来听得人很多,毕竟杨州是一个大城,不可能每一个都能在中秋夜去观云楼旁观。
这些说书先生就算亲自去了,也不见得能通过每层楼的关卡到到楼上去。但他们是吃这口饭的,自然有他们的手电。去参加赛诗会的文人也能和这些说书先生达成协议,把自己见到的事情当成信息卖给说书先生们。
于是就有了几天来在扬州城的茶楼中的精彩故事。
田先生平时没有别的嗜好,唯独喜欢到茶馆去喝喝茶,顺便听听故事。
中秋赛诗会上发生的事情没有谁能比田先生更清楚了,说书先生把此事当成故事来说,虽说有人为加工过的夸张之处,但大体也不算失实。所有有认得他的人来询问,他也不过是用淡笑做为回应而已。
卷一 第一百九十三章 纷 至(一)
田先生每天都去茶馆,同样的故事听了好几天也不觉得腻味,反而每听一次,就愈加对孟林这个年轻人赞叹一分。
才分开不少不久,他就已经可是期待与孟林的下次见面了。
岂知他盼来的竟然是孟林在中秋夜当晚离开后,在扬州城外被土匪劫杀的消息。
老人家一开始的反应是不信,然后又是心惊。所以他才急急忙忙,连茶资都差点忘了付就一路赶到了皇甫府。
在皇甫霆口中证实了孟林确实遇害的消息后,田先生觉得自己的一颗心都空了一半。
这样好的人,就这么没了?
重新坐茶馆里,有些失魂落魄地听着说书先生用无比沉痛的语气和表情叙述孟林遇害的情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既悲伤又愤怒。
段天明!田先生咬牙切齿地在心里叫着这个名字。越想心里越恨,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如此狠毒之人,断然没有好下场。
不给孟林找回一个公道,他余生难安。
想到这里,田先生站起身,朝茶馆外走去。
他的目的地只有一个——段家位于帽子限的宅院!
帽子巷位于扬州城的城西,而皇甫巷在城东,两者之间的距离几乎横断整个扬州城。
田先生是从皇甫巷巷子口不远处的“文景茶馆”出发的,没有叫车,而是步行。
虽然心里心绪翻涌,恨不能下一刻就见到那个该杀千刀的段天明,但这位老人家还是一步一步走得很稳。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越是着急的时候,就越不能表现出来。
从皇甫巷到帽子巷,徒步的话起码要走上半个时辰。田先生才走了不到一刻钟,就听到身后传来整齐有序的马蹄声和脚步声。
街道上的人都自动避到了一旁,田先生也不例外。
一队穿着衙役服侍的壮汉在一个陌生胥吏的带领下从他的视线中穿过。
田先生微微眯着眼睛看着这对人马离去的方向,嘴角微微勾了勾,重新迈步时,不由得加快了些许脚步。
*
段家的主宅在距离扬州城半日马程的榆阳县,这幢位于帽子巷的宅院是四五年前刚卖下来的,为的是在段天明到杨州结交朋友的时候不至于住在客栈里。
扬州人普遍富贵,一个常年累年住在客栈的人会被看成是家无恒产,如此是结交不到什么真正的世家子弟的。
段天明从小就被父亲灌输着“只要交对朋友,就能再到青云路的捷径”的观念。因此,他看不上榆阳县的那些同龄人,一心想朝扬州城内经营人情关系。
可惜以他的身份,也只能结交一些类似于钱文兴这样纨绔,对他的未来一点帮助都没有。
段天明自从十三岁后就一年里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呆在扬州城内。慢慢的,他也摸清了门道,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想要结交像皇甫府和南宫府这样盘踞在江南多年的世家,是千难万难。
除非,他能一举出人头地,让扬州城内所有人都知道“段天明”这个名字。
以他的年纪,此时想要学武自然是不成了。但江南毕竟文人多,据说就连皇甫家这样的武林世家都请了文学泰斗在家里给子弟们讲学,可见他们这样的人家也并不是一味的好勇斗狠。
武艺上他是毫无办法,可段天明从小也是请了西席在家中教学的,朝这个方面努努力,也许能达到目的也说不定呢?
段天明小有慧名,在榆阳县也算得上是才子一枚,从小收到赞誉无数。而且他对自己的外貌也很有自信,可为了保险起见,父亲段洪涛还是带着他去杨州向有名的田先生求学。
可惜被田先生拒接了。这位老先生脾气古怪,拒接就拒接了,连个理由都没有给。
段家两父子并不甘心,退而求其次另找了一位在江南也颇有文名的老先生教授段天明诗词歌赋。
段天明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要在赛诗场中上扬名立万,就算不能拔得头筹,也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段天明”这个名字。
为此,段天明很难得的静下心思和先生专心学习了几年。
今年本以为十拿九稳了,哪知道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冒出了个孟林。
段天明不仅铩羽而归,还得罪了田先生。这下好了,以田先生在文坛的影响力,已经他皇甫家供奉的身份,段天明想要熬出头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努力多年却功亏一篑,段天明如何甘心。心有不甘之下他心生恶念,把孟林身怀巨金的消息透露给了与段洪涛的同乡,也就是落草为寇的那强盗的首领。
那首领原本有些犹豫,这里毕竟是皇甫家的地盘,他们向来不在杨州城范围内做买卖。
可经不住段天明的游说和巨金的诱惑。
一万两银子啊!正要得手了,兄弟们以后就可以洗手不干上岸过上安稳日子了。
而且,那叫孟林的小子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又是个外乡人,在扬州城内无依无靠的,就是死了也没人知道。
为此,强盗首领答应了接下段天明的这桩买卖。
段天明说好劫得的所有钱财都归土匪所有,并且还付了一半的酬金给他们,事成之后再付另一半。
约好一切注意事项后,以为十拿九稳的段天明回到帽子巷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