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进雷剧考科举-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不存在的,我牛车赶得可稳哩。”车夫也是村子里的,此时回过头来露了个笑,“大郎你别紧张,好好考。”
  程柱沉声道:“对,你别紧张。”
  程岩默了默,心说我不紧张,是爹你在紧张。
  他知道这时候怎么劝程柱都没用,干脆和对方聊起天来。可程柱哪里会聊天?在经过几次尴尬的沉默后,程岩放弃了……
  天还未亮,几人已来到考场边上。
  程家父子相继下车,程柱很想叮嘱继子几句,但憋了半天只道:“好好照顾自己。”
  见程柱没说别的,只记挂他身体,程岩又是一阵感动,道:“爹,考场还没开,我再陪您一会儿。”
  他们来得很早,等天刚擦亮,其他考生也陆陆续续到了,其中当然有程岩的同窗。
  大家相互打了招呼,程岩便跟程柱告辞,提着考篮跟同窗们去排队。
  此时考场前人声鼎沸,可惜在程岩看来大都面目模糊,他只能从他们的身形和发色来分辨。
  其中有如他一般的少年,也有不少青年和中年,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
  须知科举一途重重险阻,院试只是其中的一小关,但却耗尽了太多人的大好年华。
  “程岩?!”
  忽然,程岩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那声音中透着惊讶,但却并不惊喜,反而带着一丝厌恶?
  程岩疑惑地转过头,居然能看清对方的五官?就是样子很陌生,在他记忆里并没有这么个人。
  不过程岩不认识,他身边却有人招呼道:“吴兄。”
  接收到提示的程岩微微眯眼——姓吴、厌恶他、又很惊讶自己来考试的……莫非是吴家什么人?
  不是没可能啊……毕竟铜陵和武宁两县院试时都在一处考场。
  程岩仔细一瞧,见青年长得还真和吴举人有些挂像,而对方脸上不可置信又带着几分惶恐的表情,更让他确定了心中猜想。
  只是他不知青年的具体身份,索性缄口不言。
  好在青年也并没有要和他聊天的意思,只黑着脸瞪了他一眼,便朝同伴走去。
  人一走,有同窗好奇问程岩青年是谁,程岩含糊道:“铜陵县吴举人家的。”
  由于原身以前没事就爱吹嘘自己的未婚妻,同窗们都知道程岩先头那位岳父正是铜陵县的吴举人,只是如今已退了亲。
  有个别消息灵通的人听说了吴家又将女儿许给刘县令家的事,看吴姓青年的眼神立刻不对了,鄙夷之外,还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吴用心里苦,他万万没料到会在考场上撞见程岩。
  爹不是说已放出风声,不让人给程岩作保吗?虽说他们是铜陵县人,可在武宁县也很有威望。
  一个举人和一个童生,那些廪生还不知该怎么选吗?
  不对!吴用猛然想起程岩读的是兰阳社学,社学里有一位夫子也是举人,莫非姓程的求了社学里的先生?
  肯定是这样!
  吴用自认看穿真相,心想回头就去打听清楚到底是哪些人敢和程岩结保,虽然他们背后也有位举人,可据说年纪都一大把了,还能跟他爹比?
  既然有人不识好歹,拜错山头,那就别怪他吴家记仇。
  至于程岩,考就考吧,多半也考不中,就算考上了顶多一秀才,能有什么用?
  只要他爹略施手段……哼!
  吴用一番心理活动程岩自是不知,他也并未因这点小事曲影响心情。
  等到天一亮,考场大门终于打开了。
  几百号童生拿着考牌相继过龙门,本朝与前朝搜检制不同,为了严防作弊,正式入考场前,考生们还会被带去专门的场所沐浴,再穿上统一的考服,且全程都在差役的监视下。
  某种意义上,考生是没有尊严的。
  但院试已是科举第三道关口,大家都习惯了,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跟着差役走,不敢有半点喧哗。
  程岩脱了衣服,露出一身白皙的皮肤,尽管读书人大多不下田,很少有被晒黑的,但程岩依旧白得出众。
  前生他和庄思宜同考乡试时,对方就笑言他比女人还白,那时他还为此害臊了很久。
  不过如今的程岩早已成为科举老油子,遇上同窗打趣他还能镇定地调/戏回去。
  反正都是男人,谁还真想占他便宜不成?
  唯一让程岩的苦恼的是,池子里的水也不知被多少人泡过……
  不能细想!程岩赶紧住脑,匆匆洗好穿上考服,忍着浑身的难受劲儿往考棚走去。
  一入其中,就有书办唱名。
  程岩此前县试、府试虽然都通过了,但名次不算特别靠前,唱到他的名字时也没引来旁人关注。
  此时,考棚中已零零散散坐着些考生,上首则是本次院试的主考官,年纪五十上下,身材微胖,看上去不太像饱读诗书的清贵官员,反像个和气的商人。
  但程岩知道,这位姓孙的学政大人乃是建和二十年的探花郎,至于为啥选他当探花,据说十几年前的孙大人还未发福……
  程岩运气不错,座位跟茅厕离了老远。
  其实前生这一场他就被分到了臭号,后来落榜也情有可原,但今次霉运似乎离他远去了?
  入座前,程岩抬头望了眼碧蓝青天,忽然就想到一句“天时地利人和”。
  作者有话要说:  小庄:评论区说我会下线几年?
  (并不……说了这本我要为自己的感情戏挽尊(尽量)
  小庄:那我就放心了,几年也太久了。
  (你该庆幸生在科举文,要是修真文……
  【小贴士】
  考试前洗澡是金朝的规矩……


第20章 
  等到考生们全数落座,考场终于关闭。
  程岩此时已将笔墨砚都准备好,而纸张则是由考场提供。
  有书吏举着木牌,上面张贴了此次院试的考题,其中包括四书题一道,五经题两篇,外加试帖诗。
  程岩前生就考过一回,可时隔多年,他对这次院试的考题仅剩点儿模糊的印象。哪知此时再见,原本尘封的记忆忽然退去迷障,他完全可以肯定,考题和前生一模一样!
  程岩研磨、提笔,将几道考题誊抄在纸上,又在卷首写下姓名、籍贯、年甲和所习本经等等,因为只有身家清白,无父母之丧者方可报名。
  随即,他定了定神,看向四书首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乎!”
  此句出自于《论语·述而篇》,意为孔子对颜渊说,若我道可用,便施行我道,若我道无法推行,那便藏道于身,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了呀!
  颜渊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
  他虽然没当过官,也没有什么著作传于后世,但思想却和孔圣人很一致,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
  孔子说这句话,除了阐明自身观点外,也是对颜回的赞赏与肯定。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便是孔圣人另一位弟子子路听见老师夸颜回后,也想让孔子表扬自己,便故意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
  意思是如果您统帅三军,愿意与谁共事呢?子路的问话可以说非常有心计了,因为他为人勇武,擅于军事。
  他原本美滋滋地等孔子回一句“当然是你呀”,哪知孔子又逮住机会教育了他一顿,告诉他成事者要有勇有谋,只凭武勇不能称“勇”,智勇兼有才符合“勇”的定义。
  由于每次院试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考官审卷时不可能看得十分仔细,故而首题是重中之重。
  程岩对首题印象还算深刻,他之前就暗暗设想过题目会不会跟前生一致,于是提早做了一篇文章。
  因此,别的考生还在冥思苦想时,程岩已提笔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通篇下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不足半个时辰,程岩便书成千字。
  他与众不同的表现引来孙学政的注意,但也仅仅是多看了两眼,记住了这张年轻清隽的脸。
  程岩做完首题并不休息,而是直接将草稿誊写到卷子上,便翻开了两篇五经题。
  正当这时,后方传来一阵骚动,程岩下意识回头,就见一中年考生已被兵丁围住,那人一会儿伏案痛哭,一会儿又痴痴地笑,看上去竟像神志不清了……
  “肃静!”前方孙学政大喝:“此子扰乱考场,将他拉出去!”
  两个兵丁正要叉人出去,那人却突然发狂,掀翻桌椅,墨迹如雨沫四溅。
  “考场大佬”程岩心中警铃大作,整个身体前倾,双臂展开扑在桌面,牢牢护住他的考卷!
  等一场风波结束,考场上又有几人被带走。
  怪只怪他们没有程岩经验丰富,行动不够敏捷,被飞洒的墨迹染脏了考卷。
  为防科举作弊,历朝历代可谓绞尽脑汁,卷面整洁不留墨点便是其中一项。
  因为早年有学生勾结考官,在卷面上以墨点为记,此事被揭露后,当时的朝廷便添加了这项规定。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举中作弊的办法层出不穷,诸如贿赂考官、夹带等等,其中最过分的就是替考。
  传言曾有位著名词人以替考闻名,由于他替考的名声太大,某场考试时,考官故意将他的座位安排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考试中也一直严防死守。
  考官见考生老老实实没有任何异动,心里还想,多半是将对方震慑住了。但事实上,那位考生就在他的监视下,顺利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
  总之,科举中的故事太多,若是遇上今天这等意外,也只能自认倒霉。
  程岩此时背上都是墨点,额上更有一层薄汗,好在考卷干干净净,才避免了自己也被叉走的命运。
  他定了定神,决定先吃点儿东西平复心情。
  家里为他准备的饼子早已被切成小块,以免入考场时被搜检,毕竟过往常有考生在吃食里夹带纸条。
  程岩吃得很慢,倒不是为了规矩仪容,而是院试期间只有固定时间才能上茅厕,为防意外他不敢喝水,又怕吃急了被噎住。
  等程岩填饱了肚子,心情也终于平静,于是再次翻开五经题。
  他的本经为《周易》,自然只用选答《周易》的考题。
  由于童生对五经没有对四书熟悉,科举时也少有将五经题作为首题的,通常所定题目并不难。
  程岩用了两个多时辰便完成了腹稿、草稿、润色、誊写的过程。
  此时未到酉时,天色还亮,程岩又将最后一道试帖诗的题目看了遍。
  童试时试帖诗用五言六韵,乡试、会试则是五言八韵,出题多为经、史、子、集里的句子,或是前人诗句、成语。
  试帖诗和文人们通常做的诗都不一样,反倒和八股文很类似,必须严格遵照定式结构。
  但偶有例外,某朝一位书生上京参加会试,诗题为《终南望余雪》。恰好京城才下过一场小雪,处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故此,那书生提笔写道——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书生写了两联实在写不下去,感觉再加点儿啥都是画蛇添足,便牛气哄哄地交卷。
  须知试帖诗大多平庸,很难有出彩之作,当时的主考官看了此诗甚为惊艳,可又觉得不符合格式,思来想去,他决定将诗呈给皇上来定夺。
  皇上一观此诗,当即就决定录用这位考生。
  但历朝历代也就这一例,常人哪儿敢效仿?
  程岩不擅作诗,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