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阮景真一边带着家人跑路,一边泪洒途中,胡氏自己找死,拖累旁人算哪般?自己还为胡一元出谋划策,出个X的策!
  朱棣自然震怒,下达了军队动员令,小样的,不收拾你,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闻听消息,孟清和愣了半晌,如此拼命飞奔在找死的大道上,果真是没有最找死,只有更找死?不过能找死到这种境界,着实是少见。
  “伯爷?”
  “没事。”孟清和放下敕令,手抵在唇边,咳嗽一声,“朝廷要调兵,去都司送个信,也好让朱指挥有个准备。”
  “遵令!”
  高福离开后,孟清和又陷入了沉思。
  朝廷调集边军发兵安南,沈瑄会不会去?
  琢磨半晌,实在拿不准,提笔写了一封信,令人快马送去顺天,随即召来丁千户和供奉在府内的良医,如果沈瑄方便来大宁,准备好的药直接给他就行。如果不方便,就要给宣府和开原送信了。
  不等沈瑄回信,朝廷又有敕令送到。
  “召兴宁伯回京。”
  回京?
  孟清和捧着敕令,头晕。
  这次攻打安南,难不成他也有份?
  
  第一百六十五章 归京
  
  接到永乐帝敕令,孟清和立刻前往大宁都指挥使司,将手头未完成的工作做了相关安排。
  “杂造局的火器工坊,刘佥事一定不能放松。遇到麻烦,可以拿着本官的帖子拜访兵仗局的白公公。”
  “卑职遵命。”
  “春耕的事情,马同知和徐佥事多费心。
  “是。”
  “朝廷调三千守军,其后或仍有敕令下达,本官此次进京,先带一千五百兵卒,余下按定期出发即可。”
  “是。”
  “此行未知归期,夏季互市,诸位需当尽心,有兀良哈首领,辽东军民指挥使司上下前来,也当尽心安排。若有草原部落归附,可报知顺天,听从定国公之令。定国公若南下,报知魏国公。更有未定之事,汉王在,则快马飞驰宣府,赵王归藩,便报之开原。”
  “属下听令。”
  “余下之事,诸位可自定。另,朝廷有意设大宁布政使司,若接到敕令,当以礼相迎。”话到这里,孟清和顿了顿,略微压低了声音,“若是来者不善,故意找麻烦,也无需忍气吞声。陛下设大宁布政使司是为政令通行,诸位该怎么做,心里有数就成。”
  朱旺等人坐在堂中,沉吟片刻,明白了孟清和话中所指。
  在大宁设立布政使司,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是忌讳大宁都指挥使司专权,更不是为了下绊子。
  朝廷派来的官员,实干派则好,有其他心思,脚没站稳就想挑起事端,不必客气,下马威绊脚绳,挖坑下黑脚,换着来。
  “大宁能有今日,全仰仗上下一心。”
  大宁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局面,来帮忙便罢,来找麻烦的,立着来,横着送走!
  永乐帝要迁都北京,大宁开原广宁三地,俨然成为了皇帝手里的钱袋子,大宁更是重中之重。
  敢朝皇帝的钱袋子下手,收拾掐起来,绝对是挖坑填土无压力。
  有背景如何。大腿粗得过皇帝?
  何况,孟清和讲得明白,不是谁来都要埋坑里,只有那些不干实事,使鬼蜮伎俩的,才是下手的目标。人扔坑里埋上,说不定还会遭到表扬。
  与孟清和共事至今,大宁都司上下,说话办事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大步朝前走时,都会留意一下前方是不是有石头硌脚,块小,一脚踢开,块大,找人一起搬。
  亲密无间说不上,联手排除外来的干扰因素,却符合都司上下的共同利益。
  天子的意思,没人能够违背。
  分出布政之权没问题。打着朝廷的幌子踩线过界,坚决不行。
  一颗外来的老鼠屎,企图坏了一锅的鲜汤,痴心妄想!
  必须一爪子拍死!
  “伯爷放心,下官等定当尽心竭力,报效天子,守土卫边。”
  孟清和颔首道:“如此,本官便可放心南下。”
  “伯爷此行,可要将火器队带上?”
  “带着。”孟清和道,“组建火器队本为守边之用,汉王已经知晓,且本官已上疏朝廷,应当无碍。”
  “火器队可列入调军名册?”
  “不入。”孟清和摇头,“不过五十人,只当是本官的亲卫。”
  朱指挥没有再问,转而与一同负责练兵的大宁都指挥同知商量,该调哪卫边军南下。
  大宁辖下诸卫同鬼力赤掌控的草原地域直接接壤,边军大规模调动,很可能引来鞑子的窥伺。
  目前只是两三千人还好,朝廷一旦正式对安南动兵,调遣的边军数量最少也是万余。即便会有余丁补充,仍是个不小的缺漏。
  “可以先垛集壮丁。”孟清和知道这点,他也头疼,“不归入守城军队,先安排屯田,春耕间隙操练,录好名册送到北京,魏国公奉皇命在顺天府练兵,只要他点头,问题不大。”
  朱旺等人互相看看,暂时只能这样。
  好在大宁实力今非昔比,有佛郎机炮和虎蹲炮装备边塞,火雷和火药的存量相当充裕,真有鞑子前来犯边,纵然新丁多些,凭借火器和战车地堡也能应对。
  大不了不出城,直接在城头开炮,投掷火雷。
  鬼力赤的骑兵总不可能飞上来吧?
  “朱指挥此言倒是提醒了本官。”孟清和敲敲额头,“边卫的敌台寨堡一定要加固。春耕时多派遣边军巡卫,遇警立刻点燃烽火,护卫边民躲入寨堡,以固守为本。”
  大宁地界上驻扎着兀良哈三卫,一旦烽火点燃,壮汉们定会第一时间出击。以近段时间壮汉们的表现来看,大宁城的安全不用担忧。只是壮汉们擅长是进攻,不擅长防守,为保全边民,大宁都司才定下以守为主的策略。
  “伯爷放心,下官等定不负所托。”
  “诸位办事,本官放心。”
  孟清和又提出,现有的寨堡应尽快加固,守卫关隘的人手不足,暂且先用木石堵住,设置火炮,日夜巡逻。堵不住,便挖掘深沟,预设木刺,遇到鞑子来犯,轰不死也要坑死。
  想到大宁打谷草,门都没有!
  商讨之后,众人都认为此计可行。推广到辖下边卫,不能全盘照搬,也可作为参考。
  计定,众人各自领命离开。
  孟清和回到伯府,提笔将今天所议之事,拣重要几项写成书信,分别送往宣府和北京。
  沈瑄能不能看到,无法确定,给汉王提个醒是必须。至于魏国公那里,算是做个报备。以徐辉祖的军事水平,不会想不到这一点,但经沈瑄提点,遇有重大决策或对卫边有益之事,孟清和都会给北京送消息。
  有备无患。
  徐辉祖知道了,北京行部自然知晓。再给皇帝上疏,便少了许多波折。
  南京六部看他不顺眼,遇到和他相关的事情,总要挑刺。北京行部一样看他不顺眼,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再不愿意,也要站在他这一边。
  孟清和不惧同文官打嘴仗,却不愿意在无谓的争吵中浪费时间。
  边防奏疏递上去,南京六部找茬,自有北京行部上去替他扛。
  不厚道?
  非也,此为共建美好社会,分工合作。
  南北两京六部,十二位天官,二十四位侍郎,撸胳膊挽袖子,踹凳掀桌,吵架群殴的场面,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盛景。
  躬逢盛世,自当同乐。
  孟清和表示,他是一心为国,绝对没有看热闹敲边鼓,借刀杀人的想法。
  放下笔,吹干纸上的墨迹,撇撇嘴,好吧,只有那么一点点。
  谁让某些人总喜欢把他当成软柿子捏?
  要知道,柿子再软,也是有脾气的。
  被盖了“奸佞”的大戳,洗也洗不掉,不做点对得起这两个字的实际行动,未免辜负了给他盖戳的忠义之士。
  信送出大宁,孟清和立即打点行装,动身南下。
  此行所带一千五百边军,多是骑兵,本该同列其中的陈虎,不久前因过调至行太仆寺,虽官职俸禄未变,前途却是彻底暗淡。
  边军的荣耀和前程,都要凭战功积累。
  行太仆寺的职责是养马,马养得再好,也和战功搭不上边。
  于部分边军而言,行太仆寺是个相当不错的养老之地,也是一些世袭父职,怯于厮杀之人所向往的地方。对正当壮年,且以战功走到今日的陈虎来说,这道调令无异于晴天霹雳。
  千户就是他的终点,想再进一步,难如登天。
  得知此事,孟清和没有多言。
  自孟重九去世,陈虎离开孟家屯之后,两人已是形同陌路。他不会刻意打压陈虎,也不会额外提携。
  路是自己走的,怎么走,朝哪个方向走,都是自己选的。
  逝者已逝,想弥补是不可能的。
  错误已经犯下,每当想起长眠于地下的老人,孟清和还是会忍不住咬牙。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来到陌生时代,举步维艰。除了家人,孟重九第一个向他伸出援手。纵然老人有他自己的打算,他仍十分感激,其后的种种,更使他对老人怀抱着敬意。
  或许,他没有立场怪罪陈虎。但他不会再同陈虎做兄弟,今生今世都不再可能。
  临行之前,孟清和从杂造局和兵仗局的库房里调拨三十支火铳,两门火炮,并将工匠造出的五支短铳全部带上。
  一千多人的队伍行出大宁城,都司上下均来送行。
  路旁田间,边民和屯田的守军已忙着春耕。
  孟清和下令,绕过阡陌,不许踩踏一株秧苗。
  “纵马坏田者,以军法处置,绝不轻饶!”
  “卑下遵命!”
  出大宁,过顺天,下河间。
  一千五百多军汉,骑兵在前,步卒在后,护卫着居中的大车,浩浩然向南方行去。
  官道平坦,孟清和始终坚持骑马。进入山东,路况改变,人渐渐稠密,队伍行进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孟清和终于离开马背,坐上了马车。
  缓解一些疲累,顺便避开沿途拜会的州官。
  官场上的规则,他明白。但礼贤下士,广交朋友,不符合他的身份,会引来麻烦。
  没有减震系统,马车里铺了两层垫褥。
  靠在车壁上,孟清和舒了口气,幸亏在大宁外出时时骑马,不然,他真撑不到现在。
  高福打马上前,道:“伯爷,前方有处驿站,可稍作停歇。”
  “离济南府还有多远?”
  “过了禹城,就快了。”
  “先到驿站歇息,趁着天色还早,赶往下处驿站。”
  “遵令。”
  路旁驿站中,已有路过运送公文的快马歇息。
  驿丞扫过高福腰间悬着的镀金银牌,立刻行礼拜见。
  “不必,此处距离前方驿站还有多远?”
  “本驿是新设,前有平原驿,不过五十里。”
  “多谢。”
  高福谢过驿丞,报知孟清和。队伍只在路旁稍作歇息,补充了干粮热水,很快再次上路。
  孟清和赶往京城时,沈瑄仍在巡边。
  有边军斥候回报,鬼力赤阿鲁台也孙台率鞑靼骑兵,折道东南,有犯边之意。
  宣府,开平,兴和,辽东诸边卫,纷纷派遣骑兵日夜巡逻,防备鞑子掠边。
  沈瑄领兵暂驻开平,携带敕令的天使从北京辗转至开平,才见到了巡边归来的定国公,同行还有魏国公遣来的亲卫。
  “天子闻鬼力赤阿鲁台等率众南行,欲来剽掠,令诸边勤练军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