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摩尔多瓦?
  额森回想片刻,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学中儒师曾讲解过一张舆图,是兴宁伯提议,兵部所绘。额森记得,摩尔多瓦在立陶宛以西,和奥斯曼帝国存在有某些“联系”。
  “远来的客人,自然要好好招待。”
  额森就像一个热情的少年,兴致勃勃的询问摩尔多瓦等地的风土人情。马哈木眼神微闪,明白额森的用意,对这个孙子愈发满意。
  商人毫无所觉,根本没想到,正在被一个少年套话。将许多看似不起眼,却十分重要的消息说了出来。
  这场谈话,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详细记载。在大明的征服史中,却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商人并不知道,自己身负…间…谍…重任,却被额森少年给反…间…谍…一把。更不清楚,眼前这个看似淳朴的少年,会成为加深欧洲百年恶梦的刽子手。
  他率领的骑兵,横扫欧洲铁皮人。
  他挥舞着马刀,将大明的旗帜…插…上每一座被征服的古堡。
  原本已经凶悍十足的明朝军队,在他出现后,恐…怖…级数无限飙升。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最勇敢的国王也会脸色发白,双腿颤抖。
  那时,他的名字不再是额森,而是效忠于大明天子,为大明征战的瓦剌将军,也先。
  征服,是刻在额森骨子里的…欲……望。
  历史的轨迹发生改变,额森的野望没有改变,对象却发生了变化。欧罗巴被摆上了额森的餐桌。
  对少年额森来说,欧洲钱虽不多,人却够傻。
  于孟清和而言,历史中的瓦剌太师被引向西方,朱瞻壑多了一个忠心的金牌打手,委实是件好事。
  归根结底,历史就是这样不可捉摸。
  一个微小的改变,往往引来一连串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有额森少年坚定的意志,以及挥舞战刀,驰过草原的步伐。至于被额森踹门的欧罗巴,只能和奥斯曼的苏丹一样,一边挨揍,一边泪水往肚子里咽。
  谁让大明出了一个兴宁伯?
  所以,难兄难弟们,找个墙角画圈圈,自认倒霉吧。

  第二百三十六章 番外二 历史的争论

  易卜拉欣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大家族。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商人。他的母亲;是父亲四位妻子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样的;易卜拉欣也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有十一个兄长以及更多的姐妹。
  六岁之前;易卜拉欣一直跟随父亲的好友;绿洲中的智者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易卜拉欣显示出过人天赋。他能记住智者教导的每一个字,默写读过的每一段经文。他甚至临摹出从曾祖父时代流传下的海图。
  易卜拉欣过人的智慧引起父亲的注意;从六岁到十岁;短短四年间;他掌握了家族几代积累下的航海知识;并开始学习父亲最宝贵的生意经。
  “易卜拉欣,你令我骄傲!”
  父亲穿着白色的长袍,将易卜拉欣高高举起。
  强壮的手臂,宽阔的胸膛;慈爱的目光,浑厚的笑声;组成易卜拉欣的整个世界。
  他的兄长们没有嫉妒;良好的教养,在海上拼搏的时光,让整个家族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易卜拉欣是父亲的骄傲,也是大家的骄傲。”
  最年长的贾比尔从父亲手中接过易卜拉欣。他已经娶妻,却还没有孩子。年龄的差异,使他更加宠…爱最小的弟弟。
  “贾比尔,明年出海,我将一艘商船交给你。”
  易卜拉欣的父亲,当着全家人的面宣布了这个消息。
  贾比尔十分激动,父亲的话意味着他将独立。从这一刻开始,他将拥有自己的船,自己的商队。
  “伊沙克,你到贾比尔的船上帮助他。”
  “是,父亲。”
  “哈拉夫,你留在我的船上,你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
  易卜拉欣的哥哥们陆续跟随父亲出海。他的姐姐们大多已经出嫁。从前年开始,他成为唯一留在家中的孩子。
  “易卜拉欣,不要急,等到合适的时候,父亲自然会允许你登上海船。”
  一年又一年,在等待中,易卜拉欣度过人生最漫长的五年。在他十五岁,终于可以登上海船时,一支陌生的军队突然出现在家族世代居住的绿洲。
  火红色的战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铠甲,锋利的枪矛,可怕的火炮。
  轰鸣声中,炮口…喷…射…出黑色的浓烟,巨大的铁球从天而降,瞬间砸塌一处官邸。那是绿洲中最豪华的建筑物,也是奥斯曼官员的府邸。
  “杀!”
  喊杀声撕开沙漠的热风,火焰一般的军队,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冲得七零八落,战斗几乎在一开始就宣告结束。
  易卜拉欣很激动,他几乎是亢…奋的看着这一切。
  苏丹派遣的官员贪得无厌,父亲和兄长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满足他的胃口,得到从黑海通行的文书。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同样备受欺压,因为,他们是被征服的民族。
  这支军队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易卜拉欣不知道今后的生活会变得如何,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战场中发生的一切。
  “少爷,危险,快离开那里!”
  “没关系。”易卜拉欣推开仆人的手,“这里离战场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你难道没有看见,他们只袭…击苏丹的军队。”
  事实证明,易卜拉欣是对的。
  战斗结束后,绿洲的居民仍惊魂未定。易卜拉欣很想上前,却被仆人拉住。这一次,仆人宁死也不会放开他。
  “易卜拉欣?”
  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易卜拉欣抬起头,惊喜的发现,自己的一名兄长竟然从那支陌生的军队中策马走出。
  他穿着陌生的衣服,只戴着熟悉的头巾。
  “哥哥!”
  仆人跪伏在地上,哈拉夫跃下战马,大步走向自己的兄弟,“不用怕,他们来自大明。那位年轻的将军是父亲的朋友。”
  明军正在打扫战场,率领这支骑兵的将官,是泾国公陈亨的嫡孙陈纪。
  从朝鲜归来,他便被调入定国公麾下。大明同奥斯曼…帝—国开战,沈瑄掌帅印,陈纪打败诸多竞争对手,得领左军先锋。
  出征不久,一批大食商人由中官带领,来到军中。他们自愿充当向导,为明军带路。
  据悉,这要归功于兴宁伯。
  兴宁伯见到朝贡的大食商队,向天子进言,以准许他们在明朝定居作为条件,为军队换来一批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的胸怀如大海一般广阔。”
  大食商人们接受了这个条件。事实上,他们中有不少人早已希望能留在这里。只是朝廷对“外来人口”核查极严,没有官方文书,停留期限超过许可,管你是谁,统统撵走。
  黑名单上,倭国人是榜首。撵了一回又一回,依旧顽强的死赖着不走。在港口做苦力,也比回到倭国挨饿强上百倍。
  做海盗当倭寇?找死才会这么干。
  随着大明海防加强,倭寇和海盗生存的空间被压缩到极限。
  赵王朱高燧率领船队纵横海上,像是一头巨兽,凶猛无比,谁遇上谁倒霉。
  明朝船队高举正义的旗帜,抢遍大小海盗。海盗躲起来,又盯上近乎绝迹的倭寇。稍有风吹草动,立刻登上日本岛“平倭”。过程如何不为外人道,只在史书中记载,自赵王两次“出访”倭国,同日本将军进行过“友好”会面,倭寇彻底在明朝沿海成为历史。唯一能找到他们的地方,只有爪哇群岛。
  据小道消息,这些倭寇是乘大明海船远渡重洋,为祸爪哇。
  为此,爪哇西王和东王联合向明朝抗议。
  当时,朱棣正带着军队四处找人打架,欧洲国王各个风声鹤唳,龟缩在城堡里祷告上帝,快点让这煞神离开。朱高煦憋屈在南京,每日对着成山的奏疏动弹不得,生生窝了一肚子火气。
  爪哇正好撞到朱高煦的……枪……口…上。
  朱高煦正找不着出火口,二话不说,抗议书直接扔回去。
  “没有证据,胆敢如此污蔑,以为大明好欺?!”
  爪哇使臣惊骇欲绝,终于意识到,永乐皇帝不好惹,眼前这位皇太子同样不好惹。比起老成持重的皇帝,而立之年的皇太子明显更加火…爆。看这架势,大有出兵爪哇的可能。
  使臣跪地顿首,是他们的错,倭寇是自己登岛,与大明绝干系!
  自己过去?
  使臣咬牙,倭寇虽矮,耐力却强,下臣以为,当是游泳!
  朱高煦:“……”
  到这地步,他也不好继续为难。
  最后,事情以西王东王负荆请罪,献上一万两黄金结束。
  面子的问题不在爪哇人考虑之内,黄金却是大事。为筹集赔偿款,爪哇再次掘地三尺,还到苏门答腊的地盘上挖土抢金子。
  此等行径,苏门答腊国王自然不会坐视。
  一来二去,双方军队叮咣打了起来,一打就是五年。
  引起这场战争的倭寇,早在爪哇使臣被明朝踹回来时逃之夭夭。
  倭寇凶…残…无…赖,却不傻。爪哇人发狠,不跑,等着被当地人报复?
  这些倭寇究竟跑去哪里,正史没有明确记载。只在野史中有云,他们驾驶海船,成为了海盗,专朝欧罗巴商船下手。也有言,他们被大明收容,回到日本之后,成为最大一股“地下”势力,日本将军都被压得抬不起头。
  另有一种说法,他们离开爪哇岛后就死了。连船带人一起沉入海底。传说这些倭寇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单是黄金就有五箱。
  众说纷纭,后世许多探险家都曾在爪哇附近海域寻找过沉船,却无一例外,毫无收获。
  后世,西方学者就爪哇一事展开调查,材料中,一个熟悉的名字再次出现。
  大明一等伯,孟清和。
  他在整件事中扮演什么角色,由于史料不全,已无从考证。珍藏在华夏博物馆中的文献,也只有华夏研究人员能够查阅。
  西方学者没有气馁,查不到华夏史料,一本大食人留下的手记令他们如获至宝。翻译出手记的全部内容之后,学术界立刻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明朝政府,是否有预谋的“侵…占”他国土地。
  手记的主人名为易卜拉欣,从记载的内容看,他是一名大食商人的儿子。
  “大明的军队打败了苏丹的军队,杀死和驱逐苏丹派遣的官员。”
  “明朝的将军很年轻,也很友好。他被兄长邀请到家中……虽然信仰不同,但他很有礼貌,获得了智者的好感……”
  “将军和兄长离开之后,父亲回来了。他说,‘易卜拉欣,我们将离开这里,乘船前往明…帝…国居住’。”
  “大明,父亲和兄长口中的伟大王朝。父亲告诉我,明帝…国的军队十分强大,苏丹的军队不是对手。为获得这个机会,他和兄长甘愿为明朝军队充当向导。如果被苏丹军队发现,绝对是死路一条,家人也无法幸免。但父亲仍是这么做了……”
  “智者说,明…帝…国同奥斯曼不同,不会横…征…暴…敛,也不会强令女子填充苏丹的…后—宫。事实上,许多商人希望能将女儿嫁给明朝的贵族,只可惜,信仰相同的明朝贵族实在太少。”
  “家人准备好动身,父亲将兄长们聚集到一起,告诉大家,他将家族拥有的大部分土地出售给明朝的商人,只留下绿洲中的一小块。我和兄长们一样疑惑,明朝的商人买下一大片沙地,难道是要挖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