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乞丐太子-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小女儿昨日不甚从泥水中滑落掉进黄河,被涛涛河水卷走了。李二嫂大哭着一个趔趄摔在泥里,成了泥人。
  周围的人漠然地看着她,到处是这样的惨状,已经激不起灾民的丝毫情绪了。他们坐在泥中靠在倾倒的草房旁,颓然地望着天空中的暴雨,他们在等死。
  地上的泥坑里躺着许多农民,他们饿得肚皮鼓胀,四肢瘦削,甚至没有力气张开眼,他们就要死了。
  李二嫂也终于因为饥饿体力不支,趴在地上动不了了。她的大儿子硬撑着怕起来搀扶起她,坐在石头上,不久他们就被饥饿彻底湮灭了。
  大儿子腹中发出剧烈的轰鸣声,他蹲在地上寻找能吃的东西,他只找到草根,和观音泥。
  他将草根大口吃下,肚子涨的鼓鼓的,但饥饿的胃贪婪地磨动着,内脏似乎都在互相吞噬。
  他想不停地吃东西,他又吃了许多草,仍然缓解不了饥饿。他精神恍惚,却异常的亢奋。
  大儿子说:“娘这观音泥吃下去,虽然能饱,但会坠胀而死。”
  李二嫂:“儿呀,忍一忍不能吃。”
  她没说完,她的儿子就抓起泥如饥似渴地吃了下去。她沉默地流下眼泪来,大儿子说:“娘我终于吃饱了,但我就要死了。”
  李二嫂把儿子抱紧怀中,就像儿子小时候那样哄他,下午观音泥在他腹中闹得凶险,他没熬过晚上就死了。
  长江流域的水灾也极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痛苦哀嚎,这洪水似是要把大魏给淹没了。
  太后在宫中设立了气势恢宏的青龙宝殿。青龙宝殿设置三座宝殿,有龙骨塔、天王殿、金刚殿。
  殿门前立着青色巨龟石碑,刻着四海龙王的名字。金刚殿内为四海龙神立了专祠,殿内安放四座龙神与四座龙后雕像,宝殿内挂满了金属铁祈雨牌。
  太后与皇上沐浴更衣之后,率领百官进行四海龙神祭祀大礼。
  宫女太监在金刚殿门前举着巨大的华盖为太后与皇上遮雨。但雨叫大理石板上淌着涓涓细流,肖恒还是沾湿了靴子与黄绸裤。
  肖恒看雨里的赵元检,他靠近得很近,只有十步之遥。他撑着油纸伞看着自己,细密的雨滴,让肖恒看不清他的表情。
  几百名宫女在大雨中撑着竹竿油纸伞,为百官遮雨。文武百官们跪在青龙殿外御道旁边,他们的官袍都湿漉漉的沾湿了黏着灰土。
  天空中雷声轰鸣,没有断响的时刻。几声霹雳巨响,天空似乎炸裂了。
  突然一个天空中出现一个幽蓝的滚地雷,它伸出数百条幽蓝的利爪,从天而降,直接窜入天王殿。就听咔嚓一声巨响,大地都颤抖了起来,爆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天王殿顷刻间燃起火,那火在暴雨中很快熄灭了。
  所有的人都吓坏了,宫女太监、文武百官他们跌成一团。太后也面无血色她嘴里念叨着:“大凶之兆。”
  肖恒和赵元检心里忐忑不安,互相对视,他们表情也很凝重。
  专祠里的祭祀官拿着鼓槌擂起青龙鼓,咚咚咚几声鼓响,祭祀正式开始。
  百官立起,整理官服官帽。太后与皇上进入金刚殿,大臣们也鱼贯而入。祭祀仪式庄严肃穆,大臣们不敢发出任何声响,连咳都不敢咳。
  祭台上摆着粮食五谷、四十六位果品。玉帛、圭玉等宝物。
  祭祀用了最为隆重的太牢,三牲俱全。巨大的黄底铁盆中央放着整牛、整羊、整豕。
  祭祀的土官读祝,三献。
  太师念祭龙神文:皇帝肖恒谨言,敢昭告于四海龙神:龙君生上古,继天立极;神功圣德,行云布雨。朕兴龙神之祀,考龙君像于青龙宝殿,望甘霖休停,福泽百姓;观虽朕德行无功,奈禀生之愚,仰惟神君,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龙神殿。龙神晟敏,其鉴纳焉!尚飨。”
  太师读毕,太后上香祷告:“东海龙君、南海龙君、各路擎龙神,保佑停止天霖,保佑大魏万民,福泽。”
  肖恒:“求龙神爷爷保佑大魏万民,不要再降雨。”
  之后皇上与百官俱行三跪九叩之礼,极为恭敬。
  祭祀结束之后,太后撩起裙角,匆匆走出青龙殿。两个太监举着华盖跟随在后,刘公公将太后与肖恒扶上龙辇。
  几位重臣跟在龙辇旁去往乾清宫东暖阁,商讨赈灾、安置灾民之事。其它大臣都散了,向神武门走去。
  户部尚书跪在东暖阁地板上,犹豫半饷才禀告:“太后,您派去的钦差大臣回报,黄河那里已经出现成群的易子而食的惨状。”
  太后:“我不是派钦差大臣带去二百万担粮食赈灾了吗?”
  “实在是水势迅猛,超乎寻常,将百姓今年的存粮都给冲走了,不只是黄河泛滥,长江流域也爆发了洪灾。”
  太后听了愁云惨淡,满心焦虑。
  肖恒听到灾民易子而食,凝起眉来,叹了气。他坐在一旁的御座上,端着茶,去没有喝下去的想法。
  他想到自己做乞丐时,曾经经历过的灾年。
  那一年年幼瘦弱的他,与乞丐们结伴,每日在辽东沿街讨饭。由于天灾粮食欠收,百姓也没有多少粮食。
  肖恒经常讨不到一粒粮食,他嘴中的牙齿似乎都忘记了怎样咀嚼粮食。
  他与齐贺抓老鼠抓蛇、抓小动物裹腹,却还是吃不饱。
  他经常饿得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十分可怜。有好心的大娘、老爷爷、他们会给他分口吃的,他才能挨过来遇到赵元检。
  他记得青楼里有一个叫翠烟的姑娘常常送给自己一点吃食。有一个头发花白,佝偻着脊背,衣衫褴褛,在富贵人家收泔水的穷苦老爷爷,送给他一些残渣剩饭。
  他知道一粒粮食也吃不到的惶恐绝望感,能叫人升起吃掉任何东西的欲望。他那时候想吃门梁、破草鞋、稻田里结不成粮食的稻草、地上的观音泥,甚至他还想过吃人肉充饥。
  他和齐贺有一回看到屋中饿死倒下去乞丐。他们互相商量怎么吃。他讨到一个馒头,他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吃人。
  发生天灾,人命比草芥更贱,肖恒想灾民们一定是饿极了,否则怎么会发生易子而食的事。
  “母后,灾民那样惨,要不朕亲自去赈灾?”
  太后一听不高兴地说:“不许,你是皇上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几位大臣听了倒是觉得有些欣慰,他们的皇上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昏庸。太后看着大臣们的表情,看出他们的想法来,她眼里暗了下去。
  这时一名将士不顾太监阻拦,跑进冬暖阁。他穿着盔甲,浑身湿透狼狈极了,他跪在地上:“太后,匈奴单于前日宣布发兵大魏!匈奴现在正与将军赵元朗在北方防线作战!”
  将士说完以后一头栽倒在御道上晕了过去,他骑了三天三夜的马前来报告消息,他累极了。
  这无异于一声惊雷,东暖阁中的当权者都脸色大变。
  刘公公从晕倒的将士身上找到战报,他将战报呈上,递到太后手中。
  太后打开战报一看,立即愁眉不展,她捏着战报恨不得捏出水来。
  她问:“匈奴大军何以如此勇猛,短短两日直接攻破了嘉峪关?”
  大臣们一听都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太师唉声叹气,他知道赵盛启的野心,赵盛启不会助大魏一臂之力。他心想又是天灾又是匈奴侵袭,这是天要绝大魏的气数。
  丞相:“太后这事怎么有些诡异,是否有人里通外国和匈奴串通好了,才叫匈奴占了先机?”
  左丞:“朝中除了重病卧床不起的大将军,再无大将,这可怎么是好?”
  太后:“召几位将军!”
  过了一阵,几个将军走进冬暖阁。
  李将军跪下来,说道:“太后,末将率二十万大军去北方防线增援,否则我朝危矣!”
  太后说:“立即启程!”
  张将军:“太后,末将愿率领五万大军赶去北方防线。”
  太后听了心里有些许安慰,她说:“哀家想你们一定能将匈奴阻击在北方。”
  肖恒一听要和匈奴打仗,他激动地说:“朕也想去,去杀了那些匈奴狗。”
  太后:“胡闹,皇帝御驾亲征是很危险的。”
  在匈奴对大魏开战面前,其它事都成了小事,没人再有心情议论水灾,于是关于灾情的谈话结束了。
  朝臣撑着伞走进大雨中,他们心情茫然又痛苦。
  门口的小太监通传:赵元检求见。
  太后同意他进来。
  赵元检走进来说:“太后,匈奴发兵,赵盛启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时机,他一定会有所行动。有密探回报,赵盛启出卖了我朝北方边境的军事地图,并且安插了自己的亲信进去,扰乱边关的军事行动,我朝军队才会节节败退。”
  太后猛地站起:“竟有这种事!好个赵盛启,真是可恶至极!”
  赵元检又说:“我怕赵盛启会趁机进行宫变,他一定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时机。”
  肖恒站起来说:“母后放心,朕会保护母后和妹妹。”
  太后踱着步子,她说:“现在朝廷的军队刚刚调往北方,你要及时调动南方的军队过来护驾。”
  赵元检:“请太后放心,我这次一定会诛杀赵盛启,请太后不要慌乱。”
  赵元检靠近肖恒,低头问:“皇上怕吗?”
  肖恒抬起头,笑了起来:“朕想一直想为赵夫人报仇,没想到这样快就能实现了。”
  太后见他俩这样亲昵,心想真是不害臊。又觉得他们站在一起竟般配极了。
  太后赶紧打消这个念头,她说:“你们都回去吧。”
  赵元检牵起肖恒的手,走出东暖阁。刘公公追出来,打了一把竹骨油纸伞交给赵元检,赵元检把伞撑在给肖恒头顶。
  刘公公冒着大雨跑去叫龙辇,只有肖恒两人站在房檐下说悄悄话。
  肖恒看着乾清宫房檐上的十只圣兽,在雨水冲洗下越发的凄迷了。
  肖恒:“我去文渊阁找找有没有救灾的书。”
  赵元检摸着他的头,欣慰地说:“皇上终于长大了。”
  “我经历过吃不上粮食的日子,如果不是你我早就饿死了。我知道那种饥饿的感觉,就像没有尽头的地狱。”
  赵元检将肖恒推上龙辇,他说:“皇上你去吧,我也有重要的事去做,我要去应对赵盛启。”
  肖恒找到关于治水灾的书,回到寝宫。他把寝宫内几样最贵重的宝物拿了出来,他想明天捐给前去救灾钦差大臣,让他多买几万担谷物。
  赵盛启坐在将军楼里,高兴地连连大笑,现在大魏暴雨,百姓流离失所,匈奴又发兵大魏,正是他□□的好时机。
  他召来属下的十位将军、二儿子、三儿子,以及兵部尚书和朝中几位大臣也位列其中。
  赵盛启与他们商谈宫变之事,他等不及了,他今年五十四岁。
  赵盛启敛眸,露出阴沉的表情,他说:“八月十五那一日,太后会按例准备宴席,我选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进行宫变,将不服我的大臣全部诛杀。”
  兵部尚书:“是将军,我到时会派人为您打开神武门,您的大军可以长驱直入。”
  赵盛启成竹在胸,他大喜过望,他想这次一定会成功,金銮宝座正在向自己招手,很快就会坐上皇位,。
  他对魂不守舍的赵元祁说:“元祁,元祁!”
  赵元祁:“父亲请吩咐!”
  赵盛启:“指挥你的御林军,逼宫的关键就在你身上了,只要擒住皇上与太后,就成功了一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