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_雾十-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山公主看不见王济的脸,但她能感受到她的驸马那一刻的决心。
    当然,常山公主也不会天真的觉得,仅凭借王济的决心,就能彻底镇压叛乱,她说:“虽然说这次的叛乱更多的是在给你练手,这样你才能应付日后有可能出现的更大的麻烦,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令淑派人来告诉我,卫司空把孟观安排给了你,所以,放心吧,你一定能行。”
    孟观是上次镇压氐、羌反叛的关键人物,在赵王和梁王联手都拿齐万年束手无策的时候,卫老爷子力排众议启用了名不见经传的黄门侍郎孟观,孟观勇不可挡,果然化腐朽为神奇,在最短的时间内,威震关中,后因功升任了右将军。
    其实这次的叛乱只需要上孟观就好,派大将军都有点大材小用、杀鸡焉用宰牛刀的感觉。
    但是,卫老爷子却用“狮象搏兔,皆用全力”给反驳了回去。王济的这次出征不仅在于镇压,更重要的是表达朝廷对周边蠢蠢欲动的邻居们的一种强势态度,新皇帝,新气象,如今在位的这位只会比晋惠帝更狠,他正缺人立威,你们谁若是想死,欢迎来战。
    民族矛盾是个日积月累的大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卫老爷子慢慢融冰之前,只能先威慑,让他们不敢有异动。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这话真好。”王济在家中听常山公主转述,拍额而笑,“不亏是卫司空。”
    “其实是小娘说的。”常山公主再一次恢复了她正常的雕塑状态,她真的不太会笑,表情管理学不到位,但她那双无神的眼睛里还是偶尔能流露出一些情绪的,好比提起卫玠时的骄傲与喜悦,“小娘写信说,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 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为什么卫玠的话,最后由卫老爷子说出口,王济分分钟秒懂:“他写完又后悔不承认是自己写的了?”
    常山公主无奈的点点头:“也不知道这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他高兴就好。”王济却不觉得这有什么,因为这正是他一直想教会卫玠的,爱谁谁,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王武子的妹子,想做什么都可以!”
    卫玠在想什么,很简单啊,狮象搏兔这话其实应该是清朝才出现的QAQ他写的时候到时候痛快,写后发现这个时候根本没有这种说法,就不那么痛快了。
    
    第122章 古代一百二十二点都不友好:
    
    王济答应走了,所有人都很高兴。赵王尤其的兴奋,在王济答应走还没走的日子里,赵王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私下里的小动作不断。让王济和卫老爷子想装睁眼瞎都装的很辛苦,王济觉得赵王这简直就是在侮辱他的智商,私下里不知道掀翻了多少桌子。
    赵王却没有发现问题,只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最近的一切都顺风顺水。
    唯有孙秀皱眉,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您不觉得太顺利了吗?”
    “你什么意思?”赵王毕竟已经是叔祖辈的人了,上了年纪之后变得固执又自以为是,最见不得别人和他唱反调。
    “不,属下只是觉得……”
    “你觉得的太多了。”赵王不以为意的挥挥手,示意话题到此结束。
    孙秀只得停嘴,不过在心里却反而坚定了要继续他一直以来的活动——阳奉阴违。赵王太自大,但这也正是他投靠赵王的原因,好控制,他可不希望对于他来说好控制的赵王被别人控制了。
    “熙祖(广陵王的字)准备的如何了?”赵王问起了另外一件事。
    “还在想办法,羊皇后太精明,谢才人无论如何都靠近不了她。不过,太后的寿辰马上就要到了,哪怕只是为了皇家的脸面,不被人恶意揣测,等到了那天无论如何谢才人都是要被放出来露一下脸的。她只需要一次接触就能成功。药已经给她换了。”孙秀很快就把进度报告给了赵王。
    “深度(……对,没错,这是清河王的字)那边呢?”
    “卫家没办法下手,孙子辈四散在各处,卫玠在宫中,尤其难接近。”孙秀倒没怀疑过卫老爷子这手是在防着他们,而是觉得卫老爷子这是在防着所有人,十分狡猾,“不过清河王殿下另有打算,足够保证卫瓘不会在关键时刻添乱。”
    “很好,待我入主宫中,掌握住卫玠,卫瓘也就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在赵王搞小阴谋小诡计的时候,卫老爷子也已经暗中准备就绪,只等着瓮中捉鳖!至于目前来说,看上去与此事全无关系的卫玠和晋惠帝……
    这对小伙伴有钱有闲,坐在由红鬃白马所拉的座驾上,全程参与了大军出行前在洛阳举行的所有活动。
    活动?是啊,活动。
    卫玠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将士出征并不只是大部分小说里写的那样,行军打仗不是一场随随便便说走就走的旅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头部队需要提前数日开拔”之类的常识就不说了。
    重头戏在后面还有——搞封建迷信。
    讲真,出门看黄历这种封建迷信,在古代真的很有市场,而且必不可少。特别是在有军事行动的时候,这种主杀戮的凶事,需要特别注意,久经考验的太史令带着灵台丞等下属,分分钟就可以在有限的日子里,选出一个最适合出发主杀戮的黄道吉日,并能给出一堆玄而又玄、听了和没听没什么区别的玄学道理。
    选定日子之后,就是祭天祭地祭军神了。
    祭天,就是举行“类祭”,兵戎之事都要选在刚日的郊区,由天子亲自祭祀。理由简单点来说,就是天子要告诉自己的老子(老天爷),我要派人去打仗啦,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也不想的,都是对方挑事,忒不是个东西,我知道您肯定也看不过去,所以我就代表您去消灭他们,您一定要罩着我和我的军队啊,就这么说定了,嗯!
    后面这个祭祀内容的白话文版,本来只是卫玠私下里和拓跋六修说着玩的。但却不小心被晋惠帝听到了,并深信不疑,觉得祭祀就该这么说,简单,直白。
    “……”
    幸好祭祀那天,其实并不需要晋惠帝开口背那些晦涩拗口的祭文,他只需要在嵇绍念的时候,配合的给出虔诚的表情就好。在这方面,晋惠帝的演技还是很值得信赖的。但是等仪式结束了,卫玠才听晋惠帝说,他闭着眼睛在心里默默祈祷时,对老天爷说的就是卫玠那一套,因为他觉得这样老天爷才能听懂,那些祭文什么的,简直非人类。
    对此卫玠只能表示,他以后一定不在晋惠帝面前胡说八道了。
    祭地就是宜社,也就是祭拜土地神。大军出征,最重要的就是路途通顺了。如果说祭天是在告诉老天爷这个老大自己准备干什么,那么祭地就是贿赂土地神这个地头蛇了,希望他不要阎王好惹、小鬼难缠。
    祭军神就不用说了,看字面意思就可以,想要办好事,就要交保护费嘛。【喂咳,总之,一圈贿赂下来,呸,一圈祭祀下来,就轮到众将士列阵在前了,宰杀了祭祀用的三牲三畜后,要绕着阵队走一圈,并高呼“不命者,斩”。意思就是说,在战场上,不服从命令者,杀无赦。
    在越来越激昂的祭祀军曲下,领头人每喊一句,挺直了腰板的士兵,也要气势如虹的跟着喊一句“杀”。
    杀!杀!杀!
    要不是晋惠帝演技好,围观这一幕的他当场就要变脸,从小生活在相对来说歌舞升平的宫里的他,从未见过如此阵仗,就像是一柄刚刚开刃的魔剑,不见血不会停!
    卫玠悄悄支撑着晋惠帝,小声告诉他:“不要怕,这是你的军队啊,他们会保护你,保护大晋子民,会为天下所向披靡!”
    这还不算完,这场仪式真的是不见血不算完的。
    由统帅王济来完成“衅”的最后一步,这个仪式在春秋战国的文学作品《左传》里也有提及,将选出来的军旗、军鼓以及金戈一点点淋上鲜血,“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擎节钺”(引自明朝史料)。
    越来越密集的鼓声,直破云霄,以及披挂了甲胄的士兵,依据周礼不需要对高位者跪拜,只需要拱手而拜,完成最后的“介者不拜”。
    然后,就是大将军王济站在能放大声音的特殊回音石上,对众将士做最后的誓师动员。狂风当歌,旌旗蔽空,鲜红的披风荡起肃杀的纹路。
    王济翻身上马,大军开拔。
    在骑上马的那一刻,王济不可避免的回想起了少时,手足无措的看着自家兄长踏马出征的那一幕,只不过那个时候他是围观者,他的兄长是参与者,他面对历史的洪流是那么的软弱无力,他阻止不了任何人,也帮不了任何人。
    王济那个时候甚至很不能理解自家兄长上战场的选择,一如他理解不了阿爹王浑为什么常年征战在外,对他这个嫡子的关心还不如家里的下仆多。
    王济想起卫玠曾戏称这种情况叫家长出外打工后的留守儿童,比较高端的留守儿童。
    没有人会喜欢当这种留守儿童的,因为如果家长只是出外打工,那么他们早晚有一天害会回来,可是上了战场,就未必能够安然无恙的回来了。王济看着阿娘每一日都活在担忧中,可是他却无力缓解,那让他十分暴躁,暴躁于自己的无能。
    钟氏却反而不解的问王济,大部分的男孩子对打仗都很热爱,觉得兵器是男人的浪漫,为什么你却不喜欢呢?
    王济无法回答。因为他不是不喜欢,他只是不喜欢他的家人参与其中,他不喜欢他的家人为别人流血牺牲。他知道他这样想挺自私的,但他真的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这么想,打仗为什么不能是别人的事情呢?为什么一定要发生在他的家人身上呢?兄长的功课得了满京城的名士夸赞,为什么就不能选择文职呢?吴国灭不灭,很重要吗?那个儿时温柔到连小动物都不舍得伤害的兄长,怎么会变得突然想要杀人了呢?
    后来,王济最崇拜、觉得全天下第一的兄长王尚,果然再没有回来。王济留在心里的疑问,成为了永远的疑问。
    直至这一刻。
    王济觉得他大概猜到了。若敌人杀害你的同胞时,你没有站出来,那当有一日敌人杀到你和你家人的眼前时,那谁还来为你和你的家人站出来呢?
    东汉末年,英雄逐鹿。听起来这是多么霸气,多么的荡气回肠啊,可谁看过那一笔笔急转而下的人口数量?看到那不断倒退的生活水平?为一己之私,挑起天下生灵涂炭……那是枭雄的盛宴,却也百姓的末日。
    只要一想到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娘,也只能在乱世中这样随波逐流的任人宰割,王济就根本没办法在京中安坐。
    他需要为小娘做些什么,他需要为太原王家做些什么,他需要为这个天下做些什么。
    温柔的兄长还是那个温柔的兄长,王尚上战场,求的不是杀戮,而是以杀止杀,求的是天下一统后的世界和平。
    虽然这么说有点矛盾,但王尚确实是这么想的。
    王济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还在原地眺望着,倔强的始终不肯离去的卫玠。虽然明明客观上,他已经看不到卫玠的表情了,但他还是觉得他能看到,看到了那张与他有兄长有五六分相似的脸上,有着一模一样的期待,对他的期待,对天下的期待,对未来的期待。
    这片即将乱起来的神州大地,太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