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_雾十-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苑秸饷此挡欢浴T趺此岛媚兀褪歉雎砂睦鲜等恕
    不过,老实人也不好糊弄:“郎君,我阿姊最近什么都没干啊,我跟着她做什么?”
    “……将来肯定会有事情干的。”卫玠也不算是骗人,阿李夫妇确实是有了新的工作安排,只不过还要等一段时间,正在筹备。
    “那等她开始干了我再去帮她。”阿李的弟弟看着卫玠一脸认真,意思明显,在我姐不干活儿之前,我先继续保护您。
    对此,卫玠也只能说,你高兴就好了。
    阿李的丈夫一家是世代给卫家管理庄子的,也坚持不要卖身契,只给几个孩子换来了自由身,还是一样在庄子上给卫家干活儿,只是更自由些。
    对待不同人的不同态度,王氏也给了不同的待遇。
    “不是阿娘想拿捏谁,只是阿李家的契约还在手上,阿娘更放心让他们给你弄那些海外的事情。阿李丈夫他们家不是有个小儿子很聪明嘛,他将来若争气,阿娘就想办法送他入太学学习,但是那矿上的事情,是决计不能让他们家沾手的。”王氏细细给儿子讲了一下,生怕卫玠误会,也算是再教教卫玠做人的道理。
    王氏一边满意于儿子的心善,一边又生怕儿子骨子里带着的不谙世事的天真会害了他。
    卫玠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一切单凭阿娘做主。”
    “乖。”王氏对待卫玠的态度总像是他还是个需要哄的孩子,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哄劝着,比对大孙子卫崇还要精细。
    阿李夫妇对此是全无异议的,两人已经商量好了,等休整过来,一个留在京中配合卫玠,稍后带着大批人走;另外一个则先回海外监管着,那毕竟是金银矿,事情非同小可,不得不赔上一万个小心。
    这个“大批人”就是卫玠对阿李夫妻的安排了。
    在阿李砸碎了那个纯金雕像的那一晚,卫玠带着雕像和一份“建立皇商”的计划,敲响了自家祖父书房的门。
    祖孙俩彻夜详谈,好不容易才达成了对的未来一致意向。
    卫老爷子对卫玠是越看越满意,自家小娘总能想到些奇思妙想,虽看上去有点离经叛道,细想一下却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比当年小娘入太学后提出的考试制度,以及延伸出来的正在部分试点的科举制,也好比如今的皇商。
    “士农工商”是从春秋的《管子》开始,一直流传至今的阶级想法,世人多重农抑商,因为国家缺粮缺人,需要大部分人安下心来种庄稼,养活一整个国家的人口。
    但是,好像只会越种越穷,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有时候卫瓘也会想,是不是该转变一下老思想了,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学说,适合古人,却必须适合现在的他们。
    阿李没能从国外带来什么高产作物的种子,说她去的那些国家种粮食的技术比之晋朝可落后多了。但是阿李却也给卫老爷子带回来了一个海外的新思路,说在丝绸之路的尽头,有个与晋朝一样地广人稀的强大帝国,《汉书》有记载,那个国家叫“大秦”(古罗马),大秦人好战,却不太会种粮食,基本都是让另外一个间接受他们统治的国家(古埃及)给他们种。
    卫老爷子虽然觉得把全部的粮食依赖于另外一个国家并不靠谱,却也觉得只取用一二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他们给钱,周边比较贫穷的小国家给粮,贸易往来说不定还能缓解边界矛盾。
    至于钱怎么来,自然就是海外市场上有待开发的金银矿了。
    简单来说,只要操作得当,晋朝只需要在海运和陆运上费些功夫,其他的就白来的啊。用白来的钱,换不需要本国辛苦劳作的粮食,养活本国的人口。解放大量劳动力,来投入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
    “也可以让那些与咱们交好的少数民族去南方开垦更多的耕地,反正南方有很多的地方都还没来得及开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这些不安生的少数民资邻居在南方扎根,习惯了这样种地的生活,潜移默化的觉得自己就是大晋人时,他们还需要担心什么?卫玠的这个思路是根据模糊的美国历史得来的——西进运动,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当然,具体问题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国情详细讨论,但至少有个方向。
    “重赏”自然还是来自海外的钱,有钱了之后,真是干什么都爽快,根本不必想之前那般大手大脚。
    “这一切的前提是阿李夫妇真的能为晋朝运回远远不到的金银盐铁。”
    “一定可以的。”西方不行的话,还是美洲,甚至去美洲反而更好,高产的粮食作物玉米、土豆、红薯可都在美洲的秘鲁等着他们去发现呢,“阿李说她们去过的那个给大秦提供粮食的国家,暂时就叫他们埃及吧,埃及有大量上乘的棉花,便宜又好用。”
    直接用当地的金银买下,运回来之后,能改善不少国人的冬天生活,当然也可以作为军需用品,怎么都不亏,反正除了运费以外,基本就是白来的,比从本国购买棉花要便宜很多。
    说了好处,剩下的就是怎么让好处实现了。
    卫老爷子把一部分阿李送回来的金银,送入了洛阳皇宫。没有刻意遮掩,也没有大张旗鼓闹的满城皆知,他只需要一些该知道的人知道就好。
    与此同时,一直在等着卫玠联系他帮助倒卖新鲜物什的石崇,也上了门。
    “三郎不打算卖了吗?虽然全天下都知道从我这里流出去的这些海外之物肯定是阿李带回来给郎君的,但是世人只是需要一层遮羞布而已,转了我这道手,不会有人说您与民争利的。”大部分想要这些东西的都是世家卫玠配合自己祖父,神神秘秘的对石崇道:“我与季伦(石崇的字)为友多年,有些事情也不该瞒你。这些东西我不卖,不是怕名声不好,而是卖出去,是赚不回他们的价值的。”
    “此话怎讲?”石崇一愣。
    卫玠把初步让人写出来的《阿李游记》的一部分草稿,拿给了石崇。石崇是个天生赚钱的料,看东西总能一眼就看到商机。但是这一次,他看后却吓到差点扔了手中的稿子:“可、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陛下已经知道了。你道为何陛下有意封立海外皇商。”
    晋惠帝要立海外皇商的风声,也已经在小范围内的传开了,不少保守的世家都觉得这简直是在胡闹,商人这等低贱的职业,怎么能加个皇。
    不过相信很快他们就会闭嘴了。
    
    第158章 古代一百五十七点都不友好:
    
    卫老爷子让人闭嘴的方式,简单又粗暴——给顶尖的几个世家各送上了礼物,打着卫玠的名义,说家中孙儿偶得了些有趣的东西,特赠与叔伯赏玩。
    各家得的东西差不多,都是一套做工比较粗糙、只胜在造型新颖又小巧可爱的海外雕塑,一套十二个,有人物,有动物,表情丰富,动作憨态可掬,单个的大小只够握在掌间,真的是只能用“赏玩”来形容。
    琅琊王家的案几上,一字排开的放着这套雕塑。王澄已经盯着他们看了有一阵子了,还是不太懂卫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吗?”王澄问王导。
    王导少时曾与卫瓘学过书法,后与卫玠交好,因着这两层关系,如今才被一头雾水的王澄叫来一起参详。
    家主王衍坐在上首,假装神秘莫测,但其实连他这回都猜不透卫家的打算了,只得群策群力。
    “我在大将军那里也看到了类似的雕塑,只不过样式不太一样,还多了好些海外的画。”另外一个同辈的王家郎君王敦开口道。
    王敦有将才,眉目疏朗,性格简脱,历史上与当了丞相的堂弟王导配合无间,共同协助琅琊王(晋元帝)建立了东晋,尊定了“王与马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但行事亦正亦邪,最终走上了造反一途,失败,死了。
    卫老爷子惜才,没有打压王敦大放异彩,只是暗中牵制,没许王敦出京,让他一直在大将军王济的眼皮子底下做事。
    王敦如今还不是权臣,也没生什么造反的野心,每天都很开心的跟在王济身边,觉得王济这个世家大哥的性格简直太几把合他胃口了。
    ——这是来自一个中二病对另外一个中二班的惺惺相惜。
    从弟王导则善谋段,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在得到从兄王衍和王澄同意后,拿起了雕塑,在手中掂了掂重量,质感沉重,这绝不是一般材料能够有的坠感。他心中有了一二分了然:“这不是个普通的雕塑。”
    王澄:“你这不是废话嘛。”
    王眉子拽了拽自己叔父,让王澄说话不要太冲,哪怕与王导是一家人,但到底血脉关系上已经很疏远了,不能太不知道客气了。
    幸而,王导性格宽和,并没有介意,只是命人拿来矬子,一点点矬掉了雕塑某一处表层,露出了金黄金黄的内里。
    “=口=”王澄一脸震惊,在挥退下人后,他亲自矬开了另外一个雕塑,得到了一样的结果。不甘心,王澄干脆给十二个都开了瓢,“卫家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不对啊,卫家这是要干什么?贿赂?贿赂咱们家干什么?”
    类似的对话,那一天在不少世家都上演了一遍。
    送金块当然是别有用意的,只不过卫老爷子用打哑谜的方式,委婉的告知了这个用意。这也算是一个考验,对队友智商的考验。够格,咱们就是好盆友,一起去海外淘金,不够格……那就与人无尤了,我送你一套金子,已经仁至义尽。反正现在卫家最不缺的就是钱。
    琅琊王家还是王导最先想通了此中关窍:“这套东西,你们知道卫家送了几家吗?”
    王眉子把他知道的都说了一遍,即便都是些比较周正的人家,不局限于是否与卫家关系好,但肯定是与各路藩王没什么联系的世家:“哦,对了,小娘叫我们出去的时候,也每人送了一个,说是图个新鲜,没怎么在意的样子。”
    王眉子如今也是卫玠那个小团体中的一员,他们的小团体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已经不能用“小”团体来形容了。
    王导在心中估算了一下数字,又道:“老师(卫瓘)之前给宫中送的那一批呢?”
    “几车吧,画啊,雕塑啊,镜子什么的,无所不包。”还是身为小辈的王眉子回答了王导的问题。
    王导心中的数字又往上跳了几番,简直到达了一个心惊肉跳的数字,他也是在心中稳了稳心神才道:“这是来自卫家的邀请。”
    “请什么?”
    “请咱们一起去海外挖金矿。”
    “什么?”这次连一向不爱财的王衍,都专注的看向了王导。
    王导将他大略估算的数字说了出来:“师弟(卫玠)当年派人出去的时候,准备了多少东西,我是大概知道的,其中有一部分瓷器还是我帮他联系的卖家。那些东西绝对不够换来如今卫家不避人就送出去的金子。那么,卫家的金子是哪里来的呢?”
    “哪里来的?”王澄还是没有反应过来。
    王敦无奈的看了眼从兄,心想着,家里都说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是明明王澄比他更简单,这货就没有脑子,脖颈上的东西只是为了显得个子高一点而已:“自丝绸之路开辟后,我们就知道了海外有不同的国家,国力也很强大的,但大部分还是生活落后,不通教化。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瓷器、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