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么久没来,你一定不是为了看我来的!有屁快放吧!”
老贾听我说完,神情有些暗淡,我不明所以,从床上爬起来,丢了一根烟给他,重新躺下。
“怎么了?”我问他。
“娜娜她要去日本!”很早我就听说娜娜家里在为她找工作,只是没有想到要去日本。
“去日本……倒也不错!不过……你怎么打算?”我明白他来找我的意思,这年头爱和永恒早已无法相提并论了。更何况现如今“和这个异性恋爱,和那个异性做爱”的现象又总是层出不穷,老贾会有所担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能有什么打算?她一去至少要呆三年,三年呢!日本什么样你也应该知道,三年的时间,什么事发生不了,尤其是背井离乡,缺少温暖,缺少关怀……”
“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之前你们不是一样分开了几年吗?”
“但这次不同!这次是出国,是大环境的改变。”
“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娜娜是什么态度?”
“我和她谈过,她态度非常坚决,还说我不该阻挠她的发展。”
“她说的也不能算错,你是不是担心她这一去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呀?”
“不是担心,是注定!”
“原来你对你们的感情这么没有信心!”
“如果换作沈小茹,你会怎么想?”
“我……”我一下语塞。
“对不起!我不该拿沈小茹打比方,其实你我心知肚明,只不过你不想打击我罢了。如此看来,沈小茹果然把你改变了不少,如果是以前,你可能会劝我先找一个替补。”
“呵呵!不知道你相不相信,我居然有过想要成家的感觉!”
“看来探花郎真的弃恶从善了。不过,我还是想知道你的看法!”
“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你都说了,你我心知肚明,又何必非要说出来呢?而且你所面对的不是我的想法,也不是她的决定,而是你自己的选择。其实你自己的矛盾是等下去,还是找个替补,我无法替你决定,就像当初我对沈小茹的决定一样。
“看来这个球是我踢给你,你又给我踢回来了。”
“你们都是我的朋友,我当然希望你们幸福。不过,我提醒你的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决定,我希望你多想想这个决定背后要面对的生活,决定没有对错,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决定。”
“恩!”
87
娜娜要去日本这件事,我无法明确表示我的看法。事实上,老贾说的不无道理,大环境的改变,对一个人的考验是相当严峻的,所以他们的未来已经变成不可知了。信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信任,然而当自己的内心呈不确定状态时,一切都会变的不可信任。
诚如我和沈小茹,在她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总是有种心烦意乱的感觉,好象一切都似真似幻。这种情况直到沈小茹亲口对我说出她爱我才有所好转。中国的孔孟思想和日本的人文风俗有着巨大的差异,三年的时间也许真的可以令一切变成未知数。
多数人认为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但我否定这种观点,我认为人的改变其实是一瞬间的事情,只不过它需要日积月累很多情感、生活、感悟来等待那一瞬间的转变。人不是一直在变,一直在变的是人的生活,人只会在某种触动到来时突然改变。
正文 第六部分 第一节
(更新时间:2006…11…30 20:42:00 本章字数:2768)
88
沈小茹说学校要搞什么活动,所以没有天天来我这里。眼看就快毕业的人了,学校方面也许会组织个座谈会什么的,以她的条件会出演个什么节目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进展很快嘛!照这样下去很快就可以竣工了!”沈小茹一来先是看了我写的《逢场作戏》,并大发感慨。
“恩!”我伸手揽住她的肩头“我正在构思结尾,顺利的话一个月内就能写完!”
“又一个新派作家诞生了,周编剧可以谈谈你的写作感想吗?”她煞有介事的摆了个记者采访时的架势。
“关于剧本的写作,我要感谢一个女人!”我一本正经的说。
“不知这个女人周先生能否透露一下她的名字呢?”
“她的名字就是——沈小茹!”
“能说的再具体一些吗?”
“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沈小茹闯入了我的生活,给了我很多新的体会,我才写成了这个剧本!”
“去!我怎么可能给你《逢场作戏》的体会?哦!你是说我逢场作戏!”她好象恍然大悟般开始对我不依不饶“不行!你得给我说清楚,我哪儿对你逢场作戏了?”
“对不起!刚才说错了!不是体会,是灵感!”
“我能给你写作的灵感?”
“你不信?”我抓住她的手,神情严肃的望着她“当你说你爱我的时候,我的灵感就奇迹般的来了。由此可见,你对我多么重要!”
“少油腔滑调!我才不相信呢!”
我拉过她的手,轻轻的吻了一下,然后捧起她的脸,从额头一直吻到下巴,再吻到她的嘴,一边脱她的衣服,一边进行唇枪舌战,他的嘴里一股口香糖的味道,可见上来之前她已经有所准备。
“怎么?想操我啦?“我把她脱光了按在床上,正准备为所欲为。听到她的话,我只稍一停顿,便继续手上的工作。她一下推开我,使我翻身躺在她赤裸的身体一侧,”你还没回答我呢!“
“你说呢?”她问我时的样子显得极其严肃。
“少嬉皮笑脸,我跟你说真的!”
“至于吗?搞的跟什么似的!”
“跟谈判似的,对吧?至于!”她加重语气,我想她在强调“至于”两个字的重要性。
“是!我想操你!怎么了?”我莫名其妙、一头污水。
“如果我不让你操,你会不会不高兴?”
“会!”
“那你拒绝我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我高不高兴?”
“还为上次的事生我的气?”
“你说呢?”
“老婆大人,我错了,你就饶了我这次吧?”
“这么容易呀?你把我当什么人?你探花郎不缺女人操,我沈小茹也不是离了你就没人操!”
“你这样说可就严重了!大不了以后你下什么口令,我做什么动作!”
“什么意思?”
“你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讨厌!没脸没皮!”
“你肯原谅我了吗?”
“那你还楞着干什么?”
“等你下口令啊!”
“还不快点?”
“我上来了!”
“来吧!”
89
无论在任何时候,我都觉得沈小茹是个可爱的女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包括她的善解人意和与众不同都时刻牵引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扣动着我的心弦。
她会生气,会吃醋,但却不会喋喋不休,得理不饶人。她会无理取闹,故弄玄虚,但这些都适可而止。总之,她不会让你觉得厌烦,只会让你感觉生活充满情趣。
90
我打电话通知冯导,告诉他再有半个月的时间,剧本就可以完成。冯导非常高兴,说立刻筹备演员人选,并让我先发了一份不完整的剧本给他。冯导还说由于我是《逢场作戏》的剧作者,所以在演员试镜和角色选拔的时候我要亲临现场,以便更好的把握演员的情况,另外她还会请几位演艺界的朋友帮忙,力求使演员无论在形象气质,还是谈吐举止上符合角色的要求。
一直以来,续拍的电影或重拍的电影总是难以从首拍上有所突破和建树,观众大多认为不如从前拍的效果好。这当然不排除从前电影中的角色深得人心,不易超越,但演员本身的素养也是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放眼演艺界,那些歌手转演员,运动员转演员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半路出家者,除了少数像刘德华、陈小春那样的可以影视歌、海陆空的发展,其余不过都是滥竽充数。数以万计的音像店里充斥着数以万计的烂片,之所以有销量,不是影片拍的多好,而是因为里面有某位明星做主演,明星拍烂片也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了。遗憾的是像周润发、李连杰、周星驰、成龙这样的专业演员越来越少了,大多都是身兼数职,说起来,也只有他们这种人才能创出一种派别,一种风格。
91
我将参加为《逢》剧选拔演员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沈小茹和她的同学的耳朵里。沈小茹有一个同学叫林雪儿,是学演艺的在校生,想参加《逢》剧的演出,特意托沈小茹找我,希望在剧中出演个在沈小茹嘴里叫“像样儿”的角色。她所谓的“像样儿”就算不是第一主角,也是第二、第三主角了。
“到时候,你让她去现场吧!我不是搞演艺的,不具备挑演员的眼光,你还是让她见见导演再说吧!”这是我的第一次对演艺作品的尝试,我当然非常希望初战告捷,选演员是件很严肃的事情。
“你有没有搞错呀?好歹你也是个编剧呀,这点权利都没有?”沈小茹对我的回答很不满意。
“你该明白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以电影形式出现,我不希望把它当作烂片来拍,如果你的朋友真有演艺方面的才华,冯导也一定会录用的。另外,你别忘了《逢》剧的原班人马高原他们仍然保留演出,哪有那么多‘像样儿’的角色给她?”
“你是编剧嘛!你就不会再添上个角色?”
“你有没有听说过画蛇添足啊?”
“不许你这样说我的朋友!”
“我也没有说什么呀!”
“我不管!总之,你得想办法把这事儿解决!要不然,你让我怎么在朋友中间立足,还怎么见人啊?”
“你是不是又跟她们保证过什么了?”
“是又怎么样?你又不是办不到!”
“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我办得到的?”
“我……你就办得到!”
“我办不到!”
“你就当帮我好不好?”
“其余的我都可以妥协,就这个不行!你得让她通过试镜!”
“好!那你还要不要我了?”
“这是两码事儿!你不要混为一谈好不好?”
“我就混为一谈,你说吧!怎么样?”
“不怎么样!”
“……”电话那头“啪”一声挂断,电话里“嘟嘟嘟”响着,我反手把电话扣上。盯着电脑的显示屏停顿了一会儿,想着想点事情,但什么也没想起来,脑子里好像乱七八糟,又好像一片空白,总之没有头绪。
正文 第六部分 第二节
(更新时间:2006…11…30 20:45:00 本章字数:3089)
92
“请问你是如何产生写《逢》剧二的念头的呢?”
“应该说是机缘巧合吧!”
“你能说的再具体一些吗?”
“是这样的,我和冯导在聊天中谈到《逢》剧,冯导说我应该试着写写剧本,试着以多种形式展现生活。而我觉得写剧本对我来说还是一种尝试和体验,更何况还要拍成电影。”
“那对你来说,有没有打算自己出演故事的男主角?”
周哲对着记者淡淡一笑说:“对写作我或许略通皮毛,讲到演艺……”周哲摇了摇头,“我长的不好,不是做男主角的料,最多可以滥竽充数,夹在人员里做做群众演员。”
“你真会开玩笑!据我所知,搞写作的人都会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动作,举止谈吐,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有!有时候是实际演习一下,有时候是在脑海中勾画一下,但我觉得无论任何文学作品,它的每个画面必定是曾在记者的思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