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所为说不定正是他希望的。
  仅此一端,便可见荀彧忠诚,是真心实意为朝廷献计献策。
  “依令君之见,该当如何处理此事?”
  “陛下血脉不明,是因为陛下生母早故,大臣们知之甚少,又无亲戚扶持。臣以为陛下可改葬生母,配先帝陵,追赠皇后位,再寻找外亲,列之朝廷。则天下人自然知道陛下乃先帝血脉,源流清晰,并非如谣言所说。”
  天子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生母王美人的印象不深,但他却听先帝和皇大母说过很多王美人的事,知道王美人不仅是先帝宠爱的美人,而且聪敏有才,能书会计,又出身士族,其父是赵国人,官至五官中郎将。他一直为她感到不平,现在终于有机会为她鸣不平了,正中下怀。
  天子虽然高兴,却没有忘了正事。“令君所言甚是,还有呢?”
  荀彧见天子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定力,也暗自欣慰。“陛下与弘农王同出先帝,弘农王本是天子,为董卓所害,天下人为之饮泣者甚多。陛下宜以帝礼改葬弘农王,并优抚其妃唐姬。唐姬曾在宫中,深知陛下,有她为陛下作证,陛下可高枕无忧矣。”
  一提到弘农王,一直很沉稳的天子眼圈红了,落下泪来。他和刘辩虽然不是一母所生,又有帝位之争,但那都是被人利用,他们兄弟之间关系极好。刘辩虽然不是帝王之才,对他这个弟弟却极是友爱。当初宫中火起,他们兄弟俩逃出皇宫时,刘辩一直拉着他。至于唐姬,他印象也非常深刻,那是一个看似柔弱,却性格刚强的女子,即使刘辩落难,她也不离不弃。
  “唐姬现在何处?”
  “弘农王薨后,她回到颍川老家。其父逼其改嫁,她誓死不从。”
  “烈女也,不让须眉。”天子一边抹着眼睛,一边说道:“令君亟为我拟诏,召她入宫,以礼相待。”
  “唯!”荀彧躬身领命。
  伏完坐在一旁,暗自心惊,重新打量了荀彧两眼。他想起来了,唐姬不是别人,正是前中常侍唐衡的从女,而荀彧的母亲也是唐衡的女儿,换句话说,唐姬是荀彧的外亲。唐姬进宫,固然能对证明天子是先帝的血脉起一定作用,但更大的作用却是荀彧有了援手。从天子的态度可知,这个唐姬绝不是一个普通女子,尤其是对天子而言,唐姬的到来一定会对天子产生影响。
  “令君,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唐姬乃是唐衡族人,其父唐瑁、伯父唐珍、唐玹俱是浊流。”
  “伏君所言甚是,事急从权,唐姬入宫,有助于陛下,纵使其父辈为浊流,又有何不可?世家名族中贪腐的也不在少数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当此危难之急,不宜苛求,因小害大。”
  伏完哑口无言。关系到天子血脉,他不敢轻易阻拦。
  荀彧接着说道:“陛下,臣窃以为,自光武皇帝推崇儒学,养士一百余年,珍惜名节的士人固不少,但矫枉过正的弊端也渐深,清流、浊流之分就是其一。这世上何尝有绝对的清,又何尝有绝对的浊?不过是标榜名声、互相吹捧罢了。党同伐异,互相攻击,党锢因此起焉。”
  天子点头表示同意。他对党人其实没什么好感,袁绍就是党人领袖,可是他都干了些什么?伏完这句话说得不合时宜,他倒是不贪不腐,可是他有什么用?
  见天子不反对,荀彧进一步建议道:“圣人之道,在乎中和。凡事过犹不及,清浊如是,文武如是,关东关西亦如是,此皆不得不除之积弊也。国难思良将,如今天下大乱,正是名将用命之时,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若一味排斥武人,排斥关西人,如何能中兴大汉?读《孝经》退敌吗?读书读至如此地步,难道是圣人所希望的?”
  伏完面红耳赤,不敢再置一辞。荀彧不仅见识过人,对儒家经典同样熟悉,他根本说不过他。
  天子却深表赞同。当此危难之际,只靠那些博通经典的书生是不行的,他们什么忙也帮不上,伏完就是典型,家传尚书四百年,又是尚公主的贵戚,危难之时却无一丝用处。要想平定天下,中兴大汉,要靠荀彧这样的读书人,要靠皇甫嵩那样的名将,要靠各种有实干才能的仁人志士,还抱着那些清流浊流、关东关西的迂腐观念只会自取灭亡。
  天子欠身施礼。“令君高明,不愧为王佐之才,朕虽愚昧,敢请详言之。”


第606章 履霜坚冰至
  天子一个王佐的评价,让伏完识相地闭上了嘴巴,荀彧得以畅所欲言。
  他为天子提了一个详细的规划。
  首先,追尊天子生母王美人为皇后,配孝灵皇帝文昭陵,召王美人的父兄入京,以昭告天下,当今天子乃是先帝血脉,解决名份上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不解决这个问题,天下人就算想忠于朝廷也不知道真假,莫衰一是,难免产生混乱。
  其次,颁布诏书,赦免牛辅、董越等人,任命牛辅为并州刺史,安抚其心,为我所用。再封韩遂、马腾为侯,征其子弟为郎,加以笼络控制。从两部西凉军中征调一部分精锐加入禁军,由车骑将军皇甫嵩统一指挥。皇甫嵩也是凉州人,战功卓著,威名赫赫,西凉军不敢造次。牛辅等人和韩遂、马腾互相牵制,再加上并州军从中制衡,只要操作得当,不要故意刺激他们,应该能缓解局势。
  最后,消除文武偏见,大力提携年轻才俊,尤其是要提高武人的地位,其中最显著地就是曹操、吕布、张辽等人,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加强训练,提高禁军的战斗力,保证长安的安全。同时征辟、提拔忠于朝廷的才俊,分布关中郡县,在长安周边进行屯田,尽快解决粮食供给的问题。
  在稳定长安形势的同时,对山东州郡展开连横合纵:首先派使者出使关东,宣示诏书。但不能像上次一样把重点放在袁绍身上。袁绍当然是重点,但不能是唯一的重点。这次的重点是仍然对朝廷保持尊崇的州郡,比如幽州刺史刘虞、徐州刺史陶谦、豫州牧孙坚、扬州刺史陈温。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但他们至少还没有明的反对朝廷,有的还坚持进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牵制袁绍,让他不敢轻举妄动,至少不能威胁关中。
  眼下最危险的就是袁绍,只要他不敢明言造反,朝廷就保留着一丝尊严,就还有机会。
  刘虞、陶谦等人都好说,孙家父子不太好处理。孙坚是豫州刺史,但孙策还占着南阳,最近有消息传来,他正计划南下夺取江夏、南郡,有意并取豫荆二州。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不阻止他,不仅会让其他人看到朝廷的虚弱,还会让孙家父子实力膨胀,就连袁绍都要略逊一筹,山东的平衡会被打破。
  这个问题很棘手,让孙策让出豫州或者荆州,孙策肯定不会答应,但朝廷又必须让他们放弃一州,否则无法服众。荀彧提出了一个建议,改任孙策为会稽太守,由袁术之子袁耀出任荆州刺史。孙策名义上是继承袁术遗命,他不会明着反对袁耀接管荆州。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再由朝廷派一个合适的人选辅佐袁耀,先从名义上将荆州从孙家父子手中分离出去。如果这个计划不能实现,那就动用武力,由皇甫嵩率领由并凉精锐组成的大军出武关,迫使孙策放弃。
  这个计划是荀彧整个方案中的重点,如果能降伏孙策,山东就没有独大的势力,朝廷就能从中斡旋,集结幽州、青州、徐州、豫州的人力物力围攻袁绍。如果不能降伏孙策,那就趁他羽翼未丰的时候铲除他。为了能让这个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就必须先安抚凉州人,使朝廷有可用之兵。如果不先解决凉州人的危险,草率出兵,最后的结果必然和上次一样半途而废。
  这个计划和王允当初的两路夹击南阳相似,但荀彧的计划更扎实,步步为营,没有奢望毕全功于一役。
  荀彧的计划很合天子的心意,虽然算不上什么万全之策,至少有成功的希望。
  可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司徒王允如果不同意,怎么办?
  荀彧最后提出一个建议:进王允为太傅,尊其爵位,让他养老。由杨彪任司徒。杨彪是袁术的姻亲,他出面操办此事,更方便与孙策协商,相信孙策不会一口拒绝。杨彪虽然只比王允小五岁,但他不像王允那么偏激,做事更有手段。弘农杨家也是唯一能与袁氏相抗衡的世家,他主政比王允更合适。
  天子和伏完反复讨论,觉得可行,最后同意了。
  ……
  王允抱着被子,斜倚在床上,耷拉着眼皮,一动不动,如泥胎木偶,只有花白的眉毛不时的抖动一下。
  长子王盖、次子王景、三子王定和从子王晨、王凌五人跪在病榻前,已经跪了近半个时辰。
  王盖在宫里为侍中,荀彧找到他,向他晓明利害,让他回家说服王允,接受朝廷的安排,免得闹得大家不愉快。王盖一个人没底气,拉着两个弟弟和从弟王晨、王凌一起来劝,但王允就是不肯松口,他们也是逼得没办法,只好长跪不起。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都很清楚这不是和王允商量,而是决定,不管王允同意不同意,天子都将要放弃王允,他有了一个更年轻的王佐之才——荀彧。虽然不知道荀彧究竟为天子出了什么主意,天子对荀彧的信任却是有目共睹。
  更何况他们也清楚王允因为固执犯了多少错误。短短几个月,他就从力挽狂澜的功臣变成了面目可憎的独夫,别说吕布、曹操对他敬而远之,就连士孙瑞、宣У热硕己退值貌挥淇欤话彰馐浅僭绲氖拢皇侨币桓鋈苏境隼捶⒀裕币桓雒运车幕帷
  毕竟铲除董卓,王允是首功,谁也不想落下骂名。现在荀彧建议升王允为太傅,王景等人都可以因此入仕,已经是最好的结局。王允不答应,要死撑到底,不仅是拿自己的名声和生命做赌注,更是拿子侄的仕途做赌注,他们岂能没有怨言。跪了这么久,他们已经有些不耐烦,不时的挪一下身子。
  外面传来一声轻咳,久不登门的士孙瑞缓缓走进来,见王盖五人跪了一圈,他叹了一口气,摆摆手,示意王盖五人退下。王盖五人如逢大赦,连连向士孙瑞拱手,鱼贯退了出去。
  王允眉毛微颤,猛然睁开双眼,眼神凌厉。他哼了一声:“君荣久不登门,也来做说客?”


第607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士孙瑞早有准备,不急不徐地坐在榻边,轻拍王允的手。王允骨瘦如柴,松驰的皮肤贴在骨头上,像一个老态龙钟的垂暮老人,可是他实际上才五十六岁,未到花甲之年。
  “王公,你如此坚持,是为天下,是为国,还是为自己?”
  “我为什么,你不知道吗?”
  “正因为我知道,我才觉得你的坚持不可理解。”
  “君荣此话何意?”
  “你为什么不听听荀彧的计划,然后再作决定?形势至此,已成死局,总不能一直这样僵持下去。袁绍、公孙瓒僵持不下,孙氏父子却在豫州异军突起,周瑜南下,已经进入南郡,刘勋不过一庸人,根本不是孙策、周瑜的对手,今冬明春,江夏、南郡必为孙策所有,不能再等了。”
  王允原本涨红的脸迅速又变得灰暗,眼神中的神采也消散得无影无踪。他派赵岐东行,目的就是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