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青儿那就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就连太医过来诊治那都是看在端妃的面子上; 想要其多用心是不可能的,想让他冒险取用那些御用的贡品; 那就更是不可能的了。
对于这些内情,来自宫外的钟灵儿自然是不懂; 只以为太医说得都是实话,青儿是真的没有救了,对于娴妃的恨意,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尝过世态炎凉的端妃,倒是清楚那御医的想法; 不过对此她也不能说什么; 若是换了一个宠妃,或许还有资格,能够救下这个小宫女。
但她不过是一个不受宠,只空有个名头的妃子; 能够请来御医,而不用花费银钱,那都是靠着家族的名头在后面撑着,她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人家御医。
望着钟灵儿那哭成泪人的模样,一直以来对其都不是很喜欢的端妃,不禁有些心有不忍,可却也只能是暗自叹息了一声,让人送走了御医。
上前两步,端妃有心想要说些安慰的话语,可张了张嘴,却又觉得那些话都太过苍白,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只让伺候的宫女多看着点钟灵儿,便转身回了自己的主殿。
虽然有些同情那个小宫女,也有些同情这根本就不适合在皇宫生存的钟灵儿,但人这一生,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又哪里有精力和时间去顾及别人呢。
青儿最后还是高烧不退就那么去了,为此,钟灵儿哭晕过去了好几回,不过除了她这个主子外,其他人,包括一手造成这个结果的娴妃,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想。
皇宫就像是个小世界,每天因为各种原因被处死被杖毙的奴才不知道有多少,更不用提那些生了病没钱医治的宫人了,青儿的死,在这偌大的皇宫,委实是连一朵浪花都飘不起来。
就连最为伤心的钟灵儿,在把青儿葬了之后,还是要继续的跟着端妃学习礼仪规矩,日子该怎么过还是要怎么过。
不过青儿的死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原本还抱有着不切实际天真想法的钟灵儿,一下子成熟了很多,过往会经常挂在嘴边的陆石,再也没有提起过。
学习礼仪规矩的时候,更是无比的认真,甚至就连她最为不屑的女红,都开始磕磕绊绊的学了起来,其他的什么琴棋书画,更是加班加点的熬着。
一天十二个时辰,几乎就只睡两三个时辰,其他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那拼命的架势,就连自幼出身书香世家的才女端妃娘娘都是看蒙了的。
想她当年学习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是冲着王府正妃的位置去的呢,但也没有这么拼命过,不过钟灵儿这样的态度,倒是让端妃有些刮目相看。
虽然还是不喜于钟灵儿的身份,也觉得这孩子的性格不适合皇宫,太过于天真,但随着钟灵儿的进步一天比一天大,学得东西越来越快,端妃还是不免生出了些喜爱之情。
她本就是个才女,对于聪慧努力又听话,长得还灵秀动人的学生,谁又能不喜欢呢,一开始存在的那点子偏见,早就已经丢到了九霄云外。
端妃不是个傻子,她知道钟灵儿为什么会这么努力,不过这姑娘毕竟是皇上亲自交给自己调教的,若是能够博得皇上的喜欢,那她也是与有荣焉。
虽然觉得前面钟灵儿作得有些太过,翻盘的余地可能不是很大,但钟灵儿毕竟是皇上的女儿,父女之间总不会有深仇大恨,所以端妃也还是尽心尽力的帮忙了。
对于钟灵儿的改变和努力,秦子轩虽然有些诧异,但也没有太多的心思去关注,他现在正与三哥忙着那慈幼院的事情,答应的事情总是要做到的。
更何况,秦子轩现在也需要一个能够转移自己注意力的事情,人总不能一直活在悲伤之中,日子总还是要继续往下过的。
慈幼院的事情并不难解决,国库虽然不充裕,但以一个皇子的名头,让那些富商为了这善事捐些钱,却是轻而易举的。
现代那些成功的大企业家,三不五时的还要做些慈善活动,树立一个企业形象,与政府拉近一下关系呢,更何况,是古代这些身份不高的商人。
士农工商,这社会阶层可不是说着玩玩的,即便是做到最顶级的大商人,甚至能让许多官员都看眼色的存在,在士子书生的眼里,也还是浑身铜臭味的下等人。
若是放在平常,别说是与三皇子拉近一下关系了,便是想要见三皇子一面,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次能有这么个机会,那还不是都抢破了头的过来。
秦子轩甚至都不用考虑,什么前世那些慈善晚宴成功举办的关键,直接就让自家三哥王府的总管太监,给京城的那些顶级富商发了一张名帖。
在酒宴上,让王府的门客师爷把这事情简单的谈了一下,汇集过来的资金便是犹如泉涌,甚至都没用自家三哥亲自出面,便顺利的办成了。
而慈幼院之所以会开黄了,就是因为资金的问题,现在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又有三皇子这么亲王坐镇,那自然是一切顺风顺水。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即便是有亲王坐镇亲自盯着,但还是难免有伸手捞钱的家伙,对于那些只是做点小手脚的,秦子墨也就睁只眼闭着眼了。
毕竟,水至清则无鱼,朝廷上哪里有那么多的清官,贪官该用也还是得用,不过睁只眼闭着眼,却不代表着放纵,做点小手脚可以,但动静大了,那也是不会容忍的。
为了杀鸡儆猴,秦子墨直接就把那伸手太过的官员给砍了,当然,他虽然是亲王,但还没有这个权利,这件事还是经过秦君批准的。
在杀了几个不怕死的之后,知道三皇子对这件事的重视,其他主持此事的官员,也算是安生了一些,至少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见一切都步入了正轨,秦子轩也就放开了手,一切就都由自家三哥去鼓弄了,他则是制定了几个方案,考虑该如何的给予那些商人奖励。
第404章
虽然说靠着自家三哥那皇子的招牌; 就已经足以让那些人一点怨言都不会有; 但秦子轩觉得; 这样的事情可以做得长远一些; 朝廷缺钱的地方那可多得去了。
一次两次的可以靠着这种方式拉钱,三次四次也可以,但若是总没有见着什么收获的话,怕是人的积极性就该散了。
有鉴于身份的特殊性,倒不至于所有人都缩回去; 但强人所难的话,可就有很大问题了; 而且给个什么单纯的荣誉,也不是特别难的事。
不过仔细的思考了两天; 秦子轩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虽然说一些大的商人能量还是不小的; 但在朝的这些官员,对于商人本质上还是瞧不起的。
他现在为了慈幼院,让那些商人捐钱没什么,甚至在一些士大夫的眼里,这还是应该的; 但若是为此而给那些商人一些什么荣誉; 那九成九会遇到阻力。
重农抑商的政策,可是古代皇朝一直实行着的,尤其是因为前朝,几大商人联手通敌; 把国家都直接给卖了的事情,本朝对这种事更是非常之忌惮。
虽然说起来,本朝之所以能够成功上位,还要多亏了那些私通卖兵器的大商人,但所以位置决定思想,原先拍手叫好的事情,一朝登基之后,那就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了。
每一代开国皇朝,基本上都是上演一出什么斩杀开国大将,又或者是什么杯酒释兵权的事情,本朝明面上虽然并没有出这样的事。
但私下里,那几个在大乾皇朝建立过程中,可谓是起到了巨大作用的那些商人,却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甚至就连他们的家族,也没有能够幸免。
其实这也不能怪开国□□,但凡是皇上,哪个不希望臣民是老老实实的,像是那几个商人一般,为了点利益,为了点钱,就敢往敌方偷着卖兵器的,这谁能容忍的了。
是以,那几个商人,就算是立下了再大的功劳,也是非死不可,而在他们死后,有鉴于前朝的教训,本朝对于商人的克制管理,也是非常之严格的。
像是前朝那样规模的大商人,基本上一个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个中层次的商人,朝廷甚至还有个专门负责管理的部门,一旦有哪个不识趣的,敢往大了垄断的规模发展,嘿嘿,那绝对是手起刀落,毫不含糊。
时局如此,所以秦子轩也就放弃了那个念头,虽然他觉得,这些商人若是利用好了,也是可以发挥出很大作用的,但这天下可不是他做主,还是老实的顺着大流走比较好一些。
转眼之间,落叶就已经黄的差不多了,往外一扫,基本上再也看不到绿色的叶子,秦子轩放下了手中的书本,想着慈幼院的事情也差不多了,便准备出宫一趟。
当初,这件事还是由红禅法师提出的,现在事情有了结果,他怎么也都该去知会一声,而且,眼瞅着,一个月又快过去了,秦子轩可不想再病一会。
虽然上次红禅法师与他说,这事情是没办法的,但他总觉得,红禅法师说这话的事情,太过平淡,一点都不紧张,感觉很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所以他总有些不相信。
扫了眼身上的衣服,秦子轩去寝殿换了件常服,一身青色长衫,头发只是简单的用玉带挽起,身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显得很是素净。
这与他往日的风格是极为不同的,常年在这皇宫里过活,秦子轩就算是出宫,衣服饰品虽然谈不上多奢华,却也是挑的那些极为精致的东西。
不过奶娘去世刚刚月余,秦子轩一看到那些鲜艳的颜色,便觉得刺眼,在宫中是因为没有办法,出了宫自然是要随自己的心意来了。
换了身衣裳,秦子轩刚准备带着吕长安和几个侍卫出门,就遇到了匆匆跑过来禀告事情的荣总管,虽然因为某些原因,秦子轩很不想搭理这位,但还是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荣总管这么匆忙的跑过来,可是婚礼的布置又出了什么事?”
扫了眼荣总管,秦子轩忽然觉得脖颈处有些勒得慌,不禁伸手整了整衣领,很是随意的问道,但实则心里已经有了些厌烦。
倒不是对荣总管,而是对于那场婚礼,往常在现代的时候,总看到电视剧上那婚礼多么多么盛大,多么多么辉煌,还心生向往,也想办得那么热热闹闹。
但这人呢,真的是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二哥和三哥的婚礼,他只不过是看个热闹,如今轮到自己,才知道什么叫做麻烦。
即便自己就只是个万事只需要等着,其他事情都由内务府来做,甚至连新娘都不用自己去选去追的新郎,可也还是有着很多的麻烦事等着自己。
不过是一个侧妃的婚事就弄得这般繁琐,秦子轩甚至都不敢想自己娶正妃的时候,会麻烦成什么样了,只能是感慨,这皇室子弟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五皇子,好事,大好事!您的王府已经修建好了,就等着皇上定个封号,挂上匾额了!”
虽然秦子轩的态度显得有些冷淡,但荣总管还是笑呵呵的,那模样就跟建好的府邸是给他的一般,笑得别提多开心了。
但事实上,荣总管心里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也还是震惊居多的,皇上赐给五皇子的府邸,那可是原康王的府邸。
康王乃是太宗皇帝的嫡次子,最是得太宗的喜欢,太宗甚至一度想要废掉太子,改立康王为太子,不过因为群臣极力反对,再加上太子并无过错,这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