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养女送子-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章末尾,松鹤先生又指桑骂槐地将话本儿作者骂了一顿。
  这篇文章一发出,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松鹤先生的拥趸看到自家先生这么刚,连林如海与季崧都敢得罪,那是又担心,又喜欢。担心的是,害怕林如海与季崧报复;喜欢的是,自家先生不畏强权。
  而那些对松鹤先生谈不上喜欢与否,而且对仕途有意的读书人,则一眼就看到了他文章里说的,这两个话本儿的精神内核符合新皇的执政方针一事。
  这些原本对话本儿不感兴趣的人,忙不迭地让人将两本话本儿都买回了家,然后逐字逐句地翻看起来。
  而这时,鹿岁再次刊登了林如海与季崧的文章。
  这次的文章不再是空洞的夸奖,还涉及到了一部分话本儿的故事剧情。
  这篇文章传递出来的讯号是什么呢?我们看完话本儿了,但还是觉得话本儿不错。
  让林如海与季崧都觉得不错的话本儿会是怎样的?
  不少人吃了这波安利,纷纷让人将话本儿买回了家。
  但松鹤先生不甘心,又抓住两人文章的漏洞,就这么隔空与林如海、季崧两人争辩起来。
  两方人马吵得是你来我往,争锋相对,谁也不后退。
  其他人见松鹤先生一个写话本儿的,还不知道是否考中过功名的读书人,竟然有机会与朝廷首辅,还有大将军对话,眼红得都要滴血了。
  他们一开始还能坐得住,但看着两方人马越吵越凶,他们完全坐不住了——
  显而易见,这位松鹤先生一定给林如海与季崧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好坏,等松鹤先生以后进入朝堂,他的路肯定会比其他人更顺畅!
  毕竟只是用文章对决,又不是政见不合!
  于是很快,更多的文人都下场了,其中不乏一些考取了功名的人,甚至还有一些官位低,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只差一个发现千里马的伯乐的官员。
  本来只是对两个话本儿的争论,,到后面竟然渐渐演变成了对贞节牌坊,以及整个社会对女性迫害的争论。
  到后来,一些性格独立的女性甚至也下场了。
  于是一场混战。
  争论到这地步,鹿岁觉得,是否透露出鹤年的某两个马甲下面其实是同一个人的消息,都不那么重要了。甚至于,他觉得在这种时候暴露这种事,反倒会影响如今一片大好的形势。
  混战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让人知道季崧并非腹无草莽的莽夫,二是撕开了千百年来的所谓祖宗礼法的遮羞布,让人看到了内里的腐朽与残酷。
  但最让人高兴的,还是一些文人选择站出来,为女性发声。
  不管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可以改善女性的生存环境,林柳都非常欢迎。
  舆论虽然是利器,却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可控。
  鹿岁一直盯着此事,当发现舆论慢慢走偏,已经有了失控倾向的时候,他选择将林如海的最后一篇文章发了出来。
  文章很短,主要内容就一句话——
  松鹤先生与某争论这许久,却从不见你谈起故事情节,真正从未看过这两本书的人,其实是你吧?建议松鹤先生先读完两本书,再来与某争论。
  此话一出,报纸都安静了。
  下一期的报纸上,从未缺席的松鹤先生的文章,没了,上面只有一封道歉信。内容更简单,是的,因为出于对两本书作者的偏见,他的两本书我都没看。但为了更好地驳斥大人的种种言论,我决定马上就将书买回来翻看一遍。
  舆论哗然,吵得正开心的人们突然觉得索然无味。
  这时候,除了松鹤先生的忠实拥趸还在为他发声,为他冲锋陷阵,为他解释如此行为背后的原因,甚至为他道歉外,其他人都消了声。
  两期报纸之后,松鹤先生的文章再次出现在了报纸上。
  但与所有人想象中的,他会抓住书中的漏洞与不好之处大肆批评完全不同,松鹤先生在看完两本书后,竟然一改之前口风,不但对话本儿作者道歉,还用了非常大的篇幅开对这两本书大夸特夸,那些夸赞的言论,哪怕是脸皮后的人听了,也要面赤耳红的。
  ——这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文章,当然不可能是鹤年自己写的,他自己也没那脸写。
  ——出于对鹿岁之前改名的报复,他是威胁并折磨了好几天鹿岁,才终于成型的。看着那满目的夸赞之语,鹤年一点儿不觉得不害臊,反倒高兴地拍了拍已经成了一条咸鱼的鹿岁,勾销了改名之仇。
  文章写得很好,还带着喜闻乐见的反转,自然很快就传开了。
  写这两个话本儿的作者,自然也火了。
  鹿岁趁热打铁,直接将鹤年之后写的两个与贞节牌坊相关的话本儿一起摆上了书肆,开始售卖。
  毫无意外地,书火了。
  可以预料的是,原本就对贞节牌坊这东西不满的读者与老百姓们,更加讨厌了。
  许是看到与贞节牌坊相关的话本儿写一本火一本,其他本来对这个题材没兴趣的作者们,也都拿起笔开始创作相关的故事。
  为了卖得好,这些作者当然不会改变精神内核。
  所以就导致了,一段时间以后,与贞节牌坊相关的话本儿就跟野草一样,割了一茬儿又一茬儿,关键每一个故事还都那么惨,女主的遭遇还完全不重样。
  老百姓们越是看,越是气。
  等看得足够多了,胸口的郁气就完全压不住了。
  只要发现谁家有贞节牌坊,周围的人看他家所有人的眼神都带着害怕与鄙视。
  原本代表荣誉的贞节牌坊,在老百姓眼里几乎与墓碑等同,每看一次贞节牌坊,就觉得那是贞节牌坊拥有者的杀人的罪证。
  思想的改变是缓慢而无法立时见效的,但贞节牌坊这种东西,却是显眼而易碎的。
  于是有那气怒上头的读者,便纠集了一群人去敲了登闻鼓,等林柳派人召见他们后,全都跪在地上请她派人到全国各地,请她废除贞节牌坊带来的种种好处。
  林柳直接答应下来,并在次日便下旨,免除获得贞节牌坊后的种种优待。不仅如此,凡是家里有贞节牌坊的人,取缔科举资格,一旦被人举报家里有贞节牌坊还参加科举,则之后三代都不得参加科举。
  当然,林柳也不忘夹带私货,在圣旨末尾随手写了一句,准许天下女子拥有与男人同等的,参加科举并入朝为官的权利。
  但所有人的注意力被贞节牌坊吸引了过去,这句话根本没引起太多反对,就被成功“接受”了。
  圣旨发出后,都不需要官府动手,那些拥有贞节牌坊的人家,自己就带着人将其砸了个稀巴烂。
  最让人觉得稀奇的是,这道圣旨不但没有激起老百姓的愤怒,反倒让所有人欢呼雀跃,对皇帝大夸特夸——
  他们总觉得,这道圣旨的出现,是因为他们冒死去敲了登闻鼓,是因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这可真是个好皇帝啊!
  ——老百姓心里想。


第111章 
  贞节牌坊的事情顺利解决; 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而让女子与男子一般如常参加科举,入朝为官的政令也写在与贞节牌坊相关的圣旨上,因为两者本就有关联,也没人觉得不对; 又因为贞节牌坊的事情闹得正厉害; 就算有人反对女子参加科举; 也不敢在这种事提出来,以至于这个安排顺利推行,并未带起来不好的影响。
  林柳在贞节牌坊一事中获得了名望,虽然还不够多; 但比起在所有人心目中只是个不认识的女皇帝来说,可要好太多了。
  至少; 现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林柳不再只是一个不认识的女皇帝; 而是一个听得进老百姓建议的女皇帝。
  这件事刚结束不久; 全国各地的粮食也都要开始收成了。
  如林柳之前担心的那样,粮食收起来后,全国各地都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暴动,不过因为领头的将领与官员都是新来的,与手下官员尚且还在磨合当中; 而中间还有急需向林柳表现的新科进士; 并季崧手下的士兵,所以这些暴动也都被及时按压下来,并未引起太大的恐慌。
  此事结束之后,皇庄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林如海与季崧这日一大早,刚下朝便一起来到了皇宫。
  林如海看着林柳笑道:“皇庄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土豆已经收获,小麒麟你要过去看看吗?”
  林柳惊喜地看着林如海:“这么快?”
  但转念一想; 先是恩科,又是话本儿,这中间确实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土豆也确实到了该丰收的时候。
  于是点头,让碧春拿了一件常服过来换好。
  三人带着太监侍卫等,一起去了皇庄。
  皇庄的人也知道他们今日过来是做什么,也不敢犹豫,直接带着人就去了田里。
  因为知道他们要来,土豆还没开始挖。
  林柳看了眼满地的绿色植株,点了点头:“你让人将土豆全都挖出来吧。”
  原本林如海与季崧都像在自己的庄子上种土豆,但后来发现整个京城搜罗出来的土豆与红薯也不过几万斤而已,供给再去做种子都不知道够不够,于是只能放弃,只留了一亩地的土豆种子种在皇庄。
  如今土豆收获,也到了他们验证土豆产量的时候。
  土豆很容易挖,有经验的老农一锄头下去,便能将一窝土豆全都挖出来,还不会伤到土豆。
  但就算老农收获的速度快,那土豆也有一亩地呢。
  三人一直从早上,等到中午快吃饭的时候,皇庄的老农才将所有的土豆都挖了出来。
  若是要看实打实的产量,肯定要将所有的土豆都洗干净再上称才行。但洗完之后的土豆就没那么容易保存了,所以三人在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听一个大差不差的数目就够了。
  刚挖出来的土豆用框子装了二十多筐,老农以次上称,然后将总数相加。没一筐土豆大约一百来斤,这一亩地总共出产了将近三千斤的土豆。
  别说是林如海与季崧了,就连林柳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瞪大了眼睛:“这么多?”
  如今的三千斤,可相当于现代的近五千斤。
  哪怕是现代农民,一亩地也不见得能种出这么大的产量。
  皇庄的负责人不好意思地挠头:“奴才也没想到这次能出这么多的土豆,以前种半亩地,其实只能得一千斤左右的土豆。”
  一亩地也就两千斤,甚至还可能达不到。
  “但这次知道皇上与首辅、将军要过来看结果,下面的人照顾得比之前精心许多,施肥什么的也比以前更仔细。”负责人笑笑,“多亏了皇上,否则我们还不知道土豆照顾得仔细些,产量能提高这么多呢。”
  林柳没有搭理负责人的马屁,与林如海、季崧对视一眼,各自上前拿了一个土豆在眼前端详。
  说实话,如今的土豆真比不上林柳在现代看到的那些土豆个头大,但这土豆结得多,一窝最少也有十个,多的几乎快要到二十,能达到这个数目还真不算意外。
  何况皇庄这些人是为皇家做生意,完全是在提着脑袋干活儿。
  皇上下令要看土豆的产量,他们为了讨好皇帝,也担心产量太低引起皇上不满,所以精耕细作,完全是将这一亩地的土豆当做祖宗在照顾,能有五千斤的产量,还真不算特别奇怪。
  毕竟现代精耕细种,还能达到八千斤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