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养女送子-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煅烧武器的高炉都是有定数的,就算同为工部官员,也不能强占其他人负责的高炉,所以只能重建。
  等到高炉建好,水泥才得以大批量地生产出来。
  既然水泥可以大批量生产了,水泥坊自然也要建造起来了。


第116章 
  林柳先是让人给姑苏的鹿岁送了一封信通知此事; 然后才与林如海、季崧,并工部负责水泥的官员商量,最后敲定了在哪些地方建造水泥房。
  当然; 最先建造水泥坊的城市,当然还是京杭大运河这一路的码头城市。
  毕竟,鹿岁可是早早定下了第一条路。
  水泥坊直接归于工部管辖,按理应当将水泥房的事情直接交给工部尚书负责。但此事事关重大,工部尚书并非林柳心腹,她担心出什么意外; 于是直接将此事交给了季崧负责。
  但季崧不是专业人员,林柳犹豫之后,让他将猫寿一并带上了。
  猫寿接到消息的时候; 还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当中——
  因为要赶着明年的科举,所以猫寿最近大多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 恰好最近又从海外洋人那儿得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所以最近一旦有空便钻研其中,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
  听到自己很可能之后好几个月都要奔波在外,猫寿下意识就选择了拒绝。
  但等知道水泥这东西后; 猫寿很快来了兴趣。
  他看着季崧; 一脸好奇:“水泥真的像是你说的那么有趣?还有你说的高炉; 温度真的有你说的那么高?”
  水泥还是其次,那高炉若是温度真有那么高; 他科举之后一定要想办法去工部任职; 这样他以后能做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季崧没想到猫寿对外出没兴趣,对给他做副手没兴趣,对提前感觉一下当官儿也没兴趣,反倒是在听到水泥的效果; 以及高炉可以煅烧金属和石头之后,立刻来了兴趣。
  他笑了笑,点头确认:“你若是不相信,可以到工部去参观。煅烧武器的高炉工部一直都有,还不止一个;水泥也在前段时间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如今工部的路面都已经全部铺上了水泥,走在上面平坦稳定,半点儿没有起伏颠簸。”
  季崧还想再说,猫寿一把拽着他就往外面走。
  他吓了一跳:“猫寿你要带我去哪儿?”
  “去工部啊?”猫寿一边走一边答,完全没有回头的意思,“你之前不是说了,可以到工部去参观水泥和高炉?”
  季崧一愣,旋即失笑:“你不用着急,水泥路面与高炉都在,又跑不了。”
  “我想快点儿见到啊!”
  ……
  等到亲眼见到水泥路面与高耸入云的高炉,猫寿长大嘴巴,整个人眼睛都亮了:“我之前有好多东西想做,都因为材料不够而只能放弃,若是可以到工部任职……”
  他瞬间回头,“明年科举之后,我能越过翰林院,直接到工部任职吗?”
  季崧看着猫寿,脑子里却想起林柳对林家几个弟弟妹妹的包容,不由失笑:“若是你提前与你姐姐说了,她应当会答应你的要求。而且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她应当非常看重你会的那些所谓的‘奇淫巧技’,你与工部还挺适配,指不定小麒麟本来就打算将你分到工部也说不定。”
  猫寿的眼睛刷一下就亮了:“那我明年一定要考上进士!”
  他原本读书只是因为自己是林家人,而作为林家人,科举出仕仿佛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
  但只是责任,他自己对科举出仕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与动力。
  可如今,猫寿一下子就找到了科举出仕的动力——
  工部,我来了!
  ……
  看着猫寿一脸傻笑的样子,季崧无奈摇头,只觉得林柳最小的这个弟弟有些傻乎乎的。
  他看了眼高炉,笑道:“那你愿意跟着我去建造水泥坊吗?”
  猫寿点头:“可以,我也想要看看,这样的高炉到底是怎么建造起来的。若是可以,我也想在自己家建一个。”
  季崧瞬间:“……这不太好吧?”
  在自己家建一个?这想法也太天马行空了。
  “不可以吗?”
  “这高炉可以锻造武器,占地面积还大,你觉得呢?”
  猫寿一脸遗憾:“好吧,我试试能不能在不影响高炉煅烧温度的前提下,将高炉改造地小一点儿。”
  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高炉可以锻造武器吗?
  季崧愣了下,旋即失笑。
  倒是他狭隘了,以林柳对林家人的信任,若是猫寿真的可以将高炉改小,然后在家里建造一个,她许是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
  既然猫寿已经答应,两人很快就带着工部的匠人,启程离开了京城,开始在京杭大运河一带的城市建造水泥坊。
  只要将水泥坊建造起来,便能就地取材煅烧配比水泥,能大量减少在运输上面消耗的时间与金钱。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鹿岁也进京了。
  他上次在京城留的时间还算长,但也只是为了更好的操控舆论而已,在事情结束之后,鹿岁便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江南。
  因为太过着急,他还被赵史氏毫不留情地怼了。
  但鹿岁半点儿不介意,向赵史氏表达感谢之后,便赶紧将生意接过来,梳理一遍后再次沉浸其中。
  这次离开江南,鹿岁放心不下其他人,只能再次去请赵史氏。
  赵史氏毫不留情地将鹿岁怼了一顿。
  鹿岁也知道自己上次动作有些冒犯,于是任由赵史氏发作,半点儿不敢回嘴。
  赵史氏骂够了,哼笑一声,到底没再和他计较。
  鹿岁这才带着人去了京城。
  刚到京城,他便直接进宫找到林柳:“水泥真的可以大批量生产了?姐姐信件上没有说清楚,我有些疑惑……”
  “暂时先不要问,”林柳笑道,“我直接带你去工部,到了你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鹿岁咽下已经溜到嘴边的话,眼巴巴地看着林柳。
  林柳哈哈大笑:“不要着急,等我换一身常服,再让人通知父亲与其他官员,这样的好东西,可不能藏着掖着,总是要让朝廷官员知道,以后推行的阻力才会更小。”
  鹿岁调整了一下呼吸,乖乖点头。
  林柳让从大去通知朝廷各部官员,自己则去换了一身常服出来。
  然后,便直接带着鹿岁前往工部。
  其他官员已经来到工部,此事正乌泱泱地站在一起,瞧着场面相当壮观。
  朝廷六部,工部在其中向来是最不起眼的,以前别说是这么多官员齐聚工部了,就算一两个其他部门的官员来工部的画面,那都是非常少见。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水泥。
  不单单是将实现了水泥增加产量的工部官员与匠人,其他工部官员才在水泥地面上,同样骄傲地挺起胸膛,一脸的与有荣焉。
  其他官员看得好气又好笑,但也并未乱说话,而是一脸新奇地在地面上走来走去,就像是得到了玩具的小孩子一样,仔细地感受着与往日完全不同的感触,玩得不亦乐乎。
  等到林柳与鹿岁相携而来,所有官员才停止了动作与说话,纷纷低头山呼万岁。
  林柳赶紧将人叫起来,然后一脚踩在了水泥地面上。
  再次感受到这熟悉的触感,林柳心情复杂难言。
  但很快,她便调整了情绪。
  林柳走到林如海身边,笑着问道:“父亲觉得这个水泥如何,若是产量跟得上,可否推广全国,将全国各地的道路都铺上水泥,联通四方,交通八达?”
  林如海笑着点头:“自然是可以的。”
  其他官员听到林柳的话,惊诧地瞪大了眼睛。
  说实话,林柳登基之后的种种举措,其实还是挺容易猜到的——
  提高女子地位。
  她之前的一言一行都毫不犹豫地传达出这个想法,并为此付诸行动,且完全不惧被人猜到她的目的。
  还想要在朝做官的官员大多已经知道并接受了这一点,就算心里还有其他小九九,也并不打算与林柳硬碰硬,而是想在私下搞小动作。
  但不管是谁,心里其实都已经对林柳这个登基不久的女皇帝,留下了一个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印象——
  这个女皇帝是女人的皇帝,而不是所有百姓的皇帝。
  她只会为女人做事。
  所以哪怕见到了水泥,所有官员也并未与全国铺路联系到一起,而是在猜测,皇上可以用水泥怎么给女性提高地位。
  但事实却是,女帝毫不犹豫地提出了,要用水泥修路,且打算将水泥路铺满全国各地。
  这可不仅仅只是对女性有好处,对所有人都是天大的好事。
  一旦交通发达,花在路上的时间大量减少,商人定然愈发活跃,全国各地的特产也能卖钱,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得到提高……
  在场官员都不傻,很清楚此事若是真的让林柳做成了,便是完全不下于如今正在发生的,推广土豆与红薯的这两种高产作物的功绩。
  粮食是根本,只要粮食足够,国家人口一定会迎来一个爆发性增长的阶段。
  皇上发现并推广全国,定然会青史留名。
  不但是皇帝,就连负责推广红薯与土豆的林松(龟龄),也定然会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文治武功,几乎是每一任帝王的终极追求。
  青史留名,几乎是文人的最高理想。
  武功虽然没有,但文治,林柳这位女帝却在登基不到一年的时候,便已经稳稳当当地拿到了手中。
  而被她信任的林松,同样没多大困难,就达成了青史留名的成就。
  说实话,在场官员心里都酸得不行。
  但没办法,谁让他们不是林柳的心腹?不是她的弟弟?
  土豆红薯存在了那么多年,在场官员不但自己尝过,甚至还曾吃到过,可谁让他们自己不曾发现土豆与红薯的高产量,以及可以作为主食替代的可能?
  所以虽然有人心里发酸,可他们也只能发酸,而不能做其他事。
  但现在,摆在他们眼前就有一件非常大的功绩——
  水泥修路。
  所有人摩拳擦掌,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
  就算只是参与其中,只要能在史官的笔下留下一个名字,那也是祖坟冒青烟,是天大的幸运了。
  但……
  林如海还没说话,户部尚书便就毫不犹豫地泼了众人一盆冷水:“皇上想要在全国各地都铺上水泥路,微臣知道这是因为皇上爱民如子,见不得老百姓因交通不便而受苦而陷入贫苦之中,但皇上,国库里面没有多少银子了。”
  许多官员失望地瞪大眼睛,若是国库没钱,就算水泥铺路的主意再好,只怕也只能放弃了。
  虽然修路是好事,但若是为此劳民伤财,掏空了国库,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林柳看向户部尚书:“朕怎么记得,国库里面还有几千万两白银的库存?”
  毕竟她在登基之后,抄了那么多豪门权贵的家,若是没攒点儿家底,她就要怀疑户部的官员是不是将那些银子给贪污了。
  户部尚书理直气壮:“户部虽然有这么多的库存,但若全部投进修路当中,仍是杯水车薪。就算最后还能剩下一些,一旦遇上需要国库应急的时候,怕是会引发不好的事情。”
  什么不好的事情?当然是民变!
  林柳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户部尚书并非不愿修路,而是觉得修路定然耗费颇大,容易将国库掏空。
  简而言之,因为户部尚书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