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养女送子-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柳点点头:“很感谢大家能将这些东西交给我,我之后会让人支付一份报酬给你们的。”
  这对其他人来说可是意外之喜。
  这些研究成果出来的时候,林柳便已经支付过他们一次酬劳了,他们都已经默认,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林柳随意取用了。
  只是能白得一份报酬虽然高兴,他们还是不免疑问。
  领头的大卫忍不住开口:“皇上将这些文章要去,是想要做什么?可以告诉我们吗?”
  林柳笑着点了点头:“也没什么特别的作用,只是觉得这些东西既然已经研究出来了,若是不流传下去实在可惜,所以准备将其翻译之后,编入教材,以后也加入考试当中。”
  这些外国人在华夏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不说对华夏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却也清楚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什么——
  科举考试。
  他们刚刚知道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有机会读书,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提升阶层,改变自己的命运时,是有些震惊的。
  这群大佬当中,并非每一个人都家境优越,或者说,其实大部分人的家庭都不算特别好。所以他们非常清楚,一个人想要通过自己改变自己乃至于整个家族的生活阶层到底有多困难。
  但在华夏,这样一条坦途却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所有人都为此震惊,并将科举制度称作华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群科研大佬们胡心甘情愿地留在华夏,也是因为看到了希望。
  他们之前问过林柳,若是自己的孩子长大,是否有机会参加科举。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科举制度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如今除了奴籍贱籍,以及罪人之后外,只要你读书识字,就可以参加科举。
  林柳登基之后,连女人也拥有了科举的权利。
  这些外国人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只要他们愿意,为什么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
  也正因为林柳的答复,这群人对华夏更有归属感了。
  要知道,如今的欧洲阶级固化,可没有这样明显的改变自身阶级的渠道。
  但正因为知道科举的重要性,这群人才更不安——
  若是贸然将这些知识加入考试范围,他们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还隐隐窃喜。但这个国家的其他读书人,真的不会反对吗?
  毕竟千百年来,这个国家读书人的考试范围都是四书五经和史书而已。
  见大家一脸担心,林柳笑道:“你们放心,我会给出缓冲时间的。”
  而且这个时间,起码是六七年起步。
  若是实在不想学新知识的,抓紧时间赶紧考,若是想学的,以后就算科举考不上,也会有其他非常好的机会。
  毕竟等蒸汽机开始防范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各行各业对新知识,以及懂得新知识的读书人的渴望也会与日俱增,他们可以接触到的机会自然也比以前多出不少。
  若是有人不想当官儿,也有了其他选择。
  比如,科研。
  但这些具体细节,就不好与大卫等人讨论了。
  他们也都理解,于是没有再追问。
  只是等到林柳走后,一个个暂时都没了研究的兴趣,反倒开始谈论起自己的家人会不会过来,又会等多久才会过来,过来之后自己又要怎么教导孩子,让他们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优势……
  ……
  林柳拿到研究成果之后,便直接找到鸿胪寺的官员,让他们将文章内容全部翻译成大白话。
  “若是有不懂的,就去工部找大卫。”
  鸿胪寺的官员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不敢懈怠,立刻开始了翻译工作。
  然而,等到翻译结果出来后,一群人看着文章内容两眼茫然——
  大地是个球?地球围着太阳转?天空没有实体,是由气体组成?
  ???
  所有人都懵了,几乎要怀疑自己翻译水平下降,翻译出错了。
  一群人一脸忐忑地找到皇上,却不想没有受到一点儿责难,反倒捧回来了不少赏赐。
  所有人:“……”
  所以,他们没有翻译错?
  可是那些文章上的东西都写得是什么狗屁?大地怎么可能是个球?明明是平的!
  天圆地方可时流传了几千年的至理!
  一群人直接冲进了工部,想要找大卫等人理论,然后直接被大卫等人甩出来的数据与证据给砸懵了。
  一群人气势汹汹地冲进工部,却又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
  这样的场景着实引人注目,成功在文武百官中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
  不少人还在看鸿胪寺的笑话呢,没想到过了几天,当今皇上就直接在大朝会上扔下了一个大雷——
  “朕与林首辅、季将军等人商量之后决定,下一届科举之后,每一次科举都会逐年增加部分算学与物理、化学等知识,直到最后单独列为一门考试,比重与四书五经相等。具体内容等到大朝会之后,朕会让人以邸报的形势发到各位手中,下次大朝会,再就此事进行认真严肃的讨论。”
  “除此之外,京城的三所女学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不少,全国各地也都上书想要在当地开办女学,朕仔细思考之后,觉得可行,着吏部右侍郎盛蔓负责此事,定要在全国各省城都开上至少三所女学。”
  “朕已让人将海外前来的各位先生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来,不日就要出书,全国刊印发行,以后科举采用的知识都将从中选取。国子监不强求,但女学必须增加一门相关课程!”


第124章 
  林柳话音刚落; 其他官员还未反应过来,国子监祭酒便直接站了出来:“陛下不可!”
  林柳低头看向国子监祭酒:“爱卿倒是说说,有何不可?”
  国子监祭酒沉声回答:“皇上不可厚此薄彼,既然准备为女学增加一门课程; 如何可以落下国子监?难道; 国子监的学子; 就不是天子门生了吗?”
  林柳挑眉; 这老头儿……
  这是想要和自己唱双簧?
  她笑了笑; 道:“方才不是说了,只是不强求国子监开设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而已; 但若是国子监祭酒愿意给国子监的学生开设这么一门课程,朕自然欣喜万分!”
  国子监祭酒立刻跪下叩首:“恳请皇上,准许国子监祭酒开设相关课程。”
  林柳看着国子监祭酒; 良久后点头:“准!”
  国子监祭酒退下之后,其他官员暂时失语,半天都没人站出来回话。
  林柳没想到国子监祭酒回话之后,效果会这么好。
  她环视一周; 开口道:“若是没有其他意见; 今日就……”
  “臣,有不同意见。”
  林柳看了一眼; 是翰林院的一位官员,已经胡子白花花了。
  她立刻坐直身体,低头看着对方:“你说。”
  老翰林颤巍巍回答:“微臣,觉得皇上贸然将海外传过来的知识加入科举之中; 不太妥当。我华夏泱泱大国; 传下的所有书籍都是先人的智慧结晶; 历经几千年而经久不衰; 这才会被当做科举考试的内容。可那海外知识,不过是一群洋人刚刚做出的学问,不曾经过时间的考验,不知是否于国于民有益,怎可贸然将其加入科举之中?”
  林柳扫了对方一眼,看在对方年纪的份上,到底没有口出恶言,只是说道:“赵翰林甚至不曾看过那些书籍,只是因为他们做出学问的时间是在你还活着的时候,而不是你出生之前,就武断地认定,那些学问不值得学习吗?若按照你的说法,孔孟圣贤当年刚写出论语四书等文章的时候,岂不是只会受到旁人轻视,而不会被人尊崇?”
  老翰林哑然,但不想服输,仍硬着头皮开口道:“可皇上,安歇都是海外蛮夷之学,如何与华夏相提并论?”
  林柳皱眉想着措辞,担心自己说话太狠,气到了这位老翰林。
  林如海直接站了出来:“赵翰林这话可就不对了,孔夫子都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话难道你就只是简单粗暴地当做人与人之间的做事准则?国与国之间,同样适用。”
  “老夫曾亲眼看过那些海外过来的先生做的学问,虽然与我们如今学的文章不同,都是天文地理格物之学,但不夸张地说,真是字字珠玑,让人看过之后恍然大悟,必将对这个世界生出更清晰的认知。”
  “看过之后,老夫也曾深恨自己年岁渐长,已没有年轻时候的精力刻苦求学,不然定是要拜他们为师,好生学上一学的。如今陛下愿意将这些知识交给孩子学习,是陛下仁慈,赵翰林若是不愿让自家孩子学,也不会有人强迫。”
  “赵翰林放心,我们与皇上商量过了,因为考虑到不少考生寒窗苦读十几年,许是暂时没办法接受新知识,所以才会提出与四书五经等知识考核分开,单独列为一门考试。”
  季崧在旁边帮腔:“赵翰林若是担心不学相关知识会影响到科举成绩,也大可不必。皇上说了,虽然相关知识的考核在考卷中的比例会逐年增大,但所有题目都属于附加题,只会影响入朝为官之后的官职分配,并不会影响考生排名。”
  “等到两门考试分开之后,考生可以选择两门都考,但也可以如以前一般,只考试四书五经一门。两门考试单独排名,四书五经的录取名额也与之前相等,另一门考试的考生并不会占据传统科举考生的名额。”
  话说到这儿,该明白的也都明白了——
  虽然皇上准备大力推行那些海外洋人研究的学问,但并不强制所有人学习。你若是觉得那些知识上不得台面,比不得四书五经,完全一条道走到黑,反正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科举录取。
  虽然谁都知道这背后肯定有猫腻——
  若是没有猫腻,以皇上对女学的看重,她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地强迫女学的学生耽误科举的时间,去学习那些海外传来的知识?
  但皇上都将话说到这份儿上了,其他人就算猜到,也不好再开口。
  何况,林柳也没打算再让他们开口。
  林如海与季崧说完之后,林柳笑着道:“还有其他细节,邸报上都记录得非常清楚,诸位若是有何疑虑,等回家看过邸报之后,再在下次的大朝会上提出便是。诸位放心,朕绝对不会做那等强迫他人之事,学习这种事更是强迫不得。”
  反正现在时间还早,欧洲都还没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苗头,华夏的发展也可以慢慢来,完全不用着急。
  文武百官:“……”
  你说这句话之前,能不能先收回强行让女学开设一门课程的命令?
  林柳微笑,转头看向旁边的碧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
  朝会结束,文武百官都受到了林柳口中的邸报。
  所有官员都不敢忽视这次的邸报,拿道手后就像是研读经典一样,逐字逐句地将所有与科举相关的事情都研究得清清楚楚。
  上面的内容其实与林如海并季崧二人说的没有太大差别,只是上面的措辞比两人说的还要更宽容,是真的将“你爱学不学”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
  甚至于,文武百官还隐隐有种感觉,当今皇上有心想要劝他们不要学这些新知识。
  文武百官:“……”
  然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皇上肯定是想要搞大动作了,而且这些动作肯定与这些海外传来的新知识有关。
  有那聪明的,瞬间下定决心,等皇上将那些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