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养女送子-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玫瑰报刚刚发行,鹿岁便让人给林柳送了一份。
  第一期的报纸内容不算太多,诗词话本儿都有,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篇赵史氏亲自操刀写下的一篇文章。
  文章用词简练朴素,文笔锋锐犀利,直接引经据典,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女性从夏商时期到现在的地位变迁,以及读书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因为赵史氏几乎是在指着鼻子骂读书人不做人,自然成功引来了读书人的注意。
  这些读书人当然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史氏在报纸上“大放厥词”,可要让他们给玫瑰报投稿,他们也不乐意——
  谁让赵史氏艺高人胆大,直接将自己的真实姓名与身份都毫不避讳地印在了报纸上?看看文章作者那一栏的史君薪的名字,再看看报社编辑、总编辑,甚至幕后老板的名字……
  谁还愿意给玫瑰报投稿?
  可如今除了玫瑰报,就只剩下林深见鹿还算知名了。
  于是一群气不过的文人,便直接给林深见鹿投稿了。
  然后,这件事就直接闹大了。
  玫瑰报到底只是新出的报纸,就算有人注意到了,也不一定会花钱买回家阅读。
  所以赵史氏的文章,虽然掀起了一些波澜,但其实知道的人并不占多数,影响的范围也很小——
  玫瑰报的读者数量与林深见鹿的读者数量,那完全是天壤之别。
  但当林深见鹿刊登了这些文人的投稿之后,这件事便直接闹到了所有读书人面前。
  于是,玫瑰报出名了。
  虽然让这份报纸出名的,是赵史氏的文章,以及紧随而至的一场让人看得叹为观止的骂战。
  是的,骂战。
  而且是赵史氏一人引经据典舌战群儒,还将那群读书人说的哑口无言,不得不找到其他更有才华且更有名声的大儒出来与她对阵。
  但赵史氏是会怕这些的人吗?
  骂普通读书人有普通读书人的骂法,骂那些名士大儒也有其他办法。与前者对阵,赵史氏直接拿自己这么多年就积攒下来的名人典籍就可自己碾压过去。
  与名士大儒对阵当然不能继续用这个办法。
  毕竟纵观这么多年的历史,那些名人典籍的作者大多是男性,在两者文学积累相当的情况下,赵史氏若是一味地固守同一个法子,最后她的吃亏几乎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所以赵史氏直接换了一种对阵方法。
  一种,不那么道德的办法。
  直接揭开这些大儒们的私事儿,那些不道德的,却因为他们的名声与才学而被其他读书人称作“年少轻狂”,或是“文人风流”的腌臜事儿。
  比如其中一位大儒,当年落魄的时候曾诱使表妹私奔,可最后发达了却并未将人迎娶为正妻,反倒以“聘者为妻,奔者为妾”为由将其贬妻为妾,自己则再娶了一位年轻貌美,家世不俗的正妻。
  比如其中某位名士曾与自己的嫂子私通,被发现之后却说是嫂子勾引,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嫂子身上,害其沉塘,他自己却因为考中进士,家人需要攀附而逃过一劫。
  比如某位文人喜欢逛青楼楚馆,曾与某位花魁私定终身,约定好要为其赎身,将她娶回家,可最后却移情别恋,另娶佳人。等到被人找上门来,却反将人羞辱一通,还说当初只是玩玩而已。
  比如……
  只要是出现在这场骂战中的名士大儒们,就没一个逃过了赵史氏的“扒皮”——
  谁让这群站出来的名士大儒,大多对女子都没多少尊重的想法?
  真正尊重女子的名士大儒们,面对这场闹剧就算觉得赵史氏的话刺耳,也只会选择沉默,而不会大张旗鼓地站出来驳斥对方。
  因为赵史氏的“不择手段”,她最后也算是大获全胜。
  但这样的胜利,带给她与玫瑰报的并非全是好名声。但毫无疑问的是,玫瑰报出名了,关注这份报纸的人增多了,愿意为其付账的读者也多了。
  林柳几乎可以说旁观了整场骂战,虽然对赵史氏最后的用出来的办法有些不赞同,但对赵史氏的战斗力那也是相当的佩服。
  不过赵史氏一直都是这么个性子,林柳根本没有太过在意。
  毕竟都习惯了。
  让林柳在意的是,在这场骂战之中,那些极少数站在赵史氏身后为她摇旗呐喊,投稿玫瑰报的一群人当中,竟然出现了一个让她有些眼熟的名字。
  蕉下客。
  若是林柳没有记错,这个名字应该是探春的别号。
  探春作为贾母的孙女,倒不用守孝三年,一年就够了。算算时间,她确实应该已经出孝了。
  但探春会选择给玫瑰报投稿,还是让林柳有些意外。
  而且文章的措辞也有些激烈,虽然不及赵史氏老道,却也有几分她的风格。
  探春似乎在下意识地模仿赵史氏。
  意识到这件事,林柳微微有些惊讶。
  她让人到贾家去查探了一下情况,然后得知探春确实一直关注这件事,也是在实在忍不住的情况下,才会给报社投稿。
  她对赵史氏似乎非常崇拜,为此甚至打算放弃科举出仕,想要专门给玫瑰报供稿,或是为玫瑰报做事。
  玫瑰花配玫瑰报,倒也挺合适。
  林柳犹豫之后,到底没有插手探春的选择。
  与报纸相关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到底还是招来了朝廷官员的注意,虽然知道报纸的背后站着的是当今皇上,也仍旧有不少官员生出了取缔报纸,至少要取缔玫瑰报的想法。
  不过他们还没有提出此事,便直接被火车正式开始售票的消息吸引了注意力。
  火车试运行,确定没有安全隐患之后,林柳便叫来户部的官员,让他们核算火车成本,以及之后的票价问题。
  因为火车动力足够,如今的火车已经不只是一个车头而已,而在后面加了好几个车厢。
  因为时交通工具,其中几个车厢肯定是要加上椅子供人乘坐的。
  但用来运送货物的货仓,与供人乘坐的车厢的比例,以及送货的价格与人乘坐火车的票价却要好好算算。
  毕竟投入了这么多的钱,当然希望能尽快回本儿。
  而就在赵史氏与一群名士大儒骂得正激烈的时候,户部终于将火车相关的数据都算完了。
  而在骂战结束之后,火车的改造也彻底完成了。
  林柳让钦天监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然后在上朝的时候,直接当朝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火车,即将正式投入运行!
  与此同时,皇庄那边也接二连三地传来了不少好消息——
  轮船、矿车、挖矿机器等研究项目,也一个接一个地攻克难关,只要试运行后确定没问题,也都可以投入生产运行了!
  但最让林柳高兴的还是,一直潜心研究理论知识的大卫,许是与家人团聚之后灵感爆发,竟然发现了电。
  而就在他发现了电的存在不久后,大卫的一个研究磁力的同伴得到了他的启发,在用电研究磁力的时候,成功找到了发电的办法,并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成功做出了在林柳前世被叫做“法拉第圆盘”的发电机。


第126章 
  既然电都已经被发现; 最初的发电机都已经被发明出来了,点灯电话等电器被发明出来不也是迟早的事吗?
  龟龄出海将近一年的时间,等回到跨海回到自己的祖国,看着眼前的变化; 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刚到码头上; 最新印入眼帘的便是两个钢铁巨物; 那庞大的船体与坚硬的外壳; 都让人摊位关注。
  等离开码头之后; 他不但能看到不少女性光明正大地走在街上,她们还说说笑笑、虽然害羞但态度坦然地与认识的男性打招呼; 会约着一起到其他店铺购买东西,然后成群结队地进入了某一个四四方方、毫无美感的房子。
  也有许多小姑娘手拉着手一起进入某个院子,问过之后才知道那时当地的女学; 那些小姑娘都是女学的学生。
  不但如此,他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不少机器运转的轰鸣声。
  这样的感觉太过新奇,龟龄几乎都要以为自己回错了地方,如今不是在京城; 而是到了自己所不了解的陌生国度。
  但周围那些熟悉的黄皮肤黑眼睛; 还有熟悉的乡音,又很快拉回了他的理智。
  等龟龄带着一群人乘着马车前往姑苏; 抵达码头之后被前来接人的官员被问到,是想要坐轮船前往京城还是火车前往京城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的。
  火车他当然知道,毕竟他当年还亲自乘坐过。
  但轮船?
  这么快就研究出来了吗?
  他看向身后其他人; 小声解释了一下对方说的话; 然后征询其他人的意见。
  其他人却一脸茫然;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火车和轮船到底是什么东西。
  龟龄想了想; 道:“火车与马车类似,都是在陆地上运行的交通工具,轮船就是我们之前刚下船的时候,在海边码头看到的那两艘庞然大物。”
  说完他转头看向官员,得到了官员的点头肯定。
  看来之前在海边看到的那两首钢铁巨物,真的就是猫寿等同僚在研究的轮船。
  而且已经研究出结果,并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了。
  听到龟龄提到之前在海边见到的钢铁巨物,他这次带回来的那些科学家一个个两眼放光,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所谓轮船,好好体验一下乘坐轮船的感觉。
  外国人的胆子总是更大的,龟龄想了想,也没解释火车的想法,而是直接请官员带着他们一起前往了码头。
  路上,龟龄察觉出那位给他们带路的官员,不但对自己态度恭敬,就连对他身后那些从海外带回来的人也同样万分尊敬。
  他有些拿不准这位官员为何是这种态度,于是开口了这个问题。
  那位官员却乐呵呵地开口:“前些日子林深见鹿的报纸已经发布了消息,说是那种效率超高,一台机器完全可以抵上十多台珍妮纺织机的那种纺织机器,还有轮船与火车,如今在挖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矿车与挖矿机器等等,都是在林大人您四弟的带领下,发明研究出来的。而他们能将这么多好东西都发明研究出来,都是因为这些洋人们从海外带回来的学问。”
  那官员说到这儿,嘿嘿一笑,“下官是不懂得太多大道理,但也知道这样的人才越多,能给咱们国家带来的变化就越大,咱们国家才能发展得更好。所以,当然要对他们态度好些,他们若是在咱们国家生活得好了,也许以后还能写信让自己认识的人一起过来呢?这样的人多多益善啊!”
  龟龄愣了下,旋即哈哈大笑。
  官员花钱买了船票,亲自将桂林一行人送上了轮船之后,才笑着冲他们挥挥手,转身离开了码头。
  龟龄正要与其他人说话,就见到一位打扮简洁大方的少年走到他们面前:“几位客人有什么需要的吗?”
  龟龄愣住,转头看向其他人。
  其他人两眼发亮,叽叽咕咕地问龟龄他是做什么的,又在问什么话。
  龟龄有些头疼,之前在船上的时候,他便特意让人教了这群人汉语怎么说,但可能是汉语太难了,一群人学了好几个月,也只会一些简单的问话。
  按理说,这个少年的问话他们应该是听得懂的。
  但可惜,谁让他们如今身处姑苏?少年说的话难免带上了几句口音,吴侬软语,自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
  龟龄正要开口,一直默不作声贾蔷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