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贯娘子-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啊,您说,我这孩子们到底上辈子,欠了臣什么啊?”
  皇爷舔舔有些干的嘴唇,看着那两个已经傻了的常家混帐说:“你今日戳穿此事,就不怕断了他们的前程么?”
  常免申轻笑:“就是要断了他们的想头,他们从此才能认命,您知道的,我这俩宝贝儿,贪财,抠门,小气,小时候没长好,心胸没养起来还算盘颇多,他们哪是您怀里的对手?瞧瞧,这才头回动手,便这样了!
  不在您这儿揭了这层皮,往后臣没了……祸事大了,谁还护得住他们呢?就凭你怀里的这个动不动就下套子要命的冤家?”
  皇爷算是无奈了:“不要了啊。”
  常免申心里撕心裂肺的疼,却呲牙张张,大嘴吸凉气的笑着说:“啊,啊,啊不要了啊,护住臣这两个,已经难死了啊,陛下,当爹~也,也不容易啊,嘿嘿嘿嘿!”
  皇爷叹息:“那,下一代也不管了么?”
  常免申到底没忍住,抬手抹去眼泪叹息:“哎呀,人死都死了,那从前战场上成片成片死的跟浮游般,那些人,死前还能想到,我孙,我曾孙?我子子孙孙如何?何如?先顾自己吧,您说呢?”
  武帝眼睛微闭,心里只觉又冷又肃然,更是无奈的多。
  他也想起自己的孩子们,那些早就因为战乱颠簸,没养活大的孩子们。
  这是到了什么霉,才摊上自己这种心有大志向的爹?
  哎,没意思啊。
  他摆摆手对常免申道:“罢了!你去吧。”
  常免申一伸手按住两个孩子请罪:“臣有罪!还望,陛下宽恕,千错万错,臣!万死!我这做老子的没教好,可我儿无辜!”
  “去~吧!滚!!!”
  那父子三人去了,皇爷搂住常连芳拍了许久,一直拍到门外有人战战兢兢替佘郡王来问,那边车套好了,何时送常连芳出去。
  皇爷这一低头,竟发现常连芳睡着了。
  臭小子非但睡着了,人家还留着口水,打着小呼噜。
  皇爷失笑,本想再拍几下,忽发现手掌上竟是一手的血,便悲从心起,也不知道该骂谁的骂了一句:
  “畜……畜生!”


第174章 
  (171)
  “胡醇厚能跟常侯一样?甭瞎说,压根不是一类人!”
  百泉山下的泉前庄,不到夏日不知道这里的房儿有多好,那真是一入晚夕天园一样的地方,那叫个不冷不热。
  就家宅里熏了艾草,床头摆了香囊,夜里支窗子一个被单就是一个夏,那是顶点不苦。
  山边的房子就这么好。
  那日常连芳挨了鞭子,又被大家接回泉后街棋盘院养着,家里人就觉着,这人不能清闲下来,每日得空就给他找事儿,也省的他瞎琢磨。
  常连芳出来那日,宫里的大娘娘往常家送了尚正司的女官,这显见是没有给留脸的。
  尚正司是做什么的,纠察宫闱,发落责处,纠正言行,教以规定……只这个规定言行,却是对宫女的,不对命妇,这便真的狠了。
  至于常连起,常连旭,常侯直接带着他们入了祠堂再也没有出来,据说啊,据说是每日清晨父子三人都要对着祖宗牌位背家规,然后常免申亲自上家法,还每天都要打。
  常连芳现在听到常家的消息却不太在意,也不知道人家心里怎么想的,反正,从表象看人家还成,就每日都是笑嘻嘻的。
  今日也是如此,下了差,老刀们无事了都催马回庆丰府,家门都不入的便都来小花儿家混吃。
  谁叫他从前四处混饭,如今也该还回来了。
  这不,倒霉孩子本趴在炕上,大家看他可怜,一高兴就抬了他出来,丢在软榻上看大家饮酒吃肉,好不快活。。
  都是直爽人,就总想着把一些话说开,便三言两语说到胡有贵他爹胡醇厚,还有常侯身上了,崔二典说骨子里是一类人,胡有贵就不服气了。
  他反驳完,提起酒碗喝了一口抹嘴儿,嘿嘿笑着说:“人家常侯什么眼神,抬眼五代后,甭看现在这一代惨,下一代一准儿受这个教训知长进了。
  人家这是举目便看几千里,胡醇厚是啥?我弟可大才啊,那是能进国子学的大才,他偏看不到!嘿嘿,老胡家若有前程不在我,在我弟那边呢,所以这两人从骨头缝便不是一样的人,姓胡不考虑以后,也没啥人情,懂了没?”
  管四儿这一年多,被他爹管的有了些公子样儿,说话也思考了,就劝他:“你也别想那头了,总之一个他爹!”他指指趴在榻上吃梨儿的常连芳:“一个他爹,人家都是长辈,礼法上你就吃着亏呢。哥,你跟哥几个说话没啥,出去总要收敛的,不然被人抓住辫子,虽说不怕麻烦,那也是麻烦不是?”
  正说着话,人家常连芳的小媳妇带着婢仆端着好些吃食过来了。
  啧,一会不见,瞧这惦记的。
  这两人一个趴着,一个站在台阶上,一会子不见都如离了几秋的含情脉脉对视,就寒的人胳膊上起麻麻粒子……呃,等着吧,这不是刚成婚么,热乎着呢。
  且等三秋各自露了原型,你且看他,脑浆子给你地镗刀淦出来。
  就多余来啊,也不知道大哥咋想的?
  当然,不多的日子,小花儿这媳妇却是很受亲卫巷众人喜欢的。不论是办事儿的爽利劲儿,还是人品,这仿佛是照着亲卫巷子味儿寻的人,人来了就容入了,没耽误半点功夫。
  甭看人家这小媳妇个子几个嫂子里最低,却最会穿衣打扮,啥大红,大绿,大紫,人家都敢往身上挂。
  爷们眼睛瞎,从前都是土根儿,也就认大红大绿好瞧的很呢。
  心道不若家里那几个,除了茜儿嫂子稀罕个鲜亮鲜艳,都也是一样的年轻,还就爱跟燕京那些媳妇学,讲究个素雅?
  哎呦,都年纪不大,竟把自己收拾的跟个念经的尼师一般,也不知道咋想的。
  恩,咋想的也不敢回家说,错非找死没地方。
  今儿许熙美穿着大红底金织的薄底衫,外罩轻红冰纱,头发照旧抓的极高,插了一支,咳,也挺高的一串花簪,走路就像在云彩里般。
  常连芳看到自己小媳妇就笑,看她带的几个丫鬟手里拿着托盘,里面都放着铜钱,就好奇问:“这是要出门?”
  小媳妇下台阶,拿起帕子低头给常连芳认真擦擦嘴,细声细语的说:“恩,出去呢,不多呆,去去就回。咱嫂子说前几日下连阴雨,雨停就来一阵瘟风,这大人还好说,庆丰城三岁以下的孩子走的就有些多了。
  咱阿奶也觉着不好,就说,咱几家合点钱儿先在奶奶庙做个法事,再汇集了这些单买雄黄,雌黄捐出去好给那不成的人家救急呢。”
  常连芳看看那几盘钱,还没说话,小媳妇又说:“小嫂子说最多一家三十贯,其余六巷人家都是二十贯的,也有十贯的,后街那边就是三五贯的意思,总之咱不能太过分。那头还有捐沉药的呢,她们都看唐府,也~没看咱们呀。”
  说完眨眨眼,常连芳就笑了起来。
  人家唐府当家奶奶李氏喜欢总览这样的事情,就不跟人家争呗。
  这才到了几日,这就把亲卫巷子的抠唆劲儿都学到了。
  还美其名曰,看唐府。
  他伸手拍拍自己娘子,语气特温和着说:“去吧,多玩一会子,我这边人多,你也不必替我担心,我有他们呢。”
  许熙美却不放心的嘱咐:“我虽不在,你却也不能淘气。”
  常连芳脸颊当下晕红,指指门口让她赶紧走。
  真是倒过来了,怎么啥也敢说呦,什么淘气啊!啊?他都多大了?
  大家心照不宣的低乐,就看着人家婷婷嫋嫋站起,特有仪态的跟亲人伯子,叔子们告辞,这才才带人离开。
  没看过她带人砍马脚那彪劲儿,这就是个谁看了都护在怀里的小乖乖,当然,这个谁,是老宅里的老太太们,是各家的小嫂子们,就特爱打扮这一位。
  单是一个乖字儿,大家伙就遭不住了啊。
  这一位脾气还特好,你说什么是什么,人家爱打扮她,她就乖乖坐着随大家意思。
  开始那几天,人家出去一圈儿总能刮拉点亲卫巷嫂子们的压箱底,就连最精明的七茜儿,都私下里给她做了好些好看的衣裳。
  哦,老太太的大金镯子,第二天就给她挂了俩回来。
  七茜儿扒拉财还得动脑子呢,这位可不用,坐在那里卖乖够了。
  可回到家里,人家乖倒是把常连芳惯的没样没样的,除却对常连芳起居饮食无一不妥帖外,前几天小花儿低热,什么时候来人,都能看到人家守在炕头,拿着蒲扇给相公散热。
  又有今年南边进贡好菱角,也不多,头茬陈大胜都没有,小花儿有,皇爷给了足足五斤的样儿,外人是一个甭想吃到,都让人家小媳妇坐在炕边徒手掰了喂自己汉子嘴儿里了。
  前几日雨水多,河水要涨,管四儿拿着篓子,带着寿田他们下河整了不少小河虾给送到常府。
  晚上大家去他家闲聊,就看到常连芳趴在榻上边吃河虾边听书,咬不烂的虾壳,他一低头,人媳妇立刻摊开帕子在他嘴边接着渣渣,那惯的就天怒人怨了。
  有时候胡有贵就觉着,大哥纯替乏人担忧,他在家里都没这样的好日子,啧,看这一对颇刺眼呦,可怜他孤家寡人遇到的那是什么啊!
  甭说他也没有成家的心思,就有回做噩梦,他坐在家里大着肚子绣花,那位站在门口留着胡子劈柴……太可怕了。
  一院子糙汉就看着那软绵绵的小媳妇去了,那背影也是柔柔弱弱的?
  好半天崔二典才说:“嘿,刚开始都这样,对吧?”
  众人嫉妒又确定的点头。
  崔二典又说:“早晚的事儿!啥样人来了咱泉后街,进了咱家头三脚总有一脚先踩进庙里……”
  他这话还没说完,陈大胜提着一根好大火腿进了院子道:“甭说我家老太太啊,我家老太太行善积德,那也是为你们好!你不知道前些日子一场变天雨,庆丰城就走了多少不足三生日的小孩儿。”
  泉后街住的都是什么人,官宦人家,富贵人家,有能力人家,这边的孩子甭管什么天灾人祸,总是能得到最好的保护。
  一般家里有几个幼年同岁的孩儿,就总作着伴儿一起长大。也不会出现某日一群出去玩耍,忽少了俩,一问,朋友死了。
  可外面呢,小孩夭折不算事儿的,便是养到十一二没了也多见,不稀罕的。
  甚至去岁吏部巷有个老太爷,背后有俩恶疮,请了外省专治疮的名医,一来一去花了有五百贯之多。
  而隔着一条街的泉前街,不如意的人家就有的是,甭看养的儿子多,一个母亲便是一辈子生上十几个,养活下一半儿就是大福分。
  随随便便一场风寒,就能生出孩儿瘟,不带走几个寒门里的崽子,那都不是雨了。
  庆丰城里治疗风寒瘟气的成药,随随便便都是几百钱的。
  没了是个素淡词儿,大家都习惯了,习惯那街上头天伶俐淘气的小孩儿,忽有一天不来了,不用问,许就没了。
  一场湿雨半丝儿瘟气,从这庆丰城卷走上百的寒门小孩儿,悲伤的其实是有钱人家的太太,真的,人不是闲么,看着自己的孩儿好,就不敢想旁人的如何如何,其实那些孩子的父母反而不怎么伤心的,见多了,也忍耐习惯了。
  太太奶奶们总是很忙,听到不幸就开始做法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