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炊金馔玉不足贵-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锅里。直到米粒慢慢绽开,变得细腻软烂,便可放进枣干与百合,旁人多加冰糖,池小秋是加了用百合花蒸出来的香露,甜味稍淡,花香更浓。
  这女孩揭了盖子来,见粥色淡红,米粒润泽,几片百合飘于其上,雅致清淡,能闻见其中清香,便满意点了点头。
  池小秋刚想给她用油纸包了糕点,便被她阻住。
  旁边的老嬷嬷忙从贴身包袱里取了一盘一盏。盘是整块碧玉雕作,温润淡雅,如同雨后最明朗的一抹山色,玉带罗糕便一块块被放在上面,摆出了一个花形,盏也是个浮雕着卷草纹的描金海棠式青白玉盏,富贵华丽。
  女孩看了看那粥:“这颜色不配,拿那个琉璃盏来盛。”
  老嬷嬷忙又取了琉璃盏,澄澈半透明的红色,红枣百合小米粥盛在里面,好似美人酡颜,欲说还羞。
  池小秋词语匮乏,只能道一句:“好看!”
  那女孩一笑,伸手便搁下一锭银子,池小秋一看,忙推回去:“这两样加在一处,不过一百个钱,不值得这么多!”
  “出门在外,本就难挑入口的东西,若是我家姑娘愿意吃上两口,我倒要来重重谢你。”
  池小秋眼看着这女孩儿重又袅袅婷婷走了,悄声问钟应忱:“你怎么知道她是个丫头?”
  钟应忱帮她收拾着东西:“大户人家调理出来的,多半行事如此。”
  这女孩行动间肩背直挺,纵是低头时仍不见弯折,脚步稳而不乱,眼皮略垂,极少直视看人,一看便是教足了规矩的管事丫头。
  池小秋好奇:“连个丫鬟都这样,不知她家的小姐要怎生好看!”
  钟应忱手上不停,慢慢与她说:“姑娘房里的丫头多半是要作陪嫁的,一房里人情往来,管账理事都是得力膀臂,自然是要好好教的,比别的都要强一些。”
  “你家里也有这样的?”
  钟应忱不答,只是擦着桌子的动作顿了一顿。
  池小秋一时嘴快,秃噜出这句话,见他沉默,不由有些后悔。
  钟应忱的家里,留给他的似乎都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钟应忱最终却答了:“有许多,我…娘房里的玉荷姐姐,便是管事大丫头。”
  冰雪聪明,忠心耿耿,打得一手好算盘,逝年十九岁,葬身于河底鱼腹之间。
  池小秋忙转了话题,问他:“你考学的时间可定了?”
  “尚未,再看一看。”
  他原本想去的枫塘书苑要再等好几个月,吴先生却恰好在此时撞上门来。待他透过高溪午将求是斋的课业考学打探清楚,便可决定,是否能走一条更近的路。
  池小秋手掂着那一小锭子银两,总得有四五两重,不是该得的银钱总是烫手,池小秋不安稳,嘀咕道:“若那家小姐尝着不合口味,可莫要来找我。”
  她暗地里的祈愿总是会在反过来时十分灵验,过了两日,黄梅雨又漫天漫地织成丝时,那个大户人家的管事丫头便又站在了摊子前,道:“店家可在?我家姑娘想请你进府里一遭。”


第49章 徐家花园子
  北桥靠山邻水, 最北面的山岚横纵,为这片地方平添了许多雍容大气,许多乡贤的宅子便修在此处。
  这丫鬟请池小秋过来时候好言好语, 只道她前日的糕点粥饼做得极好, 小姐便想请了她过来一见。池小秋再一问地方, 却是柳安镇人人都知的徐家花园子。
  池小秋想了想,解下围裙叫来帮工, 交代了去处。
  帮工却扯着她不愿放人:“钟大哥之前反复说与我,不让妹子你自己去些不明不白的地方。”
  他这般一说, 丫鬟便不乐意了, 她从小被教得便是怒时也要不动声色,却自有自己一套让别人看出不妥的办法。虽是笑着,嘴角却向下压着, 眼里带些被冒犯的骄矜。
  “我家老太爷在此地颇有些声名, 小哥若不放心时,随意打听便可, 徐家花园子也不是人人都进得。”
  池小秋安慰帮工:“他也是晓得的, 你只说个去处他便知道了。”
  钟应忱跟她历数地方乡贤时,便曾提到过这家主人。徐家老太爷曾历任翰林院编修, 监察御史,后升佥都御史巡抚地方,最是清贵,后急流勇退居于家乡, 营园造林,景致名胜一方。
  池小秋把他长长的一段话自行做了注解, 大约就是,官挺大, 家里的园子也顶好看。
  在踏入这个园子之前,好看的定义是模糊的,直到身处其中,她才知道,这分明是个神仙去处。
  柳安本就多水,不知从哪里引来的一脉清流,时而成溪,时而成湖,时而隐于杨柳之后花林之间,时而环绕着粉墙屋舍,翠竹百杆,其中尤为精巧的是水间堆叠出的山石,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当如是。
  池小秋将自己的评价略略做了修改,决定回家跟钟应忱说:这花园子,好看的不行不行的!
  丫鬟口中的小姐,就住在这清溪相伴处,几间小屋相连,四下壁上堆满书卷,除此之外,不过一桌,一椅,一棋,一炉而已,让池小秋莫名想到了钟应忱那个只用来睡觉读书的屋子。
  说不定他们两个正是一路人。
  这小姐是个标准的美人坯子,鹅蛋脸,清水眼,两道卧蚕本该显出几分可爱,却因为端端正正的笑变得板正得突兀。她看见池小秋时,笑意陡然加深,却又在看见丫鬟的时候倏然隐没,又变作淡淡的模样。
  这便是徐老太爷的孙女,排行老三,丫鬟赶着叫她三姑娘。
  池小秋好奇打量她一番,习惯性地拱了拱手:“徐姑娘请我过来,是有什么事呢?”
  丫鬟见她又不叩头,也不道福,本来还有些欣赏的心思便消减了许多,果真是个不太懂礼的丫头,岂有见贵人是这样的?
  徐三姑娘却十分客气,她唤丫鬟:“秋云,给池姑娘递茶。”
  这小姐每个动作,都如同用尺子量好的一般,抬手多大弧度,手放在何处,拿起的茶盏离口多远,她连喝了两口水,池小秋数了一下,动作像是雕版一重重印出来的,分毫不差。
  明明是赏心悦目的美人饮茶图,池小秋生生觉出些可怕的氛围。
  “前日那个玉带罗糕便是你…”相比于端庄的动作,徐三姑娘的眼睛却活泼地有些过分,秋云忙清了清嗓子,小姐立刻放慢了语速:“池姑娘做出来的?”
  池小秋点头,听着徐三姑娘的夸奖:“当真是甜而不腻,口齿留香”,顿觉这姑娘更好看了些,顺眼许多。
  秋云跟着道:“不瞒池姑娘,我家姑娘自小在京里长大的,这回跟着老爷太太回来,饮食很是不惯,每日吃不下什么东西。只那天出门,尝着你家的糕点,念了两三天,这才找你过来,想请你入我们府上做个厨娘,银钱断不会亏了你的。”
  徐三姑娘微微点头,看向池小秋。
  一瞬间的错觉,那小姐投过来的眼光里,好似透着眼巴巴的热切。
  她眨眨眼,红木圈椅上坐着的又是一个齐齐整整半丝不动的徐三姑娘。
  若被关进宅中,每日只做一人一家之饭食,那便太没趣了,池小秋回绝道:“三姑娘若想要什么吃的,使人告诉我一声就成,便是日日做一份都使得,也不用一定进府里头。”
  秋云有些不悦:“池姑娘若是担心银钱,大可不必,三十两银一月,算是这镇子上少有的高价,岂不比自家辛苦要好?”
  池小秋反唇相讥:“你怎么知道我一个月连三十两银子也挣不得?”
  云桥是通三桥之处,来往人最多,池小秋一个月便能收近百两银,又自在又能认识许多人,何必要被囚在此地做个笼中鸟?
  “你每日做这辛苦营生,要出去张罗摊铺,风吹日晒又抛头露面,到我家时,只用伺候姑娘一个,岂不是比开铺子清闲?且都是做饭,有什么两样?”秋云觉得池小秋是脑壳坏掉了,才将这事往外推。
  “这怎么能一样?”池小秋不禁叫出声来:“我自家经营,是用我池家的招牌,有人喜欢吃甜,有人喜欢吃咸,有人喜欢吃面,有人喜欢喝汤,百家门我能做出百家口味,多的是人尝我的菜,挑出哪里好哪里不好,多的是时候,能学更多的菜——”
  她往徐三姑娘处抬了抬下巴:“你家姑娘只一个人,一张嘴,能尝得出多少味道,给出我多少主意,练出我多少手艺?便是旁人赞出一句好,也是说你徐家的厨娘好,与我池小秋有甚干系?”
  有那么一刹那,池小秋又在徐三姑娘眼里看见了亮晶晶的色彩。
  秋云听呆了:“你若做了姑娘的厨娘,夸的不都是你?”。
  “我以后开出的酒楼,打出的招牌,不写池家写徐家不成?”池小秋想想做什么菜都由别人做主的日子,头顿时摇成了拨浪鼓:“不成不成,送菜使得,进门不成。”
  秋云不意池小秋竟这般不给脸面,终于绷不住顿脚道:“我徐家要多少好厨子寻不到?来历明白手艺上乘的,都排着门口数着数的进着呢!还不是姑娘喜欢,便太太不愿意,也让姑娘几次三番求着才勉强点了头,你便没半点感恩处?”
  池小秋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一段故事,看了看徐三姑娘:“确实有些感动。”
  可为什么要感恩呢?
  池小秋不解,想想道:“三姑娘也可以把第二天要吃的东西都写下来,我直接备好了,来人拿便成。”
  如此,不是两相便宜?
  秋云失声叫道:“这外头的吃食,偶尔吃得便罢了,又不知干不干净,怎能天天吃!”
  她这话一出,便知不好,果然池小秋气哼哼地:“既是如此,你们还寻我做什么?”
  徐三姑娘情急之下起身:“你莫要听秋云的…”
  这回不止秋云看她,一个老嬷嬷声音从帘后传来:“姑娘,注意仪容!”
  徐三姑娘忙又恢复成娴静模样,咬字咬句道:“原是家里规矩,若是每日将所用食材送到池姑娘处,不是和家中一样?”
  老嬷嬷提醒她:“姑娘,太太可未必答应。”
  “太太那里我自去说。”徐三姑娘声语柔若水波,但多了一份执拗。
  池小秋觉得,她还是更喜欢这个有小脾气的徐三姑娘。
  徐三姑娘一向听话,但难得犟起来,旁人也没办法,本也不是大事,两人互相看看,便都决定暂时妥协。
  老嬷嬷便跟池小秋细说,徐三姑娘一向要何种饮食。
  “清淡,定要清淡,油盐要少,味道万不能重了,最紧要的是要干净。”
  池小秋点头,拟了几样菜出来给她看。
  老嬷嬷看了看,指着其中几样甜食道:“这里头不必放糖。”又指着些素菜道:“莫要上油,盐几粒便可,其他材料不要加。”
  池小秋有些傻眼:她理解的清淡和这老嬷嬷似乎有点不同。
  徐三姑娘却开了口:“姑娘便照李妈妈说的备便好。”
  主人家如此说,池小秋也没法子,搓搓手跃跃欲试,说不得算是另外考验她的做法。
  眼见话说的差不多了,池小秋便要告辞,徐三姑娘却留她:“再坐会喝杯茶。”
  她环顾一下四周,秋云不知被谁拉走了,只剩李妈妈在她身边站着,便道:“妈妈帮我去拿些新下的夷山茶,给客人尝尝。”
  李妈妈瞥了池小秋一眼,腹内嘀咕:等会可要给自己傻姑娘好好说说,不管什么出身都这样没阶没品的待,以后万一被选作贵人,可是要吃大亏的!
  眼见堂内外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