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承亡夫遗产后-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泽几个看了看喜春,见她轻轻点头才回话,“刚学大学了。”
  周辰几个还早着,过了启蒙的阶段,如今正在学音韵训诂,只有等通了训诂后,才正式进入学习应试的科举阶段,便是习四书五经,大学是四书头一篇。
  夫子不认同的看了喜春一眼,仿佛是在说刚学大学这样重要的时候怎么能带着人到处跑的,喜春撇开脸。
  不好回,当没看到。
  学堂里的进度还在启蒙阶段,上到三百千的进度,喜春还是按夜里跟周秉商议过的,一早来之前,先给他们讲过的,看他们自己的意思要不要留在学堂里听,夫子也问:“我们学堂里要留了几个位置,你们若是愿意尽可以来听听,都是村里的学堂,孩子们也没去过别的书院学堂的,正好能交流交流。”
  夫子还给他们发出邀请。
  没拗过,周泽几个只得应了。
  喜春听了好一会儿,这才转身回去,马婆子带着人去采买了,还没回来,几个飞扬的小娘子捧着一方锦缎从门外走过,喜春叫住了人,看了看他们手里色彩鲜艳,料子花俏的绸缎:“这个,是什么?”
  有小娘子扬了扬:“这个啊,这是我们蜀城的蜀锦呢,再过半月就是蜀城的锦绣会了,大晋做买卖的布匹商人都会来一观,我们村里也织了不少,等着在锦绣会上呈上去,卖给做布匹的大商人呢。”
  喜春早养成了做买卖的敏锐来,当下就道:“我跟你们一起去看看的,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这有什么不行的,你来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

  ☆、第 119 章

  喜春跟着村里的娘子们一路到了周家村的织布作坊里。
  里边有七八台织布机正在织; 村里的妇人织布、捡线,里外都是人,外边还有不少汉子在搬抬; 一副忙得热火朝天的架势。
  带她来的娘子也忙得很; 带她来了后,说了声儿请她四处看看就去忙了,强婶走了来; 还有些意外:“你咋来了?”
  喜春把看见村里的娘子们托布的事儿讲了:“我就是好奇,这蜀锦色彩斑斓瑰丽,与我们秦州的花锦截然不同; 婶子许也知道; 我们在外头也是做了这布匹买卖的,铺子上等闲进的也都是从各州府进的上等绸缎; 却还未曾见过蜀锦这般的锦缎; 心头实在是好奇。”
  周家村也是做布匹的; 强婶专门负责管理村里的作坊; 都是做布匹的; 喜春他们一来; 强婶他们就下意识在他们身上穿的布料上看过了。
  喜春对他们的布料好奇,其实他们也是的。
  强婶摆摆手:“这有何的; 大家都是姓周的; 不过我们蜀锦与你们秦州的花锦确实不同。”
  强婶带着她在里边四处看。
  蜀锦与其他锦缎不同,是以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 彩条起彩添花,用各色图案和纹饰织成,布料上的每一针一线; 都是糅合了各色融汇,与其他地方的布匹单色截然不同,蜀锦图案清晰,色彩丰富,上边花型饱满,十分有特色。
  蜀锦的染料也是蜀城产自的草木植物。
  喜春几乎没见过这等色彩斑斓的绸缎,倒也不是当真没见过,喜春见过不少来自关外的纱,那些纱布与这个锦缎倒是有两分相似,但喜春觉得蜀锦更为好看。
  强婶笑得乐不可支的,又很是骄傲:“你啊才回来还不知道,我们蜀锦啊其实往前数,那叫啥,历史长得很呢,到现在还有路子往关外销呢。”
  那就难怪了。
  强婶笑眯眯的跟她说:“其实我们蜀城除了这锦缎,还有蜀绣,画绢。”
  喜春听到个新词:“画绢?”
  强婶随手拿起一张薄如蝉翼白绢给她瞧,说是白的也不尽然,仿佛还带着些金一般,极为薄,被卷成一卷,两头有木柄子固定。
  “这就是画绢。”
  喜春捏着那薄薄的画绢,心里还满是不可思议:“就这个,是作画的吗?”
  “是呢,我们这里有笔墨,你试试。”
  喜春当即就试了试。
  沾了墨汁的笔在画卷上轻轻扫过,虽不如宣纸和扇面平顺,带着丝丝的阻碍,但并不碍事儿,绢面儿与纸不同,滴滴点墨在上头,墨汁丝毫不渗,反倒还带出一些质感来,写出来的字与她在宣纸扇面上看到的很大不同。
  喜春也形容不出来,只觉得各有各的好,宣纸山的画像一副静态的美景,而在画绢上的则好像一副动态的画卷,尤其是交汇着各色绢线的画绢,举着时,透着别样的美来。
  十分朦胧又带着光滑润绸的美。
  “婶子,这个画绢能卖一卷给我吗?相公他喜欢作画,我想拿回去叫他在画绢上作画一作。”喜春不想占便宜,她看得出来这作坊忙得很,想来就是为之前给她带路的小娘子口里所说的锦绣会。
  她还想问问这锦绣会是什么。
  强婶直接拿了一卷画绢给她,不要喜春掏钱:“收你银子那就太见外了,你们外头的周家帮了我们多少的?就现在这几台织机还是靠着秉哥儿才弄来的呢,头几年我们这织布作坊不好,村里织不出几匹布来,也挣不了几个银钱,还是秉哥儿给解决的,说是你们秦州那边的织机,改过的,跟以前的可不一样。”
  “听说这还是你的主意呢。”
  喜春自己都不知道。
  周秉还强行给她头上按名声呢。
  经过强婶一番说,喜春脑子里也抓到点头绪,改织机的事儿她是有些印象的,秦州那边他们周家的花锦作坊出产的花锦好,但织机能织出的布匹不多,喜春跟周秉提过改良织机的事儿。
  如今的织机工序太过复杂,从头到尾要七十几道,实在太过繁琐复杂,喜春就提过一嘴,后边倒是听下边人说过,作坊的产量增加了,她当时听过后也没放在心上,如今想来,恐怕是周秉找了匠人把织机改良过了。
  “婶子,锦绣会又是什么。”
  “那个啊,说白了就是绸缎布匹大会,只是这名儿难免要起得好听些的,就是这四周相邻的府城里的大商人三年一度的来我们蜀城看锦缎,采布匹,这也是我们最大的一笔买卖了,哦,对了,我们这个锦绣会就跟你们那边那个淮州的绸缎会是一个意思。”
  是霓裳会。
  淮州的霓裳会喜春当然知道,他们秦州的花锦也被送过去参加了几回的。
  她只是没想到,蜀锦的规格这么高,都能堪比淮州的霓裳会了。
  喜春拒绝了强婶要送她回去的话,“你们忙,我自己回去就行了。”
  这里忙成这样,喜春哪里好叫强婶专门送自己的,一段路,走几步也就到了。
  喜春回去的时候,周秉带着周嘉已经回来了,还带了两盒糕点回来:“听说是本地独有枣泥糕,又带了些蜀城独有的辣味儿,我买了两盒,你尝尝看。”
  喜春从他手里接了过来,开了盒子尝了一块儿,家里就有酒楼,喜春也不是丁点辣吃不了的,糕里的辣味不多,她是能接受的,又给周秉兄弟两个递了糕点过去:“嘉哥儿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周秉就点头:“都办好了,只等科举正式开始了。”
  科举是大事儿,下场请人作罢的学子更是多得很,这个时候无论是请人作保的秀才公,还是要下场的学子,都是一个双项选择,无论是学子还是秀才公,在作保前都会先考察一番对方的人物品性。
  学子作弊被科举除名,也会牵连到替他们作保的秀才公。
  而秀才公在作保前,也会考察学子的人品道德,以免为了几个作保费牵连到自身身上来,这些秀才公,一般替保的学子都是本地查得到的学子,有书院包票或是在四邻乡里名声极好的,像周嘉这等从外头回来参加科举的学子,是他们最不愿担保的。
  周秉来之前先在书院开过了信件,信中详细介绍了周嘉的背景,书院、学业情况,清平县的周家又是府城里出了名儿的人家,只要消息灵通的都知道周家在盛京里出了个侍郎大人,要走科举之路的学子谁不是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出入朝廷的,周大人的后辈回乡里参加科举,找担保人并不难。
  科举临近,周嘉几乎是日日书本不离手。
  喜春都怕他读成了个书呆子,每日叫几个小的在院子里打拳跑动,平日看一两个时辰的书就叫他歇一歇。
  锦绣会的事喜春也问过他,还有村里的织布坊,那卷画绢留给了他作画,还央着他当场作了一副,“你说,我们布匹铺子是不是缺点什么?”
  夫妻多年,周秉哪有不知道她意思的,忍着笑:“布匹铺子是差一种布料,书肆也还差一个画卷。”
  喜春面不改色:“对,就是这个意思。”
  周家没有书肆,但他们可以把这个画绢卖给书肆。
  问他为何早前铺子里不进蜀锦,周秉的意思是,“太远,麻烦。”
  他淡泊名利,不像喜春一样一心钻进了钱眼里一般:“蜀城离我们秦州远了些,但正以为远,这里头才大有所为啊。”
  周秉递了面巾给她,听她继续说。
  “你看,蜀锦、蜀绣、画绢,甚至蜀城的菜色等各种都是秦州没有的,物以稀为贵,没有的咱们才能挣银子。”
  她掰着手指数,周秉把她的手握在大掌里,带着笑:“咱们家的买卖够多了,还是给别人留点路子吧。”
  “蜀锦和画绢就足够了。”
  周秉说的话,喜春一向听得进去,在细细思量后,也不再贪多。
  回头她就跟强婶等人说起了采买锦缎和画绢的事儿。
  他们难得来一次,这路途又太远了,喜春想着回去这一船怎么也得给填满不是,光是周家村这点货物数量可不行,她也等着跟着去参加锦绣会,去会上再采买。
  锦绣会开启那日,正是学子下场日。
  一家大小齐齐出动,先送了周嘉去考场,周嘉提着篮子,里边笔墨足够,带的吃食也是些饼子、干粮,糕点类的,他板着小脸儿,谁都知道他这会儿紧张,但科举下场的学子如过江之卿,谁能不紧张的。
  喜春拍了拍他的小肩膀:“别怕,你的学问就是书院的先生们都有目共睹,现在去试试水而已,咱们家还有这么大的家业等着你继承呢,你别紧张。”
  周嘉觉得更紧张了。
  考不上就要回家继承家业,顿时让他心里沉甸甸的。
  等院门儿一开,他提着篮子就走,生怕嫂嫂再说要他继承家业的话。
  他志不在商场上。
  喜春几个是等着他一路进了院门儿才离开的,去府城里参加锦绣会了。
  童生试要考县试、府试、院试,只有过了这三个阶段才能称上一句童生,每一场又考两日,周嘉是清晨一早赶进去的,到次日黄昏才出院门。
  门口弟弟侄儿高高兴兴来接他。
  “大哥和嫂嫂呢?”他常年强健体魄,靠在马车上,还有几分力。
  几个小的朝他递水递吃食儿,还有给他打扇儿的,还吩咐车夫赶车,回道:“我爹娘他们谈买卖去了。”
  是周兰钰的声儿,他摇头摆尾的:“我娘这回又花了好多钱。”
  周嘉记得没错的话,他们都是陪他回老家参加科举的吧?“什么买卖?”
  “布匹呢,还有画绢儿,那画绢画出来的可真好看。”喜春他们也没瞒着几个孩子,有时也给他们说说家里的买卖。
  锦绣会上不止有蜀锦,还有其他府城的锦缎,锦绣会办得十分庞大,喜春他们采买了不少锦缎,画绢也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