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承亡夫遗产后-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尽早让他们进去进学。”周秉一锤定下,次日他们去周府拜会,第三日就把人给送了去。
  半点没让他们歇一歇,看看盛京的风景什么的。
  喜春在周府上还见到了跟她向来不对付的周莺,总的说来其实两人也没什么恩怨,但事情多了,也就成了现在这样互不待见了。
  周莺阴阳怪气跟她打招呼,喜春看有大伯母等人的面就不理她,没了这些长辈在,周莺说不过她,回回灰溜溜走,过后又要来招惹。
  李晴晴总算找到了这位大姐不待见她的原因了,她是周家三房的人,照旧不受周莺待见,早前李晴晴没少被她为难。
  李晴晴说不过周莺,回回都被她奚落得想哭,可以说小两口搬出去,周莺在其中占了很大的部分,此后只要有周莺在,李晴晴就离得远远的。
  “嫂子也被大姐为难过啊。”李晴晴说。
  喜春点点头:“她有病,眼红咱们三房有银子,想分杯羹,又整天阴阳怪气,高高在上的,谁惯着她这臭毛病的。”
  李晴晴点头,不着痕迹往嫂嫂的方向靠了靠。
  跟滚刀肉似的周莺在嫂嫂面前竟然没走过两个回合,一来就把把她压得喘不过气的大姐周莺给赶跑了,李晴晴对嫂嫂满心都是崇敬之情。
  喜春没当一回事,还跟她说:“回头她要再说你,你跟她回嘴就是,周莺这人你能压她一回,回头她就知道你不好惹了。”
  喜春两个一到盛京没个停歇的时候,周秉去拜会那些知交好友,喜春也没闲着,带着李晴晴跟江氏在外走动,拜访跟周家有交情的人家,给他们使了力的人家,又是宴会又是外出踏青,邀着去水行汤池的,一直到过了月余才走完。
  像周珍嫁的魏国公府上,喜春也没漏下,他们夫妻这一走动,城中的人家都知道,他们三房回京了。
作者有话要说:  ~

  ☆、第 133 章

  喜春上京头一年; 就带着两个弟妹在盛京里走动,与各家夫人往来,上到侯门公爵夫人; 下到普通的商家夫人们; 她还跟宫里的侍监们打交道,跟其中在宫外采买的关系最好,不时送点吃的用的; 这位张侍监对周家印象也很好,偶尔出宫还来坐坐,跟他们说说话的。
  第二年没有再时不时出去走动; 只维持好先前的人情关系; 参加各家夫人们办的宴会,李晴晴两个要学的多呢; 回回出去都是由喜春带着的。
  跟普通人家的夫人交往还好; 一到那些贵家夫人面前了; 两人多少带着不自信; 贵夫人身份越高; 就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说话,拘谨得很; 这也是长年累月的经验带来的; 她们自身底气不足,有没有过往接触这些贵夫人的经验,在面对她们的时候; 自然就被那气势给压了下来。
  “没事,慢慢学就是。”这是喜春的原话。
  他们这回上京,那就是开拓人脉交往的; 喜春两个往后是不住在盛京的,这里的人脉关系的维护还是要她们自己来的。
  不过这也急不得,喜春只能多带她们去各家宴席上转转,跟各家夫人们多接触,多接说说话也就不拘谨了。
  周秉跟喜春一样,都没闲着,他走动的是有往来的老爷们,同窗们,他没走科举之路,但当年还在书院的时候那也是先生们常夸的人,到现在腹中诗华都不减,说的不是商场上的铜臭之事,要重新热络起来并不困难。
  几乎每隔几日就有人请他出去品画赏诗的,可比喜春这边耗费心力的跟各家的夫人们周转来得轻松。
  喜春都羡慕了,还跟他说过,“咱们要是换换那就好了。”
  夫人们在一处说什么,不是各家的传闻就是时新样式等,儿女们的婚事,这其中她们说她们的,就是喜春这里都插不上什么话的。
  周家靠着周府,人家都会给上几分薄面,周家也还有适龄的男子,盛京人家嫁女娶妻,光是这一摊子流程下来都得好几年,早早就商定亲事也是常理之中的,但除开靠着的周府外,周家到底只是个商贾人家,如今瞧着最有出息的也不过是在户部的周嘉,从五品的官职,委实算不得甚,这些官家夫人们,挑女婿嫁闺女都是找的门当户对的。
  周家这样的来往可以,但要是当一家人那还得多加考虑,是要赌的。
  赌要嫁的那位公子是否当真是个有出息的。
  要是赌输了,家中花费了大力气培养的闺女不就废了吗?是以,她们若是讨论这等儿女亲事,喜春几个都是不插眼的,若是有人问及,喜春就回,“我家该成亲的都成亲了,剩下的还早呢,如今在书院里读书,说这些怕惹了他们分心。”
  盛京的书院跟秦州府的不同,里边的气氛更加浓郁,在盛京这等地方,权贵越多,下边想要出人头地的人就更多,都想往上走,不跟在秦州一般,他们周家是顶顶富贵人家,文风又不浓郁,他们对要往上走没有多大的感觉。
  到盛京就不同了,周围的同窗们满是要往上走,要改换门庭的普通的学子们,周兰钰叔侄两个反而更容易受到激励,也从一开始的进学落在最后跟不上,到如今时不时被先生夸赞一番的。
  周辰的目标都改啦,早前他说考上秀才就得了,如今不同了,他的目标已经从秀才改成了举人!
  考上举人他就可以捐官,当个混吃混喝的小官啦。
  到第三年,又是一年科举之时了,书院给要下场的学子都放了假,周兰钰叔侄几个被送回了蜀城。
  家里人除了伺候的也没跟着去,最大的周泽都成亲了,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哪里还需要他们跟以前一样护送的。
  走那日,江氏亲自给他们做了薄饼等,叫他们带了路上吃,等送完他们兄弟走,府上又恢复了宁静,该做什么做什么。
  盛京的买卖跟早些年其实没多大差别,挣钱的营生还是那几样,多出来的是不少新创出来的买卖,都是实用型的,什么推车,小板车,手袋等,越来越简便实用,连他们周家的手提都跟着变了好几回。
  紧跟着如今最时新的样式走,他们周家自然是不落后的,没料还凭着这个,把往年的手提给炒火了一番。
  喜春得了信儿的时候,还跟李晴晴两个说呢,“这人啊,都是得到了就不新奇了,反而还回味起从前来,觉得从前的好了,其实是什么?不过就是觉得现在的东西太多了,一模一样的,叫这些金贵的夫人千金们不舒坦,以前的多好啊,提出来那就是人群里独一份了,这就满足了啊,满足了她们与众不同的心理了,高兴了,舒坦了。”
  整个大晋以盛京的夫人小姐们最为尊贵,要做他们的买卖,凡事都得记住独一份这个词,“不过她们也不是就不喜欢一样的了,大家小姐啊其实也喜欢攀比,你有的我没有,这就不行了,哪怕是一样的也得有。”
  喜春不喜欢独揽劝,这几年她也在教李晴晴两个看账本,打理家中的买卖,他们在盛京还有三间铺子呢,都是出了名儿的顶顶铺子,每回一上新就有人买账,喜春就拿的盛京铺子上的账目给她们练手,平日与掌柜们商议正事也把她们带上,问她们意见的。
  她这一副半点没有藏私的模样,周府都夸了好几回了。
  “你是个好的,当年我就知道你肯定是个好媳妇,跟我们秉儿哥也最配,你看你,家里外头你都打理得妥妥当当的,连对嘉哥儿他们的媳妇也好,他们要是不孝顺你们都不行的。”
  喜春隔三茬五也来府上坐坐,跟祖母和两位伯母说说话,老太太年纪大了,尤其这两年,大多时候都昏沉沉的,清醒的时候没多长时间就疲倦了,儿孙们要敬孝都只有碰运气的。
  喜春隔三茬五的来,也是难得碰上老太太醒的时候,早出晚归的伯父们更是难遇上了。
  喜春在周府待了一日,到下晌才走,出门正好遇上了来给老太太把脉的大夫,笑着问了句:“大夫,我祖母如何了?”
  老太太是这一年才开始时不时昏睡的,追其原因,到底是年纪太大的原因,连曾孙子都十来岁了,再过几年就要娶妻生子了,跟其他的老太太相比,他们家老太太已经是长寿之人了。
  人上了年纪,各种病痛就相继出来,好多大夫都说了,他们家老太太只是昏睡,没有其他的病症,已经是好的了。
  大夫还是老话:“老太太身子骨还算健壮,只是年纪大了,身子骨哪里比得上年轻人,这也是正常的,只要还能好吃好喝的,定能长命百岁呢。”
  长命百岁只是人的心愿,满盛京里,有几个长命百岁的老人家?喜春也高高兴兴的听着这吉利话,但实际上早有相熟的大夫跟他们透过底,说老太太现在这般,怕是熬不过两年,她这不是病痛问题,就是时候到了。
  家里上上下下早就有准备了。
  出了府,喜春就回了家,李晴晴两个也问过了老太太那边的情形,喜春摇摇头:“没醒呢。”
  “那嫂嫂下回再去。”
  喜春道:“不光我去,你们也多去坐坐,跟两位伯母也说说话,万一老太太醒了,还能多见些面的。”
  江氏应了下来,李晴晴以前倒也常去,不过她对周家府上有些不自在,这跟她一来住在那边小院里一直不适应有关,到现在都还没适应下来。
  这些做了几十年的贵夫人们,光是那通身的气势就足以叫人生畏了。
  老太太这边也是喜春两个一直住在盛京的缘由,按他们原本的打算,本是住上两三年就回去的,如今老太太这样,眼见着就是这一年半载的事,哪里能在这个时候走人的。
  不过谁也没想到老太太的大限会这么快,大夫原本也只概括了个时间,说是两年内,结果翻过年没多久老太太就醒了,还一连醒了好多日。
  周兰钰叔侄几个去岁科举靠得都不错,没有落榜的,今年开春后还没去书院进学,周府上先来请了周秉两个过去见了老太太。
  老太太一连醒了好些日子,家里都觉得不对劲,忙请了相熟的大夫来看,回头大夫就跟他们交代了,说老太太应该还要醒些日子,这些日子就陪陪老太太,在床边敬敬孝的。
  这话有什么不懂的。
  喜春两个到了老太太房里,房里儿孙们已经到了大半,老太太不耐烦这么多人在她房里堵着,把他们招呼到了床上,她因为长期昏睡,整个人都廋了下来,她把人唤到身前,叫了随身伺候的嬷嬷把早就准备的盒子拿了来,交给他们:“这是你们俩的,拿着。”
  “祖母。”喜春眼眶不自觉就湿了。
  老太太在他们身上拍了拍,“好孩子,祖母虽说没醒,也知道你们的心意的,有心了,拿着吧,祖母的私房,人人都有份。”
  每个人得到的都是一个小匣子,至于里边装的是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周莺见了他们的小匣子,等他们一出门就盯上了,“老太太给了你们什么?”
  她的匣子里就是一匣子首饰,拿到手的时候周莺觉得重,还以为老太太给了她什么好东西,还在暗地里偷笑呢,等她偷偷一看就不高兴了,一匣子首饰才值多少钱,老太太偏心啊,好东西肯定都是留给儿子孙子的。
  她就问到了喜春他们跟前儿来。
  喜春他们又没看,只回:“没什么,老太太的东西,怎么分都是可以的。”
  “你们是有钱人家当然说这等风凉话了。”周莺撇撇嘴儿,想说话,人家已经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