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承亡夫遗产后-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堂哥?新知府?
  所以,新来的知府大人是周大光?                    
作者有话要说:  ~

  ☆、第 91 章

  周家的男子在外表上都是不错的; 个个身姿挺拔,相比周秉的浑身锐利俊朗,大堂哥作为周家第一个孙字辈儿; 面容生得与二伯母有几分相似; 脸颊白嫩。
  他这会儿蓄着小胡须,平添了几分稳重,怀中抱着周星星在逗弄。
  喜春是当真不知来的这位周知府竟然是二房家的大堂哥; 前年周家两位伯父在朝中为官,官职不高,是实权核心; 几位堂兄堂弟也都在衙门办差; 却是清水衙门,到点打卡; 到点走人的; 前年喜春上京时; 他们还被调去礼部祠祭清吏司帮了忙的; 也不过是今年大伯升任了吏部侍郎。
  都被调来调去的帮忙了; 喜春自然也当这几位堂兄堂弟跟盛京其他世家子弟一般; 只是谋了个位置罢了。
  盛京各家的子弟这样的没有一百也有几十。
  周知府姓周,喜春也从来没往这上头讲; 要凭一个姓就能认清了; 他们周家早就跟做木炭买卖的周家相认了的。
  喜春面儿上变来变去,又不好朝他们发火。
  别人的相公。
  起身就朝外走:“堂哥先等着,我去看看厨房里给采买了什么; 叫他们给做几道盛京的菜肴来。”
  周光含笑点头:“多谢弟妹了。”
  喜春笑笑,快步出了厅里,周光面带着几分茫然; 问堂弟:“我是何时得罪过弟妹了?我瞧她脸色不大好,是因为我早几日没有登门么?”
  刚接任上马,周光几乎抽不出时间来,整日要对上衙门的公文,重新安排管理上一任知府留下来的文书,与下边的属下、各房的存档、案子等要了解、归纳,几乎是在把府衙理出个大概他便登门了。
  周秉从他怀里接过了伸手要爹包的周星星:“不是,她不知道新任知府大人是你。”
  周光看着堂弟:“你没说?”
  周秉只来了句:“迟早要见。”
  周光严正义辞的教导他:“三弟,你这样可是不对的,弟妹的性子瞧着柔顺,可十分倔强,我原本确实不该任秦州知府的,而是该去泰州的。”
  周光原本任职的地方是泰州,他早早就得了消息,府上都已经暗中准备起来了,最后来了秦州府,是因为周秉写去的书信。
  “朱通判这人,好高骛远,胆子又大,给跟着他的人都许过诺,又朝上边许过诺,应下差事来。”而原本该任秦州知府的,确实是朱通判。
  朝下边的人许诺好理解,就是招人跟着自己干,成功后给许诺的好处,银钱、审批、甚至税,朱通判本就是管着财税,给上头许诺,就是政绩的意思了,他要在下边做出政绩来,上边保他的人也能在审核上得了嘉奖,任人独到,甚至更进一步。
  说起正事来,周光神色正经:“审核此事的官员是大伯底下的人,也不知是不是朱通判走了他的路子,他又是大伯底下经年的人,此事大伯的意思是先揭过,过往不究,但总归是心里记上了一笔,往后要翻身出头怕是没这么容易了。”
  “我不是朝廷的人,这些你们看着就是。”周秉想起堂兄提及的政绩。
  政绩不好做,如今大晋海晏河清,秦州府这等地方水路便利,繁华热闹,土匪强盗多年没听过出一回,在剿匪上做不得文章,就只有从别的地方入手,学子、大功劳、商税。
  进贡的商税越多,作为管辖范围内的知府自然要受嘉奖,有学子得到的名次亮眼,比其他州府的考中数目更多,也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周光顺口就问:“嘉哥儿也不小了,你们打算叫他一直在秦州进学?”
  他一来就看过衙门的卷宗,秦州府多年的文书上记载,去岁仅有一位学子考中举人,而其他州府考中举人的二三人比比皆是。
  大功劳就更不容易了,于公于民的大功劳定是能叫人平步青云,但这等事更是少有。秦州商气中,周光也相信朱通判许诺的政绩是从税商起头。
  周秉写这信并不是没有私心的,在来信中也把与朱家的牵扯提及过,大伯为人严谨,多查过一遍才察觉出这里头的问题,不然只是有几分嫌隙,是断然不会断了朱通判的青云路。
  他只道:“若是学得进去,在哪儿都是一样的学。”
  盛京那边不是头一回过问以后周嘉几个在哪儿进学的问题,这事儿喜春也知道,她还知道周秉当时回的也是这一句。
  盛京和江南之地普遍文气浓郁,但周秉当年就是在盛京上的学,盛京的书院、先生和文风,甚至各家的同窗是最清楚的,他没应下去盛京进学的事儿,也就是在婉拒了。
  喜春垮过门儿,她这会儿心情已经平复了,也确实去厨房里看了看,叫马婆子给烧两道盛京的菜肴来。
  就是重油重盐,周家老家是蜀地出来,骨子里还有几分吃辣。
  喜春吃不了,吩咐了她和奶娘的饭菜照旧按平日的准备,进门亲自给周光倒了茶水,请他吃茶,“他这话我爹也说过,我爹说要是没有进学读书的心思,就是把桌椅摆在宫门口,叫日日仰望的,也学不出来,有这个心,读得进去的,寒门也能出举子的。”
  像他们宁家,有一个当秀才的爹坐镇,那又如何,几个儿子没一个要走科举之路的。
  按宁秀才的话,钝性。
  全家唯一开了灵光的,出生在了女儿身。
  在他们家,周嘉几个上头三层压着呢,书院夫子、家中夫子、还有读书脑子都灵光的兄嫂,都不是那等只会惯着人的,他们兄弟三个包括周星星,学不到多好,也不会成为只会吃喝玩乐的败家子。
  相反把人给送到盛京去,上头的祖母伯母们一宠,倒是有很大可能成为纨绔子弟。
  周光感慨:“宁伯父话中通透。”对说出把桌椅摆在宫门口的宁父,周光是敬佩的。
  敢说。
  就不说劝他们把几个幼弟送回盛景去读书了。
  周光登了门儿,等用过了午食后,又扯下了腰间的玉佩放到周星星怀里。是早就备好的礼,盛京一大家子都想见见小孩,但路途太远,只得打消了这个主意。
  “我来秦州也好些日子了,衙门里的饭食总是吃得稍清淡了,今日总算吃到正宗的盛京菜了,”喜春两个送周光出门,他还要回去继续处理公务,说起上回要不是周秉一封信写得及时,大伯母潘氏就要来秦州伺候侄儿媳妇坐月了。
  一路到了大门儿,“弟妹,过几日你嫂子和几个孩子也到了,到时你来衙门里坐坐。”
  “行。”喜春一口应下,又给他推荐了个地方:“大哥你要是吃不光衙门里做的菜,就使个人去外头买饭吧,我们胭脂铺上的荷花街一到了晌午好多小食儿摊子,味道还行,适合你们吃。”
  就是喜春上回跟花掌柜去吃过一回的街,喜春当时就觉得太油太盐了些,但正适合干活计、使力气的人。
  她完全没有给人推荐路边摊子的不好意思。
  人皇宫内院的贵人娘娘们想要吃外边的了,还能使些铜板来,请人帮着送到宫门口,叫人送进去呢。
  盛京里被宫中的贵人给点过的路边摊也算不得少。
  当然,她还加了句:“小食铺,酒楼也是有的。”
  周光记了下来。
  马车就停在路边,周光跟他们告辞,便登上马车走了。
  “走吧,进去了。”周秉从袖中伸出手,想要握着她的手,还没碰到,喜春已经一把甩开了,斜倪他一眼:“我们周东家这么能耐,自己回去就是,用不着牵我一介妇人家的手。”
  喜春都觉得自己阴阳怪气儿的,但她心里平复了,不代表这事儿就过了,她不能刺他一句了。
  亏她早前还问过呢,他还闭口不谈的。
  喜春决定隔三差五刺他一回,还要在她的私薄上狠狠痛骂他一回,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喜春后头主动给黄夫人传了个话,把知府的事同她说了说,免得叫人误会,以为她这是特意隐瞒呢,上回还说没见过人呢。
  黄夫人惊讶得很,惊讶过了,回头问喜春,“能不能叫人把姓黄的给拦下来,他从账房里拿了好几万,跑了!”
  “说要拿去孝顺爹娘长辈,谁家孝顺是造金殿吗?”
  黄家这回亏了不少,黄东家在屋里气不顺了好些日子,骤然明白一个道理,把银子大把的给外人花了,还不如拿去孝敬长辈呢,憋了口气,要给父母长辈最好的。
  金银金银,这世上谁都离不开,他拿这些银钱去,就是叫人天天躺在银子上睡觉都可以了。
  干的还是实事儿:修葺祠堂、开学堂、修路、挨家挨户的族人发钱。
  喜春就摊手,“怎么拦?拦着他去给族人长辈进孝?要叫人知道了你还能立足?知府大人也拦不了小辈儿给长辈儿尽孝啊。”
  话虽如此,黄家逢年过节的原也是给送过礼的,没缺斤少两,好好的东西他非要折腾,确实有几分矫枉过正的意思了。
  许是觉得自己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吧。
  喜春只得劝她换个角度想一想,“要我说,他要去修路修桥的也还好,东西置办齐整了能管好些年,反正到时也要叫你们出钱去修,如今一次给弄妥了以后也少麻烦。”
  黄夫人只道:“早知道当日我就拦着他给朱家送礼送银了。”
  朱家过后一个礼没还,大门紧闭,说甚不待客,但朱家的采买每日没少大包小包的往府上拖东西呢。
  黄夫人咬咬牙:“送去他家的商户可亏死了,人站骆知州的好歹还给回了礼,一家里头有好几千俩银子呢,我们一毛没得到。”
  一比起来,就该越发不顺了。
  “不过朱家比骆家花销多,我们当时都是送的贵重的礼,银其次,送银的都贴补在了外边的吃喝上,留在朱家的多是些贵重的酒、茶,布匹衣料,首饰之类的,朱家那几个母子母女的花销可多着,朱月一人就在汤池庄子花了几千俩,还有朱家的公子,茶肆酒楼也花了上万。”
  他们送去的银子也就叫这几个给花了。
  像明月茶坊这等最引纨绔子弟去的地方,尤其到了夜里,何夫人都曾告诫过喜春,叫她夜里离远些,这花费那就不是普通的茶水酒钱了。
  “只当我们会源源不断的给送过去呢,这辈子都靠着我们吸血了似的,用银子可不管大小的。”黄夫人猜,朱家身上的现银不多了,只是不知道这挥霍一空后,过不了这等奢侈生活了他们要怎的办。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不是说说的。
  但喜春很快就知道了。
  是茶肆的掌柜传来的信儿,说他们去进货时,在临府城遇上兜售好酒好茶,衣料布匹的人,样样都有,数目算不得多,从周家铺子出去的货,掌柜们几乎一眼就看到了,直接花了低价从人手上把好酒好茶给买了回来。
  衣料布匹没买,这一类售卖后要再重卖一次,还得看有没有损耗、皱褶,不怎么值价,临府城有人收了,但价格给的也不高。
  回头给喜春送了好几个大匣子,黄金真珠宝石面儿的,老木的等,说是孝敬。
  喜春就知道了,这是朱家在本地府城里抛不开面儿,把收到的礼拿到临府城去换成银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
古代奢侈品二手买卖。

  ☆、第 92 章

  大堂嫂江氏跟几个孩子是好几日才到的; 喜春接了信儿,头一日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