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州节度使张永德。王殷就算心怀不轨,一时半会儿也只能在蔡州当个土皇帝作威作福。
见王朴面色一松,郭荣问道:“先生,南边的事儿,是不是该收网了啊?”
两个人果然是至交好友。正是英雄所见略同,王朴刚刚思考该如何处理王殷的事儿,郭荣便开口询问了起来。从“收网”这个词上面,王朴品出了郭荣的心意,毫无疑问,皇帝陛下是不能够再容忍王殷半**的存在下去了。先不说,一旦北伐,汴京空虚,漏那么大的一个破绽给了王殷,如果王殷心怀不轨,趁着大周和契丹交战之时,拿下汴京,那煌煌大周就只有关门破产了。即便是,王殷忠心耿耿,肚子里没有一点坏心眼,可是他总是在蔡州倚老卖老的不听招呼,长期下去,他对于大周,就类似于淮西藩镇对于大唐,再加上他驻守的蔡州太重要了,如果他一旦投了敌,或者说蔡州失守了,那么汴京城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了。
王殷在蔡州是郭荣的一块心病,好吃好喝的供着吧,怕老东西喜欢不轨;可是,克扣粮草军械吧,又怕削弱了蔡州的防御力量,毕竟从秦宗权开始,这蔡州一直都是大战爆发地,十室九空,自身补给能力实在是太弱了。
“陛下考虑甚是,王殷之事不能再拖了。眼下是十冬腊月天,最不利于出兵作战,咱们要北伐,至少要等到明年开春。一旦大军开动,留下王殷在南方,着实让人心中不安啊!”
“申州刺史马明奇是怎么说的?”郭荣问道。
不管是郭荣还是王朴,两个人都是人中翘楚,自从郭荣即位,就看得出来这老王殷绝对是个祸害。王殷经常上表向郭荣请安问好,郭荣也屡屡写信,赌咒发誓互不相负。可惜啊,一个想的是政令通达,一个想当关门老大,一个放眼天下,一个偏偏是山头主义,别看郭荣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可对付王殷的想法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可对付王殷又不能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王殷虽然不像郭崇那么善战,也不像王竣那么鸡婆,可他好赖也算得上大周一代名将,手下的军士又是当年的河北精兵。想用武力平复王殷,对大周来说,那就是手足相残,玩慢**自杀。于是,王朴就给郭荣出了个对付王殷的主意。
什么主意的?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分化高层,收买中下层。先说收买中下层,王殷麾下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河北邺城人。这个时代,天下大乱,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们,纷纷放下锄头,精神抖擞的拿起长枪,投锄从戎,由锄地变成了锄人,由收割麦子变成了割人脑袋,出现了一些让人自豪的军人世家。军人这个职业,学习快,成才难。割脑袋和割麦子不一样,割麦子最多就是一不留神把自个手给划破了,玩了个自残;割人脑袋,一不留神就被人割了脑袋。
虽然军人这个职业,不交税,不种地,见人不用低三下四,吃饭喝酒还能趾高气扬的不给钱,可是,就因为它的风险**颇高,流动**太大,更新淘汰率太高,另外还有**别歧视、年龄歧视,导致广大在业人员,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当兵的也是人,谁也不像孙大圣那样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老的小的,总不能呆在**里面,只能够留在家乡。所以,王殷**的底层人员思乡情浓。
针对这种情况,王朴出了个主意。这个主意很简单,眼前的大周内忧外患极多,为了对付这些忧患,就需要大批的**。这**大部分肯定是由成年男子组成的,既不是什么老年模特队,又不是什么少年儿童团。为了让军士们安心,王朴就建议朝廷下了诏令,只要这一家确定有人参加了**,那么这家人迁移到了关中之后,就可以享受一些待遇,比如多分点田地,少缴点赋税。这诏令下达之后,通关以东迁移的百姓很多,可重点却放在了河北邺城一带。
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希望是什么?老婆孩子热炕头啊!听说只要家里面有人参军了,就能享受这么多服务,老百姓那还不闻风而动,纷纷找自己孩子参加**的证明。这么一来而去的,王殷手下还有多少河北兵,被大周朝廷轻而易举的就掌握了。知道了河北兵的数量,王殷手下能打仗的精兵有多少,郭荣心里就有数了。更何况,那些当兵一听,自己老爹老妈老婆孩子,迁往关中还有这么多的好处,这心里对大周朝廷的感激,自然是难以言表。郭荣一没有在王殷部提拔官员,二没有在王殷部赏赐钱粮,可是,郭荣在王殷部的威望却逐日增加,在底层百姓心中比王殷还有号召力。
后来,王殷察觉了。这好事儿可不能让你姓郭的一个人占了啊,不行,我也得占点好处。王殷于是上表奏请郭荣,说自己蔡州这一带沃野千里,可人口稀少,既然陛下要迁移人口,迁到关中是迁,迁到我蔡州也是迁嘛,何不把邺城的百姓迁一部分来蔡州。
王朴贼精贼精的,一眼就看穿了王殷的意图。他却郭荣婉言拒绝王殷,找了很多借口,什么朝廷经费困难,什么蔡州四战之地,什么百姓不愿意迁移等等,就是不松口。
书非借不能读也,菜不抢则不香也。见郭荣不松口,王殷更是觉得这里面猫腻太多,更是想占这个便宜,于是,更加积极主动的上表请求,还拍**脯答应下来了许多条件,比如百姓路上吃的喝的,姓王的全包了,只要朝廷肯放人过来,所有的花费,都有我们蔡州来搞。就在这种情况下,郭荣也还犹豫再三,才勉强同意。
看起来美好的东西,做起来往往让人**。比如叠一千只纸鹤,看起来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可叠的过程却充满了痛苦。电视里,男女猪脚在桥头两侧相视而立,呼喊着狂奔着,拥抱在了一起,狠狠的啃了起来,多温馨多浪漫。可要是在生活中,你玩这么一套,保准好奇的中国百姓会在一旁指指点点,你持续的时间越长,围观着越多,最后总会让你面红耳赤,逃之夭夭。
王殷觉得这迁移百姓,又多了人,又多了赋税,还让自己麾下的军士安心,所以,他一定要抢过来。可是,他抢过来之后才发现,这玩意儿,得不偿失。他不像郭荣志在天下,手里面人才多,他王殷指挥打仗,那会搞什么经济啊。本来说的好好地,人迁移来了以后,就给分田地,田地都是不缺,可是,有肥沃之处,有贫瘠之地,虽然是乡里乡亲,可为什么你家分的田就比我家好那么多呢?老百姓不服啊。
王殷肚子里也是一肚子气,我把你们大老远接来,你们老老实实听话多好啊,干嘛争来争去的。搞得王殷烦了,就让**下去**,差点搞起军变来。王朴就趁机在蔡州宣传,为什么皇帝能办好,王殷就办不好呢?本来朝廷就有了安排,可王殷偏偏抢着干,还干坏了。王殷这家伙眼里面根本就没有咱们河北人,良心大大的坏了。这么一闹腾,中下层更是心向朝廷了。
正文 第145章 收拾王殷2
这个问题属于军属问题。
更让军士们不满的是待遇问题。当兵吃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于军饷问题,弄出军变的事情层出不穷。王殷作为名将,对军饷自然异常看重。过去郭威在世的时候,还没有大规模训练禁军,对王殷部的粮饷供给不仅没有什么延迟,往往还经常赏赐。
可现在,郭荣一力推行禁军制,派人到各个藩镇挑选精锐之士加入禁军,老弱之辈不是解散就是编为厢军,成了地方部队。别的藩镇都是老老实实遵从号令,只有王殷阳奉**违。王殷心里想的明白,这世道人心隔肚皮,郭威在的时候,咱们关系好,让我做什么都无所谓,现在换成了你郭荣,我和你可没有这情分,怎么手里也得握着些兵权,作为一个防范。我姓王绝不**,可是你姓郭的也别想过河拆桥。有着十万兄弟在,姓郭的永远都不敢轻举妄动。
郭荣即位之后,就在天下全天下训练禁军。由于这训练禁军是郭威的旧政,做为下属王殷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而不敢说什么毛病。老皇帝刚挂,新任皇帝都不敢擅改老皇帝的命令,更不要说王殷这些下属了。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郭荣练兵令到了蔡州,王殷也是以令行事,只是,他总是拿出来一些老弱残兵出来,让朝廷练兵使者去挑人。王殷的想法很简单,你不是要我**出来,让你挑兵吗?我就按你的话办事,给你兵挑,至于你自己看不上眼,那就不能怪我了。
王殷算盘打的啪啪响,而且已经做好了和郭荣扯皮的打算。可没想到这练兵特使到了蔡州,看到这老的老、少的少的“河北精兵”,什么话也没有说,异常负责任的挑选了起来。这挑法还比较奇怪,禁军嘛,肯定是要冲锋打仗的,要精干。所以,孤寡老人不要、年幼孤儿不要,要的就是那些有亲戚尚在的人。这兵挑完之后,练兵特使就找到王殷,要和王殷联名上书朝廷:陛下,蔡州禁军已经挑选完毕。
王殷一心想送特使大人走人,也没考虑太多就联名上了个奏折。没想到这一下子坏事儿了,郭荣练兵除了锻炼精锐之外,也是想拉开军士的待遇,禁军和地方部队厢军待遇是天壤之别。王殷一上书,郭荣立刻就坡下驴,把王殷手里的河北精兵变成了蔡州厢军。让王殷哑巴吃**连有苦说不出。
王殷*了眼不知道该怎么搞,他麾下的军士们立刻就闹腾开了。为什么朝廷挑选禁军,你王殷不让我去,隔壁三大爷走路都颤颤巍巍的,为什么军饷比我还要高?这不服的人太多了,王殷在军士们的心里由名将,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蔡州**士气大跌。更可况,蔡州禁军和蔡州厢军很多人都有亲戚关系,这事儿经过蔡州禁军这么一宣传,厢军里面很多人立刻都偷偷跑了。
王殷迫于无奈,东拼西凑找了无数条理由,想把自己厢军的待遇和禁军拉平。可这事儿,郭荣能干嘛?!一通扯皮之下,郭荣勉勉强强以戍边有功为理由稍微提高了蔡州军的粮饷。这又是一件拐弯儿事儿,好儿让郭荣得去了,坏处全让王殷给背上了。
王殷在蔡州军士中的威望彻底动摇了。
郭荣不动声色的削弱了王殷的威望,对于王殷军中的高级将领,则分别对待,有收买的,有大义争取的,也有靠联络关系争取的。由于王殷对朝廷犹豫不定的态度,让他手下这群官儿面对朝廷伸出的橄榄枝,也是暗送秋波,没有多少人是立场非常坚定的。毕竟,作为他们领导王殷自己都立场不坚定。甚至于他的左膀右臂申州刺史马明奇都被郭荣收买去了。
经过郭荣这些措施,王殷明着还是蔡州节度使、淮西行营总管,可是他的威望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高,权力也没有过去那么大了。
见郭荣问起马明奇来,王朴知道郭荣准备动手了,遂笑道:“申州刺史马明奇忠心无二,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其长子已经在一个月之前到了汴京。”
马明奇连质子都送来了,:支持文学,支持看来应该是诚心投诚了。郭荣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朕已经决定北伐契丹,那么王殷就应该动一动了。”
王朴是心腹之人,郭荣也没有在王朴面前唱什么高调,说什么王殷德高望重,功劳显赫,应该调往中央,另有重任相托。直接就说,王殷要动一动。
王朴点了点头,道:“王殷部军士不服,诸将动摇,陛下征召之令一发,王殷十有**只能束手来京。”
“只要他不糊涂,老老实实的来京,朕担保他一世的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