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护得公子周全。”
我知道袁棘之意,除非我不再微服出行,或有无数侍卫相拱,否则遇到印天涯这般高手,的确防不胜防。
袁棘接着说道:“对于这个组织,公子有什么样的想法?”
“我也只是刚想到的,明rì待武学课后我们再详细商议。”
我和小七已经开始学习太祖长拳的第二节了。
“陛下,开始吧。”练武堂内袁棘说道。
“好,我们还是继续学习太祖长拳第二节吧,一会等文天祥陆秀夫到了我们再议这龙牙之事。”
太祖长拳自第二节起,更加注重实战,所要求的力量和速度都远大于第一节。袁棘除了教授我们第二节的招式外,又增加了实战对练,陪练自然就是小七了。
刚开始时,小七还是小心翼翼,不敢用力,生怕伤到我,没过一会便已处于下风,只能频频招架。
“小七,你全力以赴,陛下已非昔rì之阿蒙了。”袁棘在一旁叫到。
小七渐渐放开手脚,全力向我攻来,一下扳回了不少劣势。
以前的赵禥偶尔也会和小七过过招,虽然每次都大获全胜,但都是小七故意放水。这一次尽管小七用尽全力,也丝毫不能占据上风了。
斗到酣处,小七一招弓步下劈,撑直右腿,右拳向前硬劈而下,我急忙使出一招翻天劈地,以右脚为轴,原地向左转回,同时,身体微向後仰,左手顺势曲肘上架,右手化拳为掌,趁着小七招式一老,新力未张之时,一招反手插花,快速地切至其胸口,轻轻一发力,便将小七撞开数步。
“好,暂停,陛下能够审时度势,这两招时机拿捏得十分准确,好,很好,这便是第二节拳势的jīng要所在。”袁棘在一旁赞道。
小七似乎还不相信自己落败,这才没过多久,何况自己是在全力之下,依旧被我一掌击在胸前。
“败了?”小七自语道。
“小七,你这招弓步下劈虽然像模像样,但却少了三分灵活,这就是以前我告诉过你的,形似须向神似发展,哪怕再强大的招式都是死的,你来看。”袁棘说完,亲自将这招招弓步下劈演示了一遍,道:“如果你的对手远远弱于你,你这拳就该一击必中,不让对手有还手之力,然而当你的对手和你相当或者胜过你时,在你右拳劈下时,就需得防止对手的强力反击。简单来讲,这神似可以理解为实战中的活学活用吧。小七,你的一招一式沉稳有余,变通不足。太祖长拳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拘陈迹,这点你和陛下都需用心多去体会。”
小七似懂非懂地答道:“袁教授,知道了。”
我也点点头道:“今rì就到这里吧,想来那文天祥陆秀夫也该到了,去御书房。”
当我们来到御书房时,文陆二人早已在外相候。
“参见陛下。”
“二位平身,在朕得御书房,又没有外人,都不需拘礼,坐下说话。”
“谢陛下。”
我对着袁棘说道:“先生,这二位便是朕向你提及过的青年才俊文天祥,陆秀夫,现任崇政殿讲学。”随即又看着文陆二人说道:“宋瑞,君实,这位是朕的武学教授,袁棘袁先生。”
文天祥在听我介绍袁棘时,似乎惊诧了一下。
袁棘听我说起过二人,知道均是有学问之人,拱手到:“见过二位大人。”
文陆年岁较轻,急忙起身作揖行弟子之礼道:“见过袁先生。”
“今让三位前来,有事商议。朕昨rì仔细思考了一夜,打算构建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名叫龙牙,集宗教,帮派,官府于一体。”
“龙牙?”
我尽量用这个时代能够明白之言说道:“龙牙之宗旨就是为大宋之崛起。首先,龙牙是宗教,也可以理解为信仰,类似佛教徒,道教徒对于其心中的佛祖,道祖的信仰,而我们龙牙的信仰便是刚刚我所言之宗旨,既,凡是愿意为大宋之崛起而献身之人均可加入。其二,龙牙是民间帮派,这点类似于蒙古的天涯,以战争以外的方式解决任何危及我朝的人和事情。其三,龙牙是官府,是一个既监察百官又监察民间的官府,但是却不和朝中任何部门发生关联。龙牙这个组织先期以秘密的方式存在,dú lì于朝廷之外,只听从朕的命令。”
袁棘最早知道我对于这个组织的想法,是以稍微有些明白。文陆二人听后煞是惊讶,不说龙牙,即便是蒙古之天涯也是第一次听说。
文天祥和陆秀夫相互对视片刻齐道:“陛下之构想匪夷所思,但却甚是英明。”
尽管我说得很详细,但知道三人还是有些糊涂,我接着道:“朕以寺庙来做个例子,庙宇是由一群有共同信仰之人组成的一个团体,里面有藏经楼,武堂,厨房等各个部门,这些部门可以由庙里的僧人担任,也可以由外人担任,但是都会听从寺庙的统一管理。如果将龙牙看做是一座寺庙,将朕比作那方丈,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原来如此,这个龙牙我们都可以加入吗?”三人不约而同问道。
“赞同龙牙之宗旨,都有资格加入。当然,家有家规,国有国法,龙牙自然也有自己的行事流程,这流程之一便是加入龙牙需要原来龙牙中人介绍,并经龙牙核心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加入。如果三位愿意,朕作为龙牙第一人,今rì便介绍并批准三位加入。”
“臣等愿意。”
“好,这龙牙从今rì起成立,朕与三位便是这龙牙的第一批人员。”
第18章 公田法之争
正文 第18章 公田法之争
第18章 公田法之争
袁棘三人脸上都露出兴奋之sè,特别是文陆两位年轻人,似乎加入了龙牙就能实现平生的抱负,其实我知道,这三人还不是很明白龙牙的jīng髓,当然这得慢慢来。
由此可见,古人比现代人纯朴得多。
我看着三人,脸上也是略带激动道:“龙牙暂时会下设综合部,保安部,监察部,情报部,商业部五个部门,其中综合部
负责统筹全局,制定组织的各种制度,审核加入组织的人员,将组织的决定传递给其它部门,综合部人员必须全都是龙牙的核心成员,情报部负责收集军事,农商,人文地理等各地,各行的情报,也就是充分发挥细作的作用,将其延伸到所有角落,有人的地方就要有我龙牙之人,大到忽必烈的一举一动,小到某一村落谁家有喜事等。保安部,负责我朝重要人物的安全,刺杀危及我社稷之人,比如说那投敌卖国的刘整等,并逐步消灭天涯,监察部则是负责监督百官,监督各大行业组织的言行举止,商业部则需要为组织赚钱,龙牙中人也得吃饭吧。这些部门是组织的下属部门,必须在组织领导下做事,他们也是达到组织目的尖刀。朕初步计划,这保安部由先生负责,情报部交给君实,监察部交给宋瑞,当然这只是你们在龙牙的身份,至于朝中之事依然不得放松。”
“臣等自会尽心尽力,请陛下放心。”
“恩,这龙牙的地点先设在狮峰茶楼吧,朕会让卫小四将附近的房屋都买下,改名为狮峰商会,对外就以商会之名行事吧。你们下去后再仔细斟酌,看看朕的构思中还有无漏缺之处。”
“谨遵陛下旨意,臣等告退。”
######
自从搬到宁乾宫后,我常常会不知不觉地站在顶楼的窗户前,痴呆般地注视着这皇宫大院。
似乎这一切都和我没有丝毫关系,我只不过是个过路的游客,一个孤独的时空旅行者。
梦里不知身是客,我是在做一个长长的梦吗?
来到这里快一个月了,我依旧无法接受菱杉离去的事实。
这些rì子里,我渐渐习惯了早起。
朝会之时,谢贾两派再起争端,原因便是公田法。
户部尚书陈宗礼率先开炮。
“臣陈宗礼有本上奏。”
“陈爱卿请讲。”
“陛下,近rì浙西路不少官员都在反映,这公田法引起不少农民恐慌,甚至反感,臣等经过商议,望陛下取消此法。”
在土地制度上,宋代前比汉唐,后比元明,可以说是土地私有制发展最充分成熟的朝代。宋代继承了中唐两税法以后的做法,私人土地买卖与占有不受任何限制。宋代土地兼并主要是以zì yóu买卖的经济方式进行的,“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是当时的公理,所以以政治特权强取豪夺兼并土地的情况,在法理上并不允许。
土地是农业社会最恒定的“常产”,宋代便把有常产的民户称为主户,没有常产的民户称为客户。客户主要是无地的佃户、雇工等。主户按财产的多少分为大地主,中小地主或富裕农户,一般的小土地所有者,其中不乏还需要佃种部分土地的农户。
随着政治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大地主手中,朝廷渐渐失去控制,只得发行饮鸩止渴的会子,或者是竭泽而渔的仰仗和籴。结果却是“国计困于造楮(纸币),富户困于和籴”,谁都拿不出更好的办法。
景定四年(1263年)三月,贾似道决定实行公田法,试图挽救rì渐严重的财政危机。
然而,公田法直接涉及到官僚地主的利益,理宗无法下此决心,最终贾似道以辞官相要挟,方得实行,但也只是在江浙的部分地区试行。
景定四年七月,公田法实行还不到半年,尚书都省就声称“中外支用粗足”。其中虽不排除贾似道党羽阿谀的成分,但公田法对缓解财政危机不会是绝无作用的。不过,公田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危机,反而成为景定年间社会动荡的新源头。
我瞟了一眼贾似道说道:“陈爱卿,这公田法实施以来,为国库增收不少,也并没有扰乱普通农户,怎么会引起他们的不安呢?”
“陛下,这公田法有四大弊病,首先,名为回买,实为强夺,加深社会危机。比如,本该百贯一亩,却只给四十贯,而且大都是会子(纸币),因而遭到大地主的殊死反对,也就完全不足为奇。其次,官吏舞弊,回买不公,激化社会矛盾。主管官吏故意夸大计算其田亩数,强迫他们增加回买数,造成有些民户倾家荡产也无田可卖。而督卖者峻急刻薄,不择手段,甚至滥施肉刑,迫使有些走投无路的民户自杀了事。再次,官田收租,头会箕敛,引发阶级冲突。最后,加印会子,回买公田,加剧通货膨胀。这四点之详细说明臣已写在奏折中,请陛下过目。”
我示意小七接过奏折,看着贾似道说道:“师臣,你看呢?”
贾似道也不起身,漠然应道:“陛下放心,公田法之弊病臣自会加以监督。”
“好,这事就如此吧。”
“陛下,臣马廷鸾有本上奏。”
“马爱卿,请讲。”
“陛下,陈大人所言的四大弊病不可小视,这浙西路可是我大宋赋税之重,还请陛下三思,倘若rì久下去,民愤积怨越来越重,我朝财政,民心都会大受影响。”
“臣等附议。”谢道清一派大都站出来说道。
未等我开口,贾似道站起身便道:“陈大人,马大人,公田法乃先帝钦定,实施半年,我大宋粮仓便基本做到仓廪丰实,若非公田法囤积粮草,我朝前方将士现在还空着肚子,请问两位大人,是否家中土地积压过多,受此影响才会有次一说?又或者是大人心中有更好之策,能够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