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忽必烈举起手中长棍,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庐州”上面,道:“各位,本汗已经决定,进攻宋人淮南西路之治所庐州府和安庆府。”
    刘整心中咯噔一下,暗道,“怎么会是庐州府?大汗当rì不是赞同我提出的以襄樊为突破口吗?”
    在古代,长江中下游有很多湿地,水网稻田,原始森林,而襄阳地区才是有较好的通过条件,襄阳是主道,很适合驻扎大批军队,利于蒙古铁骑的大规模野战。如果不打襄阳,从小路走,只能是千把人的小部队,既不能携带太多的辎重物资,又很容易被分隔消灭,而且连后路都很容易被熟悉环境的宋朝守军切断。
    只有占据襄阳,才能行形成良好的物资装运点,并控制主要通行路段,东可取两淮而直下江南,西进则可和川西,川南(大理已经是蒙古之地)的蒙古军队合围成都府,这就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
    刘整认为“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虽然不能说刘整的观点绝对正确,但按历史的进程,蒙古最终采取了刘整的建议,取得了襄阳之战的胜利,并以此为契机,荡平了整个南宋。
    伯颜跃跃yù试,当即先道:“大汗,臣愿意领兵前往,为大汗扩疆辟土,顺便检验下怯薛新军的实战能力。”
    无论持赞成意见还是持反对意见者都知道忽必烈杀伐果敢,定下的策略是很难改变的,于是纷纷表态愿意领兵出征,只有刘整一言不发,仍是孤独地站在一旁。
    “各位卿家,都不用争了,阿术元帅早已出发,就在这一两rì便可到达前线,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好消息传来了。”
    “大汗高明,所谓兵贵神速,大汗将我等尽蒙在鼓里,想必那宋人也是毫不知情了。”老将张柔赞道。
    史天泽也道:“大汗,宋朝庐州守将统制范胜、统领**等人有勇无谋,自以为是,阿术元帅智勇双全,又是出其不意,必会旗开得胜。”
    忽必烈笑笑:“恩,传令阿术,按计划攻击,枢密院随时跟踪战报,各位爱卿,散会。刘整,张文谦。”
    “臣在。”
    “你们留下。”
    “是。”刘整愣了一下道。
    张文谦,五十来岁,与刘秉忠曾同窗数年,身为忽必烈之幕府重臣,于年初出任大司农卿一职,掌管农业。
    忽必烈待众人走后道:“刘整,你一定认为本汗攻打庐州不对吧?”
    刘整慌忙跪下道:“大汗,臣不敢。”
    “刘爱卿,起来吧。本汗问你,让你打造上千艘战船需要多少时rì?”
    “在资金充沛的情况下,大约需要两年。”
    “两年?好,刘整,你就为本汗在两年内打造出一千艘中大型战船,到时加上我朝原有的战舰,大大小小一起算上,也有近五千艘了。同时,我朝水师的训练也要加紧,务必在两年后达到和南朝水师相同的战力。本汗打算在两年后发起南下总攻的号令,到时水陆并进,突破点就是你所选择的襄樊。”
    “大汗圣明,那庐州之战?”
    “刘整,这个你就不用劳心了。我朝水师目前还逊于宋人,你务必抓紧,本汗已经吩咐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并让张文谦亲自负责调拨人财物力。如果水师战力能和南朝持平,则我朝整个军事力量便绝对能够胜过宋人军队也。”
    忽必烈骄傲但不自大,对于宋蒙双方军事力量的比较,能够做到实事求是,补短扬长,的确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刘整心里大为叹服,如果宋朝掌权者能有忽必烈大汗一半的胸襟和能耐,就不至于落到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地步了。
    “大汗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为大汗打造出一支无敌水师。”
    “好,刘爱卿,本汗盼着这一天早rì到来。”
    张文谦最后言道:“刘大人,张某自会鼎力相助。”
    刘整知道张文谦是忽必烈身边的近臣,不敢怠慢,急忙行礼道:“刘某在此谢过张大人。”
    贾似道的心神最近稍稍平缓下来,郝经离去之事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麻烦,从得到的情报看,蒙古朝中风平浪静,既没有郝经复职的消息,也没有派出使者前来责问宋廷。
    看来当rì那自称杨琏真迦的僧人带来的信件应该是真实的了。
    “均含,乌力罕在庄园里还好吧?”
    “大人,一切安好。”
    “恩,切记不能让他逃离。”
    “大人放心,均含明白其中轻重,我已经安排吴家一名长老在庄园亲自坐镇。”
    “恩,均含办事,老夫放心啊。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自二十年前老夫救下你父亲后,你吴家便一直跟随老夫,这些年来忠心耿耿,老夫也是心存感激。”
    “大人,均含遵照家父遗命,为大人办事理所当然。”
    “只可惜你吴家在江湖上的地位渐渐消退了。”
    “大人,江湖险恶,虽说名声不再,但至少这些年来我吴家子弟都能健在,也是托大人之福。”
    “唉,人生如梦啊。”
    吴均含一阵沉默,为尊父亲遗愿,自己率领吴家守护贾似道已历十多年。只是当年随盂珙大帅帐下听令的贾似道似乎变化太大,和如今的太师完全不像一个人了。当初的吴均含对于父亲的遗愿还颇为赞同,当时的贾似道看上去还是个有理想有抱负之人,不然盂珙临死前也不会推荐其出任京湖制置使,将其当做自己的继任者了。 然,现在的贾似道怎么看都是一个只知权力只知享受的“jiān相”。
    这一切值得吗?
    “相爷,廖大人,翁大人到了。”贾宣进屋后发出的声音打断了吴均含的思绪。
    “让他们进来吧,均含。”
    “大人。”
    “均含,以后定期让那乌力罕休书一封,老夫让人送往北面。”
    “均含明白。”
    “参见太师。”
    “恩,两位,坐吧。贾宣,上酒上菜。”
    “莹中,商业部之事还是很忙吧。”
    “大人,比当初轻松了不少,人员到位后,莹中也不需事事劳心了。”
    “恩,好好做,老夫估摸着,商业部尚书一职迟早会是你的。”
    廖莹中楞道:“大人,此话怎讲?属下对大人之忠心可是从来没有变过的。”
    贾似道笑笑:“今rì不说这个,你们怎么看赵禥的行省制?”
    翁应龙道:“大人,这不是明摆着吗?陛下借机要重新安排官员之职务,只是如此重大之事却让那政务院牵头,分明就是在削弱中书省的权限。”
    “莹中,你说呢?”
    “大人,翁大人说得没错。从陛下的一系列措施看,陛下显然是在清洗异己。”
    贾似道微一点头:“恩,一朝天子一朝臣,赵禥是想恢复到太祖太宗时期的局面了。”
    廖莹中清楚,太祖太宗时期,皇权独大,相权的崛起是从真宗时起,随着后面数任皇帝的软弱,宰相的权力越来越大,并一直延续到理宗时期。
    翁应龙,廖莹中相对一视,又看了看漠然的吴均含,也不知道贾似道是何用意,只得默不作声。
    “相对于先帝,赵禥强势了太多,盛气凌人之下似是将自己当做唐宗宋祖一般,面对这般情形,我等该如何应对?”
    “大人。”廖莹中想了想还是开口道,“属下认为在行省制实施时,多争取些地区,让大人的门生们尽量能够留任,另外借政务院忙于实施行省制时人手不足之机,争取让陈宜中等人进入政务院。”
    贾似道:“此法虽然可行,但是我等只能一直这么被动下去吗?”

第202章 银庄开业
 正文 第202章 银庄开业    
    第202章 银庄开业
    这一次,廖莹中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大人,恕莹中直言,目前也只能如此了。”
    廖莹中心里十分清楚,贾大人能有今rì的地位,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来自宋理宗,而当今皇帝和先帝完全是两类人,虽然进入官场的时间不长,聪慧无比的廖莹中却能深深感到,陆秀夫用“神人”来形容皇上,一点也不为过。假以时rì,当今皇帝的成就想必当在汉武帝,唐太宗帝之上。
    尽管贾似道心里明白自己手下第一谋士廖莹中所言不假,但却是面带不喜,脸sè一黑,只是一种无奈之感从心里油然而生。
    廖莹中见贾似道不爽,也不敢多言语,低下头来自顾自喝起了闷酒。
    贾似道脸sèyīn沉地端着酒杯,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后问道:“陈宜中搬进湖边的大屋了吗?”
    廖莹中小声道:“回大人,陈大人已经入住。”
    贾似道“恩”了一声,接着又长叹一声,片刻后才道:“来,三位,喝酒吧,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去想其它了。”
    “是,大人。”三人齐声道。
    酒醉人还是人醉酒,其实又何必分清呢?
    咸淳元年八月一号,大宋皇家银庄正式开业。
    当然,这时的银庄还远远不能和后世的银行相比,大宋银庄除了取代原官府发行交子会子的权利外,目前就只有小范围的存贷业务和发行银票的职能可以实现。在没有形成全国xìng密集网点时,普通的存贷业务也只能针对银庄周边的百姓商人。至于银票却能沿用原有宋朝官府负责“银票务”和“钱引务”的机构进行兑换,倒也不受影响。
    简单而言,刚刚成立的大宋皇家银庄只有后世央行的发钞功能和古代钱庄开具银票的功能。
    在得到我的认可后,银庄将在四年内完成大宋华夏币与现有交子会子铜钱纹银等流通货币的转换,并行三到四年后,在大宋控制的区域内只会保留华夏纸币,作为唯一合法的流通货币。
    要保证这点,就需要银庄对于各地原有货币职能部门进行改造,让其成为大宋皇家银庄在各地的分支机构,虽然有我的支持,但阮登炳也十分清楚,这同样是项很大的工程,虽然不及行省制复杂,却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阮登炳在制定货币管理条列时,充分考虑到这点,最后决定在一年内将银庄的分支开到州府一级,两年内遍及各县城,第三年完成华夏币与其它纸币的兑换,第四年完成华夏币与铜钱,金银的兑换。而民间照旧可以收藏金银,只是不能在市面上以货币方式流通。
    由于交子会子的泛滥,民间对于纸币都十分抵触,虽然事先我和阮登炳等人也有所准备,但没想到推广华夏币的困难还是超出了我的预计。
    秋高气爽。
    虽说依旧天气有些炎热,但比起骄阳如火的夏季已经好了很多,偶尔吹过的微风能够让人感到丝丝凉意。
    几个月下来,潜说友对于临安市容的整治已经初见成效。西湖两岸杨柳轻垂,湖水如镜,清澈见底。焕然一新的亭榭楼台点缀着美丽的西湖,与绿荫树丛交相呼应。
    按照潜说友的整治步骤,西湖及周边是第一步,然后是临安的主要街道,最后是临安的建筑等。
    午后,我带好面具,和方灵,袁棘,萧天等人来到位于临安西湖南面的繁华街道上的皇家银庄。
    银庄地处闹市,门前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大门左边的墙上有一个巨大的宣传栏,里面张贴着好几张关于银庄介绍的大型海报,下面是数张长桌,十来位银庄的工作人员站在桌旁正在给围观者讲解银庄的功能及介绍大宋华夏纸币,其他三三两两的职员不停地向路人派发着宣传单。
    围观的人群一边看,一边也在不停地问这问那。
    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