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观的人群一边看,一边也在不停地问这问那。
    其中一名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言道:“又是纸币?每次发行时都说得天花乱坠,可没多久就开始贬值,而且还贬得不是一般的厉害,所以说还是白银,铜钱好啊。”
    “就是,这华夏币是不是和会子一样,只不过换了个名子又出来了?”另一位青年书生道。
    不少人都持有同样的想法,在一旁附和道。
    这时,一位站在宣传栏旁边的银庄主管高声说道:“两位兄台,你们有所不知,这华夏币和以前所发行的会子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不会贬值的。”
    “是吗?只是我不太相信。”中年男子摇摇头道。
    这位主管笑道:“这位兄台,容在下慢慢和您解释。兄台,还有这位公子,华夏币和会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华夏币的发行量不是我银庄想发多少就是多少的,而是以我朝黄金白银的贮存量为基准,比如说,我朝现有金银储备一千两,则银庄发行的华夏币金额最多就只能等同于一千两金银的购买力。”
    中年男子似是没有听懂,那职员又接着道:“简单而言,假如我朝的金银储备最多可以购买五千石大米,那发行的华夏币面值总额最多也只能购买五千石大米,这样说您明白了吗?”
    “恩!”旁边的青年书生道,“我有些明白了,这样就能控制纸币发行的随意xìng,从而避免纸币的贬值了。”
    “这位公子说得没错。”
    中年男子道:“如果能做到当然是好事,只不过以往的会子也是由朝廷所发,还不是一样导致物价飞涨,纸币贬值吗?”
    “兄台,本银庄自会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如果随意乱发,就会如你所说,和原先的会子一样了。你往上看,我银庄的全名叫做大宋皇家银庄,没错吧?这可是奉皇上御旨所开办的,华夏币的发行数量那是需要经皇上批准才能发行的。”
    中年男子稍事思忖道:“但愿吧。”
    从中年男子的这句“但愿吧”中,我自然能够听出,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是很低的,那位主管将我搬了出来,才勉强让中年男子认可。
    主管信心十足道:“会的,一定会的。我银庄大掌柜说了,华夏币的发行一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
    “通货膨胀?这是何意?”
    “这点我来回答吧。”
    “大掌柜,您怎么出来了?”那主管问道。
    阮登炳笑笑道:“通货膨胀,是一种发行纸币时可能出现的现象, 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并不能代表物价一定会上涨,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
    “这阮登炳,学得倒也很快。”我暗道。
    “比如,这临安城里只有一千石大米,按每石五百文计,价值五十万文,城里百姓持有的纸币超过了五十万,就有可能引起米价上涨,因为一千石大米总能卖出,反之,就有可能使得米价下跌。所以,纸币的发行必须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才能保证纸币的稳定xìng。这一点我在这里再次向大家保证,我大宋华夏币绝对不会同于会子交子,因为华夏币的发行数量是建立在我朝金银储备的基准上,就连当今皇上也说过,华夏币的发行制度任何人不得违背。皇上高瞻远瞩,专门成立皇家银庄,目的就是要保证我朝之物价稳定,经济平稳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阮登炳对于货币的知识大都是学自我这里,我本身就是一知半解,阮登炳的解释听上去挺像那回事的,只是我知道他和我一样,也是仅知皮毛,虽然银庄中有不少这个时代之金融方面的人才,但对于货币理论的研究却还是远远不够。用来忽弄下人是绰绰有余的,但要弄明白其中的真谛,却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这其中少不了要交学费,只是这个学费是一定要交的,也应该交的。

第203章 蒙古南侵?
 正文 第203章 蒙古南侵?    
    第203章 蒙古南侵?
    自我登基以来,朝会的内容形式逐渐固定。所有朝臣都知道,一般情况下,首先是皇上发布指令和做出训示,然后是大臣上奏本或者由皇上询问各部门的最新状况,最后是皇上召集少数大臣或者部门单独开会。
    “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各位爱卿,你们都学习过我朝《官员行事准则》了吧。此准则为试行版,并已经在福建路首先开始执行,诸位看完后对此准则有何建议可于本月之内向政务院赵顺孙赵爱卿反应或者直接上奏于朕,正式文本将在本月底发布,并于下月初一正式在我朝境内实施。”
    我看了看默不作声的朝臣,接着说道:“规范官员的行为规则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一环,也是我朝反腐倡廉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各位,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朝廷,代表着我大宋王朝,甚至还能代表朕,在我朝百姓眼中,你们的诚信就是官府,是朝廷,也是朕的诚信。朕希望你们都能为朕争光,而不是抹黑。朕说过,反腐之事是我朝一件长期的事务,无论多么艰难,朕都会坚持下去,朕也希望你们大家能够好好配合,千万不要存有侥幸之想,更不要去挑战朕的耐xìng。”
    “陛下,臣坚决支持。”叶梦鼎出班应承道,“反腐非一rì之功,但却是攸关我朝命运之大事。”
    “恩,关于反腐之事,朕会时常说,甚至天天讲,你们也需要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告诫自己,千万莫要以身试法。朕给机会让你们做出选择,在下月初正式实行官员准则前,你们都有权利选择是留下或是离开。各位监察御史,在监察公署遍及全国前,你们的主要任务要转移到反腐之事上来。”
    “是,臣等遵旨。”几名监察御史同声应道。
    “各位爱卿,朕曾经说过,清官不一定是好官,要作为一名好官,前提就必须保持自身的清廉。在目前的状况下,朕首先需要的是清官,朕必须要让天下百姓重新树立起对我朝官府的信心,否则任何政策,哪怕是行之有效的政策也会遭到百姓的抵触,认为其中有蹊跷。只有让百姓保持和朝廷一心,才能使我朝的各项指令能够顺利贯彻下去,才能有效地保证执行到位。当然,又清又好的官员朕自是最欢迎了,这也是今后朕挑选,升迁官员的唯一标准。”
    我停了停道:“各位爱卿,有本请上奏。”
    “陛下,老臣有本启奏。”最近甚少主动说话的贾似道首先奏道。
    “师臣,请讲。”
    贾似道起身言道:“陛下,自本月起,政务院将对我朝行政区域进行变革,老臣以为政务院所建时rì尚短,而文天祥文大人,陆秀夫陆大人,赵顺孙赵大人又身兼它职,尽管有中书省,户部,吏部等部门从旁协助,但人手依旧显得捉襟见拙,因此老臣建议扩充政务院,以便使得行省制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我点点头道:“恩,师臣此言甚合朕意,准奏。师臣,你有何人选推荐?”
    “陛下,臣以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朝中选拔优秀官员,加入政务院,臣推举留梦炎,陈宜中两位大人。第二,陛下可在民间选拔。”
    我一下没有反应过来:“民间?”
    宋朝时期的官员大都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也有不少是恩荫入仕者,但是直接从民间选取官员的做法却是很少的,何况还是类似政务院这种朝廷重要部门。
    “正是。昔rì先帝在时,崇尚理学,陛下何不在民间寻访理学大家张九成、朱熹、陆九渊等人的后代入朝为官?一来这些前辈的后人大都饱读诗书,有此能力;二来也能让天下尽知陛下求贤若渴之心。”
    贾似道知道赵禥自幼时便在理宗的熏陶下学习理学,所以才有此提议。不过,贾似道当然不知道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赵禥太子了。
    朝中理学人士众多,如何基,江万里等都是理学名家,如果能寻访到那些理学前辈名家的后人入朝为官,也能代表我对这派官员的肯定和重视。
    “师臣,这第二点建议朕准奏,此事交由户部立即办理。至于第一点,朕也准奏,只是还会仔细考量下,师臣所推荐之人朕更会优先考虑,待朕思索几rì,再予以答复。”
    “是,陛下深思乃应该的。”
    “恩,师臣请坐。”
    “谢陛下。”
    贾似道推荐的留梦炎,陈宜中都曾经在宋度宗死后相继为相,只是在我的记忆中,这两人的人品都不是很好。其余朝臣中还有王爚,吴坚,章鉴等人也担任过末代宰相。这些人中,我除了知道王爚为人清修刚劲外,对于其他几人也没什么印象。不过既然能拜相入阁,想必多少也是有些能力吧。
    “陛下,臣马廷鸾有本启奏。”
    “爱卿请讲。”
    “陛下,按我朝礼制,陛下登基半年后,对于皇宫议事正殿和陛下之寝宫将要更名,今时间已过,陛下可更名也,以免同先帝议事大殿及太后行宫之名相背。”
    自太祖时起,皇宫议事大殿被称作大庆殿,后来不少帝王都将大庆作为主殿之名,这名字既好记又吉祥。而宁坤宫,宁乾宫,听上去似乎的确有些不妥。这两处宫殿之名是先帝时期皇帝与皇后的宫殿名称,今皇后之名份要到先帝离世三年后方可确认,而宁坤宫是太后谢道清的寝宫,自然不便更名。所以我所居住的宫殿是应该更名了。
    历史上赵禥的宫殿叫做福宁殿,我也就沿用此名了。
    “马爱卿,此事准奏。朕之寝宫就叫做福宁殿,议事大殿就按太祖时的名字,叫做大庆殿。”
    “是,陛下。臣会带领礼部办理有关事项。”
    “恩,礼制一事交由马爱卿办理朕很放心。”
    “谢陛下。”
    我正yù询问其它事情时,却听大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声音。
    当值太监尖尖的声音响起:“陛下,枢密院郎中兼殿前副都指挥使夏贵大人有要事求见,言边关八百里加急战报。”
    “传。”我心里突然一愣,在我的记忆中,襄阳大战前似乎没有战争啊。
    朝会时,非紧急情况一般不会有人打扰,我临朝大半年来这还是第一次遇到。
    “参见陛下。”夏贵匆忙入内拜倒于地。
    我急道:“快说,何事?”
    “陛下,淮南西路庐州府急报,蒙古元帅阿术率大军攻打庐州,正将高兴、副将孟兴阵亡。”
    “啊?”朝中大臣听罢尽皆失sè,连贾似道也从座椅上站了起来,蒙古人又开始南侵了?
    我心里一惊,毕竟此时新军还未练成,而我对于蒙古入侵丝毫没有防备,我有些慌张道:“什么?将急报呈上。”
    人类对于未知事物都有种恐惧感。我读过南宋末年的历史,因而在潜意识中对我知道的事件都有所准备。我最担心的是因为我的到来,将历史进程改变,从而和我的已知意识相悖。
    昏庸无能的赵禥可以改变成“神人”,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改变原有的轨迹,蒙古提前入侵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最担心的事情难道发生了?

第204章 江淮战区
 正文 第204章 江淮战区    
    第204章 江淮战区
    对于蒙古大军的南下,我所做的军事准备都是建立在我所知道的历史基础上。宋蒙之间,关键的一战是267秋末开始的襄阳大战,这场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