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恭喜郑兄了。”
    郑虎臣端起茶杯笑道:“林兄,能和狮峰合作还得多谢你的引荐,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哈哈,郑兄,你我之间何须客套。”
    “林兄,这次我和萧天谈定,其商行之货物凡是需要铸造的金属制品都由我苏州代为加工。以后我是想逐渐减少和官府的合作,将主要jīng力转移到和狮峰合作上来,唉,和官府打交道真叫个累,心累。”
    “那很好啊,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常常在临安相见了。”
    “恩,只是这次来没有见到呼延公子,甚为遗憾。”
    “怎么?郑兄,呼延公子不在吗?”
    郑虎臣叹道:“据萧天说,最近呼延公子很忙,只能下次来再见了。”
    “话说回来,我对呼延公子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郑兄有所不知,上次在福州,若非呼延公子出面帮忙,我很有可能赔得倾家荡产啊。呼延公子是干大事之人,虽说有些神秘,却不失为xìng情中人。”林志雄心怀感激道。
    郑虎臣又了会报纸,突然道:“林兄,你是福建路人,你,你们福建路要成立监察公署和南衙了,这可是我朝第一家啊。”
    “呵呵。”林志雄笑道,“郑兄,这点我可是早就知道了。”
    “啊?林兄消息如此灵通?”郑虎臣有些不相信。
    “不瞒郑兄,此事和我还有些关联。”
    “哦?说来听听。”
    “好。郑兄,你知道我前些rì子在福州府衙和船舶司打过一场官司,主审官是福州知府事章松,后来在呼延公子的帮助下拿到了朝廷商业部的批文。当时帮我打官司的讼师名叫孔坚,也是我的一位好友,这孔坚原在福州府担任幕僚,jīng通我朝律法。大约半月前,福州知府事章松章大人突然光临寒舍,找到了孔坚,说要推荐其到福建路南衙门任职,我细问之下,章大人才告诉我,说朝廷要在福建路设立监察公署和南衙,自己受新任监察公署署令陈大人所托,要找一位jīng通律法者出任南衙推官,所以我比报纸上的消息早了数rì知道。”
    “原来如此。”
    郑虎臣到报纸的最后,一下赞道:“林兄,这报纸不愧是大宋皇家报,竟然敢指名道姓的刊登出贾马两府之争。”
    “是吗?”林志雄接过报纸完后道,“贾马两家之争在整个临安城几乎是家喻户晓,不少小报上也有刊登,但没有这上面说的详细。虽说只是件小事,却关乎到两家大人的声誉,外界传言,两家都想私了,那贾家意思是要马家认个错,这事就算了,而马家认为错在贾家,也要贾家陪个礼,甚至连医药费都不用出了,但双方均是不愿低头,这事后来闹到了临安知府事潜说友潜大人那里,贾马两家各自派人到临安府衙,偏偏这潜大人又是一个公事公办的主,尽管知道贾家马家都不是自己能得罪了的,但为了昭示自己办案的决心,将此案上奏到皇上那里,也不知道是谁将这事从宫中传了出来,这一下更是闹得人人皆知了。”
    “上奏皇上?”郑虎臣不信道,“真的假的啊?就这点小事。”
    “这也是小报上的传言而已。”
    “那后来呢?”
    “后来就没有下文了,这不,隔了十多天,又在皇家报上登出来了。”
    郑虎臣想了想,意味深长道:“林兄,此事颇有深意啊。”
    “郑兄,恕小弟愚钝,何意?”
    “你这最后一句,临安百姓翘首期盼官府早rì判决。什么意思?这只不过是一桩小案件,难道还值得皇室过问?依我呢,这最后一句说不好就是皇上之意。”

第213章 又见李庭芝
 正文 第213章 又见李庭芝    
    第2章 又见李庭芝
    自夏贵领兵出征后,对于淮南西路的战事我稍微放下心来。然而,当我完来自庐州的第四份战报后,心情顿时又变得紧张起来,甚至觉得有些压抑。
    庐州府的战报这次隔了一rì才送达,而上奏者也从原来的统制范胜变为了统领苗再成,内容较前几次都长。
    淮南西路统领苗再成叩见皇上。自昨rì起,蒙古军队分批袭击了我庐州至安庆之间的村镇,不少来不及撤离的村镇遭到毁灭xìng打击,粮食货物被掠,百姓遭屠。末将等无法忍受蒙古之野蛮行为,遂商议出兵。范胜将军决定由其本人和**将军率军出击,末将则留下守城。虽然救下了不少百姓,但两位将军却英勇捐躯。范将军和张将军的壮举激发了我军的士气,在我军顽强抵抗下,蒙古人的掠夺行为大为减少,而沿途百姓也因此及时撤离到了安全之地。目前城中将士同仇敌忾,夏贵将军之信使也已经抵达庐州,末将暂时负责城中防御,待夏将军到后,末将听其指示行事。
    虽然事先枢密院严令城中将士坚守城池,但范胜,**两位将军因不能无视蒙古军队欺凌我百姓,出兵救助,此举也属可嘉。明知蒙古铁骑野战无敌,而庐州府的骑军又少,两位将军仍然英勇出击,实为大义也。
    土地我所yù也,百姓我也所yù也,若需选择,百姓也。
    我声音略显低哑:“师臣,安庆府和夏爱卿有消息吗?”
    “陛下,据安庆府守军汇报,蒙古军队在深入到离安庆百里之地后突然回撤,目前安庆府派人正rì夜监视中。夏贵将军也已经得知庐州战况,令夏青率马队后行,遇敌弱则围之歼之,敌强则避之,而夏贵将军本人则带领三百卫队,乘夜赶往庐州,同时命令步军急速前进。”
    “但愿夏爱卿来得及赶到庐州主持大局。”
    “陛下宽心,夏将军离开庐州仅有两百里路了,轻骑赶路,很快便能达到。”
    “两百里了?”我心头一松,那就快到了,突然又觉不对,“夏将军此举有些冒险,倘若被大批蒙古军队发现,仅有三百骑岂非会陷入困境?”
    “陛下,今庐州府两员将领阵亡,夏将军此举虽然冒险,但也值得,况且夏将军经验丰富,定会无恙。”
    “恩,师臣,言之有理。着枢密院将统制范胜、统领**、正将高兴、副将孟兴的事迹调查清楚,朕要加以宣传并奖赏,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我大宋儿郎们的英雄事迹。”我激动道,“各位爱卿,继续朝会。”
    刑部尚书陈宗礼犹豫了一会还是出班奏道:“陛下,月前临安知府上奏贾,马两家斗殴一事,陛下一直未有批示,那潜说友几番催促,还请陛下定夺。”
    “朕最近忙于战事,倒把此事给耽搁了。昨夜朕也正好到了报上所写,听闻坊间百姓颇有微词,这件事是该处理了。师臣,马爱卿,你们都清楚这事吧?”
    “回陛下,臣知道。”
    “那好,此事只不过是件芝麻般的小事,你们二位怎么弄得满城风雨,成为临安百姓的饭后笑谈?”
    马廷鸾瞪了陈宗礼一眼,急道:“陛下,这事是因为太师府中之人引起,臣那亲眷只希望对方能够道歉即可,并不想将事情闹大,请陛下明查。”
    贾似道不紧不慢道:“陛下,恕老臣管教不严,致使此事发生。臣听说是因为马大人的亲眷先动手,所以臣府中之人才被迫还手自卫,他也只是需要马大人的亲眷赔礼即可,同样也不想把事闹大。”
    “太师,此言差亦,分明是贾宣先开口辱骂,才。。。。。。”
    我脸sè一沉道:“够了,朕不想将此当做临安府大堂,个中原因交给那潜说友去审理便是。二位爱卿,你们认为此事该如何收场?”
    贾似道起身道:“但凭陛下做主。”
    那马廷鸾低沉地哼了一声,也道:“臣听陛下吩咐。”
    “本是小事,你们两家就当私下解决,怎么也不该闹得人人皆知,让全城百姓指指点点。你们都是我朝重臣,你们家人的行为代表着你们本身的品xìng,而你们又代表了朝廷,这分明就是在给朕脸上抹黑啊。”
    “陛下,这?”
    我打断了马廷鸾之言:“那潜说友正在整顿临安里外秩序,你等家人偏要顶风作案,即便朕可以不给潜说友批示,但朕总该给临安的百姓们一个交代吧。”
    马廷鸾低声道:“是!”
    “刑部陈爱卿,传朕旨意,关于赌坊斗殴一事,维持临安府潜说友之原判,双方各判监七rì。”我着沉默不语的大臣们接着道,“各位爱卿,在《官员行事准则》中也有关于你们家人的条列,朕希望你们不仅自己能够做到,也要约束你们的家人,避免再出现这个衙内,那个霸王了。师臣,马爱卿,你们二位的品行端正,朕当然知道,只是千万别让你们的家人将你们的声誉轻易毁去。”
    “是,老臣明白。”
    “是,臣受教。”
    “古人云,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各位爱卿,朕不希望见再有同类的事情发生,否则朕定不轻饶,切记。”
    时隔大半年,我在狮峰商行旁边的一间客栈内又一次见到了扬州李庭芝。这间客栈乃是龙牙情报部的总堂所在,名字十分普通,叫做悦来客栈。
    上去虽然风尘仆仆,略带倦意,但李庭芝的神sè却显得颇为愉悦,双眼jīng光炯炯,似乎比年初之时还年轻了不少。
    “参见陛下。”
    “免礼,李爱卿,随意。”
    “谢陛下。”李庭芝起身后又向袁棘和文天祥道,“见过袁先生,见过文大人。”
    袁棘,文天祥虽然官位不如李庭芝,但都是我身边的近臣,是以李庭芝也客气地抱拳行礼。至于陆秀夫,因为本就是李庭芝手下,所以对其也就无须客套。
    “宋瑞见过李大人,李大人客气。”袁棘,文天祥也连忙回礼道。
    “君实见过大人。”
    “恩,君实,结实了不少啊。”
    我见众人寒暄完毕,说道:“祥甫,坐下。先生,君实,宋瑞,你们也都坐下。”
    “是,陛下。”
    “祥甫,这半年来,一向可好?”
    “回陛下,臣好着呢。”
    “恩,气sè不错。”我笑道,“祥甫,朕急匆匆叫你秘密来京,其一嘛,许久不见,朕也想念爱卿,其二是想和爱卿商议下我朝的军队事宜。”
    “谢陛下惦记,陛下,请吩咐。”
    “祥甫,朕原本打算先进行政务改革,至于军队的改革,今年先从水师开始,陆军嘛,明年再开始。但蒙古人突袭庐州之事,使得朕将陆军的改革也提到议事rì程上来了。”
    “陛下,臣得知陛下派遣夏贵将军兵发庐州时,就有这种感觉了。”
    我有些惊讶道:“恩?这是为何?”
    李庭芝笑笑:“陛下,阿术进军庐州,单凭淮南西路的兵马,虽然不能将其擒下,但自保还是能做到的,况且庐州至安庆一带多为山路,不利于大军行进,阿术jīng通兵法,自然知道孤军深入的后果。当前,蒙古之国力还不足以支撑全面南下的战争,所以臣认为阿术也就是sāo扰一番。这一点陛下在朝中自然能够从兵部和枢密院的分析中得知,在这种情形下,正常的思路应该是不用发兵,至少不该如此匆忙就出兵,所以臣认为陛下是有深意的。”
    我饶有兴趣道:“恩,李爱卿,接着说下去。”
    “陛下,我朝军队分为三部分,水师最为混乱,但已在陛下整治之列,镇边军分三大战区,战力最强,其中东西两头陛下掌控中,而只有京中禁军是陛下最难触及之处,所以臣以为如果要治理禁军,先分化之实为一步好棋,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