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农业部做出具体实施细则,要从福建路的实际情况出发,定出合理的比例值。”
    “是,陛下,臣遵旨。”
    “第二点,从地主手里征收过来的土地,并入官田,这些官田会陆续卖给农民,地价一样,为耕地正产品全年收获量的2到倍。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全部地价由农民在十年内分期偿付,而且以实物的方式计算,以免受到货币升值或者贬值的影响,同时,农民不用负担利息。对于多余的官田,可以招募流民耕种,或者由官府组织成立国家农庄,也可以作为开办作坊的场地等。”
    廖莹中问道:“陛下,当地的农民中如果是来自外地,没有当地的身份凭证,是否可以享受和当地农民一样的条件?”
    这不就是后世的打工者与户籍居民的关系吗?
    我愣了下,转问道:“户部,这在我朝有先例吗?”
    户部尚书老臣马光祖道:“陛下,我朝没有类似的制度,也没有先例。”
    我想了想道:“这样吧,朕提出一种方式,马爱卿,你们去讨论下,是否合适。凡在当地居住满一年的外来人员,持原有居住地的身份凭证均可办理当地的临时身份凭证,并享受和当地居民一样的优惠条件。”
    马光祖道:“陛下,这种事情虽然很少,但还是会发生,臣等商议后再向陛下上奏。”
    “恩。”
    廖莹中接着问道:“陛下,如果该雇工在原有住地拥有土地,又来到另外一个地方申购,是否算得上是重复申购呢?”
    这一点很类似后世的住房限购政策,有些地区实行限购,在当地只能买两套房,但却可以到外地去买第三套,甚至第四套房,那算不算违规呢?
    “廖爱卿,对于这点,朕以为暂时不用去理会,只要这人两边的土地税正常缴纳就可。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福建路试行时或许都能遇到,你们到时再仔细研究下。”
    “是,陛下。”
    “第三点,制定地主租给佃农的收租制度。先从土地的收获量中提取两成,给与佃农,作为其基本rì常开销及肥料种子等费用,其余的则由地主与佃农各分四成的平均分配方式。如此,地主对佃农的租额不得超过全年收获的四成。此外,地主出租土地,租期不得少于五年,期满后佃农可以优先续租,地主不得随意撤租升租,以保障佃农的相对稳定,农业歉收时,地主应临时减免地租。但是,佃农若欠缴地租达两年总额后,地主有权终止租约,佃农同时地赔偿地主的损失。”
    “第四点,凡是属于基本耕地面积里面的,无论普通农民,还是地主,第一年均可免交税收,主要是给与那些贫困的农民缓冲,自第二年起正常缴税。对于特别贫困的农户,由官府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
    “第五点,对于连续两年空置的耕地,官府视情况将有权收回。”
    “第六点,对于耕地转作他用的必须上报当地官田司,经官田司审批后方可。”
    “以上的几点是朕所想到的框架措施,详细计划由官田司和农业部商议后在本月底前上奏,待朕审阅后立即在福建路先行试点,时间不超过九月十号。”
    “臣等遵旨。”
    “各位爱卿,土地改革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是我朝稳定的基本要素。土地改革政策的实施,一定会极大地激发佃农购置土地及生产的热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是土地改革制度一经推出,也会遭到各地大地主阶层的公开反对,下面大家就此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商议下,有何应对措施。师臣,你实施公田法数年,当有不少心得吧。”
    贾似道这次不敢再和我对视,低声道:“回陛下,老臣以为,在制定详细制度时,需要考虑配套的管理制度,以杜绝马廷鸾大人所说过的公田法在实施中出现的几大问题。”
    “恩,师臣言之有理。文爱卿,在实施过程中,政务院要进行及时监督。”
    “是,陛下。”
    江万里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需要我朝各级官府主动与地主阶层进行联络,将朝廷进行土改的思路,目的详细的和那些地主、士绅们介绍清楚,尽量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农民的生产积极xìng调动起来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对于稳定我朝的局势大有好处,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只有这样才能让朝廷专心致志地对付北方蒙古,才能使我朝稳步走向中兴之路,同时臣也在考虑,是否可以有一些方案,作为补偿给地方的地主阶层。”
    马廷鸾道:“陛下,臣赞同江大人之议,如果能够给与一定的补偿,势必会事半功倍。”
    “恩,几位爱卿所议朕认为可行。首先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不能一味的采取高压政策,然后再给与一定的补偿。各位,那大家再一起来议议,如何补偿为好?”
    “陛下,可以实行祠禄官。”
    “臣认为可以赐予一定的闲散官衔。”
    “在同等条件下,科举时可以考虑优先录取地主的子女。”
    在朝会上极少发言的皇家银庄阮登炳道:“陛下,臣有本奏。”
    “阮爱卿,请讲。”
    “陛下,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讲吧,正好大家一起议论下。”
    “陛下,随着我朝商业的兴起,臣认为未来的银庄一定会大有作为。为了使银庄在各地的普及速度增快,臣提议,将各地原有负责交子等纸币的管理机构转化为银庄分支,同时可以吸引这些地主们共同参与,也就是说允许地主按照土地的减少量为依据,入股我大宋皇家银庄。”
    “股份制?”我有些惊讶,这阮登炳怎么会想出来的?
    “陛下,可以说就是股份制。按照臣的计划,银庄的功能将会一分为二,一是代表朝廷作为发行纸币的机构,二是为新兴的商业服务,臣举过简单的例子,某位商人有很好的项目,而他正好资金紧缺,那么我银庄便可以借贷与他,或者干脆入股其中,等这商人的项目完全后,银庄也有收益分成。农业的产量只会一点点递增,利润不可能连续成倍增长,而银庄的收益则是可以几倍甚至几十倍递增的,利润也便可以相应地增长。这样就会给与地主阶层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可以加快各地银庄的建设。”
    马廷鸾道:“阮大人,如果银庄赔钱了怎么办?”
    “大人,赔钱的确是有可能的,经商是有风险,所以才有富贵险中求的说法。让地主们入股银庄,也要双方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同当。阮某之言,只是因为朝廷需要给与这些地主补偿而提出的一种额外方式罢了。当然,从长远来,银庄是不会赔钱的。”
    在后世的台湾,国民党在进行土改时就采用了这种做法,也就是将国营水泥、工矿、造纸、农林四大公司转为民营,通过发行公司股票,让地主按出让土地的数量持有股份,这就相当于对其的一种补偿。

第223章 三份战报
 正文 第223章 三份战报    
    第22章 三份战报
    同一天里,我收到了来自庐州的三份战报。其中第一份和第二份战报是经枢密院转来的,第三份则是通过龙牙情报系统送到我手中的。
    第一份战报是淮南西路的最新军情报告,上奏者夏贵。我打开报告,见报告自右向左,是按照标准的奏折格式所写,臣殿前都指挥使兼淮南西路兵马制置使夏贵启奏陛下并呈枢密院及兵部:经我淮南西路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在rì前收复安化,安肥双镇后,又将安化北面的双堆集夺回,阿术大军目前已经全部回撤至寿chūn府安丰军(今属安徽霍邱县)以北。
    宋朝时,军和州,府属于同一平台,军的地域辖境一般来说会小于通常的州或者府。安丰军并不是指军队,而是寿chūn府管辖的一个区域的名字。
    安丰军曾经一度被金国所占,金国灭亡后,宋朝在绍兴十二年(公元42年)将其收回,归属淮南西路寿chūn府。目前,宋蒙的实际边境线就是以安丰军为界,蒙古回撤到安丰军以北,也算是尽数回撤到其境内。
    “好。夏贵总算不负朕之所望。”我在御书房完战报后,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起来。
    第二份战报是夏贵对于这次庐州之战的全面汇报,内容详细繁多,采用的是普通战报的格式。战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庐州之战的经过,第二部分是淮南西路将士对这次战役的总结。
    我喝了口茶,慢慢地了起来。
    夏贵身受皇命,率两万禁军前往淮南西路。由于事发突然,贵率两千骑军先行出发,次rì再由王胜将军统率步军随后前往庐州。按照计划,贵之骑军经当涂,再行北上。渡江之时,贵接枢密院急报,于庐州安庆之间发现蒙古骑军。贵与属下商议,贵以为蒙古骑军定为少数,以其速度之利,又欺我朝骑军甚少,伺机寻找我朝防御之间隙,遂改北行为西行,直扑两地之间。后又接枢密院报,庐州守军主将统制范胜阵亡,贵觉不妥,恐蒙古人乘机攻击无人指挥的庐州城,便亲率三百近卫再次北行庐州,留夏青统余军续之。贵rì夜兼行,途中绕过数拨蒙古军队,终于抵达目的。
    庐州城守卫森严,并没有因为主将阵亡而失方寸。贵入城后,见到守城将军统领苗再成,听其汇报了战事经过及范胜等四位将军阵亡的事迹。那苗再成虽然年轻,却是思路敏捷,经验丰富,在范胜将军阵亡后,自荐为主将,担当起庐州城防的重任,并打退了蒙古阿术的一次强攻。仅从庐州将士的军容,这苗再成便是可用之人。随后,贵便在苗再成带领下巡视了一遍庐州城防,无论是布防还是将士士气,均为可圈可点。贵方才宽心,苗再成将军堪大用也。庐州城不失,此人当据首功。
    两rì后,夏青队伍也已赶到庐州,两地之间的蒙古骑军已经陆续北回,好像事先知道我朝援军出动似地。又过了一rì,步军先头部队三千人在史玉琪带领下也赶到了庐州。贵与各位将领商议后,决定首先夺回安化,安肥两镇。
    帐下诸将积极请令,贵经思索,最终将此任务交给了两员小将,马军副统领韩震,步军营指挥使史玉琪,贵令二人各领一千五百名禁军和一千五百名原庐州驻军分别攻击两镇,为保险起见,贵同时安排作战经验丰富的苗再成和夏青担任两队监军。
    韩震和史玉琪虽然都是第一次上战场,却显露出罕见的战争天赋,贵以为二人之表现远远强过初次出战的夏青。两镇中的蒙古守军似乎并无决心死守,对抗了大约半天时间,两镇相继被我将士夺回,据俘虏的蒙古伤兵所说,守卫两镇的尽是蒙古汉人士卒,蒙古骑军早已离开了两镇。
    随即,贵遣多路细作北上,所得消息均是一致,蒙古人已经北撤,只有双堆集还有一千多名蒙古汉军。贵一鼓作气,使人将双堆集的蒙古残余逐走。据细作最新消息报告,蒙古军队已经北撤回到其境内。
    贵通知寿chūn守军严加防范,同时按照陛下指示,组建淮南西路战区。贵与苗再成等原有驻军将领商议后,将禁军和原有庐州驻军打散重新编制,具体明细以附录为凭。
    我随意翻了翻附录,也没有仔细,上面尽是军队的编制和各厢,军,营,都各级的指挥官名册。我便继续起夏贵战报的第二部分内容来。
    这是关于庐州之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