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家鼎力支持。陈元乃是陈家长孙,进入仕途后一直深受安南国陈朝第一代国君太宗陈煚的重视,年月,陈太宗让位于其子陈晃,专门指定陈元担任了陈晃的首辅大臣,而陈煚退位后,作为太上皇,仍然大权在握,所以陈元在朝中的势力一时无二。
    在去年返回安南的路上,陈元不经意地遇到了正yù前去安南做买卖的叶东升,两人一路深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叶东升见多识广,讲述了蒙古侵略大理的暴行,同时也就大宋皇帝的传闻以故事的方式讲了出來,在和陈元渐渐熟络之后,又向其灌输了大一统的思想,陈元本是汉人,因其祖父的教诲,心里的汉人情节还是十分浓厚。
    之后,叶东升在安南开设了一间贸易商行,往來于两地之间,并和陈元的交情rì深,在叶东升有意识的影响下,陈元逐渐偏向了大宋。只是安南国君依旧游离于宋蒙之间,一边接受蒙古的册封,一边又不愿意得罪宋朝,这一次因为陈元的坚持,所以陈晃才派出了正式使节北上临安。
    大庆殿。
    “宣安南使节陈元进殿。”
    带着复杂的心情,陈元走进了大庆殿,上一次是受陈晃之托,秘密來到临安,今rì却能正大光明地进入到大宋王朝的金銮殿里,心情自是不一。对于陈元而言,从叶东升那里听到了太多有关大宋皇帝的故事,什么神人,什么贡院训示,什么制造味jīng等等,当然,陈元也从自己的渠道证实了其中的不少事情。
    所有的消息综合起來,结果就是,当今大宋皇上的确非凡人也。
    “安南使节陈元拜见天朝皇帝陛下,天朝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元,免礼,洠氲秸饷纯煳颐怯旨媪恕!
    “是,皇上,今陈元奉我安南国君之令,专程前來临安恭贺皇帝陛下登基上位。”陈元拿出一封礼单道,“陛下,这是我安南国君敬奉陛下之贺礼,请陛下笑纳。”
    “呵呵,安南国君有心了,陈元,千里而來,你也辛苦了。小七,收下安南国君的心意。”我笑道,“马爱卿,陈元先生的行程食宿都安排好了吗?”
    马廷鸾道:“回陛下,都已安排妥当。”
    “好,陈元,你们安南能够正式前來恭贺朕登基,朕自是很高兴。今,天下局势未明,宋蒙两强之争孰胜孰败,目前还洠в卸郏谡庵智榭鱿拢隳芮皝恚任晒蟆!
    陈元恭敬道:“陛下,虽说宋蒙各自占有半边江山,但我安南历來与大宋交好,实为一衣带水之情,于情于理,自然应该站在皇帝陛下这一边。”
    我点点头道:“陈元先生,朕先将今rì之朝会进行完毕,你有否兴趣在此听听?”
    陈元熟知大宋礼节,知道朝会是不允许外国使节参与的,除非是礼仪xìng的会议,当下楞道:“陛下如此大度,陈元焉敢不从?”
    “好。”我笑笑道,“今rì的朝会主要是商议下临安府潜说友的奏折,潜爱卿的这份奏折是有关临安目前面临的一个问睿捎诠ど桃档姆伤俜⒄挂约芭┐迳实奶岣撸簧俑辉@土Ψ追子咳氤鞘校械某鞘泄婺R丫岩匀菹氯绱硕嗟娜肆鳎虼私ㄒ槔┏恰8魑话洌蠹襾硭迪路ā!
    。。。。。。
    待众人一一说出自己的建议后,我道:“好,既然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法,那朕就來总结下,临安城面临的问睿皇且桓龈霭福蛭页渌厍某鞘谢窒笠苍絹碓酵怀觯裕薏啪颓卑涞淖嗾墼诖松桃椋源耍奘浅止睦奶取K孀派缁岬姆⒄梗钦蚧窒蠡峤徊郊涌欤游页乃笆兆槌删湍艹觯┮狄丫辉僬加兄饕匚唬切纬闪伺┕ど堂巢⒅氐木置妫庖坏悖腥嘶岬P模衔忱肓俗孀谥担蘅梢钥隙ǖ馗嫠叽蠹遥磥淼纳缁峋褪且猿鞘形魈澹怨ど桃滴魈澹虼耍蠹腋静挥玫P模参薹ㄎケ成缁岬姆⒄构媛桑抟膊荒堋!
    我接着道:“潜爱卿。”
    “臣在。”
    “你的奏折朕批准,但你需要制定出具体方案,首先经过户部和工部的审核,再交给政务院处理,最后朕会亲自审核。”
    “是,陛下。”
    “政务院,户部,你们需要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以适应我朝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出现。”
    “是,陛下,臣等遵旨。”
    从头到尾完这次朝会的陈元暗道,“能听从大家的意见,处事又果敢坚决,实乃明君也,來叶东升的那些故事并无夸张之处。”
    随着小七“退朝”的声音想起,陈元才从思绪中恢复过來。
    我着一脸沉思状的陈元道:“陈元先生,随朕到后殿,好好议议,师臣,你也一起。”

第366章 十足把握
 正文 第366章 十足把握    
    第66章 十足把握
    在延和殿的小会议室里,我让小七泡好茶水,并示意贾似道和陈元坐下,然后开门见山道:“陈元,朕來问你,你是怎么待当今宋蒙局势的?又是如何待安南的未來?”
    陈元毕恭毕敬道:“天朝皇帝陛下,宋蒙大战一触即发,我安南国君自是希望大宋朝获胜。至于安南,时时刻刻都会尊大宋为天朝,年年进贡。”
    我摇摇头,淡淡道:“陈元,朕你是明白人,所以朕才打算推心置腹地和你谈谈,你这里,除了朕和太师之外,再无旁人,就是因为朕想听听你的心里话,而不是你这些冠冕堂皇的搪塞之词。”
    陈元脸一红,随即站起道:“陛下,宋蒙之间确如陛下所言,胜负难分,从军力上讲,还是蒙古略胜一筹,但大宋有长江这条天然屏障相阻,也可一战。”
    “正是因为胜负难以预测,所以你们安南采取了两边都不想得罪的策略?”
    陈元讪讪一笑:“陛下,其实我安南国君还是心向天朝的。”
    我也笑笑,喝了杯茶道:“这点朕也理解。不过呢,宋蒙之间是不可能长期对峙下去的,无论谁胜,安南的结局想必都和大理国一样吧。”
    陈元听我这般说法,心里顿时一惊,暗道,“这才是正睿伞!
    “陈元,这个暂且不提,你和我朝的接触也算很多了,你认为我朝最近一两年來有何变化?”
    陈元由衷感慨道:“陛下,这两年來,大宋的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陈元这次前來,沿途所见所闻都和上次有了不少区别,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來到临安之后,发现这座城市越來越繁华,而且整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就像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陈元,那你们安南百姓的生活呢?”
    “陛下,无法相比,我安南之地落后大宋不下百年。”
    “是吗?陈元,你在安南也是首辅大臣,朕听说你是位尽心尽力的好官。然,为官之道就当为百姓谋福利,造福这一方百姓,换而言之就是要让百姓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你觉得你们安南的百姓达到了丰衣足食的基本生活要求了吗?”
    “这个嘛,只有少数人达到了。”
    “恩,陈元,你说的话朕认可,在安南,除了少数高官贵人外,一般百姓的生活都很艰难吧。”
    陈元羞愧道:“是,陛下。”
    “陈元,当一个地区的贫富差距超过一定限度时,你认为这个地区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个,这个嘛。。。。。。”
    “朕知道你心中也有答案,当百姓的基本生活都满足不了时,他们首先会抱怨,当这种抱怨情绪膨胀到一定地步时,就会造成动荡的局面,甚至是造反。”
    陈元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小声道:“是,是,陛下高见。”
    “这并非朕之见识高人一等,而是数千年來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陈元,你试想下,即便洠в型饬Φ那质矗热舭材习傩盏纳钤絹碓郊枘眩遣皇腔岢鱿侄吹木置婺兀俊
    我接着道:“陈元,你作为安南重臣,一定不忍心到这种局面发生吧?今安南之地,陈煚退位而继续摄政,陈晃当然不甘受控,一山容有二虎,此为上不正也;其次,对于宋蒙之间,安南摇摆不定,只想居中而立,陈元,你也是政坛老人了,自然该知道,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前期时,中间派是双方争相拉拢的对象,但是,一旦尘埃落定,中间派的结局会怎样?一定是很惨的,想要左右逢源,最终必将被抛弃,此为优柔寡断也。再说了,安南之地资源贫乏,经济落后,你们拿什么來让百姓丰衣足食?”
    陈元沉默片刻后道:“陛下之意是?”
    “陈元,安南地区说汉话,写汉字,和我朝并无多大差别,朕奉行的是大一统的思想,当然,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你们安南,目前采取中立之法,朕默许之,但当朕挥师北伐,消灭蒙古,收复山河后,朕定会将安南纳入我大宋之版图,朕会让安南的百姓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作为安南国的首辅大臣,陈元当然清楚眼前的局势。蒙古大汗忽必烈传承了其先祖成吉思汗的强势,继续东征西伐,指挥蒙古铁骑四处征战,且是战无不胜,而宋朝新皇帝和以往的历朝宋dì dū大不相同,势态之强甚至远远超过了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更让人费解的是,宋朝新帝并洠в邪诔鎏斐摹芭赏贰保灿诮邮苤鼙咝」哪晒保痪们埃笏我丫鹎蛉旱耗扇氚嫱迹闪⒘肆鹎蚴。馕抟删褪窃谙蛱煜率就笏沃笠煌承形讶徽严跃÷丁0材闲」柚兀泶α酵访突⒅洌浣峋忠簿筒荒巡虏饬恕
    陈元沉默片刻,问道:“陛下,陈元有一疑问,可否相问?”
    “请讲。”
    “陛下认为即将到來的宋蒙大战,宋朝有几分成算?”
    我毫不犹豫道:“朕有十足的把握。”
    “十足?”陈元猛地喝了一口热茶,似乎给自己壮了壮胆,才继续言道:“陛下,从蒙古成吉思汗崛起之后,先后统一了大漠,消灭了金国,收复了西夏和高丽,十年前更是将大理国吞并,一时风光无限,而大宋朝尽管守住了半壁江山,然自‘端平入洛’之后,军力每况愈下,六年前,川中刘整投降,无疑又是雪上加霜,此消彼长之下,又怎么能说,在未來的宋蒙之战中,陛下有十成胜算呢?”
    陈元的想法,是当今天下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在大家來,即使是五五开,也是略微抬举了宋朝,最合理的胜算比列应当是蒙古六成宋朝四成,这四成的原由主要就是因为有长江之险和城池的坚固。
    一旁的贾似道端着酒杯,好像也是十分想要知道我的答案。
    我笑笑:“陈元,决定战争胜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财力,二是物力,三是人力,这点你认可吗?”
    “陛下言之极是。”
    “好,那朕就此三点逐一分析。首先是财力,这点朕以为不用多做解释吧,我朝的财力雄厚,本就胜于蒙古,特别是近两年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朝的国库rì渐充裕,蒙古忽必烈虽然也想发展经济,但这个马背上成长起來的大汗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如我朝的。第二是物力,尽管这些年來,蒙古人的疆域越來越大,然其所得之处都不是什么富有之地,朕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朝将士的铠甲和兵器就要胜过蒙古将士的装备吧,整个军需物资做一对比,除了战马之外,我朝均可胜出一筹。至于第三点,朕认为是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