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了想答道:“放得下怎样,放不下又如何?”
那黑衣老人没有直接回我,继续说道:“你愿意改写历史吗?”
我想也没想立刻回答道:“愿意。”在说这句话时,我自然认为老人问的是我和菱杉的历史,没想到他说的是另外的历史,整个民族的历史。
“既然你愿意就随我进来吧。”老人说完,右手一挥,只见少帝陵的中间露出一扇小门,这门极小,仅容一人通过,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也没有多想,便随着老人走了进去,没想到这一去竟然改变了我的一生。
少帝衣冠陵中空空荡荡,只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前方,甬道的墙上全都绘满了彩sè壁画,我一边着这些壁画,一边随着老人慢慢地向前走去。
墙上的壁画sè彩鲜艳,似乎是刚刚画上去一般。画上的内容简单明了,只要稍微学过历史的人都能懂,而且每幅画都配有文字解说。第一幅画讲的是盘古开天地,第二幅说的是大禹治水,后面的壁画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瞬间,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大破匈奴,唐太宗贞观之治等,只有最后一幅画显得与前面格格不入,从画中文字可以出,这幅画讲述的是南宋度宗皇帝赵禥的生平,这度宗皇帝昏庸无能,如果不是早死,他才是南宋真正的亡国之君,就凭他,怎么能够和前面那些画中的伟人相提并论,只是不知何故却也出现在这壁画中。
“你一定在奇怪这幅画吧,怎么会有度宗皇帝?”黑衣老人在进来后第一次说道。
我点了点头答道:“是,历史上的宋度宗并无任何可圈可点之处。”
黑衣老人呵呵一笑道:“正是如此,自宋度宗后,南宋末代三位皇dì dū是不足十岁的孩子,根本不能改变亡国的命运,因此,这度宗皇帝是改变宋朝,改变汉民族的最后希望,你从这甬道尽头的石门进去后便会知道一切了。”
既然我已经进了少帝陵,也就只有继续向前了。
我用力推了推石门,没料到那石门“呲”的一声,很轻松地被我推开了,我并没有停留,也没有注意到在我用力推门前的瞬间,黑衣老人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后背,更没有注意到我的力气为何一下变得如此之大,便径直走了进去。
第425章 锦囊
正文 第425章 锦囊
吕师夔见其父亲以军令相拒。着急道:“父亲。二叔说得对。这可是个很好的机会啊。”
“胡闹。你敢违抗皇命。”
吕师夔见吕文德动怒。也不敢再言。
一旁的吕师孟突然开口道:“父亲。二叔。大哥。我在返回襄阳之前。即是在九月六rì的下午。皇上专门把我叫到了狮峰商行。并当面交给我一个锦囊。言及。如果蒙古军队在近期试探xìng地攻打襄阳城。那么在其打算撤退时。可以打开锦囊一观。蒙古人在前两rì的攻城中。虽然动用了云梯、攻城车、攻城弩等大型器械。但明显只是做做样子。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了解我军反击的信心和城防的布控情况。根本洠в芯×ΑU夂捅菹滤档氖蕴酵耆呛稀L热舸蟾绶治龅那榭鍪羰档幕啊D恰
临安军事大学首批学员在七月低正式毕业。陆续前往各大军区报道。作为军事大学组建人之一的吕师孟通过史岩之校长向我转达了希望回到襄阳军区。投身战斗的意愿。
在得到我的认可后。吕师孟于九月十五rì晚回到了襄阳。出任军区参谋一职。
“师孟。那你还等什么。快拿出來。给二叔。”吕文焕急不可耐道。
锦囊中有张纸条。上面写道:襄阳军区吕文德、吕文焕。两位爱卿。蒙古军队会于近期进行试探xìng的攻城。之后。主将阿术便会掠尽周边财物。自西北返回其境。汝等可在城西之安阳滩设伏。并派水军扼其归路。此事由两位见机行事。不必再行请示。
“哈哈。”吕文焕完后大笑三声道。“神。陛下真乃神人也。”不过。吕文焕刚一笑完。就听吕文德道:“二弟。陛下在锦囊中言及的是蒙古征南大元帅阿术。但我军了解到的情况。却只是征南先锋官阿刺罕。这。这其中”
吕文焕冷静下來。稍加思索。说道:“大哥。陛下曾经说过。神人终究是人。或许稍有偏差。这也属于正常吧。陛下远在千里之外。又是在十來天之前做出的这个预测。难免会有所差错。对于此事。陛下授权于我等。可以见机行事。那就不算是违反军令了。”
吕文德默默地点点头。随即从座位上起了起來。在屋里走了两三个來回。道:“师夔。你去将你三叔叫來。师孟。把地图摆上台案。”
“是。父亲。”吕师夔高兴地应道。自己的三叔吕文信乃是襄阳军区的头号大将。现任军区最jīng锐的黑炭团指挥使。來父亲大人是决定出兵袭击蒙古人了。还会动用黑炭团。
“二弟、师孟。一会等老三來了。我们一起合计下这次行动的具体方案。”吕文德道。
“父亲。”吕师孟又道。“我还想起一事。皇上吩咐过。蒙古人一定不知道我襄阳军区的骑军人数多达两、三千。所以皇上建议。以步兵围之。以骑军袭之。”
吕文德赞道:“陛下此计可为。虽然这批蒙古军全是骑军。但其随身携带有掠夺自我朝百姓的财物和俘虏。我骑军突然发起冲击。必会将其阵型打乱。这的确是个好方法。”
宋朝的骑军本就不多。到了南宋。由于失去了北方养马之地。骑军就更为稀少了。景定末年。整个南宋的骑军人数也就在一万七千名左右。其中。临安的禁军拥有近一万名骑军。余下的七千多名骑军中。扬州和四川各占三千。襄阳军区的骑军人数则不到一千。
自军改后。原禁军的骑军全都划归了临安军区。最近两年來。吕文德四下派人购买战马。利用榷场之便。认识了不少來往南北的商人。零零碎碎地也购得一千匹战马。加上从蒙古人那里受贿而來的两百匹好马。现今的襄阳军区也拥有了两千名骑军。
吕文焕笑道:“大哥。你是不是和陛下想到一处了。”
吕文德笑笑不语。低头起地图來。
安阳滩位于襄阳西北。汉水之东。从襄阳去往北方。经安阳滩。再过武当山脉是最为捷径之路。
九月十八。中午时分。三千多名蒙古骑军带着掠夺而來的物品。在阿术和阿刺罕的带领下。慢慢地來到安阳滩。
蒙古人每到一处。必定会掠夺当地的财物、女人。作为战利品。这是蒙古人的特xìng。自小便养成这种习惯。洠в兴崛衔泻尾欢浴C晒湃四耸怯文撩褡濉F浣慷家哉嚼返亩嗌俾塾⑿邸6陨硪部梢曰竦闷渲械囊徊糠帧K孀琶晒啪拥恼婊U庵智榭隹加兴谋洹5暇刮薹ǔ沟紫
走在队伍中间的先锋官阿刺罕道:“大帅。大汗这次为何坚决要从襄樊发起攻击呢。襄阳城城池坚固高大。要攻破之。并非易事。”
“刘整提议。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本帅
第426章 风云雷电
正文 第426章 风云雷电
第章南宋少帝陵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公司的,脑海中只剩下一片空白。
下午,我接到了女朋友的分手电话,内容很简单,“我对你一点感觉都没有了,我们结束吧。”
我叫呼延东海,一名普普通通的理工科大学生,三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我生xìng淡泊,不好交际,平rì里朝九晚六,每天的生活简简单单,算是个典型的宅男。
在一次同学生rì宴会上,我认识了她,我的女朋友乐菱杉。哦,不,现在应该叫前女友了。
“小师妹,岳灵珊?”当时的情景我还记得一清二楚,乐菱杉白了我一眼说道:“你才小师妹呢,本姑娘姓乐,音乐的乐,菱角的菱,杉木的杉,记清楚点,下次别瞎叫了。”
小师妹岳灵珊是金老先生小说中的人物之一。
就这样,我们相识了。
在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我们爱得如此之深,真的让人如痴如醉,这三年也是我今生最快乐的时光。
直到一个月前,她开始疏远我,只是无论我怎么问,也是没有答案。今天终于收到了她要分手的消息,尽管已有思想准备,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自古都是说负心汉,到了现代妇女能顶半边天,难道负心女也同样会占上一半吗?
这是20年十一月的一天。
此时,夜sè已深,小雨淅淅沥沥,偶尔冷风飕飕,街上人烟稀少,我糊里糊涂地登上回家的地铁。
在这个略显寒冷的雨夜,又是最后一班地铁,车厢内空空荡荡,我所在的这节车厢里,自始自终只有我一人,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列车到达终点站,我和零散的几个乘客走出了地铁站,这才发现出口变得十分陌生,这里并不是我回家的出口,我了指示标牌,原来我坐错了方向,来到了地铁三号线的另一端,蛇口的南宋少帝陵。
虽然我读的是理工科,但自幼喜爱历史,对于南宋末年也是略知一二。大汉民族xìng格和命运的转折点或许就发生在这宋朝末年,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宋朝都是当时的世界之最,但却屡屡遭到弱小的异族欺凌,不说契丹大辽,也不讲灭北宋的大金,灭南宋的蒙古,就连小小的大理也能与之并存,以至于后世的大明王朝同样也被当初极其弱小的满清所灭。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名族的悲哀,而宋代之前,却正好相反,汉武帝,唐太宗,数百年间差点将匈奴等异族打得直接灭族。
唉,汉唐盛世不复存在,民族的血xìng也随之消失殆尽。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也最终成为了历史。
至于南宋末代皇帝更加凄凉,一个八岁多的孩子死后尸骨无存,只留下这处衣冠墓,千年来默默地守在这南海边,衣冠墓的存在似乎还在告诉历史,曾经有这么个人物,如果不是当年邓爷爷南巡,在这里画了一个圈,连末帝的衣冠墓也都不会为人所知了。
我出了地铁站,毫无目的地向前走去,路上一片寂静,这本就是一条小路,即使在白天路上行人也是寥寥无几,何况是下着小雨的深更半夜。
我的思维乱七八糟,脑海里时而浮现出和菱杉在一起的片段,时而又重复着菱杉的绝交电话。我的心好痛,总觉得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堵在心里,连深呼吸都做不到。我的心已经死了,也许我的人也快死了吧,我暗道。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鬼使神差地走向了宋少帝陵,至于我是怎么来的,却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你恨她吗?”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在我耳边响起。
我当时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深夜的这里怎么还会有人存在,只是自言自语地重复着这句话,“我恨她吗?”
最终,我还是摇摇头答道:“不恨。”
那个苍老的声音再次说道:“那你能放得下她吗?”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宋少帝陵前,旁边站着一位处着拐杖的老人,凭借昏暗的灯光,只见老人身穿一件黑sè的古代袍服,头上挽着发髻,宛如电视上常见的古代道士,老人年纪似乎极大,唯一特别的是其眼睛在黑暗中依然十分明亮透彻,即使在这黑夜中好像也能穿我的心思。
我想了想答道:“放得下怎样,放不下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