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长老中位列第二的藏chūn散人刘秉忠负责督建。
    这刘秉忠jīng通术数,如果不是汉人的话,印天涯也许就会将其培养成下代天涯神尊了。
    同时,忽必烈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首先是简化并整合了行政管理系统,由中书省全权负责行政事务,由于只有一个机构负责,行政管理进行得更加顺畅,呈报皇帝的所有奏折都要经过中书省过滤,中书省最高职务为中书令,忽必烈批准的重要决策,都由中书令交给各部负责执行并行监督。其次,按照汉制,设立专门负责军事的枢密院,执行中书省决策的六部等,并且重用有能力的汉人,第三,将田地分给原属金国的汉人,令蒙古人不得随意掠夺。
    这一系列的变革措施为南侵宋朝,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蒙古忽必烈和我都在同时间赛跑,只是我的难度相对会大些,我的朝中还有贾似道一派的阻力,而忽必烈在平乱后自可专注内政。
    江万里廖莹中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在我任命下达后的第七天,一份关于商业部组建的奏折已经摆在了宁乾宫的御书房内,我看完后递给旁边的文天祥陆秀夫:“你们也看看,这廖莹中还是有些本事。”
    陆秀夫道:“以前就听李大人提过,这廖莹中十分了得,乃是贾似道之诸葛也,陛下需提防之。”
    我点点头表示认可。这时,小七进来禀报:“袁先生在外求见。”
    “先生来了?宣。”
    袁棘进屋后道:“陛下,臣刚从狮峰商行回来,叶东升已从川中返回,途经江西,带来了两封信件。”
    我接过信道:“是川中欧阳和道法之信。”
    我先打开欧阳家主欧阳克纯的来信,信上言简意赅,欧阳世家身为汉人,绝不会屈服于蒙古,感谢呼延公子好意,有机会一定会和龙牙合作。信上并未提及是否保存实力,只说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欧阳家因为对朝廷失望,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和蒙古人进行战斗。
    这欧阳家主倒很有骨气,不过也是很倔强啊。
    我取出鹅毛笔,想了想写到,欧阳克纯前辈,今新帝登基,我闻其决意变革,朝中定会气象万新,天下兴旺,匹夫有责,呼延十分佩服前辈之义举,我龙牙愿意团结一切抗蒙之力量,将占据我家园之异族逐出家门,龙牙之人会为大宋之崛起而奋斗终身,相信我大汉民族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先生,将此信交与欧阳家。”
    我继续看第二封道法之信。
    道法来信只是寥寥数句,蒙古忽必烈迁都燕京,那燕京地处龙脉,势旺,为其命星增添不少光芒,皇上需谨慎待之。
    我看完后立即提笔写到,感谢道法大师提醒,然人定胜天。
    “先生,这封交与道法。”

第66章 咸淳科举
 正文 第66章 咸淳科举    
    第66章 咸淳科举
    自二月中旬以来,温度逐渐回升,江南各地已是chūn暖花开,随处可见红绿相间。
    临安城大大小小的客栈酒店几乎家家爆满,来自各地的考生学子陆续抵达京城,参加三年一次的礼部省试及殿试。这些考生们大都是历经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寒窗苦读,唯一的目标便是希望一朝能跃龙门,成为天子门生。
    古代读书人的比列相当少,所以整个宋朝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后世的高考。
    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前后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宋代时“重文轻武”,所以历朝皇dì dū十分重视科举考试。自宋英宗治平三年起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第一级是在州府进行的州试,一般在秋后,第二级是在礼部进行的chūn季省试,同年,进行第三级考试,既是在皇宫内院举行的殿试。而通过殿试的考生,不须再经吏部考试,可由皇帝直接任命为官为吏。
    随着蒙古的崛起,宋朝疆土rì益缩小,很多方面都简化了程序,自宋理宗起,后面的省试,殿试合二为一,时间也缩短为两天。
    考试内容倒是基本不变,第一天是省试,考大经,兼经及论,第二天即为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的策论。
    临近考试前,礼部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身为礼部尚书的马廷鸾忙得不亦乐乎,好在对于这些考试礼制十分熟悉,倒也显得忙而不乱,秩序井然。
    朝廷上下的焦点也都集中在这次考试上,所以朝会时基本上算是风平浪尽。
    商业部一边组建,一边对整个临安的店铺商行进行登记造册,同时一项项行事准则也悄然出炉。由于人手见拙,江万里廖莹中也都是亲自出马,四处奔波。
    还有个大忙人就是龙牙之萧天,在全觉送来第一批放大镜,鹅毛硬笔等物品后,萧天立即组织人手在考生们较为集中之地摆摊设点,推广这些新东西。
    萧天没有制定销售价格,而是由这些考生们自己根据情况任意定价。这种促销方式在考生中引起轰动,本就是新玩意,加上这种闻所未闻的定价方式,一下吸引了大批考生。
    皇宫旁边的贡院前面,有一个小型广场。贡院是这次省试殿试的场所,无论新老考生,都会在考前来到这里熟悉场地。这种习xìng一直流传到今天。
    临近考试前的最后一天,我和方灵来到贡院前的广场上。
    “哥,这里人流攒动,还真热闹啊。”
    “是啊,难得一见。”
    “看,萧天在那里呢,我们去看看吧。”方灵拉着我走了过去。
    萧天的摊位极大,左边是三张书桌,上面铺满了白纸,纸上放着数支鹅毛笔供考生们试笔,一个伙计拿着一支鹅毛笔,在给这些围观的考生们展示握笔的方式,习惯了用毛笔的考生在开始时都会感到不适应,但毕竟都是天之骄子,没多久便有不少人觉得得心应手,越写越快。
    “这萧天还是有些头脑的,知道先让考生们练笔。”
    “是啊,哥,你的手下都很牛的。”方灵也学会了这个牛字的用法。
    我们走到摊位的右边,这里是买卖之地,围观的人更多,萧天见到我,正yù说话,我见人多,便示意他不用管我们。
    年轻的考生都比较乐意接受鹅毛笔,不少人还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年纪相对较大的考生则偏爱放大镜。
    这时,一位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的考生从袋中拿出一张折得皱皱巴巴的纸币,吞吞吐吐地说道:“这个可否?”
    这位考生年纪已经四十出头,一脸的皱纹,衣衫上尽是补丁,显见是位贫寒的老书生。
    旁边的一位少年考生似乎认识这位,说道:“我说老范啊,你还是别买这个放大镜了,留着钱先管饱自己的肚子吧。”
    “老范?”我一下想到了《儒林外史》中的范进。
    “唉,你有所不知啊,我这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了,有了这个放大镜,就能看清考试的题目了。”
    萧天接过纸币,看出这是张面额极小的纸币交子,心中一动,将纸币折好还给了考生,并拿回了他手中的放大镜。
    老范着急,一下提高了声音:“没说纸币不能用啊?”
    大宋朝虽然明文规定,纸币可以通用,但因其贬值太快,很多商家都不收交子,所以老范认为萧天不愿意接受交子。
    未等萧天回话,另外一位身穿白衣的年轻考生看见到萧天如此,不仅有些恼怒,大声道:“掌柜的,你们的宣传栏上不是写着价格自定吗?这交子也是我朝通用的货币,并不违反你们的规定吧。”
    两人的声音很大,一下让旁人都静下声来看着萧天。
    萧天笑笑,也不去理睬白衣考生,对老范道:“这位客官,是叫老范吧,这个是样品,给你一个包装好的。”
    老范接过后将纸币递给了萧天:“那这钱给你。”
    萧天不收:“老范,你看我们的宣传栏,上面写着,价格由你自定,那就是说,这价格可以随意,上不封顶,下可为零,你可以用零量的钱来购买。”
    老范见萧天不似作伪:“那也不行,读书人岂能购物不给钱?”
    “老范,没有说你不给钱。你看这样行不行,如果你一定要给钱,我就先给你记个帐,等你考完后再给我不就得了?”
    老范犹豫下道:“那就多谢掌柜了,我一定会还给你钱的。”说完,脸sè微红,急忙离去。
    我知道古时的读书人都极好面子,这老范也不例外,只是的确囊中羞涩。
    那白衣考生一愣,瞬间鼓起掌来,哈哈大笑道:“掌柜的,人不错,我也来买一支鹅毛笔。”
    随着白衣考生的掌声,旁人也都纷纷鼓起掌来,一时间摊位前又恢复了热闹的场面。那白衣考生放下一两碎银,在众人的掌声中扬长而去。
    “呵呵,这萧天,挺好。”
    “是啊,萧天的生意经有长进,这些考生们都成为了萧天的宣传员,很快就会流传到各地了。”
    “嗯,灵儿也懂得做生意了啊。”
    “呵呵,成天跟着你这个jiān商,这叫近墨者黑。”
    “我可不是jiān商。”
    “知道的,哥,对了,你怎么不去参加考试,灵儿以为哥你一定能高中状元的。”
    “何以见得?”
    方灵一本正经道:“这考状元以策为重点,哥你的那些观点非常人所及,自然行的。”
    我笑笑:“灵儿,你过奖了啊,我可不是那块料。”
    方灵故作生气:“你就装吧。”
    我也故作不知:“装啥?”
    “装神弄鬼呗。”
    说完,我俩也不管旁人,自顾自地哈哈大笑起来。

第67章 宁缺母滥
 正文 第67章 宁缺母滥    
    第67章 宁缺母滥
    凌晨时分,天刚朦朦放亮,我独自一人来到贡院门前。
    我早已参加过高考,难道还要参加宋朝的省试殿试吗?
    不对,我不应该来此参加考试的,我的意识有些模糊,但我知道这不是我该来的地方,然而我的双腿却不受大脑控制,糊里糊涂地跟着一众考生向里面走去。
    经过门口护卫的严格检查,核对完身份凭证后,我进入了考场。场内灯火通明,虽是人来人往,却显得秩序井然。此时,已有不少先期进入的考生们坐在了座位上,我也急忙找寻起自己的位子来,不一会,周边的考生陆陆续续都坐了下来,只剩下我一人还在不停地寻找着座位。
    当我发现只有我还站着时,所有考生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得满头大汗,却依旧找不到我的名字。
    突然,从前面传来一个厚重的声音,“赵禥,就等你了。”
    我抬头看去,只见正面的考官席上端坐着正副三位主考官。刚刚发话之人坐在中间,正是今科的主考官,不过我却不认识,只是觉得其仪表不凡,十分威武,一看就让人心生敬畏,从其长相上看似乎不像汉人。左边那位副主考官是一位中年儒生,相貌英俊,器宇轩昂,只是我同样不认识,右边那位考官我倒是认得,竟是当朝宰相贾似道。
    那席上的贾似道看了我一眼,对着主考官道:“忽必烈大人,时间已到,既然赵禥找不到座位,就将其逐出考场吧,以免影响他人考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