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军兵精将勇,而新野守军却皆为老弱病残,战斗力低下。
试问,精兵克弱城天经地义,孙灿绝对不会率军支援。可,为什么博望坡一战中孙灿会那么巧得及时的出现?他不去支援徐晃、张辽,偏偏来到博望坡这个山套支援赵云?
这也太奇怪了吧?
我怀疑刘备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利用主公仁慈。将我军逐一送给孙灿,任其歼灭。以此,来消弱我军实力。“
“这……”刘表仔细想想,好象确实有这么一回事,神色也渐渐的不安了起来。
“一派胡言!”刘磐在下首听了许久,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大声道:“叔父,休要听这些奸佞小人搀言,玄德公以仁义称雄与世,岂会行如此不义之事。
要说投敌,蔡将军的嫌疑更大吧?
磐记得数年之前,蔡将军领大军八万出征汝南,确被徐晃八千军士杀的落花流水,片甲不留。这战可谓旷古烁今。冒昧问一句,这战蔡将军是怎么打的。到底是将军无能,还是将军根本就是奸细,故意让徐晃击败。“
刘磐一出口就充满了火药味。
蔡冒脸都气青了,那场败战是他今生最大的耻辱,若有人提起这事,无论那么此人一定会遭到沉重的报复。
如今,刘磐当众说出,蔡冒更是羞愧难当,脸色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一心忠于刘表的蒯良见此一幕,顿时一脸的愁苦。
以前刘表军是蔡冒掌握兵权,一家独大。虽然他经常干一些令百姓不满的事情,但并防碍荆州的稳定。
可是,如今刘备的到来,让大公子刘琦实力大增。
刘琦也日渐嚣张了起来,多次和蔡冒发生冲突。性烈的刘磐不满原先蔡冒的多次打压,更是次次与蔡冒作对,整个荆州被他们两个班人马搅和的天翻地覆。
外有强敌,非一般的强。内又有忧患,夺嫡之争,又是不止不休。
最觉得难过的就是他这类一心忠于刘表的忠臣了。
刘表见堂下公说公在理,婆说婆有理,实在难以定论,优柔寡断的性格又重出现在他的身上。
正当,刘表茫然无措的时候,突然听到刘备信使正在殿外求见的消息。
刘表急忙召见信使入内。
信使呈上书信,道:“州牧大人,此乃吾主的书信,请大人过目。”
刘表急忙让人取过书信,拆开观看,看后随即大笑:“哈哈!原来如此,是我们多心了。原来,一切都是玄德弟的计策。”
原来,徐庶早就料到蔡冒会贬低刘备,就伪造了一份简单的战略规划。上面说新野城池不坚,无法据守。因此,刘备决定,以诈败的计策来诱惑孙灿孤军深入,拉长孙灿的补给线,并以樊城之固,抵御孙灿来犯大军。
刘表相信了这封伪造信函,相信了刘备的话,高兴之下,又让刘琦亲自带领一万人马前去支援。
蔡冒阴沉的看刘表,见他再一次违背他的意愿,更让刘琦带兵去支援刘备,显然有重用刘琦的意思,冷冷一笑,眼中闪现一丝杀机。
第九部 定中原 第二十四章 计中之计
樊城城下,杀声震天,鼓声如雷。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在北城门摆开阵势。当先一员大将,面如黑炭,骨如金刚的壮汉。正是孙灿军的虎将张飞。
他一直跟随孙灿,阵战杀敌、斩将夺旗,神勇无比。但一直有个遗憾,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可就是没有一个值得一战的对手。
虽然,平时经常和赵云、许褚切磋,不过比武较艺始终不如真刀真枪的拼杀来的痛快,实在。
听闻,刘备的二弟关羽,武艺高超,不由见猎心喜,忍不住向孙灿讨命,打算会会关羽这位连赵云都称赞的虎将。
樊城城门大开,一队士兵冲了出来。
那些士兵不值得一提,虽说看上前较为强壮,但觉非张飞身后那五千由练兵大家高顺亲自训练出来又身经百战的钢铁雄师强。
唯一值得张飞注意的就是他们的统帅。
一个相貌堂堂、身高九尺,赤面、美髯的大将,张飞认得正是在寿春有这一面之缘的关羽。
掣马上前道:“燕人张翼德再此,关羽可敢与我一战。”
“有何不敢?”和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交战,也是平身快事。
关羽卧蚕眉一挑,美髯拂动,提青龙偃月,催马挥刀上前来战张飞。青龙偃月刀当头来劈张飞。张飞抬枪便架,公然不惧,两下里针尖对麦芒,战做一处。
他两人这场好杀,豹眼怒目黑金刚,凤眼蚕眉红天王。这个好战斗勇张翼德,那个心高欺敌关云长。
两人初次交锋,从来未识浅与深,今日才之轻与重。青龙偃月赛飞龙,丈八蛇矛如舞凤,左挡右攻,前迎后映。
这阵刘备亲自击鼓助威,那阵相继摇旗呐喊。
两人刀枪并举,二马盘旋,勇斗三百馀合,不知胜负。
张飞兴奋高呼:“关云长如果厉害!”
关羽如此高傲,也不由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附和道:“你张飞也不差。”
张飞再次挺枪,两人在相互大战了起来,半个时辰后,两人交手以达千合。张飞垮下乃孙灿亲赠,张让费劲千辛万苦寻来的宝马俩良驹。而关羽坐下,只是一良马而已。拿能禁得起如此大战。
瘦弱的马腿已经开始微微颤抖。战马顿时成为关羽的累赘,连续十合无还击之力。
张飞瞧出异样,退了几步,道:“借住马力,胜之不武,汝可休息片刻,一个时辰再战。
关羽看着张飞心里突然涌现一股很奇怪的感觉,若我们是兄弟那该多好。关羽眼中突露茫然之色,心道:“为何我有如此想法,此人忠义不亚赵云,岂会作出背主之事?”
关羽回神道:“好,一个时辰后,关某再来领教。”
张飞回营,暗想:“此人很对胃口,若不是敌对,老张一定和他结为兄弟。”
酒足饭饱,关羽依约而来。
张飞尽卸头盔甲胄,赤膊前去迎敌。一骑单出,飞马直至阵前。
二将又战做一处,彼此刀来矛往,大呼酣斗。又战二百合,二人武艺相若,实在难分高下。
张飞暴喝一矛刺向关羽心窝,同时关羽也出其不意,刀做枪使,捅向张飞。关羽马上移位,左手抓住了丈八蛇矛枪的枪柄。
而另一方,张飞也用掖下卡住了青龙偃月刀。
两人各自一愣,不及多想,同时发力,你争我夺。
两人力道越来越大,战马的也越来越承受不了两人的千均之力,关羽战马受力不住,直接倒在地上,张飞的马也向一旁逃开,两人同时坠于马下。
两人一个翻身,相继拿起身旁兵器。二人看时,一起呵呵大笑。
原来,张飞拿的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只见他弓步横刀,手持大刀却摆出持枪的模样,好不滑稽。
关羽也不遑多让,他拿过张飞的丈八蛇矛枪,未加细看,本能的摆出了一个劈刀之势,确不料,自己高举的却是一根长矛。
张飞喝了一声道:“看我老张刀法。”
关羽也不太适应的挽了一个枪花,二人再次战了起来。
须知,一人武艺想要大成,非是十八般兵器样样皆通,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兵器,专攻一样。
张飞耍了一辈子的矛,关羽挥了一辈子的刀,如今让他们倒过来耍实在为难他们了。拼斗起来,刀招不是刀招,枪招又不同枪招,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论不类。
张飞大怒道:“什么鬼兵器,不如拳头实在。”弃了青龙偃月刀,挥着拳头向关羽攻去。
关羽也丢了丈八蛇矛枪,两人一拳一脚撕打在了一起。
刘备站在城墙上有些哭笑不得,怕关羽有失,立刻鸣金收兵。
两人本扭做一处,都要将对方摔倒,听见鸣金之声,两人默契的同时松手。
张飞捡过青龙偃月刀递给关羽,道:“好功夫,我老张在拳脚上从未输过别人一招半式,今日你我打的如此惨烈,老张心服了。”
关羽大笑,将丈八蛇矛枪捡起给了张飞,说道:“关某也是一样,当世除吕布外,你是第一个让关某信服的人。可惜,此处无酒,不然真想和你痛饮三杯。”
“哈哈!”张飞大笑道:“这有何难。来人……去我床底下将那坛好酒端来。”
关羽顿时愕然。
张飞毫不在意的说道:“老张天生好酒,主公常劝。可这酒饮一犯,拼着挨板子也要喝上一口。那酒是我偷藏的,每晚喝点解解酒饮。
今日得遇对手,老张就请你一回。最多挨几回军杖,三天下不了床。第四天,老张再来和你打。“
关羽啼笑皆非,见张飞如此,心中也不由涌出一份融融的情义。
两人对饮了三碗,相继大笑着回营。
樊城上,刘备焦急而又关心的拉着关羽,上看下看,关心道:“二弟,可有受伤?”
关羽心下感动,说道:“大哥,没事。”
刘备松了口气,再问道:“张飞此人如何?”
关羽叹道:“犹如霸王在世,神勇非常。据说赵云、许褚二人都不在张飞之下,张辽、徐晃也是万中无一的好手,在加上数万骁勇善战之兵……胜负难以预料。”
第九部 定中原 第二十五章 计中还有计
就在孙灿跟随刘华研习兵书之即,也正是天下大乱之时。
孝灵皇帝中平元年。
大汉的形势更加的恶劣了,饥饿的农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全面反抗,其中规模最大的队伍便是由张角三兄弟所领导的黄巾起义了。
张角本是冀州钜鹿县人,他有两个兄弟,老二张宝,及老三张梁。
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之时,偶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此人正是南华老仙,因感悟天下苍生,特地在此传授有缘人《太平要术》希望他造福世人,而张角这次就幸运的成为了这个有缘之人。
张角本来就对民间医术很有研究,得到《太平要术》后,相当于虎生双翼,不久便习得了一身高明的医术。
只是这兄弟几人却意欲图谋不轨,借以给人治病为由,以“太平道”的宗教形式,愚弄群众。大约十年左右的光景,太平道教便几乎是传遍了整个天下,其中尤以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八个州为最,教徒更是多达几十万人之多。
随后张角弟兄三人又在大汉范围内设置了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各设渠帅负责。
为了方便起誓,他们还传出了四句口诀,作为内部的暗号。这四句口诀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甲子就是汉灵帝中和元年,即公元一八四年。
在二月的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城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
这其中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了荆州和扬州的信徒大约数万人,邀其到邺城集中,准备起义。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
可是,就在这个紧急关头,张角的弟子、太平道中的的一个信徒、济南人唐周由于害怕失败被抓就向当地的官府告发了起义之事。
消息一经传开,朝野振荡,灵帝当庭大怒。于是,朝廷众臣紧急下令抓捕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招集各方力量,追拿诛杀了张角的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兄弟及其家人。
张角等人发现事情已经败露了,便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起义前,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黄天的象征?),时人称之“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