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话!”樊起问道。
“‘既然战场是你的归属,那么就跟随我一起在战场上,体现你存在的价值吧!’就是这句,想当年先祖跟随高祖纵横天下,那是何等的威风。我虽不敢自喻可以超过先祖,但是也要在战场上找寻我自己的价值。”樊武说的神采飞扬。
樊起听了都觉得有些心动,问道:“那个孙将军真的有那么好?”
“当然!”樊武毫不犹豫的说道:“你说孙将军身旁的那两个人怎么样?”
樊起想了会儿,说道:“那个叫张飞的不简单,被捕兽夹夹到,有中了此山特有的毒草汁里的毒,竟然可以正常的说话,正常大笑,一点反应而没有。他的体魄一定相当的惊人。体魄好,就说明武艺不差,是个高手。”
樊武笑道:“高手?你太小觑他了。两个樊武决非一个张飞的对手。如果,对方可以下杀手的话,我估计即便有五个樊武,也会死在他的矛下。还有那个徐晃将军,他的武艺也远才我之上,何况他是个大将之才,能文能武,绝对不压于汉初的夏侯婴、英布等名将。他们各个都对孙将军忠心不二,甘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你说孙将军厉不厉害,出不出色。”
樊起听了神情千回百转,随着家族的逐渐壮大,如今已经有控制不住的迹象了,在这样下去百年前的惨剧可能又要发生。
数百年前,由于樊氏家族的逐渐壮大,光是壮丁就有两千人。后来,有人耐不住寂寞,领着一群弟兄,投奔了当时最大的诸侯王莽,不过最后王莽最光武帝打败加入王莽军的樊氏战士,几乎全军覆灭。
过了百年后,樊氏家族才渐渐有了生气。
“也许,放他们出去磨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樊起亲声嘀咕道。
他想了会儿,就问樊武,让他提提建议。
樊武道:“我当然同意,其实我早就想说了,我樊氏子孙就应该向先祖一样,在战场上寻找自己的荣耀。不过,就怕你和上任族长一样,那么迂腐所以没说。”
樊起道:“我樊氏子孙就应该向先祖一样,在战场上寻找自己的荣耀。这话说的好,明天我就召集族内的勇士,让孙将军选一百余人走,先试试孙将军是否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出色。”
这一个决定代表着樊氏的崛起,也让孙灿在猎场上的所说的话成为现实。
一支连曹氏“虎豹骑”闻之也要退避三舍的军队也渐渐的成型。
第三部 董卓乱国 第九章 混乱的京师
次日清晨。
樊武就将樊起的打算告诉了孙灿。
孙灿素有大志,麾下能人自然越多越好。樊家军从小就开始习武,练习攻杀之术,各个都是好手,对于樊起的打算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下来。
樊起带孙灿等人向山谷深处走去。里面是一个很宽阔的校场,一百多人都骑着高头大马在校场中列队冲刺,好不英武。
带头的人正是昨日见到的樊山。
众人上了校台,樊起制止了众人的训练,道:“你们都汉初舞阳侯的后人,身上流着的是舞阳侯那好战的血液。今日,我决定让你们出山试练,跟随这位孙将军,振兴我樊氏一族的声望,你们意下如何?”
台下族人听了各个欣喜异常,齐声道:“愿听族长安排。”
孙灿上前道:“你们既然愿意跟随我孙灿,那么你们就是我孙家军的一员。我虽不能保证能让你们各个都成为大将军,但是只要你们可以做到不畏生死,奋勇杀贼的话,那你们就绝对可以得到应有的功勋,应有的尊重。
你们虽然神勇,但是没有特殊,入了我军军营就是新兵蛋子,若你们想证明给世人看你们的神勇,那你们就必须在战场上展现你们的实力,以本领去建立功勋,你们可做得到?”
樊山傲然道:“当然可以,我们樊氏是天生的战士,可以接受一切考验。”
“那好,从此刻起,你们就是我孙家军中的一员。”孙灿高声收下了这一百多名士兵。
这一趟狩猎,不但加强众人的友谊,还收了一群骁勇的士兵,可以算是收获颇丰。
跟孙灿走的樊氏族人一共一百零八人,但各个都是他们族中的精英,虽不能说每个人都是高手,但是寻常的将领也不见得是他们的对手。
回到了宛郡,一行人过南门向府衙行去。
突然,一个人的身影出现在孙灿的眼角一闪而过,身影很熟,好象蔡琰。
孙灿当即下马随口吩咐了一句,就向人影追去,刚转入一条小巷,就碰上了长史顾雍。
他刚想绕过,就听顾雍道:“将军,你回来拉,在下正有事情向将军禀告,将军随我去府衙相谈。”
孙灿急道:“事情先放放,我现在有急事。”
谁知顾雍却拦着孙灿的跟前,道:“将军政务是关系到百姓的安危,为公事,而将军的事情是私事,岂能因公而废私乎?”
孙灿心想:“也许适才那人影只是象而已,并非是她。”于是,就道:“好吧!”说着就向府衙走去。
顾雍回头望了望,叹了口气也跟着向府衙走去。
“宛郡今年大丰收,是否同意趁着粮价降低,收购粮食?还有陈村木桥年久失修,需要修葺,不知将军是否要调拨钱财修葺?”顾雍一到府衙就向孙灿说出了准备商议的事情。
“还有呢?”孙灿有些诧异的问道。
顾雍摇了摇头,“没有了。”
一条黑线从孙灿的脑门落下,突然他觉得有一种想打人的冲动,狠狠的瞪了顾雍一眼,道:“买、拨。”两个字,就回答了顾雍口中那所谓的大事情。
与宛郡的平和,皇城洛阳却显得波涛汹涌。
中平五年,即公元一八八年冬十一月。
刘宏越来越反感何进的飞扬跋扈,终于在十一月中旬,在洛阳设西园八校尉,即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典军校尉、助军左校尉、助军右校尉、左校尉、右校尉。
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长水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鲍联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柳样分别为助军左右校尉,夏牟、淳于琼为左右校尉。皆统于蹇硕。小黄门蹇硕总管各军,直接受命于皇帝。
蹇硕一时声势浩大,几乎总揽洛阳所有兵权,就连何进亦要受其命令。
何进被刘宏的整编打蒙了,还没有回过神来,手中的兵权就落入蹇硕的手中。
次年,二月,刘宏病发后的情况非常危急,立刻召见大臣商议后事,以立继承人。
由于刘宏晚年时,特别宠爱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刘协,并交于孝仁皇刘苌之妻董太后扶养。董太后特别偏爱刘协,多次要求刘宏改立刘协为太子。但刘宏牢记汉王室立长立嫡的原则,因此迟疑不决。
蹇硕知道刘辩是何进的外甥绝不允许他当上皇帝,因此,就暗中和董太后商议。蹇硕说道:“要想立皇子刘协,必须先除掉大将军何进,以绝后患。”
皇宫内的争斗的残酷的,因此,董太后只是略微一思考,就同意了蹇硕的意见,诛杀何进。
不巧,这个事情被侍卫长潘隐探听了。
潘隐立刻向何进报告。何进惊慌失措,立刻打道回府,马上召集袁绍及曹操等人共议大事。
袁绍无谋,但是喜欢表现,抢先说道:“俗话有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应该立刻领军队杀入宫内,尽诛宦官。”
曹操原本是济南相,他和孙灿一样,都对贪官非常的痛恨,一上任就严惩了领地内的大小贪官若干。
可惜,曹操的运气就是没有孙灿好,孙灿惩治贪官得到了百姓的好评,但是曹操惩治贪官却得罪了朝中的大臣。
不久,朝廷下令,将曹操调为东郡太守。东郡太守比济南相要高一级,正好和孙灿平级。可以说曹操是升了官,但是实际却不以为然。东郡地处偏远,曹操无权无势,去那里必会遭到暗害。
可是,曹操是何许人也,能害到他的人全天下顶多也不过百个。他立刻就醒悟到了关键。所谓大丈夫拿的起,放的下,随即就作出了相应的措施,那就是辞官,以身体报恙为由,不干了。
后来,又受到了何进的邀请入洛阳,担任典军校尉一职。曹操便毫不犹豫地结束了隐居生活,赶到洛阳报到,再次成了何进的幕僚。
他听袁绍那不经过大脑思考的无知话语,便立刻反驳道:“内宫的禁军、宦官不可计数,若在内宫动刀剑火拼,会被世人说我等不顾礼节,逼宫威胁陛下。不但会让人耻笑,还会落个不忠的罪名。”
袁绍辩驳道:“大将军霍光惜年也不是因为逼宫,从而名垂青史?此刻情形也和当年差不多嘛。”
就在这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潘隐又派使者前来,说:“陛下已经驾崩,如果在不处理继承之事,让董太后乘机夺权,太子刘辩和何后都会有生命危险。”
曹操想了片刻,立刻道:“此刻,情况万分危急,今日之法,唯有先正君位。请大将军立刻以何后的名义召集三公及文武大臣,先扶持太子登上九五之尊。另外为了防止上军校尉蹇硕以武力阻挠,应该就近调动洛阳城中忠于我等的将士,护送大臣进入皇宫,完成新皇帝就任大典。朝内赵忠及段圭等人都与何后交好,我们应当劝他们站在我方,或者保持中立,使得宫内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分裂,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孤立蹇硕,还可以让赵忠、段圭保太子和何后的安全,只要太子一登基,就可以根据大汉制度,解除宦官擅权干政的这一弊端,保我大汉百年基业。”
曹操的一番分析的入情入理,面面俱到,在危急之时,能想出如此及时之良策、妙方,在座的诸位无不接受,认同。
何进当即以大将军之名,调动洛阳外部军团五千人,由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琼等率领分别在皇宫的周围布防,严禁其他军队接近皇宫。
当蹇硕知道这信息的时候,已经太迟了,再加上郭胜、赵忠等见机倒戈,以及段圭等的不愿参与此事,蹇硕已是孤立无援,被何进诛杀。
刘辩顺利的当上了天子。
郭胜、赵忠等人因为保护何后,从而避过了一劫。但是他们非常清楚,何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朝中的宦官集团。
因此,他们立刻又行动了起来,巴结何进的家人,表示他二人很忠于何太后,另一边就和董太皇太后商议,如何搬倒何进。
董太皇太后立刻就说出了他兄弟骠董重在司隶驻有重兵,可以抵挡袁绍、曹操的士兵。
次日,董太皇太后就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入洛阳辅佐新君。
董重经过董太皇太后的怂恿,非常的狂妄,私自将精锐部队带入京城。
于是,董重的大军与何进的大军,便在洛阳城内互相虎视眈眈,相互敌视起来,双方都是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因为,刘辩顺利当上了天子,何太后的心愿已了,也不愿让刘辩的皇位受到威胁,就甘愿和董太皇太后讲和。却不想董太皇太后不但不买何太后的账,反而大出狂言,让刘辩和何太后放弃一切。
何太后怒急,就找何进商议。
不久,何进就暗派人手鸩杀董太皇太后于河间驿庭,并在洛阳迫死了骠骑将军董重。
至此,洛阳已无人是何进的对手,可是何进的所作所为惹恼了一人,那就是少帝刘辩。
第三部 董卓乱国 第十章 少帝的智慧
同年五月中旬,少帝寝宫。
十三岁的刘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机灵好动,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稳重。他将手中的奏折向桌上一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