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步锦绣-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晏衡又扔出几串铜钱后,关于孙家的事也打探个□□不离十。至少明面上的差不多弄清楚了,至于再深入的,大概也只有身在局中的本人才能知道。
    “阿衡,你说孙家当真跟倭寇有关?”
    回到别院后卫嫤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为官之人贪点那也是人之常情,可通敌叛国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不过是一个酒楼小二,说得话做不得数,具体怎么样等到孙家看看也就清楚了。”
    虽然这样说着,晏衡心里却另有合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瓦剌人年年扰边,但西北互市不从未断过?领兵西北的前任吴家,这些年来与瓦剌王廷更是亦敌亦友。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尸山人海中也有瓦剌兵卒的一半。在他任代指挥使后,两年来吴家也曾拉拢过他。只不过吴良雍很小心,从不给他留确实证据,只叫留在西北的人手暗中拦下他提醒。
    几番提醒中也透露出吴良雍大致的意思。他的想法很简单,没有仗打了,兵卒可以解甲归田,可武将怎么办?难道守着那么个空官职荣养到老?曾经手握权势之人,谁能受得了安心荣养,而想要永远手握大权得到重用,只能将战事无限期拖延下去。
    晏衡很理解他的想法,可理解不代表赞同。与之相反,他看到的则完全是战事平定后的好处。不说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就说武将本身,谁说大越平定后就没法建功立业,大越四周不还摆着外夷?
    虽说大越讲究人和,可你真带着兵开疆拓土,征服外族疆域,到时候那些朝臣总不至于傻到说这样有伤天和,我们要把领土还回去。
    可惜的是,所有人都注意这大越这一亩三分地。吴良雍如此,地处膏腴之地的江南官员更不能免俗。
    晏衡这些想法卫嫤并不知道,她不是没听出他神情中有所保留。可即便是夫妻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坦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她与晏衡向来有默契,夫妻之间能说的就说,不想说的也彼此尊重,而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听他这么说完,她也顶着一张完全陌生的脸开始张罗拜访之事。出京前封老太君曾塞给她一份名帖,镇北侯楚英也旁敲侧击提醒过她,江南官场鱼龙混杂,不知多少人致休后来此修养,藏龙卧虎复杂程度不亚于京城,要她便宜行事。同样文史侯府也给过她同样的东西,如今她住在班家别院,下帖子也是用的班家名义。
    这个班家当然不是京中嫡支,作为历经几朝的大家族,班家枝繁叶茂,在大越各地都有后人。班家给的名帖便是在外地任职的一个旁支,官职不大不小,属于说出来大家才知道,哦朝廷是有这么个官,但再往下想又不清楚具体是哪个显眼的人在为官的这么个边缘官职。
    拿到拜帖后卫嫤便乐了,以前她做总裁时就有好多这样的骗子,随便弄两个印章冒充高官或高官秘书招摇撞骗。曾经也有人骗到她头上,可惜被她几通电话打过去轻松识破,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如今她也做上了这样的事。
    拜访无非就那么几点,拜礼要适当、穿着要得体,最后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弄清主人家性格。这些事卫嫤早已做过许多遍,几年下来也算驾轻就熟。
    “就这一对万紫千红盆景?”
    万紫千红盆景是卫嫤别出心裁做出来的,西域最不缺的便是珠宝。这些年单晏衡打仗收缴的珠宝便堆满一座库房,实打实的金山银山。玉不琢不成器,珠宝首饰皆是如此,原石经能工巧匠雕琢后凿下来许多边角料,大块的往往雕些小挂件,小块的则只能浪费掉。
    有一年她见着位穿越大漠而来的传教士装点圣诞树,看着五颜六色的圣诞树,她便突发奇想,命工匠将各色小块珠宝镶嵌在瓷器烧好的盆景上。花花绿绿的宝石满天星般镶嵌上去,立刻被传教士惊为上帝的神迹。不仅这些外邦人喜欢,连速喜吉庆热闹的大越人,也对镶有红宝石的盆景情有独钟。继晏记小米后,卫嫤由此再大赚一笔。这次下江南,她也顺便带了一箱。
    想到盆景上那些宝石,晏衡有些迟疑:“会不会太过贵重。”
    “今日咱们上街,阿衡也不是没看到,这孙家就是个刮地皮的。虽然名义上是孙大公子品行不端,可正经人家谁会不约束这样的子弟,依我看孙家上面的梁也不怎么正。清贵人家送清雅之物,这等俗人家便送俗物。”
    清贵人家送点玉器、古董之类的名贵物件,这样的乌糟人家也就配个边角料。
    晏衡也觉得她想得有理,于是在第二日去孙家拜访时,便送了这对万紫千红盆景。
    上好的陶瓷大越并不缺,可表面镶嵌满宝石的瓷器却很少见。盆景往那一摆,阳光下各色宝石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晃得人眼花缭乱的同时,心里也晕陶陶的。
    素喜金银的孙家早已听说京城最近流行这么一种东西,如今登门之人送来,他们更是满意到不行。不止孙家大公子,进门后连孙家素有贤名的二公子也亲自迎接过来,热络地邀请他们入席。
    整个席面上,晏衡完全将自己代入班家远房亲戚的角色,对孙家各种尊敬和热络。其实暗地里,他问话水准丝毫不比青龙卫那些人低。常常几句话说得孙家二位公子身心舒爽,同时通过他们的反应,他又能确定一点事。
    他说话极有分寸,很快就让孙家两位公子稍稍放下戒心,彼此开始推杯换盏。男人一旦碰起了酒,喝痛快了往往该说的不该说的也就都说出来。晏衡酒量好,这会喝不醉他也装醉,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往自己期待的方向引。孙家两位公子直觉得这位文史侯府旁支出来的小官极为爽快,酒品好、对他们也够尊敬,即便有点心机问的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告诉他也无妨。
    等酒足饭饱晏衡回去后,兄弟俩看着他留下的那一对万紫千红,深觉今日占了个大便宜。而晏衡那边,不过送点珠宝边角料便得到了最想要的情报,这桩买买实在是大赚特赚。
    等上了马车,原本醉到连眼睛都睁不开的他心神迅速恢复清明。就着凉茶漱口去去酒气,他开始说着自己弄明白的一些情况。卫嫤并不与他同一桌席面,不过她也并非无能之辈,在女席那边她也打问出一些有用的东西。
    两人得到的消息互相印证,连带着昨日在酒楼从小二口中问出的那些事,东拼西凑真相终于露出冰山一角。
    “这么说来,不止孙家,整个江南官场可能都与倭寇有关?”卫嫤倒吸一口凉气,“仁义礼智信,读书人先学的是这些,他们的气节呢?”
    “凉州互市上不照样有瓦剌人,两国交战,丝毫不影响商贸上的互通有无。”
    也对,卫嫤明白过来,仗打得再厉害也不会影响做生意,毕竟人活着就要吃饭穿衣。大越精美的丝绸瓷器,不仅在波斯、大食等地受欢迎,在隔海相望的倭国同样是彰显身份地位的最好物件。江南盛产丝绸,精美的绸缎可直接沿江出海。
    互通有无是件好事,可又有谁能保证,这中间没人起了其它心思,顺带夹带私货呢?
    眼见着要到别院门口,卫嫤收起繁杂的心思,想着今日去孙家的“正事”。方才见着孙家大公子的夫人,她也顺带提过云袖。幸亏她只是顺带提,若是真听了云锦的话上门兴师问罪,今天她还指不定要如何收场。
    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巧合,许多看似巧合的事大都是有心人有意为之,云袖之事也是如此。事情正如晏衡所料,被卖进孙府后她便欲拒还迎。前面还好,孙家大公子新鲜着乐意陪她玩。可这段时间孙家公子有了新宠,新鲜劲过去对她也冷下来。这样等了段世间她也急了,便趁着醉酒爬上了孙家大公子的床。
    莫说大公子的原配嫡妻,连那位出身江南布政使家的二公子正妻也面露不屑,满脸同情地安慰着大嫂,说她没必要跟这样不知所谓的丫鬟置气。
    不管这位大夫人先前如何整治大公子院中那些不受宠的侍妾通房,单拎出云袖这件事来看,她做得真真是让人无可指摘。对上这种别有心机的爬床丫鬟,正妻必须得狠着点。
    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卫嫤终于掐灭了最后一丝怀疑。就算不说她在孙家提这事时所遭遇的尴尬,单为了别院清净,云锦这个丫鬟也不能再留。
    就着晏衡的手下马车,别院管事迎在门口,杏雨站在她后面。与昨日满脸精神的模样不同,这会她眼角耷拉下来,圆圆的苹果脸显得格外没有精神。
    “云袖的事我已问过,的确是她咎由自取,云锦那边管事看着办。”
    毕竟不是她家别院,她不会多说,但看到文史侯夫人份上她又不会置之不理。不越俎代庖,又不袖手旁观,她这样做最合适。
    “今日小的便将她送到庄子上。”
    管事躬身请两人进门,袖子下的手拉住激动的女儿。

☆、第185章 晏衡上疏

从孙家那得到线索后没两天,卫嫤和晏衡便便打算启程。
    临走前她见了杏雨一面,交给她几本话本。不是大越流行的那种千金小姐嫁给个穷书生的话本,而是凉州这两年新编出来的本子。故事中女子大多自尊自爱,嫁人后也凭借自己的独立和才能获得夫婿和婆家敬重。夫妻相互扶持,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蒸蒸日上。
    这些话本是她主导编纂的,得益于从前看过不少网络小说,她脑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说下大体脉络后,自然有下面的读书人将此扩充成完整的故事。
    比起四书五经中那些深奥的道理,这样有剧情有狗血的话本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趁着过年空闲的时候话本推出来,经由说书先生在茶楼一讲,新奇的故事设定果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虽然有不少人觉得故事有伤体统,可有宠妻如命的晏代指挥使杵在那,他们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
    她给杏雨这些话本,就是希望她能通过其中一些配角了解云锦那类人,日后不要再无缘无故给人当枪使。虽然她知道这个愿望完全不可能实现,毕竟这世上有白莲花,就有惯着白莲花的人,但最起码明白后她心里能不再那么难受。
    做完这件事后,她与晏衡便出了城。稍微乔装打扮后化妆成一对普通的行商夫妇,给庆隆帝去一封秘折后,他们便跟着徐州城南来北往的车队,慢慢在江南地片转悠起来。
    江南春日,日出江花红胜火。泛舟在水乡小镇,体会着安静祥和,两人如普通的江南百姓般走过一座座小城,询问着百姓生活如何。偶尔走街串巷,也能看到踏着木屐,或是其它细节处有异的倭寇,这时候晏衡便会凭借高超的功夫跟上去,尽可能查探出一点讯息。
    细节越来越多,一天天下来,当江南进入梅雨时节时,真相已经差不多被他们摸索透彻。
    “昨天咱们路过的小镇本来有两家特别大的绸缎庄互相竞争,这次倭寇登陆时全都抢过一遍,看起来是互有损伤。可怪就怪在,倭寇只杀了其中一家的人,另外一家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将养几天就好。幸存的那家说是因为他们躲得好,见倭寇来了赶紧撒钱吸引他们注意力,自家人趁机赶紧跑。而所有人也都说,死了的那一家是守财奴,要钱不要命,但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
    住在镇北侯府暗中置下的小院中,卫嫤说着昨日新查出来的事。
    晏衡点头:“我询问过两家长工,反倒是被灭门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