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恩-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宦官小心翼翼的低下头来,不敢答话。
  姬泽面上的神情略显讥诮,顿了片刻,问道,“顾娘子人呢?”
  小宦官禀道,“顾娘子如今在曲江畔。”
  姬泽想了想,吩咐道, “走,过去看看。”
  他出了紫云楼,信步由缰,不一会儿便到了曲江畔。远远的听见一阵银铃似的笑声,少女的声音传来,“把稳些儿,莫要伤到了树根。”心中微微一奇,转过转角,面前的景象便开阔起来,一处小河湾上,一众人围拢在其处,阿顾的轮舆在中间,手中扶着一株梅树,四周的几个小丫头正手持着铲子,将一旁的泥土填到树栽底下的大坑里去。
  “哟,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姬泽走过去,问道。
  四周的人见了皇帝,都忙手忙叫的停了下来,匆匆拜了下去,“参见大家。”
  阿顾抬起头来,“九郎。”她面上笑容十分明媚,“我们在这儿亲自种树呢。请恕阿顾此时手上扶着这株骨里红,不能给你行礼了。等到待会儿忙完了,再给你补上。”
  姬泽笑着吩咐,“你们忙你们的吧。”几个丫头低声应“是。”继续往坑里培土。
  阿顾自己亲手扶着梅树,雪白的面靥上不免沾上了一点泥土,姬泽伸手为她揩去面上的尘土,问道,“怎么忽然想起来亲自种这树木?”
  阿顾面上带了一点羞赧,道,“王园丞说这种梅树叫做骨里红,花开色泽红的透骨。我想着,我亲自在这儿种一株树,日后来芙蓉园游玩,看见自己种的树开花了,不是很有意思么?”
  姬泽一笑,转头吩咐道,“王园丞,命人好好照顾着顾娘子的这株梅树,不要出差错了。”
  王园丞侍里在一旁,胖胖的身子伏在地上,大声应道,“奴婢领旨。”面上扬起与有荣焉的笑容。
  姬泽和阿顾沿着宫道走起来,“瞧着你心情不错?”姬泽问道。
  阿顾道,“是啊,我为什么要心情不好?”顿了顿,轻声问道,“你知道了?”
  姬泽沉默片刻,“八公主待你这般无礼,你不生气么?”
  阿顾笑着道,“我和八公主相识以来,虽然一直不和。但论起来,八姐姐只占了一些口头便宜,其他的都不是我吃亏——被阿婆狠狠管教的可不是我,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我想的很明白,这世上有很多让人不快乐的事情,如果要一直记着它们,我们就永远不能放达了。总的算算,终究是开怀的事情要多一些。再说了,”她扬起脸,面上泛出开怀的笑意,“我马上就要出宫啦!宫外头有更广阔的世界,我很快就能够看到外头的精彩,相比之下,这些不过是小事,若是一直记在心头,岂不是自扰么?”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熟悉的科举,应该都是三年一考,三鼎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事实上,作为科举初始时代的唐朝,科举存在形式和后面朝代是有些不一样的。唐朝科举一年举行一次,进士科每年录取名额比较少,所以唐朝的进士比较金贵。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无榜眼,但有探花郎,是指择取新科进士中年貌俊朗的两个少年,并非专指第三名。“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
  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唐末。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
  
  第71章 十三:翠衣发华洛(之茶心
  
  这一趟芙蓉园春游,除了中间的一些不愉快的插曲,总的来说阿顾玩的十分开心。从芙蓉园回来,躺在於飞阁的朱漆雕花罗汉床上,阿顾闭上眼睛,仿佛还看的到蔚蓝天空,闻得到萦绕在鼻尖的淡淡花香。
  这一趟芙蓉园春游,本来就有为丹阳公主践行的意思。待到从芙蓉园回宫,就连太皇太后,都再也找不到挽留女儿和外孙女的理由,公主母女离宫的事情,便正式提上了日程。
  “你就要出宫了,”太妃的清丽眸子中闪过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怔惘之意,“阿顾,师傅这一辈子,怕是都没有机会走出这座宫廷啦!你出了宫,便要替师傅看尽这宫外美景呀!”
  鹤羽殿中仙鹤梳羽青铜香炉衔着背后羽翼,吐出婶婶清烟,阿顾笑着道,“瞧师傅您说的,前些日子我和阿婆、圣人前往芙蓉园,那芙蓉园的风景可美啦。我就想着,若是您也一起来的,可就好了。师傅,等到我在外头安顿好了,禀了圣人,接您到宫外游玩一二次,可不是很好?”
  江太妃唇角微微一翘,阿顾还太小,她终究不明白,对于到了太妃这样级别的女人而言,她们人生的最后意义,就是守在这座华丽的宫殿中,为死去的先帝守贞。就连当年风华绝代专宠的唐贵妃,如今也渐渐收敛起了艳美的容貌,开始深居简出起来。而她心中的向往,触摸宫外自由气息的羽翼,早在那个长安冬日,第一次踏入太极宫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此生遥不可及。
  这个话题太过于沉重,她不愿意和阿顾分说,于是别了过去,凝神,朗声道,“阿顾,你日后随你阿娘出了宫,少不得参与长安各家小娘子的宴饮,与长安诸多贵女打一些交道。有些事情,我本来想过些日子再告诉你的,如今也只得提前说了。”
  阿顾面上恭敬起来,道,“谨听太妃教诲。”
  “论起来,你是大长公主的女儿,身份尊贵,满长安除了宫中的几位公主,大约只有几位亲王的宗女和大长公主的女儿可堪比拟,但是你不可能只和皇亲贵族打交道,这天下有些底蕴深厚世族的女儿,论起来,其实并不比宗女逊色!”。”
  阿顾目光微闪,问道,“师傅,我知道如今世族势大,但是终究天下是皇室的。如今世族和皇室的关系究竟如何?”
  江太妃肃然道,“世族存在了数百年,底蕴深厚,他们力量强大,和皇室独坐天下天生就是不能完全相容的。因此,数百年来,但凡坐在帝位上的帝王有点雄心,就想要遏制世族的力量。大周帝室以科举取士,便是意图从寒门中拔取人才,淡化世族在朝堂上的力量。但终究,这些年来没有一个皇帝能够真正摆脱世族的影响独自治理国家,便也说明,世族的确有着不可取代的地方。便是咱们大周朝的皇族姬氏,终究要依靠世族的力量的。”
  她说到这儿,唇角含起一抹笑意,“昨日杏林宴上的事情,我也听说了。大周几代圣人打算简拔寒门对抗世族,但事实上,世族千年的底蕴,确实不是一二寒门子弟可比拟的。世家子弟常年读书熏陶,才高者多,已经将年年科举名额占了十之六七。譬如曲江宴上的这两位探花使,俱都是从新科进士中选出的年少才高之士,二人出身不同,崔郢出身清河崔氏,行事老练,人情旷达,所以择了玉真公主惜园中的素带芍药,既奉承了玉真公主,又讨了太皇太后和圣人的欢心;那夏鼎十年寒窗,能够在少年时候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也算的上是寒门中的少年英才了,虽此前在向宁王行了卷,得了宁王青睐推荐,因此得中进士,却终究根基太浅,并不清楚长安权贵各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并不知道顾国公不得太皇太后喜欢,所以折了顾家园子中的海棠。开罪了太皇太后,怕日后在官途上前程无亮了。由此可见,寒门子弟相较于世家儿郎,确实在很多地方是远远比不过的!”
  阿顾听的目凝神敛,思忖着问道,“那,师傅,如今大周有哪些深厚世族呢?”
  江太妃面上扬起一丝骄矜笑意,“当年那些随高祖和太宗皇帝打下江山的功臣,大多数都折在了后来帝氏争斗中,如今还留存下来的,尚有卢国公程氏、申公高氏一脉、褒公段氏一脉,至今子嗣绵延,常有高官厚禄。另有一支士族,在此之外,但在大周百姓之中,地位清贵,纵然是大周皇室,也不能将它们比下去,便是山东士族。所谓七姓十家,便指的是太原王、清河崔、范阳卢 、博陵崔、赵郡李、荥阳郑、陇西李。太皇皇帝命臣子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大臣高审公等初定时,将山东崔民干列第一等。高宗皇帝于延光二年颁布《禁婚诏》,命此七姓十家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结果却不显,反而令得这些门户益发矜贵,“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 可见得山东士族在大周百姓心中多么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阿顾听着太妃说起世族的清华故事,不觉目眩神迷,忽的问道,“师傅,我曾听说,世族子弟皆人才高洁,你是出自世家么?”
  江太妃怔了怔,开口道,“我出自宛平江氏,却是是一支小世族。”
  阿顾想,太妃不过是出自宛平一个小世族,便有着这般风貌,想着那些传说中“禁婚家”嫡系女儿,不知是何等风姿,一时竟生了几分向往之意。她在宫中待了一年,此时只觉宫外世界十分精彩,而她也在这样的精彩之中鼓起一股勇气,笑着道,“师傅,你这般谆谆教导,弟子懂的你的深意,待到阿顾出宫之后,定会见识很多。阿顾定当谨言慎行,绝不会给你丢了面子。”扬起头来,淡淡的笼烟眉中扬起一股意气之意,青春光芒清亮逼人。
  江太妃看着阿顾清春逼人的眉眼,心中升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欣羡之意。
  “那就好,”她转过头,从琴架上取了一柄漆琴下来,抚摸片刻,目光似有不舍之色,“这些日子,你我师徒相得,我教了你不少东西,唯有丝竹,因着孝期的关系一直没有教导你。你如今的书法已经颇有小成了,其他东西我也教了你不少,剩下的,需要你自己领悟,便是我不天天盯着,也是可以的。这把琴名临照,是我少年时所用,乃蜀中制琴名家雷鸣早年所制,虽不是上品,倒也发音清越,瑟瑟可爱,我将它赠予你。也算是我的临别赠礼。”
  阿顾的眸中既有不舍之色,闪过欢喜之色,“多谢师父。”她看着江太妃,明亮的荔枝眸中露出一丝依依之色,“我舍不得你。”
  “傻孩子,”江太妃眸中也露出一丝难得的柔软情绪,柔声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阿娘做这样的决定也是为你好!”
  “我知道。”阿顾投在太妃怀中,撒娇道,“可我就是舍不得么!”
  江太妃失笑,面上神情柔和,“你日后难道不进宫么?只要你还进宫,我们便还有相见之日。”
  拜别了江太妃,从鹤羽殿中出来,正值日暮时分,天边绚着如火的流云。太极宫花红柳绿,惠风和畅,扑在面上,带着一丝轻融的暖意,阿顾起了一丝兴致,索性不直接回去,从东海池绕过来,绕了一段远路。走到快到千步廊畔,远远听到一阵喧天喝彩声,声音高昂,带着掩不住的欢愉的情绪。
  阿顾奇道,“前头发生什么了?”
  “奴婢也不知道呢。”绣儿道,推着阿顾的轮舆往前走。转过了凌烟阁,广阔的毬场已然在望。场上两队人马正在场上追逐着马球,双方士兵聚在球场旁,观看着场上激烈的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