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闪烁)-第1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常荐新感到惊讶,同时担心遭到美军航空兵的突然打击的时候,一封电报发了过来。这是由雷少卿发来的电报。当时,返航的轰炸机群刚刚向基地汇报了情况。雷少卿是在第一时间拿到这些报告的,而他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飞行员只能确定港口内有重巡洋舰与战列舰,而没有任何一个机群确认发现了美军的航母。雷少卿也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即通过多部电台,将这一情报发给了当时在前方作战的六支特混舰队。
    雷少卿这封电报在证实港口内没有航母的同时,也证实了另外一点,那就是,美军的战列舰确实是在港口内。水上飞机发回的第一份报告没有错,准备逃跑的正是美军的战列舰。此时常荐新的大脑运转得非常快,而正是这些战列舰还在圣地亚哥港,让常荐新最终确定,这绝不是斯普鲁恩斯设下的陷阱,因为斯普鲁恩斯不可能拿四艘战列舰,还有二十艘巡洋舰与驱逐舰来做诱饵,如果这是个诱饵的话,那斯普鲁恩斯就太舍得花本钱了。
    常荐新做出这个判断的时间是六点二十三分,前后仅八分钟的时间,局面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时候,战列舰编队距离港湾南部的出口仅仅只4里了,而且为战列舰提供炮击参数的三架水上飞机全部到位,并且已经发回了两组参数,只是因为常荐新还没有下达开火的命令,所以六艘战列舰的舰长都只能耐心的等着。
    “将军,美舰队出现在港湾出口处,我们的驱逐舰已经上去了。”荐新猛的回过了神来,现在还在战斗中,他必
   
第七十六节 巨舰的反击


    
    前三分钟之内,“俄亥俄”号根本就没有进行“抵抗在这三分钟之内,南面的六艘战列舰分别打出了五到六轮齐射,也就是说,仅仅三分钟,六艘“新省会”级战列舰就在“俄亥俄”号上用掉了近300炮弹。从后来统计的结果看,这三分钟内的炮击命中率超过了五成,可问题是,真正爆炸的炮弹却远没有那么多。
    战后,第三特混舰队六艘战列舰统计的结果是,至少命中了敌舰16枚炮弹,误差大概有一成左右,可了望员观察到的爆炸次数却仅仅只有30多次,加上在舰体内部发射的爆炸,也不会超过50。如果真有170左右的炮弹命中了“俄俄”号,那么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炮弹爆炸,其他的全是哑弹!毫无疑问,这个哑弹比例确实是太高了,高得有点离谱!后来,在“俄亥俄”号被打捞起来之后,这一统计结果得到了证实,当时承担打捞工作的部队在这艘战舰上一共找到了86没有爆炸的炮弹,另外,还有很多炮弹在命中战舰后被弹了出去,也没有发生爆炸。
    造成哑弹率与跳弹率高达七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的炮击角度,二是26式穿甲弹在设计上的一些缺陷。
    前三分钟的炮战中,六艘“新省会”级打击的都是“俄亥俄”号地正面。而“蒙大拿”级战列舰在设计的时候吸取了很多的实战教训与经验,其舰桥的体积相对较小,而且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以及大部分主装甲都有很大地倾斜角。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变相的提高装甲的垂直厚度。还能够提高跳弹的比例,从而提高抗打击能力。也正是如此,当时击中了“俄亥俄”号的炮弹中,大概有两成成了“跳弹”,没有威胁到战舰。另外,在这个距离上,26式穿甲弹应该有足够的把握穿透“俄俄”号的主装甲板。因为设置了很大地倾斜角,结果有很大一批炮弹没有能够打穿装甲,进入舰体内部。
    26式穿甲弹的设计也有一定的问题。26式穿甲弹是帝国海军的第种400米口径的重型穿甲弹。与帝国海军以往使用的轻型穿甲弹地区别是,重型穿甲弹的初速较低,存速能力好,而且弹道弯曲度大。更加适合远距离交战。通过帝国海军地测试,26式穿甲弹的最佳打击距离应该是15000到20000之间。在这个距离上,穿甲弹几乎是垂直落下的,而且有很大的存速,能够保证击穿敌舰的水平装甲。相反,在20000以上,炮弹的速度降低了很多,穿甲能力也就减弱了不好,而在15000码以内,因为炮弹落下的角度不大。而且打击的多为战舰的侧面主装甲,其效果反而不好。这可以说是当时所有重型穿甲弹地一个共同特点,而根据这一特点,26式穿甲弹的引信在设计的时候也更为重视垂+可靠性,而没有考虑到,在近距离交战中对付敌人的倾斜装甲板的时候,炮弹的着点角度并不是垂直的,其撞击速度与角度肯定有所差别。结果,26式穿甲弹不但难以在7000的距离上击穿“俄俄”号主装甲带上最厚的部位,比如炮塔地正面装甲。而且就算是穿透了装甲,也因为引信设计不合理。大部分炮弹都没有爆炸!
    如果当时双方势均力敌,四艘“蒙大拿”与六艘“新省会”摆开架势打的话,这两个问题就足够让常荐新吃大苦头了。万幸地是,六艘“新省会”对付的是一艘,准确的说是半艘“蒙大拿”,因为“俄亥俄”号只有正面的两座炮塔可以还击。而且在前三分钟内,“俄亥俄”号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铺天盖地般的打击很快就让这艘战列舰陷入了瘫痪状态,也就难以威胁到“新省会”了。
    美军的反击并没有多少威胁,当时“俄亥俄”号首部二号炮塔的三门主炮已经全部损坏,虽然没有一发穿甲弹打穿了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但是在被四发26式穿甲弹连续命中后,就算主炮炮塔的厚实,穿甲弹撞击时的巨大冲击力也足以震坏炮塔内的所有设备,并且震死,震伤炮手。另外,该炮塔后面的司令舰桥也是重点打击对象。与“依阿华”一样,“蒙大拿”级司令舰桥的装甲厚度比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要薄一点,大概少了50毫米的厚度,而这50米的厚度就足够让美国人感到后悔了。三分钟之内,至少有八发穿甲弹打中了司令舰桥,其中有四发跳开,只有两发穿透了装甲,这已经足够了,只要有一发穿甲弹击穿,就算不爆炸,司令舰桥里的官兵也将无法幸免,更别说是两发,而且还都发生了爆炸。
    在第一轮炮击中,“俄亥俄”号的司令舰桥就被打掉了,这就如同一个人的大脑已经被打残,身体就无法得到控制,空有强健的四肢,也没有多少威胁。前面两座炮塔里的官兵是在两分钟后才知道司令舰桥已经被炸毁,舰长等战舰上的高级军官几乎全部阵亡。在这两分钟内,B炮塔也失去了战斗力,最终只有相对低矮,难以被直接瞄准的A炮塔还可以使用。因此,在战斗开始后三分钟,A炮塔的炮手利用辅助瞄准仪打出了第一轮还击。
    三发炮弹全都从位于六艘“新省会”级战列舰编队中间的三号舰,也就是“贵阳”号的头顶上飞过的,然后落在了战舰南面数百米外的海面上。这个偏差距离也确实有点吓人。当初,设计师为了提高“蒙大拿”级的防御能力,减少被弹面积,A炮塔被设计得相对低矮,可也因此而影响到了A炮塔的视界,结果,炮手根本就无法精确瞄准,打出的炮弹就更不可能威胁到对面的战舰。
    “俄亥俄”号的还击把“贵阳”号的舰长吓了一跳,可是很快他就发现,敌舰的还击根本就没
   
第七十七节 正面战斗


    
    “俄亥俄”号发生一系列的爆炸之前,常荐新就已经达了新的交战命令,当时另外三艘美军战列舰已经冲了出来,形成了六打三的局面,也不可能继续由六艘战列舰对付一艘敌舰了。因此,常荐新命令战列舰编队转为二打一的交战秩序。由“南宁”号与“广州”号对付2敌舰,也就是“蒙大拿”号,“贵阳”号与“武汉”号对付3敌舰,也就是“缅因”号,“南昌”号与“南京”号对4敌舰,也就是“新罕布什尔”号。六点三十六分,在确定了1号敌舰已经彻底完蛋之后,六艘“新省会”级都转移了炮口。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常荐新收到了一封电报。
    “第一特混舰队发来的。”通信参谋把电报交给了常荐新,“因为天气情况发生突然转变,轰炸机到达的时间将延迟至少半个小时,也许会超过两个小时。谈仁皓将军让我们尽量缠住敌人,如果打不过,可以选择撤退。”
    “撤退?”常荐新笑了起来,“现在我们六打三,需要我们撤退吗?别说什么天气变化,他们不来最好,让我们单独收拾掉那几艘新式战列舰,看今后还有谁敢说我们第三特混舰队只是配角!”
    当时,常荐新并不认为美国人的新式战列舰有多么的厉害,而且他还拥有数量上的优势,1号敌舰的结局足以证明。“新省会”地主炮可以干掉敌人的新式战列舰,那么还有必要担心打不过对手吗?可是,常荐新很快就会发现,他低估了美国人花了数年心血建造出来的超级战列舰。
    虽然“蒙大拿”级与“大和”级从来没有在同一个战场上出现过,但是从两种战舰的性能对比上来看。“大和”除了主炮的口径更大一点,其最大射程稍微要远一点之外,其他各方面,“蒙大拿”都有着巨大地优势。帝国海军在设计“新省会”的时候,最初确定的对手是美国海军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随后进行修改,也只确定以击败“依阿华”级为目标。到战争爆发后。发现日本海军的“大和”要比之前获得的情报更为厉害之后,帝国海军还提出了建造“超级省会”级(这只是作者用的代名,当时新式战列舰仅停留在设计上,没有正式命名,按照帝国海军地命名原则,如果新式战列舰建成的话。大概会以帝国海军历史上的元帅的名字来命名)的计划,可是后来海军必须要首先确保拥有足够多的航母。所以新式战列舰地建造工作就被迫终止了。而随着航母成为海战主力,战列舰难有表现的机会,就再也没有人提出过建造新式战列舰地事情。
    也正因为帝国海军的战列舰没有与日本的“大和”遭遇,而美国建造“蒙大拿”的工作也延迟了好几年,所以帝国海军一直坚信“新省会”可以应付战场上的任何一个对手。后来,为了提高“新省会”的性能,也算是对放弃建造新式战列舰的一种补充,“新省会”级战列舰前后一共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进。而这两次改进也是相当彻底的,战舰地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甚至可以说,除了一些基本的尺寸数据没有变化之外,其他各方面都与新一级战列舰没有什么区别了。比如说,在经过了第二次改进后,“新省会”级的排水量提高了一万多吨,而且几乎全是用来增强装甲的。战舰的吃水也多了两米,刚好在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通航限制范围之内。而为了让战舰能够保持31节的最快速度,动力系统也全部更换,用了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超高压锅炉,以及效率更高的蒸汽轮机。可结果其最大速度还是降低了一节,只能达到3节。
    经过了全面改进。“新省会”地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并且在实战中证明,其性能已经超过了美国地“依阿华”,这要比设计之初的指标高出了很多。另外,随着雷达的应用,炮战距离迅速拉开,再继续提高战列舰的防护与火力的意义并不重大,反而是炮击的准确率,以及穿甲弹在远距离上的穿甲能力更为重要,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改进雷达,以及使用更好的重型穿甲弹来实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