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骂出好孩子-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日一般父母也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得到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支钢笔”,或者别的什么孩子希奇的东西。于是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所希奇的东西,认真做功课,拼命争取一百分。
这种鼓励的方法与前面讲的赏一粒糖实质相同。它们有时可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在这样的激励下,孩子虽然认真学习,在一段时间里提高了成绩,考了一百分;但是孩子们并不看重功课,看重学到的知识,为学到了知识而高兴,而是一心想着的是奖品。奖品一旦得到了,也就不再读书了。同时,由于他们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读书目的,或者说父母并没有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读书目的;因而孩子也不能真正养成读书的兴趣。此外,由于父母要求的是分数——一百分。有的孩子用了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只得了九十分或九十几分——实际上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一个认真读书的孩子也应该可以为这样的成绩而高兴了——但是由于它与父母的要求还相差几分,因而仍然得不到父母许诺的奖品。于是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合理的闷闷不乐。这是一种完全不应该的偏差心理。孩子本应以念好书学好知识为追求的对象,这样却变成了孩子为获得奖品而上学、读书。
同时,由于孩子急切地想获得父母允诺的奖品——他们早就渴望获得的东西。因而一旦他们也努力了,而分数仍达不到父母定的指标,他们就会怨恨老师,而且会促使他们在考试中弄虚作假,涂改成绩单。
目前一些富有的家长,他们动辄以大量的钞票来作为奖赏,后果只会更糟,对孩子们的心灵毒害更大。这些父母在看了儿女成绩不够理想后,为了鼓励孩子学好功课,想给儿女一个强刺激,于是大口许诺:“只要你能考一百分或九十分,妈就给你钱”。这种把分数与钞票直接挂钩,在短期内也许可能得到一点强刺激的作用,鼓励孩子进行一次最后的冲刺;但很容易使孩子忘却学习的真正目的,掌握有用的知识。而且孩子拿多了钱也不好,容易走上邪路。孩子一旦养成了大把花钱的习惯,而成绩又一时不理想,分数上不去,得不到那笔奖金,孩子可能就会去偷钱!因为学习成绩——有时不是一两次冲刺就可以上去的!
这还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有奖也就会有罚。父母为了督促孩子学好功课,有的父母也常采用一些惩罚。“你下次再考不及格,我就不给你买新衣了!”或“下次你再考不好,就打你的屁股!”
这样讲,父母原是想吓一下孩子,想让孩子用功读书,认真做功课。
但是,不论是用糖果或金钱作为奖励或惩罚,父母们都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考不及格?是单纯的好玩,没有做功课,或课堂上没有听讲?还是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呢?这些问题如不逐一解决,孩子的学习成绩无论如何也提不高的。许诺或恐吓只会使孩子更加痛苦且厌恶读书,厌恶老师。同时,他们为了获得父母许诺的东西,或者逃避挨骂挨打,他们会撕毁成绩单,涂改分数、偷东西,甚至离家出走。
这些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屡见不鲜。所以我认为在子女的教育中奖罚虽然不可无,但一定要使用得当。绝不能滥用金钱物质作什么强刺激。要想使孩子学好功课、努力学习、成绩好,主要的应是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养成孩子自觉地读书做功课的习惯。对已经懂得用功读书的孩子,则不必过分看重分数,例如九十五分与一百分之差等等。对于成绩不好,没有上路的孩子,则首先是了解孩子不念书或学习不好的原因。如果只是听课不认真、贪玩,父母应耐心说服,帮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如果是听不懂,学不好,父母就应具体帮助,并给以正确的指导,设法帮助解决孩子学习中的具体困难:“现在你可以自己做做看。不要着急、不要慌。……不久你就能赶上其他的同学的!”以增强孩子的信心。
其次,再谈一谈九十分与一百分的问题。有些父母在孩子得到九十五后,仍然要求孩子得一百分。这种要求并不为错。它可以使孩子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继续进步。不过,对分数
也不应迷信或绝对化。因为有的考试的试题全是书本上的死材料。有些不大喜欢死记硬背的孩子尽管学得很好;但对有些部分没有死背,于是丢失了几分。这里面就有一个读死书和读活书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也都曾见过或听说过这样一些人。那就是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很好,是高分满分,而一到社会上工作中他们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却很差。
反之,有些思想灵活的孩子,他们功课也学得很好,只是从来没有或很少得过满分。但是他们养成了读活书的习惯,思想活跃,到了工作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很强,适应快。
因此,父母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时,父母应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代表成绩的分数;但千万不要也不能过于迷信或强调分数。
●游戏与玩具
做游戏是儿童的需要,爱玩是儿童,也是中、小学生的天性。游戏也符合孩子心理活动发展的特点。它是儿童的基本实践和独特的学习形式。如果一个孩子对玩耍和做游戏的需要都没有,那个孩子不是身体发育不健全,就是心里不健康。
所以,在每个院落里,我们总是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做游戏,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当然,有时也会听到一些哭声。
捉迷藏,牵羊买羊。这些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它简单,不需什么设备,又热闹有趣。不分男女,人多人少都可玩。除了这些共同的外,男孩子还喜欢打弹珠,玩打仗,“打圆牌”;女孩喜爱跳橡皮筋,丢米袋(或沙袋)等。
在做这些游戏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规则的。它要求参加这些游戏的孩子们必须自愿地遵守规则。如此一来,做这些游戏可以养成孩子守规矩、重法律的意识和习惯。因为如果哪个孩子不遵守规则,耍赖皮,玩伴们便会群起而攻之。“你赖皮!你赖皮!”如果他坚持不改,玩伴们就会不理睬他,不同他玩耍。小朋友们对他的疏远比父母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另方面,做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通过游戏,在玩耍的过程中也可以无形中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和合群性。这些对孩子将来的独立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需要群体生活,需要有别人的伴同,需要有别人的情感支持。大量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成功还是幸福,都离不开人际关系的支持。
所以作父母的绝不可以一味地把孩子关在屋子里,禁止他们与邻居的孩子玩耍。即使像打圆牌这种游戏,它要赌输赢,容易引起争吵。玩枪,玩打仗有时也容易打架,也不应禁止。因为从赌胜负中孩子们可以培养拼搏的精神和竞争的能力。
与此同时,孩子可从游戏中得到满足和发展,进而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考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可以反映现实,认识世界,从而甚至产生改善世界的某种强烈的愿望。所以父母不要压制孩子爱玩的天性,轻易责怪孩子贪玩。反之,应加以正确指导,使游戏成为孩子更有目的的模仿和学习活动,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生活知识。
另外,孩子们除了做室外游戏外,还需要室内游戏,于是就产生了玩具。现在孩子们的玩具更是越来越多,而且制作得十分精巧。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可以行走,甚至作各种表演。在孩子玩玩具时,有些父母也喜欢在旁指指点点。这在年龄很小,不能独自玩耍时,是有必要的。母子共玩,也可增强母子感情和家庭乐趣。但是如果孩子稍微大一点,如幼儿园大班学生、小学学生,能够独自玩耍的时候,父母则最好放手,让孩子自己自由自在地去玩,让孩子自己变着花样去玩。这样会更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如果玩得尽兴,而且创造出了一些新的玩法,父母还可以在旁鼓励一两句。
玩具买来就是给孩子玩的,所以只要孩子玩得尽兴,就达到了目的。因此,父母也不必过多的干预。有的孩子在玩玩具时,他们极不老实,玩几次就玩腻了,喜欢敲敲打打。有的甚至拿了螺丝刀把玩具分解得支离破碎。父母看了不免痛心,忍不住要骂几句:“再这样弄坏,就不再给你买玩具了广或者“这么贵的玩具一点也不晓得爱惜。只晓得破坏”。确实有时一件很贵的玩具,才玩了三五天,孩子就把它弄烂了,着实令人心痛。所以适度喝令孩子不要随便拆毁和搞坏玩具,教育孩子爱惜玩具、爱惜东西,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不过,我们也不妨冷静地想一想。孩子之所以拆烂,这里面也有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看看它们是怎样能够自己行走和唱歌的,绝不是有意破坏。所以当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拆开玩具时,父母最好能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根据玩具的结构,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拆,不要损坏零件,然后在孩子尽兴以后,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再把它重新组合起来,或者试着动手把它修好!即使孩子还小,还远没有这种能力,但可以鼓励孩子动手去试。
当然,除了一些极简单的机械玩具以外,孩子们由于知识的限制是无法重新组合的。但是动了手,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重新组合好了一个玩具,让孩子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劳动。组合不起来,孩子懂得了制造玩具不易,也就不会再轻易地拆烂东西了。对一些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的孩子,父母还可趁热打铁,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探求玩具中的奥秘。
●责骂一定要说明理由
有的年轻父母脾气躁,看到孩子做锗事或者不听话,脾气来了,就喜欢大骂一通。这时老实一点的孩子就呆呆的站在一旁让母亲骂。调皮的不免要顶上一两句。作母亲的骂了一通、出了气。可是儿女并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更没有什么悔改之心。
显然,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时,单纯发一顿脾气,骂一顿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在责骂孩子时,父母应该说清道理,指出孩子错在哪里;为什么不应该做,使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改正。
有的母亲在孩子不听话,重犯一些错误时,还喜欢翻老帐。孩子重犯一些过去的错误,正好说明孩子自己对以前的错误没有认识,过去骂的时候母亲没有能够说清道理,孩子没有能够明白挨骂的原因,进而反悔。因而挨骂过了,而错事重犯。这时作父母的更需要冷静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因而也更应该冷静而耐心地向孩子说明孩子行为错误的所在,更加热情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寻找出重犯的原因。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是一位世界上少有疼爱子女的母亲。但是她有一个容不得儿女顶嘴的毛病。儿女一顶嘴,她就气更大,骂得更凶。什么恶毒的话都骂出来了。本来就不很驯服的孩子,经她这一骂,更是不服。于是母亲气急了,就翻旧帐。“要你好好读书,你不好好读书。小学时我就再三提醒你,骂你,要你好好读书,你不读。中学时——上课爱说话,听得不认真,现在考试又不及格。除了说话。闲聊、玩,你哪门子事做得好?洗碗打破碗,扫地还要我扫第二遍。玩,玩,你玩死这条命算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