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浅ね拘芯敝懈旱D衙饣岽笠恍K圆呕嵊蟹植鸪扇霾糠值乃捣ā�
不过实际情况下,包括弹药手在内3个人也就够了。
听完纪玉山的话,严绍点点头没有再多言,只是看了看纪玉山身后的那门迫击炮。与国社军目前列装的火炮相比,简陋的外表,灰色的炮身显得那么的不起眼,然而就是这么一种不起眼的武器。却从被人类发明出来开始就一直使用者,并最终使用到了一百多年后。
按照严绍的预想,这种60口径的迫击炮将会分配到排一级,也就是说每个排都会分配到一个60迫击炮班。
只是对这个班的规模,严绍还没能拿出一个决定来。
目前严绍的心里一共有两个方案,一个就是5人1门,另一个就是12人3门。目前严绍更倾向于后者,虽然他并不是一个唯火力制胜论者,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己方的火力每强上一分。那么在战争中的损失也就会跟着减少一分。
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人,对严绍来说人的价值显然比武器更高。
关键是后勤的问题,还有就是兵工厂的产能。
这时还不是后世,可没有空运等方式,汽车什么的也因为技术的原因显得不是很靠谱。也是因为这个关系。你的火力越强,对弹药的消耗也就越多。就连英国这样的国家在战争当中也会为了避免士兵消耗过多的弹药而采用‘弹仓隔断器’,何况是中国这种工业还不如英国的国家。
而且一个排装备3门炮击炮的话,按照最新但是还没实行的编制,这也就意味着在算上警卫排、警卫连等部门的情况下,一个师子至少需要278门迫击炮,九个师的话就是2502门…
这还没有算少80这两个口径,因为前者按照严绍的想法将会被分配到营一级,后者则是会被分配到团一级。
至于数量吗,80的则将会是连。
这么一算的话,需要的迫击炮将会达到3、4000门之多,就算迫击炮的结构再怎么简单,以严绍这边的生产能力而言怕也有些困难。
“不管怎么说,你们这边先生产着,能生产多少是多少…”说完严绍挠了挠脑袋。“如果我没预计错的话,这东西在宿州那边怕是会派上大用场…”
迫击炮本来就是专门用于堑壕战的,宿州那边冯国璋的意思也很明显了,就是不打算用人命去填国社军的堑壕,那么摆在严绍面前的就只剩下两条路。
一条就是和北洋磨下去,直到其中一方坚持不住为止。
另外一条就是想个办法,从正面击垮北洋。
前者的话,谁也不清楚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北洋拖垮。后者的话,根据特事局从北洋那边弄到的情报,眼下北洋已经从英国购来了数百挺马克沁重机枪,如果不采用一种妥善的方式,而是像索姆河时的英法联军那样用人命去填德国人的堑壕,怕是严绍也填不起…
这种时候就更需要有装备上的优势,其实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坦克一类的装甲车辆无疑是最适合的。但暂且不提究竟需要多久才能组装出这类装甲车辆,就算能造严绍也绝对不会去做。
对于严绍来说,在这个时代他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他是从一百年后来的,知道许多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的事情。问题是现在全国有不知道多少人在关注着这场战争,其中甚至还有许多洋人包括在内,如果被洋人给学去了的话…
一战,对严绍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他可以借此机会捞取很多好处,其次,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借着这场残酷而惨烈的战争,欧洲人的时代也将会彻底宣告终结…
索姆河、凡尔登、达达尼尔,一场场惨烈到极点的战争让欧洲人流尽了鲜血,而在这些战争当中马克沁等机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是让欧洲人现在就找到了对付机枪的办法,那严绍还怎么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放血?
所以严绍宁可选择其他伤亡更大的方式,也绝对不会泄露这个秘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lwxs520 ……》
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本手榴弹()
一战对严绍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第一个,就是可以趁着欧洲人‘集体自杀’的机会从中捞取足够的好处。
最简单的一个,伴随着一战的爆发,欧洲对物资的需求量也将会大大提高。严绍完全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发展轻重工业,使得国内的工业水平在4年的时间里得到充足的发展——————苏俄凭着一个五年计划就使得俄国的工业水平达到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地步,严绍有欧战这么一个机会在手里,总不可能比苏俄更差吧?
而且等到一战苏俄解体后,严绍还可以趁此机会收复过去被苏俄侵占的土地。如果到时一切都如他所预料那样的话,甚至还可以选择更进一步什么的…
第二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欧洲人流血…
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究竟到了一个什么地步,严绍还是很了解的,毕竟他曾经也在法国和美国居住过一段时间。
无论是对欧洲人来说,还是对美国人来说,都绝对不愿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因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会威胁到他们在亚洲的利益,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与中国关系最好的法国,毕竟法国在亚洲也有一个法属印度支那,另外还有英国的印度及缅甸和马来半岛、香港等地,美国的菲律宾,俄国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远东利益等等…
只要中国强大起来,就必然会威胁到上述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而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唯一能乐见于此的怕就只有一个德国了,毕竟德国在亚洲就只有一个青岛,然后就是一些在太平洋上除了日本怕没几个国家会稀罕的岛屿,但就算这样德国依然有着黄祸论的存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
如果等到一战结束欧洲人还没有流出足够的鲜血,怕是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严绍和日本人的麻烦。
所以对严绍来说,这场战争是打的越长越好,打的越惨越好…
欧洲时代的衰弱正是从一战开始。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在德国人的机枪面前只是一天就损失了近六万人,而机枪这种武器在配合上堑壕战后,更是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威慑性的陆战武器——————直到坦克这东西出现为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严绍知道坦克是对付堑壕战的最好武器,他也绝对不会在一战爆发之前暴露这一点(以安徽目前的工业能力,再加上拖拉机厂目前的产能,在一年内组装出一百辆简陋坦克还是没问题的,这点上甚至不需要依赖国外)。
因为那样的话,很可能会加速欧战结束的时间。同时也会让欧洲人的损失降至最低点。那对严绍来说可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他真正的对手并不是袁世凯。而是那些对中国垂涎欲滴的欧美列强还有身边的小矬子——————话说回来,如果德国人率先发现了坦克这种武器,说不定欧战最后的获胜者会变成德国人,毕竟英法联军最初在西线的时候抵抗的实在是很勉强。如果德国人有了坦克这东西,说不定就能突破英法联军的防线了呢…
严绍可绝对不会小瞧了德国人,历史上马克沁是英国人发明的吧?结果玩的最溜的却是德国人,索姆河、达达尼尔,这种英国人发明的武器却让英国人自己损失惨重。
还有坦克,历史上也是英国人最先发明的,可是后来德国人却用这种武器用一个月的时间就灭亡了法国…
现在若是被德国人知道了这东西,谁知道会发生什么结果,严绍可是不愿意在这上面下赌注的…
————————————————————
“不管怎么说。既然这东西已经定型了那就请你们多多努力吧,至于另外两个型号的也请加把劲…”看了看那边摆着的毫不起眼的13式60迫击炮,严绍拍了拍纪玉山的肩膀道。
“是,请都督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身子一直。纪玉山正色道,神色之间隐隐有着一丝激动。
都说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距离,对纪玉山这些平时很少能接触到严绍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安徽省内的确有不少人对这场战争反对,没错,他们对严绍被刺的事情的确很愤怒,但却觉得不应该以此为借口来发动战争,而是应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在他们看来严绍这次的反应有些过激了,就好象故意以此为借口来动手一样。如果不是当时严绍真的差点挂掉,恐怕已经有人怀疑那次刺杀是严绍自导自演的苦肉计了。
然而这只是外部的舆论,在国社党内部却是支持的,至少大部分都是如此。
在革命时期从来都不缺乏两种人,理想主义者、投机者…
如今的国社党也是如此,在党内不但拥有许多的投机者,也拥有着着大量的理想主义者。眼见安徽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或许是因为距离使得许多人并不了解严绍的关系,在国社党内产生了不少严绍的崇拜者,纪玉山也是其中之一。
毕竟安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在对比一下其他省内所发生的事情,自然容易让人对其产生一种崇拜感。再加上过去严绍创下来的名声,就算是在国内其他地方乃至海外华人的一些聚集地也是如此。
不过这种情绪也只有在军政府内的中低层,和一些与严绍接触不多的人里面才有,那些和严绍接触的多的人,自然了解严绍的真正面目…
纪玉山现在担任安庆兵工厂的厂长,现在安徽也就这么一个兵工厂,许多军械都需要依赖这家工厂生产,所以纪玉山也算的上是军政府内的高层。
然而由于他经常要在厂内工作,与严绍的接触不多,对严绍并不是很了解,自然也就和许多中低层一样。
作为国社党内的高层,纪玉山很清楚现在已经进入了‘军政’阶段的中后期,也就是扫平军阀的阶段。同样也因为是个技术人员,纪玉山难免会有些理想化。在见到如今安徽的样子,同时又有其他一些省份做对比后,纪玉山自然希望这种变化能传播到全国。
而在纪玉山看来,现在国内能做到这点的显然就只有严绍一人而已,这种看法不止是纪玉山有,许多人也有…
自然,这里面也包含了纪玉山的一点小小私心,眼下纪玉山已经是兵工厂厂长,多少也算是国社党内的中坚分子和老资历,等到将来真的击败北洋。国社党彻底统一中国的时候。他这个老资历的人自然也会再高升许多。这也是纪玉山会这么热切的又一个原因。
不过也不奇怪,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没什么好指责的。
并不了解纪玉山心里的想法。严绍在继续观看了一阵后,便跑到了其他几个分厂去参观了一下,看看目下国社军急需的枪炮、弹药的生产状况。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在宿州与北洋军开始对峙的时候,兵工厂已经进入三班倒状态,人歇,机器不能歇。且因为工作时间的延长,使得工人们的熟练度也增加许多,产量也要比预期中的多出不少。
现在兵工厂正在考虑采纳流水装配的方式来生产军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