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呀!刘小将军居然如此悍勇,实乃是大帅之福呀!以区区不足两千兵力,其中还大半多为新卒,居然硬是顶住曹文耀近万兵力这么长时间!真不敢相信,他们怎么在那座小土堡存活了下来!但不知刘小将军现在情况如何了?”牛金星感叹的对肖天健说道。
    肖天健答道:“耀本刚才已经苏醒过来了,看来如果好生休养的话,性命是无忧了!这孩子确实是个好样的,少年营出来的这帮孩儿们也都确实是好样的,他们之所以能顶这么长时间,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这帮少年们的表率作用,我给他们的太少了,可是他们却用性命来报答我!真是愧对他们这些战死的孩儿们呀!
    罢了,不说这个了,本来这次解决了祖大乐所部之后,我本打算趁势集结兵力取下汝州的,可惜因为这边的事情,汝州看来暂时是不能打了,现如今曹文耀率部陈驻于函谷关,虽然他遭此一挫,但是兵力还是不少,我想趁势倒不如先拿下函谷关,打下陕州,如此一来便将陕豫两地切断,也方便咱们现在和山西老家联络,不知道牛先生意下如何?”肖天健说话间便又将话头扯回到了眼下的局势上,说起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牛金星跟着肖天健走入他暂居的住处,招招手铁头立即便将一卷地图摆在了桌子上,牛金星抽出其中一张河南的地图,铺在桌面上,抱着胳膊捋着自己的胡子看着地图并没有立即回答肖天健的问话。
    而肖天健也接过了近卫送过来的茶水,一边喝一边跟着牛金星观看着地图,也不催促牛金星说话。
    牛金星看了一番地图之后答道:“卑职以为大帅现在攻打函谷关和陕州恐怕还不是时候!”
    肖天健眉头一挑对牛金星问道:“先生为何如此判断?”
    牛金星指着地图上的函谷关和陕州对肖天健说道:“大帅请看,函谷关这里背靠陕州,地势十分险要,关在谷中,地势十分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而且曹文耀率部坐镇于此,虽说曹文耀名气不如其兄长曹文诏大,但是也是一员骁将,这一次虽然在官道口受挫,但是实力还在,数千官军镇守函谷关,大帅需要动用多少兵力攻打才行?
    而且函谷关西面便是潼关,无论是河南还是山西,熊文灿和洪承畴都不会坐视大帅攻打函谷关而不顾,定会调集大军前来围堵我军,而这一带根本不适合展开,一旦开战,就很可能陷于此地,这也是历次各路义军入豫,始终不敢取函谷关的原因,都怕在这里被堵住!
    一旦大帅在这里和官军陷入胶着之后,兵力肯定会被大量的牵制在这一带,官军有陕州和洛阳的支持,粮草补给比我们方便很多,而时下我们的兵器还主要靠山西那边支持,本地物资并不充沛,以我们的实力现在最好现在不要先打函谷关为上!如果要取函谷关的话,最好还是等到秋收之后,我们现在控制的这数县粮食收获了之后,物资不再短缺,兵力也更强的时候,再取函谷关和陕州不晚!”
    肖天健摸着下巴的络腮胡子,一边听一边点头,当牛金星说完之后,他点头道:“牛先生说的有道理!看来打函谷关确实是一招险棋,稍有不慎就可能腹背受敌!
    那么如果不打函谷关的话,那么以先生所见未来咱们对什么地方下手最佳呢?难不成咱们再回师汝阳,继续去打汝州不成?”
    “非也!祖大乐祖宽所部虽然已经被我们歼灭,但是陈永福的实力却还在,汝州又是河南的重镇,如果十天前咱们打汝州的话,倒是还有希望取下汝州,但是现在王家祯肯定已经做好了准备,再打汝州肯定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更何况近期经过如此连番大战之后,咱们的物资消耗甚为严重,而我军对于弹药物资的需求又非常之大,如果想要再发动一次大战的话,首要之事便是先补充物资!否则的话,继续朝外攻进,显然咱们力有不逮呀!”牛金星摇着头对肖天健说道。
    肖天健也不得不承认牛金星说的是实情,因为刑天军的装备训练和各路义军有很大的不同,大批火器取代了冷兵器,使刑天军拥有了远超过其它义军的战斗力,但是同时却对于后勤的倚重也远超过了其它义军,根本不能学其它义军那样动辄便转战千里,打不了就走的战法,更多的时候,刑天军要依靠着自己的根据地提供物资支持,才能发挥出正常的战斗力,否则一旦物资弹药出现短缺的话,就会使得刑天军的整体战斗力立即大幅削弱。
    而年后这三个月时间的连续作战,各部疲劳先且不说,单单是物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年前储备下来的那些物资,特别是弹药武器,在经过这段时间的作战之后,消耗的十分厉害,如果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补充的话,很难想象他麾下的各部还能像以前那样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了。
    这一次如果刘耀本不是因为教导营被拆分成两个营的话,仅以他们以前装备的数百支自生火铳,在官道口的这一仗也不至于打的如此惨烈,所以如果刑天军的兵力增长如果不配合着装备同步配备的话,战斗力不是上升,还可能会出现下降。
    所以肖天健如果还想要有大动作的话,就务必先休整一下,给各部补充一批武器弹药,否则的话,仓促继续扩张,不见得会有好的效果,反倒可能还会造成贪多嚼不烂的情况,即便是拿下新的地盘,在官军的反扑之下,也不见得能守得住,甚至于连原来已经占领的根据地也可能会在官军的反扑之下丢掉。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饭要一口一口吃,这话说的还真是有道理!肖天健不由得哀叹了一声,摇摇头道:“看来是我太急于求成了!眼下确实是该休整练兵补充一下了,将年后这段时间所获要消化一下才行!幸好先生比我冷静,及时点醒了我,要不然的话,这一次咱们保不准会吃大亏的!既然如此,那么就先停下手,先忙手头的事情好了!真想回去山西那边看看,看看那边的情况到底比我走的时候又发生什么变化了!”
    肖天健率部南下入豫一晃便有半年时间了,说不想“家”是瞎话,临出行的前夜,范雨彤在床上的疯狂劲到现在还让他记忆犹新,虽然她不说出来,但是肖天健也看得出来范雨彤对他的那种依恋和不舍,范雨彤用从未有过的热情,不停的迎接着肖天健对她的征伐,用抵死缠绵形容丝毫不为过之!
    现在战事稍微平息下来,他在河南的脚跟也基本上已经站稳,所以现在想家也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能是想想罢了,以目前的情况,熊文灿刚刚就任,肯定和杨嗣昌会想尽办法做出点成绩的,刑天军粉碎了他们这一次的进剿,但是不代表着他们就会就此罢手,歇兵罢战,有了这一败之后,熊文灿肯定还要想出更多办法,调集更多的兵马来对付他,短期之内河南这边的情势并不安稳,随时都还可能会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事,所以肖天健即便是思念范雨彤,但是这会儿他也知道想离开河南返回山西对他来说还是一个奢望。

第一百二十三章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数路官军进击刑天军纷纷遭遇失败,这对于王家祯来说,无疑是一件很悲催的消息,这一战官方再一次没有能在刑天军面前讨到一点点便宜,最惨的恐怕就数祖大乐和祖宽所部了,白降河一战他们麾下的三千关宁军全军覆没,祖大乐和祖宽也都被俘成了刑天军的俘虏。
    不过让王家祯没有想到的是祖大乐在一个月之后,居然带着几个家丁逃出了刑天军的控制,逃走的时候居然还将身负重伤的祖宽也给带了回去,不过逃走的地点却并不是在伊川,而是在山西的垣曲县,祖大乐逃离刑天军的控制之后,根本没有再回河南,而是一路头也不回的逃往了关外,投奔他兄长祖大寿去了。
    朝廷和熊文灿起初都以为祖大乐和祖宽尽没于阵前,很长时间之后才知道祖大乐原来是被刑天军给抓了俘虏,后来又逃回了锦州,对于他们二人居然能在贼巢之中脱逃一事,所有人都觉得其中定会有点猫腻,祖宽身有重伤,祖大乐不但自己逃走,连祖宽也给带着逃了出去,这件事谁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是却又没有证据表明祖大乐和贼军之间有什么说不清的东西。
    熊文灿上书朝廷请朝廷对祖大乐问罪,后来崇祯念及其兄祖大寿还要为国镇守关外,而且祖大寿本来就不好说话,当年崇祯下旨将袁崇焕抓起来的时候,祖大寿便一怒之下,干脆弃京师率部跑回了关外,不给朝廷干了,要不是后来孙承宗出面让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的话,祖大寿保不准就跟朝廷决裂了,这次如果下旨逮杀祖大乐的话,保不准会又jī怒了祖大寿,于是崇祯犹豫再三之后,仅仅是下旨革去了祖大乐的副将之职,就此不了了之了,不过这都是后话,关键的是王家祯得知连曹文耀都在卢氏碰了个头破血流之后,知道这一次大势已去,再打他是没力气了,只好上书朝廷请罪。
    但是对于王家祯,崇祯就不客气了,王家祯接替卢象升之后,对于剿抚之事干的是一塌糊涂,现如今又因为指挥失误,令祖大乐祖宽所部全军覆没,崇祯饶得了祖大乐,可饶不了王家祯,当即便下旨将王家祯革职,派人将其逮了起来,押送京师论罪,并且于半年之后,将王家祯斩于京师。
    熊文灿虽然吃了这一次败仗,不过罪责也都让王家祯担了,再加上朝中有杨嗣昌替他说话,所以这一次没有受到什么惩处,崇祯继续令其当他的五省总督,接着对各路义军进行围剿。
    熊文灿也没想到,他上任第一件事便吃瘪到了这种程度,才知道刑天军确实名不虚传,于是也收起了对刑天军最后一丝轻视之心,开始和杨嗣昌商议该如何解决眼下的困局。
    而杨嗣昌在熊文灿就任五省总督之前,便已经有了一个通盘的考虑,于崇祯十年四月末,对崇祯提出了他著名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对各路义军围剿的计划。
    四正六隅简单说就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而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司征讨,中心思想是将流动作战的农民军堵截并包围,然后加以消灭。
    这个办法一经杨嗣昌提出,崇祯当即便拍板同意了杨嗣昌的这个计划,并且杨嗣昌还上奏崇祯,增兵十四万,加饷二百八十万两,就连这样的要求,崇祯也立即便答应了下来,下旨安排实施。
    崇祯就是这样一个xìng格,刚愎且先不说,他如果不相信谁的话,那么不管这个人多有能力,他也不会相信他,但是反之如果他信任谁的话,那可以说就是掏心窝子的信任,不管这个人提出什么条件,他都可以答应。
    当年他启用袁崇焕的时候,袁崇焕告诉他五年平辽,崇祯大喜过望,立即答应了袁崇焕所有的条件,可是后来袁崇焕没有能完成他的承诺,崇祯便对袁崇焕失去了信任,虽然他也不相信袁崇焕会暗投东虏,可是最终很可能就是因为他恼恨袁崇焕忽悠他,没有按照约定解决掉关外的那些建奴鞑子,所以还是坐给了袁崇焕一个通敌的罪名,将袁崇焕逮起来凌迟处死了。
    也正是他这样的xìng格,对臣子刻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