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6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的奖赏一下才行!呵呵!
    不过发行钱币也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要在咱们辖地之中各个主要的州府先建起咱们刑天军的票号才行,我想一下,叫什么好呢?嗯!就叫中华银行好了!今后发行了钱币之后,持有者便可以到银行里面兑换成银子,也可以用银子去银行兑换成咱们发行的钱币,最基础的是要保证这些钱的信用!
    单有这些钱币还不成,咱们还要发行纸钞,用纸钞替代银币,先和商贾们做交易,用纸钞来买他们的东西,他们再拿纸钞去银行,便可以兑换到纸面上同等价值的银币!只要保证信用,商人们今后便会更愿意携带纸钞,毕竟纸钞携带要方便得多!在这方面,大明没有做好,而我们要必须做好才行!
    当然发行的时候纸钞也要做到能防止伪造,选用的纸张要专门制造,这种纸钞专用的纸张不但要耐磨耐用,而且市面上不能找到,从纸张的源头就开始控制住,里面便要添加防伪的措施,直至印刷的刻板,都要精心制作,纸钞的事情你下一步也开始着手办吧!现在咱们已经有造纸场了,挑选工匠专门研制这种纸张,并且找雕工雕刻雕版,进行印刷,还称作中华龙币好了!今后我们建立起一个银本位的货币制度,逐渐的将市面上流通的银子都收储起来,让纸钞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
    肖天健滔滔不绝的开始在饭桌上谈起了有关他了解的后世货币发行的一些东西,一顿饭下来,听得范雨彤和蝶儿她们如痴如醉,蝶儿甚至赶紧派人去取了纸笔,肖天健一边说,她便一边赶紧记下来,生怕以后忘掉,现在蝶儿因为能写会算,虽然能力不及范雨彤,但是给范雨彤充当秘书却没有问题,这段时间也帮着范雨彤做了不少事情,就连范灵儿,也时不时的会给范雨彤帮忙,可以说她们都是肖天健的贤内助。
    肖天健这一说,便一直说到了半夜,从货币制度延伸出去了很远,说了不少有关他治国的理念,甚至于还谈起了今后可能建立的世界货币政策,其中许多都是借鉴了后世的东西,听得范雨彤连连点头,更是让她们几个对肖天健崇拜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看着范雨彤他们满脸崇拜的神色,肖天健不由得小汗了一把,他可以说是完全在盗版后世生活中所见的常识性的东西,现如今却成了他的原创,结果侃晕了几个爱人,这让他颇有点享受这种被人崇拜的感觉,不由得更是兴致大发,吃罢饭之后,少不得又将三女给拉到床上,一边以要谈理想,谈工作的借口,又大行了一把腐化堕落满足个人私欲之实。
    虽说现在刑天军的上层架构还没有完成,都处于草创期间,但是民务和军务已经都分开,各行其事,随着刑天军的发展,许多职能也开始逐步的划分出来,渐渐的在进行完善,最起码财政方面,就逐步的独立出了一般民政,因为范雨彤的能干,现如今刑天军的财政大权,基本上便由范雨彤执掌,她这段时间手下也网罗了不少人才,包括那个靳夫子靳同,现在也在范雨彤的手下做事,对外撑着临时户部的门面,而这些人大多都是熟悉财务方面事务之人。
    民政上收上来的税赋,都交由范雨彤这个临时性的户部统一调拨,其实范雨彤已经是刑天军户部的主官了,不过是眼下肖天健没有正式建立户部,暂时性的由她执掌罢了,对于这一点,虽然文吏们稍有腹诽,但是也不敢说出来,谁让刑天军是肖天健一手建立起来的呢?而且说实在的,这个主母在这方面做的也不错,将不少繁琐的事情打理的是有条有理,甚至于让不少文吏也都觉得自愧不如,于是也都默认了这件事。
    肖天健才不在意被人说成任人唯亲呢,在这个时候讲所谓的民主,那是扯淡,他在打天下的时候,需要的是建立一个绝对强力的统治,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于他,按照他指明的方向前进,不能有人跳出来,对他的决定反对,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历史的发展进程,如果这时候去考虑什么君臣的平衡,那是自讨没趣,最最起码在没有天下太平之前,这件事他是不会去考虑的,他要将能掌控的资源都尽可能的掌控在自己手中,唯有如此他才能安心的去打天下,哪怕被人骂作暴君昏君他也在所不惜。
    而一夜的长谈之后,范雨彤对建立刑天军自己的货币制度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许多,天一亮便立即起身,一头便扎入到了她的工作之中去了,连带着蝶儿也被拖了去,仅剩下范灵儿留在家中照顾小雪茹,才没有被她抓了壮丁。
    这种事肖天健也不急于一时,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样的货币政策的推出之前,准备的越充分就越容易推行,便越不容易出现差错,所以看着范雨彤急急火火的去忙碌,他倒是很心安。
    (今天三更!废话不说第一更奉上!今日鸣谢流流123朋友的打赏!)

第一百五十五章 崇祯那本难念的经书
    朝廷方面的情况也确确实实的被肖天健料中了,和肖天健所说的基本上差不多,崇祯虽然心急火燎的想要尽快将北方的边军调派南下,去对付刑天军,但是这件事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外的那些兵将们,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军阀集团,在关外都有他们自己的利益,突然之间朝廷和建奴议和,对于他们来说虽然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后不用再太担心建奴入寇,要去拼命了,但是让他们立即南下,却还是办不到。
    毕竟此次朝廷和建奴议和的事情,来的太突然了些,他们这些当官的倒是好说,乐意见到和建奴议和,他们便不用卖命和建奴打了,但是关外的民众们还有士卒们却很是不满,认为朝廷这么做,简直就是卖国,所以当即关外便乱了起来。
    这些军将们遇上这种情况,也就不得不先安抚麾下兵将的情绪,同时弹压地方民众对于此事的反对,这都需要时间。
    朝廷心急火燎的想要将他们派往关内去对付刑天军,这对他们这些军将们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一是他们不得不南下,放弃许多在关外的既得利益,同时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没钱是不能办事的,他们这些军将们可是爱国热情不高,他们给朝廷干活,那是要为自己捞钱的,不可能朝廷一句话下来,他们便自掏腰包,拿出钱去给兵将们发开拔银,安家银等银钱。
    以朝廷官军的惯例,让官军出战可以,但是要先发开拔饷,另外还要先发给他们一两个月的饷银,否则的话当兵的便不干,即便是强逼着他们出发,在路上也会时不时的闹饷,甚至于出现因为兵饷不到位,而发生兵变的情况。
    所以这些军将们没拿到钱之前,是不会轻易便率军出发的,所以朝廷要想调动他们,就先要拿钱出来才行,而关外因为撤出锦州也正乱的厉害,许多地方要放弃抑或是换防,短时间之内,虽然朝廷有旨,让大军南下,可是真正出发的却没有,都在等着钱到位之后,他们又安排好了家里面的事情,这才可能会提兵南下。
    而朝廷眼下也很是困难,调动这么多人马,要拿出大笔的钱,可是朝廷最缺的就是钱,这些年来朝廷的户部早已是穷的叮当响了,收上来点钱,就立即花了下去,这才逼得朝廷不得不连年加辽饷、练饷、剿饷,结果是越搞天下越是大乱,已经陷入到了死循环之中无法自拔了。
    所以让户部一下拿出来百万两银子,真是比登天还难,而崇祯的内帑之中,也并非就真的如同高起潜说的那样,有大笔的银子,他舍不得拿出来用,虽说内帑里面还有一些银子,可是世道如此,崇祯也是一个喜欢未雨绸缪之人,知道内帑的那点银子不能轻易动用,如果一下用光的话,今后哪儿也弄不来了,所以有限的这些内帑银,崇祯是花的非常仔细的,但是这一次不同了,崇祯已经彻底感觉到,大明恐怕真的要到了生死边缘了,他必须要应付过这个难关,于是这一次也不再吝啬,下旨调拨出三十万两内帑银,有令户部想办法凑一些出来,先拨给了关外的各部官军,先让他们动起来再说。
    对于眼下这些骄兵悍将们的做派,崇祯也很是无奈,他很想下旨逮问这些对于他的圣旨阳奉阴违的混账们,可是他却不敢,因为他知道眼下他正是用人的时候,这些军将虽然骄悍,但是毕竟已经是他手中最后可用的牌了,一旦要是对他们下手的话,谁也保不准这帮混账会不会当即造反,一旦这帮人被逼得造反的话,他就真的没了回天之力了,所以虽然他内心中痛恨这帮军将们,但是却不得不对他们客气一点,这也是这些年来,一旦遭遇败事,他便先挑那些文官问罪,杀的杀贬的贬,却很少真正的逮问处斩一些军将,即便是真的杀了几个军将,也都是挑的小老鼠下手,抑或是拼光了手下的军将们下手。
    结果是越这么做,那些军将们便越是看出朝廷的虚弱,就越发的骄横,越发的上阵的时候不肯卖命,一个个惜兵入金,生怕自己拼光了老本,回头没了资本和朝廷讨价还价,被皇帝给下旨逮问砍了脑袋,这样一来,官军的战斗力便更差了许多,这也是这些年来,官军不管是在对付建奴军的时候,还是在对付刑天军的时候,往往会有军将为了惜兵,怕被大败之后歼灭他们的兵力,所以稍有势头不对,便立即率军逃跑,使得官军的战斗力一天不如一天。
    可是光有钱也还是不行,几万大军南下,沿途要吃要喝,有钱没粮也打不成仗,所以朝廷不但要解决银子的问题,还要解决粮食的问题。
    可是粮食也不好弄,本来北方这些年来因为小冰川时代的影响,粮食产量便一年不如一年,动不动还闹饥荒,再加上朝廷不断的增加各种税赋,几乎已经榨干了老百姓手中最后的粮食,另外去年鞑子刚刚入寇,在京辅大掠了一番,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大批百姓被建奴掳走,抑或是跟着刑天军南下,也有人弃了家田,直接逃往了南方,倒是增加了刑天军控制区的人口数量,而京辅的人口剧减了许多,即便是有田也没人耕作了,在北方征粮来满足这么多官军的用度,根本就不现实,就连京师里面的人都是主要依靠的漕运从南方调运大米,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更何况现在大明最大最重要的产粮区湖广已经被刑天军占了去,他们眼下仅能凭借着从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来朝北方调运粮食,就连四川的粮食,也因为刑天军攻占湖广,切断了长江水运,无法被调出川,使得南方调运往北方的漕船是越来越少,这都是大明面临着的巨大困难。
    所以崇祯解决了兵饷的问题,便要解决粮食的问题,不得已之下,只得下旨,让丁启睿速速在南直隶想办法征调大批粮食,从运河转运到京师,来满足此次大军南下的用度,如此一来,就又消耗了不少的时间。
    丁启睿也知道朝廷的困难,同时也清楚崇祯这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建奴议和是为了什么,如果崇祯不这么做的话,那么南直隶便很可能不保,一旦南直隶不保的话,大明也就基本上等于完了,于是他也不敢怠慢,当即便下令在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等地大索,凡是能翻检出来的粮食,都想办法搜集起来,调派大批漕船装船北运。
    如此一来,等朝廷万事齐备,各路兵马奉旨开始南下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