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一份大的恩情,也算是给自己增加了一块筹码。现在入不了常委不要紧,ri后可以慢慢的来。
高珏想到的这一层,正是侯国昌和麯孝所想的。侯国昌与麯孝之所以认为高珏与王赣达成了默契,就是因为让侯国昌去纪委,会腾出一个宣传部长的位置。同样,在二人心中,高珏能让王赣如此,显然是许下了什么。有了王赣站到了高珏这一边,可以想象,高珏的实力大增。而侯国昌与麯孝,彼此间谁也不能确定对方的心思,谁也都不敢轻举妄动。
高珏的脸上露出了满意之se,同样还充斥着自信的笑容。跟着,他平和地说道:“王赣同志提议,在他调任新支柱产业管委会主任之后,纪委由侯国昌同志来接任。关于侯国昌同志,虽然接触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给我的印象很深。侯部长为官清正,做事干练,责任心强,是个难得的好干部。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呀?”
他这话,只是对侯国昌加以评价,没有说让不让侯国昌上。不过,从他脸上的表情来看,加上如此好评,并没有提出半点否定的意思,这显然是肯定了侯国昌。
党委会上,大家伙坐在一起,谁能面对面的说对方工作能力不行呀,那不是找打仗么。所以,其他的人也跟着高书记展开侯国昌的评价,基本上都是顺着高珏的话来说,对侯国昌同志给予肯定。
高珏这边的人,鄂剑光、王若林,包括麯孝,除了肯定之外,还要加上一句,侯部长完全可以升任纪委书记一职。而尚布屈、夏德来等人,也就是对侯国昌的工作能力给予了肯定,至于说是否可以胜任纪委书记一职,却没有表态。
等到众人一个个发表完自己的观点,高珏看向侯国昌,温和地说道:“侯部长,你认为呢?”
侯国昌一直没有发言,毕竟是评价自己,别人可以说,哪有自己自卖自夸的道理。虽说刚刚王赣曾主动自卖自夸,那主要是人家是纪委书记,他要是不主动点,麻烦比较大,xing质和宣传部长不一样。说句不好听的,班子里调整工作,挪动纪委书记,需要一个理由,动一动你宣传部长,哪个解释都不用,票数只要过半,叫你去哪就得去哪。
现在高书记发话,侯国昌怎么也得说话了,他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先多谢高书记、尚区长与诸位对我这些年的工作给予肯定,能得到诸位如此褒奖。我也心满意足了。对于王书记提议,由我接任纪委工作,怎么说呢,其实我和王赣书记的观点一样,党曾教育我们,革命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如果组织上有需要。别说调任纪委,去哪里我都接受,而且一定会全力以赴,将工作做好。”
这话虽然是场面话,但起码表达了一个观点,侯国昌不反对让自己去纪委工作的事情。本来么,纪委也不比他的宣传部差。去当纪委书记也没什么不好的。既然不反对,那就是愿意了,本来么,他也实在不便上杆子的拿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派头来。
当然,有一点他也不是没有想到,那就是现在这个纪委书记的职位。或许是个烫手的山芋。毕竟还有两个案子摆在面前,接手之后,就要面对。不过,王赣都如此了,显然高书记是另有安排。做了充足的准备,现在他已经有点下不来了。瞧这局势,不上似乎都不行。
其实对于现在的高珏来说,让谁上都无所谓了,王赣既然愿意投过来,让他继续在纪委干,也没什么不妥的。毕竟,王赣也好、侯国昌也罢,哪怕是麯孝,亦或是鄂剑光,没有哪个可以说是完全足以信赖的。
现在已经箭在弦上,加上一个宣传部长的位置,也着实诱人,反正都这样了,那就继续。而且,如果让侯国昌当了纪委书记,办案子给了解了,高珏敢肯定,侯国昌以后一定会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
高珏扫视了一圈,淡然地说道:“现在诸位都发表了看法,而且就连侯国昌同志自己也自信能够做到纪委的工作,既然如此,那现在不妨就投票表决一下。”
“高书记,现在就投票表决,是不是有些仓促。”区长尚布屈此刻开口了,“新支柱产业区管委会不过是刚刚订下来,还没有上报到市里,又要决定人选,太急了。”
“我并不这么认为,新支柱产业区管委会确实是刚刚订下来,还没有上报,不过这终究是咱们区经济发展的头等要事,哪能耽搁。所以我认为,应该连同管委会主任的名单,连同工作调整的计划,一同上报的市里,请市里的领导裁断。诸位,你们以为如何呀?”高珏一脸从容,此刻他已经赢到家了,再次夺回主动,还不是说啥就是啥。
“高书记所言极是,我赞成高书记的意见。”王若林第一个说道。
“我也赞成。”“我也赞成。”。。。。。。
王赣、麯孝、鄂剑光等人既然都已经站到高珏这边,这等事,自然也不会退缩。再者说,高书记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投票之后,一起上报呗。
高珏有绝对的优势,尚布屈、夏德来等人也自知反对无效,只能点头。
第一项,投票决定王赣调任新支柱产业区管委会主任一职。投票结果,七票赞成,四票弃权。弃权的四位,自然不用说,有尚布屈、夏德来、蔡洋、李来行。
第二项,投票决定调整侯国昌同志接任纪委工作。投票结果,和刚刚一样,四票弃权,七票赞成。
至于说由谁来接任宣传部的工作,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只注明如果市领导批准,便暂由现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宣传部工作。
党委会上当天通过,高书记当天就让人将文件送往市委。
今天通江区发生的事情可不少,总共有两件大事,第一件便是党委会做出的决定。不过,这件事只有内部的这些人知道,外界并无几人知悉。第二件事,就比较轰动了,华宝投资公司被通江区公安分局查封。
华宝投资公司虽然非法融资,干着违法的勾当,但是名气却不小。也是,如果没有点名声,谁去投资呀。江的各家报纸、媒体,纷纷赶了过来,就此事进行采访。当一得知是因为非法投资被查封,效果是更加轰动,新闻报纸争相报道,没用多久,便传遍了整个锦华省。
与此同时,高书记让人送往市里的班子调整文件,也得到了批示。本来么,区委的班子工作调整,通常来说,区党委会决定了,也就定下了,文件送到市里,其实就是知会一声。高珏的这个申请,主要是因为新成立了一个新支柱产业区管委会,又是让纪委书记来做管委会主任,所以才稍微麻烦点。不过,也是很快,谁叫这里面说的清楚,是王赣主动请缨,常委的人员,又没有发生变化,市委知道有这么件事,也就行了。
批示下来,高书记立刻安排,成立新支柱产业区管委会,也就是在区委内部,临时划出几个办公室来,充当管委会的办公场所,至于说下面的副主任,科室人员之类的,高珏给王赣放了权,王赣自己提名安排,基本上是王赣想要谁,想提拔谁,这个时候随便。
这可是相当大的情义了,王赣这个管委会主任是正处级,副主任自然就是副处,相当于通江区内一个局长的级别,现在这个管委会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谁都知道,等到旅游项目全部落成,这个管委会的权力也就重了。打破头想要往里钻的人有的是,王赣有此机会,少不得要提拔自己的人。从上到下,算是新组建一个班子,人事任命也多,这些天来,登门托关系的,简直是数不胜数。
王赣调任,侯国昌也就跟着调任到纪委。才一上任,等待他的就是王赣给他留下来的两个没处理完的案子,另外还有一个新的案子,就是工商局长王大生与地税局局长郭兰星收受华宝公司贿赂的案子。同时,他又在第一时间接到区委办公室许副主任的电话,高书记有请。
第831章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两个没有处理完的案子,全都涉及到高书记,现在高书记有请,侯国昌料想肯定是跟两个案子有关。
在党委会上通过的时候,他已经估计到,市里肯定会批,因为这算是正常的班子工作调整。于是,他也就跟着做好了心理准备,该如何面对这两个案子。高书记会在第一时间找他,也在预料之中。
他想听听,高珏会怎么说,当即赶往五楼的区委书记办公室。
轻巧了几下门,房内响起了高书记的声音,“请进。”
侯国昌拉开房门,往里一瞧,此刻办公室内的沙发之上,正坐着两个人,一个是高珏,另外一个是公安局长王若林。
“高书记。”侯国昌先是和高珏打招呼,随即又客气地说道:“若林,你也在呀。”
“老侯,快过来坐。”高珏指了指自己另一侧的沙发。
王若林也跟着和侯国昌客气了一句。
侯国昌来到高珏所指的沙发前坐下,茶水早就给他备好,三人少不得寒暄一番。
客气话说完,高珏才一本正经地说道:“老侯、若林,今天一大早的就请你们二位来,主要是想问一下,关于华宝公司的案子。若林,你先说说,现在案情进展的如何?”
“案子现在已经审理的差不多了,涉案人员全都供认不讳,承认非法集资。只是涉案赃款,现在只追回三个亿,另外的三个亿被案犯华义胜转移到美国。暂时无法追回。”王若林说着,拿起自己面前茶几上一份材料。递给高珏,又道:“这里是案情资料,请您过目。”
高珏接过,仔细翻阅了一遍,其实呀,这份材料,他已经看过一遍了,现在仍旧煞有其事的翻阅。
看完之后。他随手向侯国昌递去,跟着说道:“老侯呀,你刚刚调任纪委,手里的工作,一定很多,正常来说,是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熟悉的。奈何现在。区里正值多事之秋,案子一件接着一件,还都不是小事,只怕没有时间让你熟悉了。不过,我相信你的工作能力,一定会将这几个案子全部办好。华宝公司非法融资的案子。这里面涉及到工商局的王大生和地税局的郭兰星,眼下二人都先后被双规,交由纪委进行调查。公安局的资料,你也看看,等下你和若林沟通一下。相互配合,将这桩要案。尽快了解。”
“是,高书记。”侯国昌从高珏手中接过资料,也认真的阅读起来。
等他看完,高珏站了起来,突然说道:“对了,我这里还有一份资料。。。。。。”说着,高珏绕过茶几,朝自己的老板台走去,在桌上拿起一个公文袋,又走了回来,“这是李绍良在上任之后的发现,华宝公司有些问题,曾上交给我的资料。我就是因为看了这些资料,与若林进行了分析之后,才下令查封华宝公司呢。这些资料,对你审案,或许有些用处,你也瞧瞧,等会就拿走。”
言罢,他已经走回沙发坐下,将文件袋交到侯国昌的手中。
“好。”侯国昌点了点头,将公文袋打开,拿出里面的材料。
其实这些材料,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就公安局查出的东西,已经足够办了王大树和郭兰星,如需什么证据,到工商局与地税局提档也就是了,用不着高书记给他。尤其是,还特别声明,这是李绍良交给他的。
对于手里的材料,侯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