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浯洌壑邓贰⑵废嘁欢ㄊ歉咭坏鹊摹�
接下来,王岗让观众评委给出价格评估。同时也说了,给出价格最为接近真实价值的人,会得到一份精美礼品。这份礼品有两种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得到孙家大院提供的现金一千元的奖金;第二个选择是,可以到孙家大院之内的三号区域,免费挑选一块赌石。
八位观众评委,当下开始书写价格,然后亮出来。一号位的人,给出的是价格五百万。他也是按照当时原石价值五十万,七年之后,差不多应该翻十番所估算的。二号、三号、四号、五号所给出的价格,和一号差不多,都是在四百万到六百万之间。
六号是袁婷,她对这条翡翠项链的价格,心中也没有什么底,按照以往看鉴宝节目的经验,再加上先前的介绍,她认为这块翡翠的价格,不能便宜了,估计起码得八百万。所以,给出了这个价格。
七号是萧枚,她给出的价格是一千万。
最后到了司凤仪,司小姐给出的价格更高,是一千一百万。
王岗让八位观众评委将写好的价格放好,等待最后谜底揭晓。随后,又请这位藏友下去,请第二位藏友上台。
这位藏友上台时拿着的藏品是一个花瓶,据他介绍,花瓶是他父亲当年在农村买的,当时只花了一毛钱。后来他无意中发现,这个花瓶底部有字,用楷体印着“康熙御制”四个字。
所以藏友认为,自己的父亲当年可能是捡到宝了,这个花瓶要真的是康熙时期的官窑,自己就发了。
这时候,大屏幕再次切换,对康熙年间的官窑,进行了介绍。康熙年间的官窑,完全是由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康熙官窑款,以青花钴料书写为多,其次为珐琅彩款,印款和刻款较少。其中青花书写款,青花呈色纯正明艳,深沉于釉面之下,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康熙瓷器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大,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六十一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康熙中期瓷器最具魅力,三个时期的款式也有所不同。
古玩权威鉴定,康熙官窑款:楷体占了90以上,以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为多,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每笔都有顿触,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篆体款识不到10。康熙前期,官窑楷书款,笔划粗重,苍劲挺拔,古拙浑厚,布局宽大;后期字体渐趋清秀。楷体“康熙御制”官窑款,多用进口珐琅彩料书写,字体遒劲敦厚,外围双方框,方框的外边线较宽。蓝色珐琅彩料款,因釉料厚,色调比雍正时深重。六字楷书官窑款中的“清”字,“康”字有两种写法,其中“康”字的第一笔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的,一种是和第七笔连成一笔。康熙篆体宫窑款,则为细硬的铁线描。
康熙珐琅彩瓷,一般书“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康熙色釉瓷、青花釉里红和彩瓷,大多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小型精致的康熙豇豆红瓷、天蓝釉瓷等宫廷文房用具,往往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lwxs520 ……》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袁婷的醋劲越来越大()
这位藏友的花瓶上面就印有“康熙御制”的字样,看瓶子的花样,和屏幕中介绍的康熙珐琅彩瓷颇为相似。待大屏幕中介绍完之后,王岗便让观众评委们给出价格,价格最为接近的,将会得到孙家大院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在给出价格之前,王岗请所有的观众评委们到前面近距离观察这个花瓶。
八个评委,鱼贯走过去观察,等到袁婷靠近瓶子的时候,她观察的特别仔细。这可是她第一次参加这种节目,以前看电视的时候,对里面宝物的真伪和价格,都能判断个**不离十,这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察,她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判断准确。
然而,袁婷在观察了之后,反而有点迷茫,实在判断不出来,这个花瓶到底是不是康熙官窑。
单看花瓶的表面,确实是很不错的,有可能是真的。但是,以她的经验来分析,可能性又不大。她是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以前能够蒙对,一是旁观者清,能够大概的判断出真伪,然后随便给个价。现在,反而是当局者迷了。
观察过后,众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开始书写价格。袁婷一直迟疑,最后认定,这个瓶子一定是价格,所以给出一个二十块钱的价格。
等所有的人都停下笔来,王岗询问了一下,是不是都写完了,得到准确的回答,才让从一号开始,亮出自己给出的价格。
一号观众评委给出的价格是五十元。接着是二号,二号和他一样。给出的价格也是几十块钱。到了三号这里,给出的价格是一千块钱,四号、五号也是几十块钱,到了袁婷,亮出自己给的二十块钱。
萧枚给出的价格是二百万,而八号司凤仪给出的价格是二百三十万。
王岗随即说道:“看诸位观众给出的价格,明显是认为这个花瓶是赝品的比较多。六号观众评委,你给出的价格最低。请问你能说一下,你给出这个价格的理由吗?”
“啊。。。。。。”袁婷没有想到,主持人一上来就能问她。她不禁有点紧张,顿了一下,才开口说道:“我认为,这个花瓶很有可能是个赝品,做工么。也很一般,应该是近代仿的。所以,才给出这样的价格。”
“谢谢你的回答。”王岗客气地说了一句,跟着看向司凤仪,开口说道:“八号观众评委,你给出的价格是在场评委中最高的。请问你能说一下,你给出这个价格的理由吗?”
司凤仪并没有像袁婷那般紧张,不紧不慢地说道:“刚刚我近距离的观察了这个花瓶,认为这个花瓶的做工十分细腻,花瓶的花色。工艺也很高。加上刚刚这位收藏者说过,是他父亲当初在农村以一毛钱的价格购买的。所以我认为,这个花瓶不应该是近代仿的,很有可能是真的康熙官窑,故此给出二百三十万的价格。”
“谢谢你的回答。”王岗点了点头,又看向三号观众评委,询问他为何会给出一千块钱的价格。
三号观众评委似乎对很懂行,他表示,自己刚刚再看了花瓶之后,认为这个花瓶的做工相当不错,不像是现代的地摊货。但是,他又认为,康熙的官窑,现在市面上不多,特别是“康熙御制”字样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分析,有可能是民国时期仿制的,但凭着这个做工,应该也能值一千块钱。
因为袁婷、司凤仪和三号观众评委所给出的价格,很有代表性,是以王岗只问了这三个人。然后,便请专家进行估价,加以点评。
这是现场录制,当然不会出现广告。不过,在专家进行估价之前,王岗对藏友说道:“这位刘先生,您的这个花瓶,如果是真品,您就拿回去,是卖掉,还是继续收藏,我们不管。但是,如果这个花瓶是赝品,而且价值还不到一百块钱的话,我们节目是不许赝品走出现场的,一定会当场将花瓶砸掉。刘先生,现在听了这些观众评委,给出点评之后,你可以考虑一下,是否继续让专家进行鉴定。如果鉴定出来,是假的,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藏友一听这话,连忙有点紧张地说道:“要是假的,还给砸了呀?”
“一点没错。”王岗说着,从旁边拿起一个小金锤来,进而又微笑地说道:“看到这个小金锤没,如果你的这个花瓶是赝品,再确定之后,我就一锤子下去,直接给砸了。你现在考虑好,要不要继续让专家鉴定?”
“我这来都来了,如果这花瓶是假的,那我拿回去还有什么意思呀。没事,继续鉴定吧。”藏友琢磨了一下,跟着大咧咧地说道。
“那好,现在就请专家评委进行鉴定。”王岗大声说了一句。
东方玉珠他们做的这个《鉴宝》节目,和央视二套的那个,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央视二套的节目,是直接在滚动屏幕上给出价格,可是,在这台节目中,并没有先给出价格。而是,在三位专家讨论了一下之后,由一名专家,拿过了一份鉴定证书,打开之后,提起笔来,也不知在上面写了什么。然后,将证书合上,招呼王岗过来,将证书交给王岗。
王岗看了一下,随后一脸冷酷地走到原先的位置,也就是展览台的后面。王岗看了眼藏友,跟着拿起小金锤,开口说道:“刘先生,现在你还有最后一次机会!请你认真的回答我!我现在已经把锤子举起来了,如果赝品,我就会一锤子砸到瓶子上,如果是真品,就会一锤子砸到旁边的垫子上。你现在确定一下,需不需要我落锤。如果落锤的话。这个瓶子要是赝品,连一百块钱都不值。那就要粉身碎骨了。”
看到王岗一脸的冷酷,藏友刘先生也不禁真有一点紧张起来。别说是他了,就连下面看眼的这些观众,还有观众评委,多少也都有点紧张。倒是袁婷,现在已经开始祈祷了,“假的,假的。肯定是赝品!”
刘先生看了看王岗手里的小金锤,又看了看自己的瓶子,好半天才做出最后的决定,他咬牙说道:“没事!你。。。。。。你砸吧,要是赝品,我就认了!”
“好!”王岗马上大喊一声,跟着点起数来。“一。。。。。。二。。。。。。三。。。。。。”
“三”字一出口,王岗手里锤子,猛然提的老高,跟着向下落去。一瞬间,在场众人的心,也都跟着这个锤子悬了起来。特别是藏友刘先生,脸色似乎都有点发白。
像高珏、孙作人、东方玉珠这些知道底细的人,心中还是有数的,知道今年来的这些人,都是托。但是。不知道底细的,全都被刘先生的演出给蒙蔽了。还真以为他现在特别的紧张呢。
“砰!”
小金锤落下,不过这一锤子下去,并没有发出破碎般的声音,原来是落到了垫子上。
而随着锤子落下,刘先生竟然一屁股跌坐到地上。
而在场的观众的心,也都跟着锤子的落下和落下,一个个都长吁了一口气。
在王岗的后面,站有礼仪小姐,看到刘先生跌坐在地上,赶紧上前将他扶了起来。
王岗面带笑容地看着刘先生,微笑地说道:“恭喜你刘先生,你的这个藏品,并非赝品。请看这份鉴定证书!”
说完,王岗便将鉴定证书给展开。
红色的之上,用笔写着两个大字——“不砸!”
刘先生随着礼仪小姐站了起来,看到这两个大字,不由得拍了拍胸口,顺了顺气。
随即,又听王岗说道:“刘先生,现在该咱们知道,您的这个花瓶,到底价值多少的时候来。请专家评委评估价格!”
王岗的话音落定,滚动大屏幕马上开始滚动起来。
个位上0,十位上0,百位上0,千位上0,万位上0,十万位上,终于出现了数字——5。
现在的价格,已经是五十万了。但是,前面的数字,仍在继续滚动,片刻之后,百万位上的数字终于停了下来,是个2。
当百万位上的数字停下之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