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很少有精明强干的济世之才,绝大多数往往当官而不主事,甚至有职有权也不干事。干事多错误才多,不干事的人一般也不会犯什么错误。他们在官场看透这一点,把为人处世的智慧掩盖在痴呆木讷的外表下,成为官场宦海中的“不倒翁”。
四、出处行藏的揣摩
历史上有这样一批人,曾为国家、社稷建功立业,或位居要职、声名显赫,或正值人生事业高峰,但他们却选择了急流勇退。他们有卓识和才华,既是儒者,又不是儒者,既是道家,又不是道家。他们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明了了为人的方式、尺度和标准。因此,无论是在一路顺风的人生坦途上,还是在世事的激流漩涡中,他们都能保持异常清醒的头脑。可以说,他们是政治上特别成熟、处事极其精明而又恪守人生情操者。
五、奸也有术
人们痛恨奸臣,鄙视佞人,常斥之为“不学无术”。其实,奸臣佞人并非胸无点墨,只是这些人的才华没用于正路。凡奸臣发迹,一般都离不开天生的奸才、邪术。纵观历代奸臣作为,大都依次有投机钻营、取宠皇帝、陷害异己诸方面,但他们的具体做法又各不相同,各自有着各自独特的技巧和绝招,显示着各自特有的天赋、性格和灵魂。
六、身通龙门之法
古人跻身官场的途径大体不外乎这么三条:一是生来的福气,靠血缘恩荫来获得爵位和官职;二是靠军功,孤注一掷投身疆场,死者长已矣,活下来便可富贵荣华;三是靠科举考试,皓首一经,做诗赋八股以登龙门。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善于投机者,他们能瞅准时机,抓住机遇,一步登天。虽然此举与上述三条途径不同,但却走得更快。' 。qi70。'
后 妃
一、德行心术两相济
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四大行为准则“德、言、容、工”中,“妇德”被排在了第一,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民间百姓的择亲,还是皇宫朝廷中的皇帝择后,其标准也都大体—样,那就是恪守妇德第一。不过,作为一个皇宫中朝夕侍候在皇帝周围的女性,仅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妇德还远远不够。她们还必须有心计和心术。没有心计和心术,而只有妇德的女人,十有九个要吃亏的。
二、色相与心计
中国古代的后妃制是以帝王为中心,由帝王的正妻(后)和众姬妾(妃)组成的一套职责分明、等级森严的一夫多妻制度,汉代后宫人数多达2万。后妃制为帝王提供了任意而为的方便,而对众多女人来说,一入后宫自己无形中就被引入了竞争机制——争皇帝的宠幸。她们各有各的资本,也各有各的办法。争到皇帝的宠幸就拥有了一切,否则,只能 “红颜暗老白发新”, “一生遂向空房宿”,那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三、母以子贵
中国古代的封建皇位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的坚定施行为后宫中的历代嫔妃提出了一个恒久的难题,即争做嫡妻,生育子嗣。可事实上,由于争夺的尖锐和激烈,坐上后位的未必有子,而生有子嗣的未必可以登上后位。即使既登后位又有子嗣的,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心计和心术一点少不了。否则,到手的东西也还会失去。
四、助皇帝一臂之力
虽然中国古代妇女一般都是男人的泄欲工具,是男权的奴婢和传宗接代的产婆,但也有不少女性或因容貌绝代,或因才华超群,或因工于心计,更多的是一身数长、一专多能,她们在历史的夹缝中不但求得了生存,而且还发挥了男性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朝夕生活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那些做了后妃的女性们,更是中国古代政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维。
五、后妃干政的劫数
中国古代后宫中的女人为登上女人生存的峰巅,有的以德行开路,有的用色相架桥,也有的以生育子嗣做最后一搏。不管是走哪条道,策略和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一旦目的达到,坐上后位,参政、干政的招数和结果也是形形色色:辅佐皇帝、安邦定国者有之;飞扬跋扈、祸国殃民的也不在少数。后妃干政有她们的贡献,可也有她们难以逾越的盲区和难逃的劫数。
宦 官
一、邀宠的诀窍
中国古代的宦官绝对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被阉割的痛苦与不幸,使他们拥有了在前朝后宫之间游走穿梭的权力和不同于寻常奴仆的特殊的地位。为赢得皇帝的青睐和信任,并进而凭皇上的威势为所欲为,享受荣华富贵,宦官们绞尽脑汁探讨操纵驾驭皇帝的方式和方法,于千朝百代之中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谋略和权术。他们操纵皇帝,干预朝政,由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一跃而成为中国古代政治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这是连皇帝老子甚至宦官本人也始料不及的。
二、固宠的策略
就宦官们来讲,他们净身入宫,围绕在皇帝周围,这比起一般官吏要容易飞黄腾达得多。但一着不慎,便可能从青云之上跌入深谷之下。因此,对于宦官们来说,如何保持皇帝对自己的长久兴趣,不断延续帝王的倚重之心,维持时时得宠、处处重用的不败之势,比起赢得皇帝好感与信任的努力,无疑更富艰巨性和恒久性。可以说,能否永立不败之地,是古代宫廷对宦官们的智慧、能量与逢迎技巧高低的一个重大考验。
三、控制皇帝
宦官力争获得皇帝的赏识虽有天然优势,但也有意想不到的风险,皇帝至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难测。你离皇帝近,皇帝离你也近,宦官的毛病、弱点皇帝也会看得一清二楚,其一着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对此,宦官们便想方设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变曲意讨好为主动出击,操纵皇帝视听,驾驭皇帝作为,把皇帝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俗话说得好,给了鼻子就上脸。当宦官们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一反奴才面目,公然学做起主子来了。
四、胁迫百官
宦官们获得皇帝赏识以后,参预政治,侵吞朝臣之权,常常贪赃枉法,为所欲为。他们想蒙骗皇帝一人并不犯难,但是要躲过满朝文武大臣的耳目却不易。朝臣们总是采用各种方式抵制宦官,回敬其侵权行为,所以宦官参政最大的威胁不是皇帝本人,而是来自文武大臣的监视与揭露。为了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宦官们常常观察试探大臣的态度,认同者便加以勾结,异志者便严加排挤,在勾结奸佞打击异己的结党营私中运用了许多政治手腕。
五、与外戚周旋
在皇帝之下宗室、外戚与大臣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中,宦官们要参预政治,沾点帝王之家的便宜,不仅要对付满朝文武大臣的监视与威胁,而且还要对付来自外戚方面的压力,尤其在幼主登位太后听政之时,外戚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外戚势力的膨胀,对宦官参政无疑是一种压抑与抵制。为了权力与利益,宦官和外戚不断进行着激烈的角逐。
六、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割除男根受宫刑是人生的奇耻大辱。然而活跃在古代政治中心的
宦官集团正是由这样一些违背祖训阉割净身的男子所构成,他们或为败降之虏,身不由己;
或迫于贫困,净身入宫。但大多数宦官是自愿阉割的。他们敢违伦常,忍着巨大的肉体痛苦
,蒙受世间奇耻大辱并非盲目所为,而是看中了当太监可以接近皇帝后妃皇亲国戚,凭此天
时地利便可以图帝王之财,享宫廷富贵,甚或借皇权以肆志了。
谋位四途:1。借助神灵
把天下攫为己有是古来所谓“有志者”或“野心家”的最大愿望。但是怎样才能摘取这颗权力金字塔顶的璀璨明珠?靠厚德吗?不。自从私有制诞生以来,多少德高仁厚者被排挤在皇权之外,秦始皇的嫡长子扶苏则是一最好例证。靠才智吗?不。诸葛孔明可谓智力非凡,但是他与得天下却全无缘分。楚国的屈原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却只能怀石投江,自沉而死。三国时的曹植远比曹丕才华横溢得多,却不但没有获得王位,甚至连性命也险些断送在曹丕手里。靠天生为嫡长子来继承吗?非也。君不见有多少皇帝长子被废黜甚而被杀害。纵观古今,皇位宝座下处处是阴谋的寒光,心术的剑影。真能终有一天稳坐皇帝龙椅之上、称孤道寡者,或借助于神灵,或取信于先王,或挟迫“禅让”,或拔刀相向,各领风骚,各有千秋,用心之巧妙,手段之高超,绝不是“传道授业解惑”之辈所能说得出,做得到的。
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许多在今天看来极正常的现象,古人都感到无法理解,比如日蚀月蚀,风雨雷电,甚至人类的繁衍和死亡。于是古人就异想天开地创造出一个“神”来,而把帝王说成是天神赐予万民的主宰。愚昧和封建迷信使古人变得极易崇拜和敬畏,夺权者们就利用这些民心、民风、民俗来制造为我所用的新神话:灭楚建汉的刘邦,年少时不过是横行乡里的无赖,但他为给自己的出身涂上些神秘色彩,显示自己的神奇和与众不同,竟编造出母亲与龙交配生出自己的故事,以便与“真龙天子”的大众信仰相吻合。结果他的实践非常奏效,就连大史学家司马迁也被他骗过,把这个故事认认真真地写进了《史记》。隋文帝杨坚也想利用这一招。据记载,杨坚出生时是“紫气充庭”,人生下来以后手上赫然印有一个“王”字。唐高祖李渊,按史书记载的说法是一生下来就“骨法非常,必为人主”;而他的儿子后来做了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更奇,出生时竟然“二龙戏于门外”,三天后方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非凡奇特的出生,在古代帝王的传记记载中绝不仅限于上述数例。因为把自己的出身与神秘的“天”联系在一起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儿戏,而是大有深意存焉的。所谓“天子”,顾名思义就是上天的儿子,上天既然遣子人间,必然有类似当今更换官职的命令或通告。这在古时就是神意的预言——符命或图谶。符命显示的是种种人世征兆,图谶是类似谜语的暗示。比如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前,武功县长孟通淘井时就挖出了一块写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红字白石。安汉公是王莽当时的封号,王莽便趁机以此向汉室索要帝位。太皇太后此前曾提拔重用他,这时却不愿放弃自己左右小皇上的权利,但慑于王莽的威势,不得不想出个折衷的策略,请他做了辅政的“摄皇帝”。但是三年后四川和扶风的雍县又出现刻有“天告帝符,献者封侯”字样的石头,山东的一个亭长也一夜数次梦见天公的使者说“摄皇帝应该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王莽以此为由最终取代汉帝做了新朝皇帝。前秦的创基者苻坚就是因为“丹付应王”的谶语改姓蒲为姓苻。苻坚的应谶语很明显是有意牵强。可这些符命和图谶又是怎么来的呢?难道真的是上天的暗示吗?我们且看则天武后听政的经过。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使武则天垂政,就派人在石上凿出“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文字进献给则天皇后;当时的和尚也编出《大云经》,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应当代唐而为人主。武则天曾被贬为尼姑,因此与寺院有一份特殊的情缘,而寺院的经书又带七分仙气,自然是最好的预兆。最可笑的是隋末的王世充,他把自撰的符命帛书缚在鸟身上放飞,期望人们发现后遵照“天意”去拥戴他。虽然王世充的把戏没有演好,天子梦没能做圆,但你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