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悯之情油然而生。虽然他已经无法相信这位叔父的忠诚,但是他也明白,当此无路可走之际,他的归顺之心还是真诚的,只要自己今后能够保持现有的强势,以他的聪明是不会轻易做出背叛之举的。基于以上考量,铁木真伸出双臂拥抱了叔父,安慰他忘记过去,与自己携起手来共创未来。
送走了感激泣泠的叔父,铁木真向合撒儿询问起他带领营地迁移的过程。当问及遭受克烈亦惕袭击时有哪些人被掳时,这才得知,合撒儿的妻子以及三个儿子亦在被俘者之列。铁木真感动得握住合撒儿的双手,他深知眼前的这个弟弟是以怎样的毅力压抑着内心中失去亲人的煎熬在完成着自已的使命。如果不是为了全营的安危,他又怎会眼睁睁得望着自己的妻儿被掳而不能上前援救呢。这位大弟是自己的第一名部下,自从父亲亡故后便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的旗帜下,同历艰危,共渡难关,任何事情交给他,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不会推辞并全力以赴得去做到、做好。即使铁木真从不曾给予他超越别人的恩赏,他也从不曾有过任何形式的报怨,依旧卖力地工作着,热情不减。此时,铁木真照样没说出一句安慰与褒奖之言,他也照样是一副坦然无怨的表情。
兄弟二人只是以热切的目光对望许久,多年的情感尽在不言之中——
(1)合申(Qachin),蒙古人对西夏的另一种别称。
(2)朵儿边(Dö;rben),或称朵鲁班(Dö;rbä;n),这支部落也是源自蒙古。他们的祖先可以直接追溯到那位号称千里眼的都蛙锁豁儿。可见,他们是尼伦王族的近亲。
(3)这句话的《秘史》中译本原文为,“以撒察、泰出二人为上辈把坛儿把阿秃儿之子。”这显然是有误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两个主儿乞首领的祖父是合不勒汗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也就是把坛儿的兄长。而我们也知道,把坛儿的次子也速该就是铁木真的父亲。因此,他们是表兄弟的关系。如果按照这段原文,那二人岂非要高于铁木真一辈呢?这显然是后语不搭前言的疏漏。或许是其间有脱漏的字句。此段遂从海涅士译本增补。
(4)斡难河,怯绿连河以及土拉河,这三条河的发源地很近,是蒙古人的发祥之地(见作品相关处——蒙古地图)。
(5)这是对义子和亲子的形象比喻。
(6)关于火鲁剌思部的投靠事件来自《拉施特书》,《元史》则作亦乞剌思部败于火鲁剌思部手下,逃亡巴泐渚纳时投奔铁木真。
(7)《秘史》作“Tungg_…qoroqan”(统格小河)或“Tungg_li”(统格黎河),《拉施特书》作“Tungg_…nor”(统格湖),《元史》作董哥泽。《多桑蒙古史》援引中国—波思志史说,“营于董哥湖畔,秃鲁哈忽儿罕之地”。统格等于stipapennata,意为“生在草原上的粗长之草”。第二篇 奔行的苍狼 第三十七章 奇袭黑林
在经过两个月的休整与训练后,蒙古军势重振,营地也恢复了在不儿罕山麓时的繁荣景象。能在短期内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哈桑等三名回鹘商人在其中居功至伟。在他们的热情延揽下,来自草原各处的商人们云集于此,将精良的武器、铠甲、金铁、财货源源不断得输送至铁木真的阵营。如今,兵已精强,马已肥壮,与汪罕决战的时刻已经迫近!就连那不分白昼与黑夜都呜呜鸣响的风声中,都带着战争的气息。
铁木真也一直在考虑着与汪罕决战的问题。凭目前的实力,即使是采取最为简单的正攻战法,凭借硬打硬拼,也是胜券在握。然则,如今之铁木真已充分理解了战场计略的重要性,如何以诡异的奇略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才是他目前最为关注的重点所在。不过汪罕这只老秃鹫终究非昆桑之流,要想使他上当,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几天以来,他孤坐帐中,冥思苦想着,几十条计策想下来,都没有任何一条有五成以上的成功之可能。
这天,合撒儿忽然来到铁木真面前,向他汇报了一件事情:汪罕派人来与自己密谈,以落入其手中的妻子儿女相要挟,让他脱离蒙古,投效自己。闻听此言,铁木真的眼前倏然一亮,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渐渐现出了端倪。
对于这种神情,合撒儿是相当熟悉的。他立刻闭口不言,静静地站在一旁,屏息凝神注视着兄长的脸色。他知道,每当兄长露出这种姿态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重大的决定即将形成。时间一分一秒的从沉默的二人身边悄然溜走,合撒儿连眼珠都不肯有片刻地转动,直到铁木真猛然站起身来,仰天长笑道:
“太好了!这一计看汪罕还能不能躲过!”
看着面露喜色的合撒儿,铁木真将刚刚谋划而成的奇袭汪罕的计策娓娓道来:
“合撒儿,我要你答应他们,然后立刻前往汪罕军前投诚。”
“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你当我是札木合那样的小人吗?”
合撒儿的脸色立变,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兄长的面前表现出愤怒的神情。
“我的手足,我怎会怀疑你!”铁木真将自己的双手按在合撒儿的肩头上,似乎在试图平息他的愤怒,“我要你去向汪罕诈降,骗他放松警惕,然后我们的军马便可装作是你的诈降部队突袭他的营地,一举击败克烈亦惕,活捉这只老秃鹫!”
听到兄长说出了计策原委,合撒儿的脸上这才露出释然的表情道:
“放心吧,兄汗!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做,定叫汪罕老贼着咱们的道!”
铁木真当即召集众将入帐议事,命箭筒士在自己的帐幕四周严密警戒,以防走露消息。当他向众将讲明自己的作战立案后,大家略一思索后都同时任为此计甚妙,可以实行。于是,铁木真立刻开始布署作战方略。做为欺敌主力的合撒儿率先被安排去行事。他派出两个口才胆略具佳的人——兀烈亦惕部人合里兀答儿和兀哈良部人察忽儿罕二人为密使,向汪罕陈述自己的回复:
“汪罕我父,因我妻女在你手中,我兄铁木真已对我生出疑虑之心。我向他表白,他不回答;我向他哀求,他不理睬。我要求见他,却看不到他的踪影;我想追上他,却找不到路上的马迹。如今的我如同卧于旷野之上,抬首只见星空寂寥,千般言词无人愿听。虽然我相信汗父不会亏待你那卑微的儿媳与孙儿,但心中怎能不牵挂。倘得父汗赐予希望与保证,我愿带领部众去依附于你的帐前。”
合撒儿又嘱咐二人,得到回音后立即返回,铁木真军将秘密开进到克鲁涟河下游的阿儿合勒苟吉(1)列阵,等待密使返回。二密使领命后于大军起程前几天出发,昼夜兼程,顺利来到汪罕处,将合撒儿的话语当面向汪罕转达。
汪罕终究要为他的贪婪与偏见付出代价,显然对合撒儿的降意深信不疑。在他看来:任何人的心中都不会存在“忠贞”二字,永远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匍匐于强者的马前,臣服于一已之私欲。
他命二名秘使传话给合撒儿:
“回去告诉合撒儿,说我将象欢迎自己远游的儿子归来般欢迎他。请他打消一切故虑,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我将在自己的金帐内为他盛排筵宴,接风洗尘。”
说罢,他命人取过一只牛角,用小刀割破自己的一根中指,滴了一些血在里面,这样合撒儿可以将血混入酒中饮下,做为立誓的信物——可是,他忘记了,就在不久前,他也同样以这种方式来与铁木真立约,如此轻率的血誓,谁会再相信?
汪罕将承血的牛角交予亲信亦秃儿坚,派他做为立约特使,持此盟物随同合里兀答儿以及察兀儿罕二人前往合撒儿处。三人离开黑林,向预定的阿儿合勒苟吉方向进发。一路无事,然则在将要接近蒙古军营时,亦秃儿坚抬头遥望前方,却看出了一些问题。
“这部队看上去也太多了吧?至少是有几万人啊。合撒儿这样的叛逃之身,即使可以带出一些兵马来,也不可能达到如此众多的人数。这哪里是投降的残部,分明是一支足以吞灭克烈亦惕的侵攻大军啊。不好,恐怕是中计了!得想个办法摆脱这两个蒙古人,逃回去向汪罕报信。”
心念电转之间,他忽然停下马,向同行的二人道:
“好象有石子嵌入了我的马蹄,你们先行,待我将马收拾好就来追你们。”
合里兀答儿和察兀儿罕二人自然不傻,他们也看到了自军的部队,情知被亦秃儿坚看出了破绽。当下也不再多说废话,合里兀答儿圈转马头劫住他的退路,察兀儿罕从正面逼过来,二人以巧妙的方式将亦秃儿坚包夹了起来。亦秃儿坚见骗不过对方,只得拔刀相拼,以期夺路而逃。三人你来我往地对战了几合后,合里兀答儿猛地挥刀格开亦秃儿坚的劈砍,却不肯后退,反而双脚摘出马镫,糅身向前飞扑,搂住亦秃儿坚的头颈奋力一扯,二人登时齐齐从马背上滚落在地,扭打撕扯作一团。一旁的察兀儿罕也不怠慢,飞身下马,上前相助。不久,二人就齐心合力地制服了亦秃儿坚,将他捆绑起来,押在马上来见铁木真。铁木真看了一眼俘虏,示意交予合撒儿处置。合撒儿也不多言,手起刀落斩便斩下了亦秃儿坚的首级。
铁木真这边正与两名秘史交谈,从他们口中得知了汪罕营地的确切位置和最新动向,判断克烈亦惕此时确乎毫无防备,回头对合撒儿道:
“汪罕他们正在欢欣鼓舞得准备酒宴欢迎你呢,咱们去给他添些热闹吧。”
此言一出,众将一齐纵声大笑起来。笑声一止,铁木真立刻下令全军出击。士兵们武器、粮食、装备齐全,人噙枚,马摘铃,数万骑兵分做几十路兼夜疾行,直捣黑林。刹那之间,草原上如同撒下了一张铺天盖地的黑色巨网,懵然无知的克烈亦惕部则完全变成一条难以逃脱的鱼儿。这场四面张罗,一击必杀的合围之战,将在一个充满清冷空气的凌晨正式打响!
※※※※※※※※※
黑林的清晨,夜雾渐渐自林间散去的时候,克烈亦惕的部民们正欲踏着微熹的晨光按步就般地开始一天的劳作。然而,初出帐幕的他们立刻发现了四周的异样:树林在一夜之间突然茂密起来了。随即,他们发现那些黑色的影子并非树木,而是无以数计、杀气腾腾的军队!
“哪里来的这么多兵马?”
在那一瞬间,包围网中的人们都惊呆了。
“是蒙古人!是铁木真的蒙古人啊!我们被包围啦!”
一个眼尖的妇女看清了飘扬于薄雾中的九尾白旄大纛,立时用尖细的嗓音惊惶得呼叫起来。可惜,他们发现得太晚了,完全不足以改变他们注定的命运。
就在女子的惊呼声响起的同时,蒙古军射出的第一轮箭簇已经化作一场烈风急雨,自半空落入犹自发呆的人群之中。死亡的恐惧立刻唤醒了众人的求生本能,人群如同炸了窝的马蜂般乱作一团。纷乱的意识破坏了所有人的方向感与决断力。有的打算逃回帐幕躲藏,有的意欲骑上马匹逃生,还有些勇敢者试图寻找武器抵抗。然则,这种毫无组织的个人行为,非但无助于挽救自身乃至整体的命运,反而在盲目的互相拥挤踩踏之下造成了更大的伤亡。更为可悲的是,居然没有谁在此时想到向汪罕通报敌情。本已无多的时间就这样被耽误了下来,无形中为汪罕的悲剧披上了一层更为晦暗的帏幕。
直到蒙古军三轮射击过后开始冲锋的时候,克烈亦惕人的营地中依旧乱做一团。这情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