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信信奉君臣不相辱,他对所有的文官都很大度,而军官们还有军法管制,文官们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罪过,他都不会做的太过绝情。

    看上去,似乎很是优待文官,好像他对文臣特别的青睐一般。但是,军人地位的问题,在国内,那可是陈信的逆鳞。

    唱高调的时候,说说文武平等,甚至是以文制武之类的话,那是没有问题,毕竟都是陈信的臣子,言论自由嘛。

    但是,一旦文官们想要攫取更大的权力,打压军队的时候,陈信永远都是站在军队的一方,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而且,陈信曾明确表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点都不会变。

    财政助理大臣微微的闪过一些不好的念头之后,再次回到正题,继续向陈信介绍起第三次币制改革的事情来。

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子() 
财政助理大臣稍微缓了缓,然后,有点迟疑着说道“君上······”

    陈信抬起头来,盯着对方,等待着他说话。

    “以臣愚见,宋朝以纸行会子,明朝发行宝钞,可都是一文不花,就得钱无数。王国为什么不直接在发行纸币呢?”

    “发行纸币,呵呵,你们啊,还真是敢想啊,居然都想到我前头去了,要不是你们说出了会子和宝钞,我还以为你才是穿越者呢。”陈信暗自吐槽一遍。

    然后端起茶盏,轻轻的刮了刮,掩饰着自己内心当中的惊讶,装作是漫不经心的说道“既然你敢在本王面前提起,应该是和其他人讨论过这件事情吧。”

    “吾王明鉴万里,臣确实和部内的几位助理一起议论过此事,大家都很是不解。

    臣见过文献中的记载,弱宋以区区一隅之地,抵挡几国骑兵征伐,几百年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其国库收入极其丰厚。

    虽然不知道其赋税收入的具体进项,但是,臣以王国现状推己及人,大概也能知道,那宋朝的收入中,纸钞所占的比例,定然不小。

    还请恕臣直言,臣等疑惑,如此丰厚的利益,为什么君上视而不见呢?”

    陈信会心一笑,呷了一口茶,暗自笑着,教育程度还是不够啊,这小助理大臣大概是只听过会子和宝钞的名声,而没有详细的研究过这东西。

    好在,来自后世的陈信,是看过这些资料的。

    “老白,把我脑海当中有关交子会子的资料给提取出来,我要装一把。”

    放下茶盏,陈信默默的玩了一个梗“我,专家,打钱。”

    然后就装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开讲了“纸币的发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拿北宋时期交子为例子,来说一说吧。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

    成都是重要的经济重地,而且,蜀汉通往外界的道路又异常崎岖难行,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

    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

    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

    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

    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

    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它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

    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

    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

    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

    “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

    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

    “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远大的规划() 
说了一大通,陈信有点口干舌燥,抬手示意身边人续茶,然后,望向刚才还提出质疑,现在却陷入呆愣之中的财政助理大臣。

    “怎么样?从这些资料里面,你琢磨出什么东西没有?”

    “臣,臣······”

    陈信心中得意,你们文官那点小心思,好像谁不知道似的,不就是看本王偏袒军方,有点看不惯,想要挫挫本王的锐气嘛!

    呵呵,到我面前来显摆知识量,想要给我下马威?做梦。我有作弊器,你能奈我何?

    看我宜将剩勇追穷寇,妖怪,看招。

    “既然没明白,那本王再把宝钞拿出来给你捋一捋。对了,你知道宝钞的历史吗?”

    “臣,知道,这是大明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一种纸币,自发行以来,在发放官员俸禄和向民间采购物资的时候,就被强制性的要求其中一定比例的钱款,要以宝钞来支付。”

    “没错,是这么回事,明太祖洪武八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那么还有呢?”陈信笑了,笑的很邪恶。

    “还有,还有,臣等从大明流亡的前为止,宝钞似乎,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了,但是,官家在买东西的时候,还是照例给与一定的宝钞。”

    这下,轮到陈信目瞪口呆了“你们从明朝逃亡的时候,官府居然还在发行宝钞?这怎么可能?”

    助理不知道陈信在惊讶什么,疑惑的问道“君上,这很让人惊讶吗?臣从小就见惯了宝钞啊,乡里面每家每户都有这东西,只是,缴税的时候,官府从来不收这玩意,只能看着它们一步步的贬值。”

    陈信摇摇头苦笑道“你们啊,难道都不看邸报的吗?正德年间的时候,明朝就已经废止宝钞了,你的乡亲们,都被骗了。”

    “呃······”

    “皇权不下乡,这就是最直接的弊端啊,地方势力和官府胥吏勾结,狼狈为奸,拿着废纸,从农民们手中剥削那仅有的一点口粮,简直是没有人性。”

    陈信在那里伤春悲秋的感怀明朝吏治败坏,谁知道,那前来汇报的财政助理大臣居然一脸的兴奋“君上,既然大明朝廷早就废止了的宝钞,在百年后的今天,还能在民间流通使用,这不正说明了发行纸钞的巨大利益了吗?”

    说着那人一整衣冠,躬身大礼参拜着说道“为王国百年计,臣请开【钞法】,学习大明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纸币。”

    陈信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这场面,不忍直视啊。

    这家伙是不是脑子不太清醒,还是在哗众取宠?

    要是为了大义之争或是为民请命,行此大礼,进行逼宫,也算你光明磊落,是条汉子。

    可是,现在,一个被大明玩废了的【钞法】也值得你搞的这么隆重?

    陈信这一次,没有按照礼仪行事,故意的,没有叫对方起身,而是重新讲解起了宝钞的事情。

    “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

    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票面上端为【大明通行宝钞】六个汉字。

    明太祖洪武八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洪武二十二年朝廷又发行小钞5种,即拾文、贰拾文、叁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

    永乐以后印行宝钞仍用洪武年号,且禁止民间用黄金、白银买卖交易。

    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

    永乐二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

    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

    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

    宣德七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