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4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州大人对此已经是早有所预料了,送礼之人必有所求,这已经是任何一名官员都知道的事情。

    他们这些能够在地方极其激烈的争斗中升上来的官员们,可不会是纯洁的小白兔,他知道对方绝对不会那么容易的就给它送来银子,还是比以前那7家给的还多。

    于是,他连忙说道“秦掌柜的还请不要客气,直说就好了。”

    “嗯,实际上,这件事情也正是在下此次到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下觉的本地的商贸实在是逃过鱼龙混杂了一些,许多的客商都被本地那混乱的局势给逼的到其他地方做买卖去了,这对于本地的商贸规模的扩大实在是很不利啊。

    大人可知,本地许多的船工、挑夫都因为这种状况,而被弄得生活无着、忍饥挨饿,这些人虽人只不过是些升斗小民,可他们也是大明的子民啊。

    究其根源,完全就是以内本地某些商界的同仁肆意妄为败坏行规所导致的。

    所以,在下想请大人出面,支持在下在本地建立起商贸行会,以整顿本地那混乱的商业运行程序。”

    知州大人有些为难了起来,实际上,他知道对方想要干什么,这个所谓的行会,确实是古已有之的旧历了。

    不过,和秦掌柜所说的不一样,正常的行会,那完全属于是同一地区且同行业之间的一种组织,是为本行业争取利益的一个存在。

    可是,这个秦掌柜的所说的,那可是本地的商贸行会啊,这明显不是行业行会,而是直接把本地的商人给一网打尽了啊。

    本地本就是大运河上的一处大型贸易城市,商贸乃是此地的立身之本,要是被对方掌控了这什么商贸行会,那岂不是说对方直接就掌控了本地的经济?

    可惜,知州大人本人乃是读书人出身,他对于经济的任认知,可没有后世之人那么强,他只是隐约感觉有点不太妥当,可到底是什么地方不太妥当,他就完全说不上来了。

    不过,在他看来商贸行会哪怕是影响再大,这件事情对于他当官完全没有什么影响。反正,绝不会比坐在他面前的这个秦掌柜所造成的影响更大了。

    于是他立刻回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此乃德政,是大好事,本官自当为本地商界的诸位牵线。”

    他知道,眼前的秦掌柜的建立商贸行会,显然不会是那种为大伙谋福利的人,他要通过自己建立这什么商贸行会,应该就是想要告诉当地的士绅,他这个知州大人是站在他威海商社这一边的,然后秦掌柜的只是要控制了行会,就能通过官衙和行会,来压制本地的小作坊主们。

    本地地临大运河靠近直隶的地方,南北各地的货物都再次齐聚,他身为一州的知州,实在是犯不着和一个商社拼命,况且,这个商社还会像其他的商人一样给他银子。

    对方既然已经提出了要求,开出了条件,他反而放松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自己总算是不用再担心,会突然被人给砍了脑袋了。

    放松了下来之后,知州大人终于恢复了自己那一身往上爬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本领,准备直接把这件事情敲定下来,好快点打发走这位煞星。

    “难得秦掌柜居然有如此眼光,本官佩服啊。本官曾听人言行若无会,便是一盘散沙。秦掌柜所操持的威海商社声名远扬,掌柜也是精于此道,这个行会的会长,本官就先定下秦掌柜了。

    那死去的7位本地大户的东家们,如果能够看到本地建立起了这个商贸行会,想必在地下也会欣慰而笑的,本官还请秦掌柜千万不要推辞此职务。”

    秦掌柜心中一笑,到此为止,事情完全都是按照他所预定的方案而走的,基本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可就在这个时候,从旁边的院子里,传来了一阵突如其来的嘶声力竭的哭喊声,在座的几位都有些沉默了。

    听了一会儿,才听明白,好像旁边官房之中,有已经死去的官员的家眷自尽了。

    知州大人听到这里显得略略有些局促不安,秦掌柜不在意的笑了笑,站起来说道“在下可没说过要推辞这个职位的话,知州大人说的好啊,为了告慰那几位东家,让他们在地下也能安心,在下打算继续用他们各自的牌子进行生产。这也算是为商界同仁们留一个念想。

    还有,他们作坊区那边的那一大块地看上去也还不错,原本在下还打算跟他的家眷买过来呢。

    可是今天早上一打听,才知道那7位东家宅邸之中的家眷们,也全部都在昨夜之中,被那些凶人给杀了。

    哎,在下也不知道,如今该如何是好,于是,也就只能暂时先把那片地皮占下来暂时先用着,也免的地皮会被那些无良之辈给强占了去。

    日后,如果哪一天,有那7位东家家里的亲眷过来认亲,子啊下也好退还他们,帮他们重新建立作坊。”

第五百五十章 脸皮厚() 
    此次到来所要说的事情全部说完了,秦掌柜自然不会多待,毕竟,他完全看的出来,对面的知州大人对他并不是那么的欢迎。

    秦掌柜完全能够理解知州大人的感受,发生了昨晚那种事情,他本人今天就过来搞这么一出,换了是他的话,也绝对不会喜欢的。

    于是,秦掌柜直接告辞离开,在情报站内,还有威海商社那边,他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做完,比如说,给昨晚参与行动的队伍填写行动报告和评价,还有接收昨晚杀掉的那7家土豪家族遗留下来的遗产和土地。

    知州大人自然也立刻起身,一路亲自把秦掌柜给送出了官房的大门之外。

    等到目送秦掌柜走远了之后,他才缓缓的转身,回到了官房的正厅内重新坐下。

    他接过了丫鬟承上的新茶,喝了一口压了压惊,过了好半晌之后,他才对低声的对亲信的师爷感叹了起来。

    “真真是煞星啊,动手杀了那么多的人,还要去占了人家的字号,占了人家留下来的土地,这还不算,他还要跳出来告诉别人,这件事情就是他干的。

    可是,偏偏他话虽然就是那个意思,可就是没有明说出来,又没有证据、证人可以指证他本人。

    现在,他又找我来,要组建商贸行会,等以后他真的再当上了这个行会会长,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对付那些想和他们抢生意的人。

    这次对付那几位,还真是动用了霹雳手段,震慑了不少的人,有了这一次的事情,恐怕短期内,真的没有人敢再跟他们这些个华夏人作对了。

    从今日所见所闻来看,此人确实是心够黑、胆子够大、脸皮也足够的厚,幸好他面貌丑陋不堪,不能在我朝当官,要不然的话,恐怕又是一个严嵩、魏忠贤之流啊。”

    ······

    对于远在大明直隶地区大运河边上的事情,暂时并不清楚,实际上作为一国之主,他也确实没有必要去关注那边的事情发生的过程。他需要在意的,只是一个结果而已。

    上次复州战役结束很久了,时间已经来到了十月末,陈信正在看着军事情报局最近报告上来的一次情报,上面显示着,鞑子那一支由多尔衮所率领出征蒙古叛乱部落的军队,此刻正在回辽东的途中。

    算了算时间,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到了清河的附近,多尔衮带着的人马出去了这么长时间,虽然收获颇丰,可同样已经人困马乏无力再战了。

    总参也分析认为,今年是不用指望鞑子会跑过来打旅顺防线了,陈信对此稍微有些失望,无法再次给与敌人狠狠的打击,不过,同样的,这也给了他更多的准备时间,也给了他更多的选择。

    今年冬天相比于去年要更加的冷。

    虽然王宫的后面建立了一座锅炉房,专门给王宫输送暖气,可是,因为管道的加工水平还达不到要求的缘故,锅炉房并不敢把压力弄得太高,巨大的王宫之中温度也就不可能太高了。使得那些个宽大的房间,显得有些森冷。

    陈信身体强健并不畏惧寒冷,可他手下那些非虎贲出身的官员们,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忍耐力。

    为了不时前来和他商议公务的文官们不会在这边生病,耽误了工作,陈信专门命令在一部分大房间之中,临时安装上火炉。

    此刻,忙碌了大半天处理完了今天的工作之后,几个老兄弟坐在陈信的对面,正在烤着火炉聊天。

    秋收结束后,王国之中民政相关的事情也少了一些,而且这个时代,进入冬天之后各种活动都会变少,民政方面的工作也就相对更加的轻松一些。

    王国因为不断的收纳流民,扩充人口的缘故,粮食一直都不够用。而且,本土的部队在这一年时间,也没有闲着。

    他们一路向南推进,一边彻底的剿灭了后金在王国之中的残余势力,一边还把王国和朝鲜王国之间的对峙线,再次往南推了几十公里。

    在这些新拿到手的地盘上新建立起来的屯堡和田地,都还没有分产到户,现在依然在向那里的新移民们统一供给粮食。

    而那片的土地也因为常年的战乱而抛荒了很久,短时间内产出并不是太多。

    今年收了秋粮之后,各屯堡才开始划分田亩到户,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征收税粮了,那时候王国民政方面对于那些新屯堡的投入,才能减少一些。

    好在,王国的商社还有不少购买粮食的途径,可以弥补那些不足的粮食缺口。

    其中最近的一条路,就是从大明运河上那些私自夹带的走私粮食里面花钱进行购买。当然,这种粮食数量并不多,而且,还要从大明本地的那些坐地虎嘴里夺食,所以,虽然近可却并不方便。

    再次,那就是从已经占据的殖民地之中进行粮食征收,比方说,已经和王国签订了临时条约的倭国,还有能产三季水稻的占城,甚至还有更远一些的被王国初步站住脚的印度城邦。

    不过,今年,王国的土地虽然再次扩大,人口也再次增加,可王国进口粮食的压力,却比去年还要小上一些。

    因为,在今年春夏进行的复州战役其间,华夏陆军在后金的地盘上,抢收了大批的粮食。完全足够辽东地区的陆、海军部队足足半年多的口粮消耗。

    钟福临随手抓了一把花生,往嘴里扔了几颗,然后,又拿起了酒杯嘬了一口酒。

    钟福临现在喝的,正是今年才开始试制的高粱酒。

    王国多年以来粮食都不够吃,甚至于,在最初的那几年,没有扩张的时候,只能每天以土豆来充饥。所以,对于粮食消耗大户的酒类产品,王国是禁止酿造的。

    哪怕是后来,因为需要酒精来为军队的伤员们进行消毒疗伤,也只能由王国政府开设的酒精厂在严格监督下进行粮食收购。

    而最近两年,随着移民来了几位酿酒专家,王国也开始研究起了同杂粮酿酒,现在的高粱酒,就是最新的成果。。

    a

第五百五十一章 悠闲的冬日总结() 
    高粱这种作物,一般都是种在新开发地区那些靠山的贫瘠土地上的。

    王国的行政部门也在鼓励民间有多余劳动力的乡镇,在靠山的地区开发土地搞耕作,并专门提供了耐寒耐旱的作物种子。

    现在王国劳力稍微充裕一点的乡镇就会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