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把当地的团练总兵那个位置给拿到手里来,如果咱们在山东地区的营兵手里有了这个总兵的职位,那就可以在地方上训练民团了。

    以这个名义,我们在当地民间扩张起来的势力们,也可以把暗地里的兵马,摆放出来了。

    而且,团练总兵,在地方上办团练,兵员、粮饷都是由当地士绅支援,明庭完全说不出什么话来啊。

    这样以来,就能再次开始扩大山东的兵力了,未来,一旦有事,山东的兵马在沿海地区登船,两天就能冲到京城去。大业可期。”

    “这,这个计划,确实是太疯狂了一点啊。不过,臣认为可行。”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就到了腊月,后金被多尔衮带出去出征蒙古叛乱部落的兵马已经各归各处,各找各妈去了。

    这一次,他们从察哈尔地区开始清剿叛乱,抓获的零散蒙人合击有将近两万多人,牲口5万头。而且,这个数字还并不包括在此次战役之中,直接全部落投效,愿意并入蒙古八旗的几个蒙古台吉的人马。

    清剿蒙古部落的叛乱,实际上并不是太难,那些人只是蒙古一些大部落的头人们听说黄太吉被杀死了之后扔出来试探后金实力的探路石而已。

    区区几个小部落,后金大军一到,立刻就分崩离析各自散去了,而多尔衮也明白此次事件的原委,只不过,他还需要那些大部落的支持,所以,没有动那些人。

    他只是以此为借口,在当地大肆掳掠了一番,补充了一点人口就结束了战争状态。毕竟,蒙古部落实在是太穷了一些,除了人口和牲口之外,实在没什么油水可捞。

    于是,在结束了蒙古部落的清剿行动之后,后金军又顺便改道,进入大明的宣府地区,抢掠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女真八旗攻击俘获汉民三万多人,牲口两万头,斩杀汉人男丁两万多人。

    这还是没有计算随同他们一起入关的外藩蒙古各部的劫掠数字,而被他们所斩杀的汉人男丁,也不会少于万人。

    就连新投靠的几个蒙古部落台吉,也在跟着后金军一起入寇大明的时候,顺便发了一大笔财。

第五百五十五章 困局() 
    之前黄太吉驱逐了林丹汗,在战略上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胜利,让整个漠南蒙古全部落,全部都臣服于后金,顺便把大明北方九边重镇全部都摆在了后金的直接威胁之下。

    黄太吉被陈信一次预谋已久的突袭给直接击毙了之后,蒙古各部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骚乱,几个大部落抛出了一些鱼饵来试探后金的实力。

    在多尔衮的雷霆一击之下,之前骚动的人心迅速安稳了下来,蒙古各部又重新汇聚到了后金麾下。虽然心思诡异,暗地里开始同床异梦了,可毕竟还是聚在了一起。

    而多尔衮,为了笼络这些重新回来的蒙古各部,也是为了弥补被华夏军打残的势力,照着黄太吉制定的路线,再次入侵了大明的宣府地区。

    这一次进攻宣府,后金军队的战术,实际上也是乏善可陈,他们甚至都没有打上一场像样的仗,基本上,差不多完全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武装游行。

    哪怕是正式的进入宣府之后,后金也是全靠着以前积累下来的名声吓人。一路上根本就没有碰到任何的抵抗。大明的九边体系,已经烂透了。

    虽然没有打什么仗,可后金方面获得的利益,却是十分的丰厚,各部抓获的奴隶人口,将近90000人,其中有大部分,都是属于后金八旗。在这个和华夏对峙的节骨眼上,这就是对后金人力的又一次强力补充。有了这么多的人口,才让多尔衮一直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以多尔衮的想法,华夏军力虽然强盛,战力极其可观,可毕竟是新建的势力,人口不足,后劲乏力,而他们大金,那可是紧紧挨着大明,并且还打通了入寇大明的几条道路。

    以后,只要损失了人马,完全可以到大明去补充,他就不相信,比人口、凭消耗,那陈信区区一个啊哈出身的家伙新建的势力,能比得过他们大金。

    回到辽东之后,那就是分配利益的时间了,多位滚凭借这之前积累下来的政治资本,还有多铎和岳托在复州遭到惨败的大好机会,强行调整了新的分配比例,努力的压制着其他几位想要和他抢夺大汗位置的贝勒势力。

    当然,在分配的时候,哪怕是打压,也不能做的太过明显,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远近亲疏。

    就像是他的亲弟弟多铎,虽然也是他大汗位置的有力争夺者,可是,毕竟此次损失太过严重,在朝中也是威望大减。

    所以,他就给此次复州战役损失惨重的正白旗多铎部,多分了几百壮年丁口,都是俘虏的蒙古骑手,还有几百名新抓来的生女真。

    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多铎也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政客,哪怕拿到了最多的补充,可多铎依然还是在朝堂上一个劲儿的叫苦喊冤,气的多尔衮差点想要劈了这个无耻的弟弟。

    金州的华夏第一混成旅的部队,通过上次复州战役,取得了更大的局部优势。

    在岳托领兵救援复州之后,复州城内的总兵力数量,已经达到了七、八千人之多,这还不算后金的部分随军出征的包衣。

    这么多人马的吃喝、兵甲、衣物等等物资,都需要从后金国内地区进行供应,等到冬天大雪飘下沾染了大地之后,就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马车都不能再用了。

    好在辽东地区冬天河面冻硬了之后,可以在上面使用爬犁来运输物资,总算是能稍微的缓解一点点的运输压力。

    多铎、岳托和代善等人,都借口想要减少复州城的后勤供应困难,希望把自己的人马给撤出复州城,可是,实际上呢,他们就是想让各自的兵马从复州那个泥潭之中解脱出来。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在复州城北不远处,大约不到10公里的一处中转驿站,突然遭遇到了袭击。

    金州驻防的华夏陆军第一混成旅一个骑马步兵连,在半夜时分潜入到了驿站所在的墩堡,悄悄的杀死了哨兵之后,又打开了大门,骑步连的战士们一拥而入。

    当天的时候,正好有一队押送粮草的女真八旗人马在驿站休息,和当地驻守的女真甲兵一起,坚守住了驿站制高点的喉台。

    华夏军骑步连在天亮之前迅速的撤离了战场,女真八旗在那一夜损失了四十多个人,还被抢走了近百匹马,甚至就连存在墩堡里面的好几十辆爬犁和粮食,也全部被烧掉了。

    复州、盖州沿线最近以来,多次遭遇到了零散的袭击,华夏军的骑兵部队,还以营连为单位,时常出现在复州河上游附近。

    多铎、岳托几个人手下的兵力,既不足以进攻被第一混成旅驻守的金州,又不足以防备复州乃至往盖州地区如此广大的一片区域。

    为了防备华夏军的袭击,他们只能派出更多的骑兵充当起了斥候,往四周撒出去,和金州的侦察兵们打游击,同时,在复州城内的驻军,他们却是一点儿都不敢减少的。

    在黄太吉被杀之前,他已经看出后金的弱点,并开始予以改革了。

    后勤保障就是其中一方面,在以前,后金都是各旗自己管自己吃的,完全就和明军的客军制度一个德性。

    明军抽调外地的军队,还需要从原驻地卫所供应粮食,这是一项十分奇葩的供应制度,自从辽东的努尔哈赤搞事之后,因为援辽人马驻扎时间太长,兵部才改为了用辽饷统一进行供给的制度。

    因为需要长途运输粮食,复州驻扎的多铎、岳托几个旗在后方的村子,已经是怨言四起了。

    这别的旗,在蒙古和大明宣府地区一路上,那可是收获颇丰啊。

    这些出征各旗的人马当然不会把全部财物都交到公中去,在后金,私藏战利品已经是一个显规则了,连以前的黄太吉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陈信当年跟着阿敏入朝鲜,就干过这种事情。

    别的旗都到蒙古和大明发财去了,但留在后金国内的这部分兵马却要在这里打硬仗,家属们还要倒贴粮食,这几旗的人马自然会有意见了。

第五百五十六章 远距离侦察巡逻部队的地雷() 
    女真八旗之中,别的几旗此次在多尔衮的带领下,派出人马跟着一起到蒙古和大明宣府地区打劫,在此次行动的一路上,那可真的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了。

    要知道这些各旗出征的人马,是绝对不会把缴获的全部财物都交到公中去。

    在后金的军队里面,私藏战利品,私底下瓜分缴获,这已经是一个显规则了,八旗上上下下全部都参与到了其中。

    起规模之庞大,利益牵涉之广,甚至就连以前致力于革除后金军队各种弊端的黄太吉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管的太过。

    别的几旗人马都跪着多尔衮跑到蒙古和大明发财去了,但留在后金国内的他们这部分兵马,却要在这里和华夏军打硬仗,

    而且,他们留在国内后方的家属们,甚至还要倒贴粮食补充前线的兵马,这几旗的人马自然会有意见了。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受得了这种区别待遇。

    更何况,粮草还不是交上去就完事的,后方距离前线那么远,一路之上粮草还必须要由复州和盖州之间的各墩堡间,进行接力式的护送。

    这护送粮食的人员,还要他们这些在前线和华夏军对峙的几个旗来出,因为,按照后金的规矩,就是各旗管各旗。而闹事的几个旗都不想护送。

    如果黄太吉没有被陈信收拾了,那按照此人向来的做派,还有死前所做出的军事改革方面的安排来看,这种弊端应该已经属于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了。

    可惜,没有如果,黄太吉死了,死在了冰天雪地的无名之地一座马棚里,在他死后,四大议政贝勒谁都不服谁,迟迟确定不下新任后金汗的人选,而之前黄太吉改革所作出的努力,也立刻被利益受损者所摒弃。现在,后金没有丝毫改变的的粮草政策,就引发了这么一场风波,让华夏军钻了空子。

    辽东原来还在大明手中的时候,大明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军堡体系。

    这个体系之下,辽东各地大约形成了十里一堡、六十里一驿站的规制。

    后来,努尔哈赤起兵造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杀人狂,把整个辽东地区的传递体系给毁坏一空,搞的这边的正常邮递系统彻底崩塌。

    黄太吉上台之后,开始着手恢复混乱的驿站体系,也是按照大明当初那十里一堡的规制来做的。

    在之前复州北面不远处的驿站遭遇了一次突然袭击之后,后金就只能增加各墩堡里面的驻军,这样一来,原本在多铎岳托等人看来就不够驻守复州的人马,又被摊薄了不少。索性华夏军没有乘着冬季进攻复州城,才让他们没那么担心。

    可是,就算是这么防备着运输线上的袭击,运粮队还是不断遭遇到华夏军的遇袭,虽然冬天道路行走不便的缘故,华夏军很少执行大部队袭击的行动。

    可是,哪怕大部队行动变少了,后金军运输和巡逻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因为他们开始遭遇到大量地雷的埋伏了。

    在华夏军中,使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