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4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那个时候,鞑子们就算是想不来旅顺城下碰上一碰,恐怕也是不成了,如果不战而退的话,多尔衮和那帮子已经搭进来不少钱粮人口的女真奴隶主们,面子里子可都受不了。

    我是真的很想看一看,等到鞑子大军云集旅顺,看见了咱们建设起来的旅顺防线,多尔衮那帮子人的表情是如何的精彩。”

第五百八十九章 援军() 
    两天之后,后金军第一批增援的人马已经赶到了第三堡垒附近,是正蓝旗和镶蓝旗的部分人马,总共大约是不到5000人马。

    多尔衮亲自率领的后金大部队,也已经从金州区域开拔,直奔南山关而来。

    即使多尔衮还没有获得任何有关于旅顺,及其周边地区防线的可靠情报,可他并没有任何一丝的犹豫表现,完全就是摆出了一副要直接攻克旅顺城的姿态来。

    正蓝旗和镶蓝旗的援军,由济尔哈朗带领着,他曾经跟随他的亲兄弟阿敏一起征讨朝鲜王国,跟陈信打过一些交道,而且,当年他也跟着代善一起来过辽南。

    甚至还跟着莽古尔泰一起攻克过在当年还在明军手中的旅顺城,所以,他对于辽南这一片地区,并不是太过陌生。

    此时,岳托正在“第三堡垒”那一处狭窄通道旁边的山地里面,和华夏军进行着交战。

    山地、丘陵那里的地形复杂,而且华夏军有有着阵地作为掩护,所以,虽然看上去双方像是互有杀伤的样子,可实际上岳托麾下兵马的损失,是要比华夏军大上不少的。

    而到了现在两天时间过去了,那位蒙克塔也还没有带着侦察到的旅顺地区情报回来交差。

    后金的援兵出现在了第三堡垒附近之后,他们的兵力就已经超过了10000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在迎接了后金军好几轮的猛烈攻击之后,扎克丹也不愿意在第一道防线上硬抗着,损失自己宝贵的兵力,他很自然的再次放弃了第一道防线,并像之前几次一样在第一道防线上点了一把大火。

    在卸掉了后金军有了援兵以来刚刚旺盛起来的斗志,用大火拖延了一下后金军的战斗节奏之后,他就再次在第二道防线上,依托着河流和后金军对峙了起来。

    这一条河流从山脉群峰之中流淌而出出,横穿了不到两公里的平缓原野,向西面方向注入到了大海之中,华夏军在撤退到这里的时候,顺手烧毁了河上所架设的木头桥梁,分别守在了两个渡口位置。

    后金军在熄灭了那一把大火之后,虽然气势泄了一些,可在军官的严令之下,依然无法停歇,他们推着远道而来的盾车,掩护着大量的战兵,推进到了河岸的边上,和华夏军展开了对射。

    在隔着一条大河的情况下,无论是后金军所用的弓箭、火铳,还是华夏的滑膛步枪,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杀伤力,毕竟,相隔的距离实在是有点远了。

    哪怕武器的射程能够达到,可人的视力却无法让小小的弹丸准确的命中远处看上去似乎是鸡蛋大小的人体,更不要说敌我双方都躲在掩体后面,几乎不露出身体来呢。就算是打中了对岸,可却根本就破不开掩体啊。

    不过,虽然弓箭、步枪都没什么太大的杀伤力,可华夏军中大规模列装的步兵炮,却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首先,火炮的口径远比步枪要大的多,装药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在射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次,炮弹的个头比较大,哪怕打不中目标,可被击中的地方会腾起大量的烟尘,方便炮手们调整弹道,多调试几次,总能打中目标。

    再次,步枪、弓箭就算击中了盾车之类的掩体,无法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穿透那一层厚实的实木,可步兵炮足足40mm口径的炮弹,哪怕是在有效射程的末端,一旦击中盾车,对方就绝对扛不住火炮的射击。

    如此一来,双方在河岸边上的战斗,几乎就形成了单方面的优势了,后金军无论怎么打,都无法对华夏军造成太大的伤亡。

    可只要华夏军方面的步兵炮开火,经过几轮的校射调整好了弹道之后,就能对河岸边上的后金军盾车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还能顺手对盾车后面的后金步兵造成一定的杀伤。

    就这样,敌我双方进行了多次攻防战知州,华夏军总能顺利的击退后金军发动的进攻。

    这就逼的济尔哈朗和岳托等人空有数倍的兵力优势,却发挥不出来,于是,在多次进攻受阻之后,后金再次更换了战术。

    一天后,他们沿着河岸布置下了重兵,用以牵制华夏军的河防部队,同时,派出部分步兵,往上游方向移动,试图从旁边山脉中选择地点渡河。

    这些后金的步兵,都是女真族人,渔猎民族猎人出身的战士们,向来习惯了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不但走惯了这种山林的路途,还能在这种地方打猎作战,所以,他们能够在这种地方发挥出不俗的山地作战能力。

    可是,华夏军同样也不是吃素的,哪怕山地作战方面的能力不如后金的这些猎人们,可作为预备队的几个特务排,所使用的装备,也是要远远先进于后金步兵。

    一旦这几十号人手中的泵动式步枪开始发射,那一连串的弹幕,绝对冠绝这个时代任何一支同样人数的部队,哪怕炮兵也比不了他们的弹幕密度。

    同样人数下的特务排,在这种复杂地形下的战斗力,绝不是后金军能够比拟的。

    扎克丹在高山观测部队和侦察兵们的汇报下,知道了敌军的动向之后,派出了灵活机动的几个特务排,跟着这些后金军步兵一起往河流上游移动,准备阻止敌军从山区之中渡河的企图。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不断交锋着,这样的前哨战,虽然每天都要发生,并且很费脑筋,可战况却也并不是太过激烈,双方的死伤人数,比例并不高。

    但华夏军方面,能够利用好几处有利的地形,和早就预设好的阵地,所以,扎克丹才能以区区两千不到的人马,成功阻挡后金10000人马好几天时间。

    这么几天以来,扎克丹带领的阻敌部队,不但消磨了后金军的锐气,还成功的阻止了敌人对旅顺防线的侦查,后金军大部队直到现在这个时候,仍然不了解旅顺防线的具体情况。

第五百九十章 再次撤退() 
    几天之后,扎克丹再次接到了另外一份情报,后金军新的一支援军,快要赶到前线来支援前锋骑兵了。

    “旅长,对面的敌人已经有足足10000人了,要是第二批的援军赶到,那敌人数量优势可就太大了一些,咱们该怎么办?”

    “呵呵,咱们在这里阻挡敌军这么久,已经够本了,这第三堡垒的用处已经达到了,咱们可以撤回去了,让工兵开始埋雷吧。”

    就在后金军前锋骑兵部队后续的第二批增援人马到达了战场之后,扎克丹一边下令在渡口布设地雷阻敌,一边带着不到两千人的骑兵部队,再次开始了撤退行动。

    这次他们就没有选择停留在半路上和敌军纠缠了,在扎克丹的命令下,选择了直接退往旅顺防线。

    后金军在知道华夏已经军撤退的消息后,也迅速派出了骑兵渡河前往追击。

    这一支从金州撤退往旅顺的华夏陆军部队,全部都是骑兵,再加上华夏军熟悉路途,所以,他们的机动力不逊于后金追击而来的骑兵。

    不过,才刚刚渡过了河流之后,追击的后金骑兵就在渡口遭遇到了埋设下的地雷。

    这种隐匿在地下的地雷所造成的看不这的威胁,已经给后金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在一些浑浑噩噩的士兵心中,留下了心理阴影。

    只要是脱离了山林,到了地形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后金军方面那可是宁愿离开官道,到周围的旷野之中行军。

    甚至就连跑在最前面负责追踪华夏军具体行踪的斥候,在追击的时候,往往都不敢大胆的纵马奔驰。

    骑手们在行军的时候,一个个精神都保持着高度的紧张状态,随时在观察前面道路上的情况,想要看清楚那些路面上有没有颜色不一样的部分。

    济尔哈朗在出卖了自家兄长阿敏之后,被委任重新组建镶蓝旗,这么长时间以来,他麾下人马实力缓慢的增长,可战功却没有几件,这就使得他这个旗主的资历,甚至还不如新任正蓝旗旗主的德格类。

    此刻,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立下功勋,他暗自下定了决心,全力的驱赶着麾下人马赶路,紧紧的跟在华夏骑兵的后面。

    在伤亡了几百人之后,济尔哈朗终于在八月下旬的时候,带着骑兵部队抵达了旅顺防线的北面。

    不过,济尔哈朗完全没有想到,他们追击了这么远距离,都没有做出任何反击的华夏军,居然在这里转过头来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反击。

    足足两千名华夏骑兵以营为单位,从丘陵的另外一头缓缓的踱着步子出来,然后一轮步枪齐射打了济尔哈朗所部一个措手不及之后,猛然发动了冲锋。

    济尔哈朗所部是一支前出的孤军,在遭到突然的反击之后,根本无法立刻组织起防御,在损失了几百人之后,济尔哈朗终于还是下令撤退。

    一直退出去了好几公里遇到德格类带领下赶过来的援军之后,才算是稳住了阵脚。

    而华夏骑兵则是互相交替掩护着,逐渐的消失在了北面的山区后面。

    济尔哈朗吃了一个闷亏,心中发虚不敢继续追击,不过,他也能找到合理的借口,那就是,旅顺已经近在眼前,不需要他着急去追击华夏军了。

    想到这里,他已经等不及安营扎寨就带着戈什哈一起登上了北面的一座高山,他急于想要看到旅顺城现在的模样。

    曾经跟着莽古尔泰一起来过旅顺城的济尔哈朗,站在北面的高山顶上,眼前的景象几乎让他快要认不出来。

    因为,出现在济尔哈朗面前的,原先那矗立在平原上的旅顺北城,几乎已经完全消失掉了。

    不但城墙外面砌墙的那些个石料,被全部搬空,甚至就连那夹在石料内部的夯土城墙,都被弄掉了大半儿。

    在旅顺城外的平原上,被挖开了无数的沟渠,往来纵横的简直要迷人眼睛。

    而在旅顺最外围的地方,还有一大片七弯八拐的拦马沟,那壕沟只不过才半人高度,周围也没有垒土胸墙之类的东西。

    然后又是一道大约宽三米左右的深深壕沟,从那些壕沟里面挖出来的土,在沟渠的背后堆成了一座高约3米多的夯土墙。

    从高处看去,就能发现那些夯土墙的形状是锯齿似的形状。每隔100米左右的距离,还有一个瞭望塔,其高度高过土墙不少,上面还能隐约看见被帆布盖住的巨大武器。

    因为华夏军此次派往旅顺的部队数量不少,番号也非常的多的缘故,在那道土墙上还插着很多隶属于不同单位的旗帜。

    在那3米高土垒的顶部,还有一道夯土而成的胸墙,在胸墙的后面,隐约还能看到有旗帜在飘动着,这就是提前打好旗帜,以方便作战时候各单位有序的进入作战场地。

    在这些胸墙上,每隔上个一段儿,就有一个与差不多和地面齐平的小小缺口。在缺口的两侧,还被华夏军用一人多高的竹筐装满土,做好了防护,在竹筐的中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